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遵循原則
職業標准及其制定原則
職業標准在整個國家職業資格體系中處於龍頭位置,起著導向作用。它引導著職業教育、職業培訓、鑒定考核、技能競賽等活動,其舉足輕重的地位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來。一個統一的、符合勞動力市場目標和企業發展目標的職業標准體系,對國家職業技能開發事業的發展有決定性的意義和影響。人們越來越明確地認識到,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建立,職業教育、培訓、鑒定、考核、競賽和表彰系統的構架和改造,實質上是一場以職業標准為導向的改革。從全球范圍看,標准導向的改革已經成為世界性職業教育改革潮流的共同目標,成為各國不約而同的行動綱領。然而,對我國來說,具有戲劇性地是,現在最不適應這個改革要求的,恰恰是作為改革方向的標准本身。職業標准已經首當其沖地成為整個改革的第一個目標。
我國現行的職業標准源於計劃經濟體制下制定的工人技術等級標准,在制定之初,還曾深受原蘇聯高度中央集權的體系影響。盡管以後經過三次較大的調整和修標,標准等級管理結構上有了不小改進,但是從總體上說,尚未能擺脫舊的標准體系的制約。它主要反映了計劃管理部門的要求和利益,而難以反映實際生產部門的要求和利益,更難以反映勞動者的要求和利益。從動態上看,它不能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而隨時相應作出變動。從結構上看,它更多地帶有學科體系的框架和特徵,不符合職業體系的要求。從方法上看,它通常採用知識分析法,追求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而不是追求職業功能目標的實現和技術技能應用水平的先進性。這些問題導致了我們的職業標准在相當嚴重的程度上脫離經濟、生產和生產者的要求,無法適應產業、行業、職業和實際生產技術技能飛速發展變化的形勢,難以滿足企業發展和勞動力市場建設的需要。
在國家標准制定中逐步開始擯棄傳統知識分析法,採用工作分析法。這是一個進步,但是也還留有一系列待解決的問題。勞動者的職業能力是基於職業活動本身而言的,因此,勞動者的職業能力的養成、提高和評價必須基於其完成工作任務的內含和質量。勞動者在職業領域中運用的工藝技術手段,是勞動者完成工作任務、提高工作質量的工具。工藝技術手段是動態的、千差萬別並不斷發展的,而職業的社會功能(以及與此對應的工作任務)則是相對靜態的、具有同一性的。在許多情況,工藝技術手段的進步有可能導致其從業人員的具體操作活動(傳統意義上的技能)趨於相對簡單化。因此,按照特定職業的工藝和設備的技術含量來區分其從業人員的技能等級是對工藝技術手段和職業能力之間關系的一種誤解。職業技能等級的確定,應當基於職業活動范圍的寬窄、工作責任的大小和工作質量的高低;而工作范圍、責任和質量的確定直接源於其職業所具備的社會功能。工藝和設備作為勞動者在特定職業范圍內完成其工作任務的工具和手段,不應成為確定標準的主要依據。對於任何一個職業而言,是由於其工作性質或者說社會功能具有同一性,才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職業。作為國家制定的職業標准,它所直接映射和調控的勞動者技能,代表著勞動者能夠完成的工作任務的內容和質量,而不直接反映或調控勞動者使用的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
基於這種認識,我們認為國家職業標准編制工作應當在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為核心的總原則指導下,運用職業功能分析法,按照模塊化、層次化、國際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使國家標准成為以職業必備能力為基礎的,具有動態性、開放性和靈活性的職業標准,以全面滿足企業生產、科技進步以及勞動就業的需要。
2015版新修訂工作所遵循的原則
此次修訂工作嚴格遵循這樣的基本原則:一是客觀性原則。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出發,充分考慮各行業、各部門工作性質、技術特點的異同,全面、客觀、如實、准確反映當前社會職業發展實際狀況。二是繼承性原則。沿用1999版所確定的大類、中類、小類和細類(職業)劃分原則以及各類別的劃分依據,使《職業分類大典》體系框架基本穩定,適應職業具有較長生命周期的特點。三是科學性原則。運用科學的職業分類理論和方法,參照國際標准,借鑒國際職業分類先進經驗,充分考慮我國社會轉型期社會分工的特點,將1999版單純以「工作性質同一性」調整為以「工作性質相似性」為主,以「技能水平相似性」為輔進行分類。四是開放性原則。堅持與時俱進,遵循職業發展規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未來發展趨勢,實時對社會職業進行動態維護和更新,並為今後及時發布新職業留有空間和介面。
職業分類修訂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在我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許多領域的職業技術正在發生並且將繼續發生變化,社會職業結構也會隨之而變。要密切跟蹤職業活動領域的新發展新變化,動態了解和掌握新職業的活動范圍、工作內容、發展現狀、從業人員數量和結構、薪酬狀況和能力要求等,在此基礎上,建立新職業發布制度,定期發布新職業信息。通過開發新職業,創造新崗位,吸納新就業。要繼續發揮《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平台的作用,建立職業分類動態更新機制,對《職業分類大典》進行及時調整和補充完善。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這一本書在哪裡可以買到
市新華書店有售
㈢ 專業資格證書有哪些C1機動車駕駛證算不算
