1. 家長對孩子讀書的評價怎麼寫
1、希望虛心的學習,有特長之處加強學,不斷上進,不足之處要加強學習,力爭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文化素養。
2、在初中短短三年生活學習,獲益良多。從不懂事小孩學會了獨立生活,學會照顧自己,遇到困難能自己學會解決。從小個子變成高大的小夥子,較好的成長起來,身體也結實了。在學習上雖然不是名列前茅,但也用功努力能聽老師的話,改正許多不良習慣。
3、家居貧困山區,父母雖有小職,但微薄的工錢還往往不能如數到手,只能維持溫飽。且父常年有病在身,還要贍養老人,現在住房貸款,入學也貸款,妹妹又要高考了,條件只許節儉,不許奢華,如花錢不顧家底,超越所限,重負不堪,物極必返。
4、兒子,你是爸好孩子,在新的一年裡,爸媽希望你能多自覺學習,自覺做功課。自己的房間收拾整潔;你已經是個大孩子了,做任何事情都認真去做得最好,不要馬馬虎虎,多點耐心。
5、女兒從小學起就是一個優秀的學生,並且擔任班幹部多年,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她比較聽話,讓我省了不少心。總的來說,女兒比較獨立自主。女兒愛讀書,而且有主見,不盲從,我不追求她的成績,因為她懂得取捨。
6、她是一個善良,文靜,有愛心的女孩。她對人有禮貌,尊敬老人,懂得理解父母的辛苦,也懂得保護和教育弟弟妹妹。她的成績雖然不太理想,但她對於學習是自覺的,努力的,用心的。她熱愛自己的民族,常常因為一些國家時政新聞而感慨萬分。
7、孩子在家一直是個聽話的好孩子,經常幫我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雖然孩子還沒擠進班上的前幾名,但是他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只要他努力,一定能趕上來!
2. 如何指導家長開展親子閱讀的體會
有專家指出:閱讀是學習的基礎,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的擁有,能讓閱讀者「厚積而博發」。為此,讓孩子愛上閱讀,多讀些書成了眾多家長的心願,美亞中英文幼稚園也是這樣制訂了親自閱讀資料。那麼,怎樣來開展家庭中幼兒的親子閱讀呢?我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趣味引領,讓孩子願意閱讀 有人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啟其蒙首先要引其趣,閱讀興趣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綜觀孩子的表現,發現大多的孩子雖沒有閱讀的習慣,但聽故事的興趣幾乎都有。為此,作為家長,我們就可從滿足孩子聽故事的慾望入手,從給孩子讀故事開始。可別小瞧了這讀,這可是吸引孩子閱讀的關鍵。如果就簡單地讀一遍,孩子只會好奇一次,漸而他們就不會再感興趣,也就間接地扼殺了他們的興趣萌芽。所以,我們的讀,應該是深情並茂的、惟妙惟肖的,讓孩子在形象語言的藉助下,再現出那深動的畫面,引發情感上的共鳴,好像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讀後,還可以和孩子進行復述故事,讓孩子在復述中重溫閱讀內容。 二、形式多樣,讓孩子樂於閱讀 幼兒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我們不能像學校一樣把孩子置於固定的空間內,強迫他讀書。這樣,不僅會讓孩子厭煩讀書,還會造成消極的閱讀心理。其實,作為家長,有很多的形式,可指導孩子閱讀。 (一)從動畫片中閱讀。每個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但在欣賞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同時,他也從中無意識地學會了許多的字(喜、羊、狼、美、懶、紅……),有時跟你交談時,還會時不時地冒出一兩句經典的灰太狼、喜羊羊的語言。我認為這就是閱讀,因為孩子從中認識了字,習得了語言。 (二)在社會環境中閱讀。社區環境本身就是漢字的世界。環境廣告、商店名、超市貨物牌價等等,這些濃厚的社會環境包圍了我們,我們也生活在其間的漢字中。為此,我與孩子一起散步和購物時,常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尋找漢字,觀察漢字,讓孩子積極主動地探索周圍世界豐富的漢字,建立口語和書面符號中的對應關系,拓展閱讀的興趣和空間。 (三)在遊玩中閱讀。不管是書面語言,還是口頭語言,都必須與生活聯系起來,才能發揮它的交流功能。為此,我們經常利用雙休日,有意識地將閱讀活動滲透於孩子的遊玩中。常帶孩子走出家門,走向大自然。如走進一個旅遊景點,我們都會結合景點名稱給他做一一介紹,還會帶他看看旅遊示意圖,從中了解我們要去哪些景點,找一找「出口」「 入口」「洗手間」,這些醒目的字條,既約束了孩子的行為,又讓孩子時刻處在閱讀的氛圍中。現在,每到一個新的旅遊景點,他都會自己看景點旅遊圖,找出口、入口了。 