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董明的科研項目及獲獎情況
獨立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省規劃課題3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和省部級課題7項。
獲得包括省政府獎三等獎、省黨政系統優秀調研成果獎二等獎、中央統戰部一等獎和省社聯、全省黨校系統等省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等16項。
Ⅱ 韓秋紅的獲獎情況
1.韓秋紅 全國優秀教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7年
2.韓秋紅 《西方哲學的現代轉向》 東北師范大學優秀教材特等獎 東北師范大學 2007年
3.韓秋紅 長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 長春市委、市政府 2006年
4.韓秋紅 「現代西方哲學思潮」網路課程 吉林省高等學校教育技術成果(網路資源類)二等獎 吉林省教育廳 2006年
5.韓秋紅 社會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 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第九屆高教科研優秀成果論文類一等獎 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 2005年
6.韓秋紅 東北師范大學校級「優秀女教師」 東北師范大學工會、婦委會 2005年
7.韓秋紅 積極履行職責的省政協委員 政協吉林省委員會 2005年
8.韓秋紅 當代中國文化中的宗教問題 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首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吉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 2004年
9.韓秋紅 當代中國文化中的宗教問題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審委員會 2004年
10.韓秋紅 關於深化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民盟第十五次高等教育研討會一等獎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教育委員會 2004年
11.韓秋紅 積極履行職責的省政協委員 政協吉林省委員會 2004年
12.韓秋紅 陳愛梅 《黑格爾之後——現當代西方哲學》 東北師范大學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 東北師范大學 2003年
13.韓秋紅 當代中國文化中的宗教問題 吉林省哲學學會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一等獎 吉林省哲學學會 2003年
14.韓秋紅 關於城市社區建設 長春市優秀調研成果 長春市優秀調研成果評審委員會 2002年
15.韓秋紅 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方向嬗變的社會根源——從哲學轉向當代資本主義理論 吉林省哲學學會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吉林省哲學學會 2002年
16.韓秋紅 吉林省民盟優秀盟員獎 中國民主同盟 2002年
17.韓秋紅 關於長春市社區建設的調查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吉林省社會學學會 2001年
18.韓秋紅 西方馬克思理論方向嬗變的社會根源 吉林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論文三等獎 吉林省社科領導小組 2001年
19.韓秋紅 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 吉林省哲學學會一等獎 吉林省哲學學會 2001年
20.韓秋紅 長春市民盟特殊貢獻獎 中國民主同盟 2001年
21.韓秋紅 《理性的耕耘》 東北師范大學優秀著作獎 東北師范大學 2000年
22.韓秋紅長春市民盟優秀盟員獎中國民主同盟2000年
Ⅲ 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的優秀調研成果獎算什麼級別
為什麼鬥地主
Ⅳ 山東省教育廳關於公布2009年度全省教育系統優秀調研成果名單的通知的介紹
根據2009年度調研工作有關要求,山東省教育廳組織開展了2009年度全省教育系統優秀調研成果評選工作。經評選,共評出一等獎24篇,二等獎30篇,三等獎49篇,現將名單予以公布。
Ⅳ 何煉紅的研究成果
先後主持承擔國來家社科基金、司源法部、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的知識產權課題20餘項。
主要從事知識產權法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績效研究》、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非傳統商標法律保護研究》、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研究》等課題, 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法律科學》、《法商研究》、《法學評論》、《現代法學》等重要期刊發表本專業領域的學術論文50餘篇,多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資料《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勞動法學》轉載。作為起草組專家直接參與了《專利法》第四次修改專家論證工作,主持起草了《湖南省專利條例》等地方性立法的專家建議稿。研究成果《專利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的理論和實踐》榮獲2013年「第八屆全國知識產權(專利)優秀調研報告暨優秀軟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發起成立了湖南省知識產權保護志願者聯盟,倡導知識產權文化建設。
Ⅵ 何建華的調研成果
1、《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時限制度若干問題探討》本科畢業論文2004年第期《浙江審判》和2006年第4期《杭州法學》。
2、《乘人不備以假換真如何定性》2004年7月30日《北方出行導報》法律版。
3、《本案將黃某作為人質的行為是非法拘禁罪還是綁架罪》2004年8月3日,《中國法院網》。
4、《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制度的幾個問題》,2004年6月30日,《中國法院網》。
5、《從該案看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重大經濟損失的認定》2004年8月6日,《中國法院網》。
6、《花季少年勿陷犯罪深淵》(合作)2004年11月12日,《今日桐廬》。
7、《同樣撞死一人為何判刑不一樣》2004年9月1日《浙江工人日報》)。
8、《淺談主持法庭辯論的三個問題》2005年3月31日,《中國法院網》。
9、《淺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對策》2005年《中國法院網》。
10、《審理被告人袁土林故意傷害案的法律思考》2005年,《北大法律信息網》。
11、《對以送達最後一名當事人裁判文書的日期為結案時間的質疑》2005年4月15日,《中國法院網》。
12、《初探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制度的幾個問題》2005年第3期《甘肅社會科學》)。
13、《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制度研究》《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08年第7、8合輯。
14、《審理交通肇事後找人頂罪案件應如何定性》2006年第1-2期《法律適用》。