1、職業資格證書是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它是勞動者求職、任職、開業的資格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也是境外就業、對外勞務合作人員辦理技能水平公證的有效證件。職業資格證書與職業勞動活動密切相聯,反映特定職業的實際工作標准和規范。
2、C1機動車駕駛證是普通駕駛證,不算專業資格證書
(3)職業證書大典擴展閱讀:
職業技能鑒定所(站)將考核合格人員名單報經當地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審核,再報經同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行業部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批准後,由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按照國家規定的證書編碼方案和填寫格式要求統一辦理證書,加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專用印章,經同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行業部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驗印後由職業技能鑒定所(站)送交本人。
勞動部門已經基本建立了社會化的培訓與資格認證體制,有資格和能力的企業、廠礦、學校經勞動部門的嚴格審查後,可以獲得認證資格。據勞動部門統計,有資格進行職業培訓的學校一共有3類,包括3400多所技工學校,20000餘所職業培訓機構,其中民辦職業培訓機構16000多所。
任何符合條件的個人均可自主申請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申請人根據所申報職業的資格條件,確定自己申報鑒定的等級。職業技能鑒定分為知識要求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兩部分。經鑒定合格者,由勞動保障部門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㈣ 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1-4大類的詳細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1-4大類的詳細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將我國職業歸為8個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1838個細類(職業)。
8個大類分別是:
第一大類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其中包括5個中類,16個小類,25個細類;
第二大類專業技術人員,其中包括14個中類,115個小類,379個細類;
第三大類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其中包括4個中類,12個小類,45個細類;
第四大類商業、服務業人員,其中包括8個中類,43個小類,147個細類;
第五大類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其中包括6個中類,30個小類,121個細類;
第六大類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其中包括27個中類,195個小類,1119個細類;
第七大類軍人,其中包括1個中類,1個小類,1個細類;
第八大類不便分類的其他從業人員,其中包括1個中類,1個小類,1個細類。
目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確定了實行就業准入的87個職業目錄。
分別是:車工、銑工、磨工、鏜工、組合機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鑄造工、鍛造工、焊工、金屬熱處理工、冷作鈑金工、塗裝工、裝配鉗工、工具鉗工、鍋爐設備裝配工、電機裝配工、高低壓電器裝配工、電子儀器儀表裝配工、電工儀器儀表轉配工、機修鉗工、汽車修理工、摩托車維修工、精密儀器儀表維修工、鍋爐設備安裝工、變電設備安裝工、維修電工、計算機維修工、手工木工、精細木工、音響調音員、貴金屬首飾手工製作工、土石方機械操作工、砌築工、混凝土工、鋼筋工、架子工、防水工、裝飾裝修工、電氣設備安裝工、管工、汽車駕駛員、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化學檢驗工、食品檢驗工、紡織纖維檢驗工、貴金屬首飾鑽石珠寶檢驗員、防腐蝕工
農林牧魚水利業生產人員
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檢疫檢驗員、沼氣生產工
商業、服務業人員
營業員、推銷員、出版物發行員、中葯購銷員、鑒定估價師、醫葯商品購銷員、中葯調劑員、冷藏工、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西式烹調師、西式面點師、調酒師、營養配餐員、前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保健按摩師、職業指導員、物業管理員、鍋爐操作工、美容師、美發師、攝影師、眼鏡驗光員、眼鏡定配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家用電器產品維修工、鍾表維修工、辦公設備維修工、養老護理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
秘書、公關員、計算機操作員、制圖員、話務員、用戶通信終端維修員。 職業標准及其制定原則