三、榜樣示範,讓孩子常常閱讀 家長如果想讓你的孩子喜歡閱讀,那你自己就必須先閱讀。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這幾年我擔任幼兒園中文教學的工作,有時由於工作的需要,我會把教輔材料帶回家查閱。每到這時,我的兒子就連喜歡的動畫片也不看了,而要搶著看我的書,還要與我一起讀。此時,即使我再忙,我也會放下手中的事,與孩子一起讀。一起讀的次數多了,我們就可放手讓孩子自己讀了。孩子的自讀,只是一個初步感知的過程,有時孩子可能看懂了個大概,但有時也可能是跑題的、孩子自己創編出來的,但不管怎樣,畢竟都是他們閱讀的成果。所以親子閱讀時,我們首先應聽取孩子的成果匯報,並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喜悅,樹立信心。然後,我們再把孩子閱讀中一些忽略的或不理解的部分和孩子一起閱讀,為孩子指點迷津。 總之,我們的閱讀應該給孩子帶來的是快樂和享受。當然,讀書時,我們家長也應有意識地正確示範一些必要的閱讀技能,如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地閱讀,一頁一頁地閱讀,圖文結合著閱讀,連貫地陳述等,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然習得,而不必專門一一施授。
3. 家庭閱讀事跡材料100字
品一本好書,宛如獲得人生之真諦,給予你震撼心靈的力量。沙翁無不深情的說:「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生活中沒有陽光;生命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我和毓恆爸爸深深懂得這個道理,書可以陶治性情品德,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美心美文,從而奠定優美人格。
在兒子「依依呀呀」剛剛學會說話時,他爸爸就常常給他讀一些兒歌、古詩,孩子聽著讀書聲會很安靜,有時會在讀書聲中悄然睡去。一歲左右的時候,給他買一些撕不爛的書,讓他翻看。兩歲多的時候,我給他訂了《幼兒畫報》和孩子一起閱讀。可能是男孩的天性,他非常喜歡小動物的故事。我就投其所好,買來《動物的故事》、《伊索寓言》、《小鹿斑比》。慢慢地隨著孩子的長大挑選書的范圍也就更廣了。比如說《哲理小故事》,《弟子規》,《格林童話》,他都對這些書百看不厭。
上了二年級他看的書就更多了,有《小男生杜歌飛》,《西遊記》、《影響小學生一生的名人成才故事》、《三國演義》圖畫板、《中華上下五千年》、《腦筋急轉彎》、《差等生牛頓》……家長的引導和培養使孩子點燃了讀書的興趣、體味了讀書的樂趣,以至於孩子自己保存這些書籍,閑時翻閱,汲取「營養」。雖然孩子對所看的書有時還不太理解,但他那種對書的熱愛,我們看在眼裡喜在心上。有時我讀到一篇好的文章時,也拿來和他一起分享。《狼王夢》是由我讀給他聽的,他特別喜歡這本書。通過這本書,他了解了狼的世界,也在狼的身上學到了一些品質。去年他的班級建了「班級圖書館」。在孫老師的提議下,同學們都紛紛把自己的好書拿來互相交流,從而拓展兒子的讀書范圍。我要說老師的這個主意真棒!我不要求我的孩子做到最好,但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快樂地讀書,讓書香淋浴著他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在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深深的感到,進行親子閱讀,即能溝通家長和孩子的感情,又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還能增長我們的見識,形成全家學習的氛圍,可謂一舉三得。我們在陪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毫無顧忌的大聲朗讀,遇到精彩的內容,我們會和孩子發出朗朗的笑聲,渲染出愉快而又幸福的家庭氛圍;有些奇思妙想的內容,能激發出孩子強烈的求知慾望… …
讓讀書成為家庭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營造家庭讀書的環境與氣氛,讓孩子在家中時時感受到書的氣息和馨香。願這一路的書香伴隨著兒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4. 怎樣寫親子閱讀創學習型家庭計劃書