職業標准在整個國家職業資格體系中處於龍頭位置,起著導向作用。它引導著職業教育、職業培訓、鑒定考核、技能競賽等活動,其舉足輕重的地位現在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來。一個統一的、符合勞動力市場目標和企業發展目標的職業標准體系,對國家職業技能開發事業的發展有決定性的意義和影響。人們越來越明確地認識到,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建立,職業教育、培訓、鑒定、考核、競賽和表彰系統的構架和改造,實質上是一場以職業標准為導向的改革。從全球范圍看,標准導向的改革已經成為世界性職業教育改革潮流的共同目標,成為各國不約而同的行動綱領。然而,對我國來說,具有戲劇性地是,現在最不適應這個改革要求的,恰恰是作為改革方向的標准本身。職業標准已經首當其沖地成為整個改革的第一個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編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是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組織編制的。中央、國務院50多個部門以及有關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和部分企業的近千名專家學者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編制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編制工作於1995年初啟動,歷時4年,1999年初通過審定,1999年5月正式頒布。2010年逐步啟動了各個行業的修訂工作。
2015年7月29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工作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審議、表決通過並頒布了新修訂的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㈤ 職業資格證書的等級分類
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分為五個等級:初級(五級)、中級(四級)、高級(三級)、技師(二級)和高級技師(一級)。
(一)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確定了實行就業准入的87個職業目錄。分別是:測量放線工、鐵路線路工、鐵路橋隧工、車工、銑工、磨工、鏜工、組合機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鑄造工、鍛造工、焊工、金屬熱處理工、冷作鈑金工、塗裝工、裝配鉗工、工具鉗工、鍋爐設備裝配工、電機裝配工、高低壓電器裝配工、電子儀器儀表裝配工、電工儀器儀表轉配工、機修鉗工、汽車修理工、摩托車維修工、精密儀器儀表維修工、鍋爐設備安裝工、變電設備安裝工、維修電工、計算機維修工、手工木工、精細木工、音響調音員、貴金屬首飾手工製作工、土石方機械操作工、砌築工、混凝土工、鋼筋工、架子工、防水工、裝飾裝修工、電氣設備安裝工、管工、汽車駕駛員、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化學檢驗工、食品檢驗工、紡織纖維檢驗工、貴金屬首飾鑽石寶玉石檢驗員、防腐蝕工、鎖具修理工。
(二)農林牧魚水利業生產人員
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檢疫檢驗員、沼氣生產工、農業技術員
(三)商業、服務業人員
營業員、推銷員、出版物發行員、中葯購銷員、鑒定估價師、醫葯商品購銷員、心理咨詢師、中葯調劑員、冷藏工、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西式烹調師、西式面點師、調酒師、營養配餐員、前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保健按摩師、職業指導員、物業管理員、鍋爐操作工、美容師、美發師、攝影師、眼鏡驗光員、眼鏡定配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家用電器產品維修工、鍾表維修工、辦公設備維修工、養老護理員、人力資源管理師、營銷師、理財規劃師、客戶服務管理師等
(四)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
秘書、公關員、計算機操作員、制圖員、話務員、用戶通信終端維修員、速錄師。
㈥ 中國職業分類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職業分類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是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組織編制的。
● 中央、國務院50多個部門以及有關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和部分企業的近千名專家學者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編制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編制工作於1995年初啟動,歷時4年,1999年初通過審定,1999年5月正式頒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將我國職業歸為8個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1838個細類(職業)。8個大類分別是:
第一大類: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其中包括5個中類,16個小類,25個細類;
第二大類:專業技術人員,其中包括14個中類,115個小類,379個細類;
第三大類: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其中包括4個中類,12個小類,45個細類;
第四大類:商業、服務業人員,其中包括8個中類,43個小類,147個細類;
第五大類: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其中包括6個中類,30個小類,121個細類;
第六大類: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其中包括27個中類,195個小類,1119個細類;
第七大類:軍人,其中包括1個中類,1個小類,1個細類;
第八大類:不便分類的其他從業人員,其中包括1個中類,1個小類,1個細類。
目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確定了實行就業准入的87個職業目錄。分別是:車工、銑工、磨工、鏜工、組合機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鑄造工、鍛造工、焊工、金屬熱處理工、冷作鈑金工、塗裝工、裝配鉗工、工具鉗工、鍋爐設備裝配工、電機裝配工、高低壓電器裝配工、電子儀器儀表裝配工、電工儀器儀表轉配工、機修鉗工、汽車修理工、摩托車維修工、精密儀器儀表維修工、鍋爐設備安裝工、變電設備安裝工、維修電工、計算機維修工、手工木工、精細木工、音響調音員、貴金屬首飾手工製作工、土石方機械操作工、砌築工、混凝土工、鋼筋工、架子工、防水工、裝飾裝修工、電氣設備安裝工、管工、汽車駕駛員、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化學檢驗工、食品檢驗工、紡織纖維檢驗工、貴金屬首飾鑽石珠寶檢驗員、防腐蝕工
農林牧魚水利業生產人員
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檢疫檢驗員、沼氣生產工
商業、服務業人員
營業員、推銷員、出版物發行員、中葯購銷員、鑒定估價師、醫葯商品購銷員、中葯調劑員、冷藏工、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西式烹調師、西式面點師、調酒師、營養配餐員、前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保健按摩師、職業指導員、物業管理員、鍋爐操作工、美容師、美發師、攝影師、眼鏡驗光員、眼鏡定配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家用電器產品維修工、鍾表維修工、辦公設備維修工、養老護理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
秘書、公關員、計算機操作員、制圖員、話務員、用戶通信終端維修員。
ke..com/view/496586.htm
http://ldbz.gov.cn/job/doc/zyfldd.xls
㈦ 中國職業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編制,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是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組織編制的。中央、國務院50多個部門以及有關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和部分企業的近千名專家學者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編制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編制工作於1995年初啟動,歷時4年,1999年初通過審定,1999年5月正式頒布。2010年逐步啟動了各個行業的修訂工作。
2015年7月29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工作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審議、表決通過並頒布了新修訂的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編制,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是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組織編制的。中央、國務院50多個部門以及有關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和部分企業的近千名專家學者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編制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編制工作於1995年初啟動,歷時4年,1999年初通過審定,1999年5月正式頒布。2010年逐步啟動了各個行業的修訂工作。2015年7月29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工作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審議、表決通過並頒布了新修訂的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㈨ 求《職業分類大典》詳細查閱!
此書新華書店有售價格稍貴,建議去當地圖書館借閱查詢。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是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組織編制的。