一、評估組織的學習文化 要建立學習型組織首需評估組織本身的學習文化,良好的學習文化是建構學習型組織的基本要素。柯萊恩與桑德斯提出三十六個要項,作為評估組織學習文化的依據,其中有六項要點極具意義,分別為:在組織中有正式結構與非正式結構計劃鼓舞成員彼此分享學習成果, 組織能為解決問題與學習而計劃, 組織的每一個層級中學習是被期望且受鼓舞的, 人們對於組織懷有遠景並且能去適應工作形態, 組織能夠鼓舞成員並提供資源促使成員成為自我導向的學習者, 了解自己與他們的學習形態籍以促進溝通和組織的學習。 二、增進組織的積極性 當我們用高壓與逼近的方式來經營組織時,通常所帶來的往往是成員的反抗。相反的我們若以溫暖與和藹的態度去對待成員,則組織將會展現出其開放性與協調性。 三、在工作場所能安然地思考 安全是人類基本的需求,同時亦為個人與組織在每個成長與發展階段中所不可或缺。創造安全的學習環境需具備三項必要備件: 共識的結構:組織能建立起一個完善的體制,有良好的規范,促使成員能展開具影響力的行動。 教育:促進成員接受教育,並且支持他們的問題。教育乃意味著幫助成員成功,而非幫他們做事。 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解決問題當作是一種生活方式。 四、獎勵冒險 每一項新的危機都是學習的機會,可促使組織獲得更多的成功。適當的危機是進步與成功的原料。在組織中建立冒險的文化,是組織繼續生存與發展的要素之一。 五、協助成員成為彼此的學習資源 組織中的成員彼此構成了相互學習的最大資源,在組織中倘若能善加運用之,則往往在提升組織效能上,可發揮出極大的效用。在這方面可先經由成員的自我評價,以深入反思其本身的各項能力與專長,再經由小組資源目錄的建立,以幫助成員了解彼此的才能,並據而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目的。 六、運用學習能力到工作上 在工作場所中,成功的學習具有三種特質:學習須與工作相結合;學習須具有啟發性;學習亦即發現。 七、描繪組織的遠景 在組織中需能清楚的描繪出其未來的發展遠景,以作為成員共同努力的方向與目標。而組織的遠景需凝聚群策與群力由成員共同建立。
5. 親子閱讀會產生很多影響,那怎麼讀才是最好的
讀,這個事,就是一項終身事業,什麼時候都不會消失。從小培養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來說,好習慣將受益終生。所以閱讀不能只停留於學校,還要融入進家庭,讓父母成為孩子最親近的讀書夥伴。不過和孩子一起閱讀雖然好,但一不注意就會白白浪費和孩子的美好時光。
現在在小學課堂里,都會有閱讀理解課的加入。作為語文老師,我們都會兼任閱讀理解課的老師,在上課時,學生是主體,每節課的閱讀書目,並不會對學生有所限制,他們有很強的主動性。有句話不是這么說的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自己所閱讀的書籍感興趣,他們在讀書時才會讀進去,才會有所感悟。
所以第三點,為孩子營造一個適合閱讀的氛圍,為他們提供一個屬於他們自己儲藏書,閱讀書籍的地方,逐步完善家庭親子閱讀這項活動。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陪孩子閱讀,不僅僅是在幼兒階段,進入小學,親子閱讀也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不要認為「他自己能理解了,就不需要我了」。
6. 閱讀成果展什麼意思
1、親子,即「親子教育」,是二十世紀末期開始在美國、日本和我國台灣等地興起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在這里,「子」是指孩子,「親」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內部成員,主要指孩子的雙親。
2、親子教育不同於我們通常理解的以家長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教育」,其核心內容是父母與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長。,「親」與「子」兩者都應該受到教育,而母親在教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3、親子閱讀,是親子教育中社會修養、知識教育、能力素質、與情感性格四個方面中的一個方面,不是傳統的園所教育讓孩子以接受知識為主。在「親子閱讀」活動中,除孩子學到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與「親」加深情感交流外,家長也參與讀書,這樣做,能對孩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起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與此同時,家長通過閱讀,要明白「先當好家庭教育的學生,後做好家庭教育的家長」的重要性。
4、小學生展示親子閱讀成果,「親子」在閱讀活動中取得的成績展示。因為是小學生,根據年級不同,應該分年級展示:一二年級可以展示親子閱讀卡的設計與製作作品;三四年級可以展示親子讀書手抄(工)報作品;五六年級親子讀書故事徵文作品 ;書香家庭等。「親」可以展示讀書體會、讀書感言。
7. 小學生展示親子閱讀成果是什麼意思
看看你和孩子前面某段時間閱讀的書籍及孩子、家長對閱讀的感受,都屬於閱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