● 中央、國務院50多個部門以及有關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和部分企業的近千名專家學者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編制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編制工作於1995年初啟動,歷時4年,1999年初通過審定,1999年5月正式頒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將我國職業歸為8個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1838個細類(職業)。8個大類分別是:
第一大類: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其中包括5個中類,16個小類,25個細類;
第二大類:專業技術人員,其中包括14個中類,115個小類,379個細類;
第三大類: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其中包括4個中類,12個小類,45個細類;
第四大類:商業、服務業人員,其中包括8個中類,43個小類,147個細類;
第五大類: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其中包括6個中類,30個小類,121個細類;
第六大類: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其中包括27個中類,195個小類,1119個細類;
第七大類:軍人,其中包括1個中類,1個小類,1個細類;
第八大類:不便分類的其他從業人員,其中包括1個中類,1個小類,1個細類。
目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確定了實行就業准入的87個職業目錄。分別是:車工、銑工、磨工、鏜工、組合機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鑄造工、鍛造工、焊工、金屬熱處理工、冷作鈑金工、塗裝工、裝配鉗工、工具鉗工、鍋爐設備裝配工、電機裝配工、高低壓電器裝配工、電子儀器儀表裝配工、電工儀器儀表轉配工、機修鉗工、汽車修理工、摩托車維修工、精密儀器儀表維修工、鍋爐設備安裝工、變電設備安裝工、維修電工、計算機維修工、手工木工、精細木工、音響調音員、貴金屬首飾手工製作工、土石方機械操作工、砌築工、混凝土工、鋼筋工、架子工、防水工、裝飾裝修工、電氣設備安裝工、管工、汽車駕駛員、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化學檢驗工、食品檢驗工、紡織纖維檢驗工、貴金屬首飾鑽石珠寶檢驗員、防腐蝕工
農林牧魚水利業生產人員
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檢疫檢驗員、沼氣生產工
商業、服務業人員
營業員、推銷員、出版物發行員、中葯購銷員、鑒定估價師、醫葯商品購銷員、中葯調劑員、冷藏工、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西式烹調師、西式面點師、調酒師、營養配餐員、前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保健按摩師、職業指導員、物業管理員、鍋爐操作工、美容師、美發師、攝影師、眼鏡驗光員、眼鏡定配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家用電器產品維修工、鍾表維修工、辦公設備維修工、養老護理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
秘書、公關員、計算機操作員、制圖員、話務員、用戶通信終端維修員。
職業標准及其制定原則
職業標准在整個國家職業資格體系中處於龍頭位置,起著導向作用。它引導著職業教育、職業培訓、鑒定考核、技能競賽等活動,其舉足輕重的地位現在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來。一個統一的、符合勞動力市場目標和企業發展目標的職業標准體系,對國家職業技能開發事業的發展有決定性的意義和影響。人們越來越明確地認識到,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建立,職業教育、培訓、鑒定、考核、競賽和表彰系統的構架和改造,實質上是一場以職業標准為導向的改革。從全球范圍看,標准導向的改革已經成為世界性職業教育改革潮流的共同目標,成為各國不約而同的行動綱領。然而,對我國來說,具有戲劇性地是,現在最不適應這個改革要求的,恰恰是作為改革方向的標准本身。職業標准已經首當其沖地成為整個改革的第一個目標。
我國現行的職業標准源於計劃經濟體制下制定的工人技術等級標准,在制定之初,還曾深受原蘇聯高度中央集權的體系影響。盡管以後經過三次較大的調整和修標,標准等級管理結構上有了不小改進,但是從總體上說,尚未能擺脫舊的標准體系的制約。它主要反映了計劃管理部門的要求和利益,而難以反映實際生產部門的要求和利益,更難以反映勞動者的要求和利益。從動態上看,它不能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而隨時相應作出變動。從結構上看,它更多地帶有學科體系的框架和特徵,不符合職業體系的要求。從方法上看,它通常採用知識分析法,追求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而不是追求職業功能目標的實現和技術技能應用水平的先進性。這些問題導致了我們的職業標准在相當嚴重的程度上脫離經濟、生產和生產者的要求,無法適應產業、行業、職業和實際生產技術技能飛速發展變化的形勢,難以滿足企業發展和勞動力市場建設的需要。
近年來,在國家標准制定中逐步開始擯棄傳統知識分析法,採用工作分析法。這是一個進步,但是也還留有一系列待解決的問題。勞動者的職業能力是基於職業活動本身而言的,因此,勞動者的職業能力的養成、提高和評價必須基於其完成工作任務的內含和質量。勞動者在職業領域中運用的工藝技術手段,是勞動者完成工作任務、提高工作質量的工具。工藝技術手段是動態的、千差萬別並不斷發展的,而職業的社會功能(以及與此對應的工作任務)則是相對靜態的、具有同一性的。在許多情況,工藝技術手段的進步有可能導致其從業人員的具體操作活動(傳統意義上的技能)趨於相對簡單化。因此,按照特定職業的工藝和設備的技術含量來區分其從業人員的技能等級是對工藝技術手段和職業能力之間關系的一種誤解。職業技能等級的確定,應當基於職業活動范圍的寬窄、工作責任的大小和工作質量的高低;而工作范圍、責任和質量的確定直接源於其職業所具備的社會功能。工藝和設備作為勞動者在特定職業范圍內完成其工作任務的工具和手段,不應成為確定標準的主要依據。對於任何一個職業而言,是由於其工作性質或者說社會功能具有同一性,才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職業。作為國家制定的職業標准,它所直接映射和調控的勞動者技能,代表著勞動者能夠完成的工作任務的內容和質量,而不直接反映或調控勞動者使用的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
基於這種認識,我們認為國家職業標准編制工作應當在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為核心的總原則指導下,運用職業功能分析法,按照模塊化、層次化、國際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使國家標准成為以職業必備能力為基礎的,具有動態性、開放性和靈活性的職業標准,以全面滿足企業生產、科技進步以及勞動就業的需要。
職業標准結構模塊化
標准結構應當擺脫傳統的、學科導向性的「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相關知識」模式,採用職業功能分析法指導下的職業功能模塊結構。這一改革方向不僅有利於教育培訓和考核工作,有利於與生產和就業的緊密結合;同時也有利於建立動態和開放的標准體系。
根據職業功能分析法,新型職業標準的基本理論框架可以設計為:
(1)職業名稱:職業的定義和社會特徵;
(2)職業功能模塊:構成職業活動的基本功能單元,在許多情況下是可分離出來、具有相對獨立意義的功能。職業功能模塊分為基本模塊和可選模塊兩大類。在必要時,職業功能模塊甚至可以單獨考核並授予相對獨立的證書;
(3)職業技能模塊:實現上述功能須掌握的最小技能類別要素,它也是完成一個功能模塊單元工作時的實際工作步驟;
(4)操作規范:完成技能模塊的操作的具體要求;
(5)活動領域:完成技能模塊的主要工作范圍,包括對具體條件、環境和狀況的要求;
(6)知識內容:完成技能操作的基本知識要求,其特點是與操作規范中的技能要求相互配套;
(7)證明方式:完全掌握技能模塊的證明方法和材料,包括實際進行鑒定考核時需要提出的工作過程或成果的證明,以及對獲得這些證明的方式方法的要求;
(8)考評指導:對技能模塊實施鑒定考評的基本要求。
按照這一理論模式,國家勞動保障部正在制定《國家職業標准制定技術規程》,並開始應用於新標準的制定和舊標準的改造。在若干個新職業、新工種的標准制定試驗中,這個新模式已經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在對舊標準的改造試驗中也表現出充分的生命力。
職業標准體系層次化
職業標准體系的分層次化已經成為一個國際趨勢。通過對職業標准結構的改造,人們可以發現,盡管現代社會發展和分工細化正在創造出越來越多的職業、工種和崗位,然而它們實質上卻具有許多相通的、或共同的職業功能模塊和職業技能模塊。在每一個具體的職業、工種和崗位領域,都需要一定數量的職業特定技能,從總量上看,它們是最大的,而從適用范圍看,它們是最狹窄的。對每一個行業來說,又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共同適用的技能,可以叫行業通用技能,從數量上看,它們比職業特定技能顯然少得多,但是它們的適用范圍涵蓋整個行業領域。就更大范圍而言,必定存在著一些從事任何職業或行業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技能,這就是核心技能。在制定國家職業標准體系時,分層次地確定和制定核心技能標准,行業通用技能標准和職業特定技能標准,是滿足全社會職業教育培訓和考核的不同需要,提高職業標準的適用性和開放性的重要方法。
職業特定技能
職業特定技能的范圍,我們可以理解為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劃分的范圍。如:我國劃分為1838個職業,目前國家職業標準的制定,以及相應的職業資格認證考核活動均以此為限進行。在實際操作中,可以作出適應生產和技術發展變化的調整。
行業通用技能
行業通用技能的范圍,要寬於職業特定技能。可以把它們理解為,是在一組特徵和屬性相同或者相近的職業群中體現出來的共性的技能和知識要求。從現實的操作需要來看,可以確定前面論述過的國家職業教育培訓科目(300種左右)的范圍內。
核心技能
核心技能是范圍最窄、通用性最強的技能,是人們在職業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並能體現在具體職業活動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它們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和廣泛的可遷移性,其影響輻射到整個行業通用技能和職業特定技能領域,對人的終身發展和終身成就影響極其深遠。開發和培育後備勞動者和在職勞動者的核心技能,能為他們提供最廣泛的從業能力和終身發展基礎。顯然,核心技能數量更少,但是卻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事實上,它們成為行業通用技能和職業特定技能的基礎。在國家人力資源開發中,核心技能的確立和開發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盡管各國都在進行核心技能研究,但是,在核心技能的內涵、種類、范圍、影響等一系列基礎性問題上還沒有完全統一的意見。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職業技能開發的需要,結合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可以設計我國核心技能包括以下八個大類:
(1)交流表達:通過口頭或者書面語言形式、以及其他適當形式,准確清晰表達主體意圖,和他人進行雙向(或者多向)信息傳遞,以達到相互了解、溝通和影響的能力;
(2)數字運算:運用數學工具,獲取、採集、理解和運算數字元號信息,以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的能力;
(3)革新創新:在前人發現或者發明的基礎上,通過自身努力,創造性地提出新的發現、發明或者改進革新方案的能力;
(4)自我提高:在學習和工作中自我歸納、總結,找出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揚長避短,不斷自我加以調整改進的能力;
(5)與人合作: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理解團隊目標、組織結構、個人職責,在此基礎上與他人相互協調配合、互相幫助的能力;
(6)解決問題:在工作中把理論、思想、方案、認識轉化為操作或工作過程和行為,以最終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工作目標的能力;
(7)信息處理:運用計算機技術處理各種形式的信息資源的能力;
(8)外語應用:在工作和交往活動中實際運用外國語言的能力。
近年來,在管理理論和實踐中,企業核心能力的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所謂企業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是指企業的獨特技術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對外影響能力和環境應變能力。它可能表現為新穎的產品開發,融洽的內部團隊關系,和諧的外部客戶關系,以及企業持續穩定的發展等等。和企業的其他條件或者能力不同,它們是企業內在的、獨特的、最不易改變和最難被模仿的能力。一個企業真正的力量,不是廠房的宏偉,場地的寬闊;不是資本的雄厚,設備的先進。那些都不難做到,別人也很容易效仿。而且,那些都不十分可靠,容易變化,容易被別人超過。一個企業真正的力量,是它的核心能力,它集中表現為企業中人的因素的力量,表現為個體的活躍和團隊的凝聚。不難看出來,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和員工的核心技能之間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的高低,最終取決於企業內多數員工的核心技能(core skills)的高低。開發核心技能的意義也就在此。
我們對核心技能的研究已經進行多時,理論准備相對比較充分了。現在可以投入到實際試驗中。其運作程序可以設計為:
第一,確定目標。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推行素質教育的要求;按照改革職業教育培訓的規劃,按照穩定發展職前、職後職業培訓事業,為就業服務,為企業發展服務,為勞動者終身教育培訓服務的總體要求,逐步在中、高級職業學校(學院),普通學校(學院),就業訓練中心,社會教育培訓機構,以及在企事業單位的在職培訓中推動和組織實施核心技能培訓。當前的重點是職前教育培訓系統和轉崗轉業培訓領域。並以此為契機,制定國家統一的核心技能標准,題庫和測試方案,最終建立起一個可以向全體公民中一切需要者提供的核心技能證書。
第二,制定核心技能標准。組織強有力的專家隊伍,按照《國家職業標准制定技術規程》的原則和方法(在具體框架和格式上可以有所改動),並參照國際上有關資料,首先選擇1-3項核心技能,著手制定我國核心技能標准。取得經驗後,再逐步制定全部核心技能的標准。
第三,開發核心技能課程和教材。組織專家隊伍開發相應的核心技能課程和教材。核心技能課程和教材的開發本身要充分吸收世界上先進教學原則和方法的要求,擯棄傳統陳腐的框架和教條。
第四,開展教育和培訓。選擇部分職業學校(院)開展核心技能教育培訓試驗。核心技能的教育培訓可以單獨開設課程,也可以不單獨開設課程,直接滲透到其他課程中教學活動中,與其他課程的教學相結合。還可以參照有關國家的經驗,對其中一部分核心技能採取單獨開課的方式,另一部分核心技能採取滲透到其他課程中的方式。
第五,考核認證。組織核心技能的考核鑒定和認證,可以採取考試方式,也可以採取評價方式。或者一部分核心技能採取考試方式,另一部分採取評價方式。考試的實施也可以採取傳統學科性考試,或者職業性考試的不同方式。也可以在一部分核心技能領域採用類似英國NVQ制度的現場考核方式。或者分為「內部考核」和「外部考核」,並把兩者結合起來。
㈩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資格證書都有哪些
生活在現實中,總要有個夢想,小時候不懂事,總愛貪玩,學習成績般般,上了個三流大學,覺得前方的路似乎見不著光明。終於在朋友的指導下,覺得我完全可以去考人力資源資格證。那就從最基本的四級人力資源資格證開始吧!下面是我搜集的關於四級人力資源資格證的報考條件,希望對一些和我有同樣困惑的人有些幫助。
1、取得本職業人力資源管理員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2年以上者;
2、大學本科學歷(含同等學歷),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1年以上者;
3、取得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碩士學位;
4、大專學歷,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者;
5、高中或中專學歷,連續從事本職業7年以上;
看了以上關於四級人力資源資格證條件的介紹,會發現四級人力資源資格證的報考條件也並不是那麼難,只要滿足以上條件之一就能報考人力資源資格證,很多人都符合這個條件吧!所以生命不止,奮斗不息,趕快報考人力資源資格證吧!
是不是又增添了一些些黑暗困頓中的光明呢!人力資源行業是前景極好的行業,現在的企業都越來越重視人才的合理分配了,人力資源紛紛被各大公司看中,最明顯的就是將人事部改為人力資源部,於是這么看來,有了人力資源資格證的你,在職業道路上更加輝煌是一件不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