15、《入戶搶劫後放棄財物行為的犯罪形態認定》2006年第2期《杭州審判》。
16、《從一則案例看濫伐林木罪主觀方面的認定》2004年《中國法院網》。
17、《擅自砍伐杉木幼林應定濫伐林木罪》2004年5月9日,《中國法院網》。
18、《用刑法手段解決執行難》2004年《中國法院網》。
19、《入室搶劫放棄財物行為犯罪形態研究》2007年11月《浙工大法律評論》第三卷。
20、《入戶搶劫放棄財物行為犯罪形態研究》《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08年第3輯。
21、《對確定人民法院一審刑事判決案件結案日期的探討》2006年第7期《浙江社會科學》。
22、《法官如何主持法庭辯論》2006年第4期《杭州審判》。
23、《民政局能否代為不明身份死亡者主張權利?》 2007年第3期《中國審判》,2007年3期《廣州律師》轉載。
24、《浙江桐廬-全國首例判決支持民政局為無名屍維權案》2007年人民法院網。
25、《桐廬:民政局為無名屍維權,主體適格》2007年第3期下半月《人民司法案例》。
26、《交通肇事後找人頂罪屬交通肇事後逃逸》(案例)2007年第4期下半月《人民司法案例》。
27、《拾得他人借記卡及秘碼支取現金行為的定性》,2007年增刊總第165期《法學雜志》。
28、《無名屍民事權利及其司法保護的途徑》獲杭州市法院系統第七屆學術研討會2007年10月23日提名獎,
29、《論和諧社會下無名屍民事權利及其司法保護的途徑》收錄2007年10月浙江省法學會、浙江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推進城市化建設法律問題研討會論文集。
30、《無名屍民事權利司法保護問題研究》2008年11期《中國律師和法學家》。
31、《以租車為名連環騙租汽車後採取質押的方法變現行為的定性》(案例分析)2007年4期《浙江審判》。
32、《以租車為名連環騙租汽車後採取質押方法變現行為如何定性》2007年2期《杭州法學》。
33、《買賣偽造的臨時行駛車號牌應定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2007年4期總第14期《杭州法學》。
34、《買賣偽造的臨時行駛車號牌應定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2007年第12期《人民司法案例》。
35、《被告人通過親友協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應認定立功》2007年第3期《杭州審判》。
36、《通過親友協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應認定立功》2007年20期《人民司法案例》。
37、《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案件異地管轄問題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最新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07年第6輯。
38、《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案件異地管轄問題研究》2008年第1期《杭州審判》。被評為2008年度杭州市政法系統優秀調研成果優秀獎。
39、《司法權威的進路探索: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異地管轄》獲杭州市法院系統第八屆學術研討會二等獎,浙江省法院第十八屆學術討論會三等獎,全國法院第二十屆學術討論會三等獎。
40、《明知盜竊而接受僱傭實施接送行為的認定》《人民法院報》2008年4月9日。
41、《消防責任事故罪的司法認定》《浙江消防》2008年第3期。
42、《通過他人簽訂協議收受乾股的司法認定》《人民司法案例》2008年第18期。
43、《通過他人簽訂協議收受乾股的司法認定》《人民法院報》,主題為「刑事審判實踐中的疑難問題暨刑事法前沿問題探討」,由人民法院報和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主辦,河南金博大律師事務所協辦的2008-2009年「金博大杯」刑事審判有獎徵文三等獎。
44、《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造成權利人經濟損失的司法認定》《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09年第1、2合輯。
45、《綁架罪情節較輕的司法認定》《浙江省高院案例指導》2009年3期,總第11期。
46、《法庭辯論中的庭審駕馭能力探析》《民事法律文件解讀》2009年第6輯。
47、《審理交通肇事後找人頂罪案件應如何定性》(修改稿),2010年《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10年第8輯。
48、《我的八小時以外》入選(2011年)浙江省法院學術研討20周年《我與法院學術研討》紀念文集。
49、《激情與動力》2009年4月1日在杭州市法院調研工作會議經驗交流發言稿(桐廬縣人民法院2009年第一期法院工作簡報轉發)。
50、《是犯罪既遂、未遂,還是中止?》《北大法律信息網》2010年。
51、《盜竊游戲虛擬貨幣應如何認定》《杭州法學》2011年第1期。
52、《「北大」使我走上學術研究之路》2011年1月4日,《北大法律信息網》。
53、《盜竊游戲虛擬貨幣行為的認定》《杭州審判》2011年第1期。
54、《盜竊游戲虛擬貨幣應定盜竊罪》《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11年第6輯。
55、《徐興華盜竊案》《浙江省高院案例指導》2012年1期,總第23期。
56、《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認定》2012年5月30日,桐廬縣人民法院《調查與研究專刊之一》。
57、《蘭燕紅販賣毒品案》----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認定,《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12年第11輯,總第89輯。
58、《審理刑事疑案方式研究》(與劉剛合作)獲杭州市法院系統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2013年度優秀獎。
59、《刑事疑案審理方式略論》2013年第3期《杭州審判》。
60、《徐興華盜竊案》2014年1月14日被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十大優秀案例。
61、《以非法拘禁的方式逼迫他人加入傳銷組織行為的分析》,《刑事法律文件解讀》2014年第8輯,總第110輯。
Ⅶ 彭懷祖的主要成果
1、《高校後勤資源配置研究》,中國出版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獨著26萬字。
2、《榜樣論》,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作者,28萬字,2001-2002年度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南通市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3、《高校後勤社會化新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獨著,21萬字,第七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後勤管理研究會特別獎;第四屆江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南通市第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4、進一步深化高校後勤改革,《教育研究》,2002,(4):30-32,獨著。
5、高校後勤改革的現狀及趨向,《高等教育研究》,2005,(5):32-35,獨著。
6、高校招生人數影響因素分析及應用,《教育與經濟》2008年第2期,獨著。
7、特點-難點-突破點—中小規模高校後勤社會化探析,《教育發展研究》,1999,(10):30-33,獨著,省教育系統領導幹部優秀調研論文二等獎,《中國高校後勤》全文轉載。
8、江蘇省大學生公寓建設的實踐與思考,《江蘇高教》,2003,(3):117-119,第一作者,省教育廳「千人百題」大型調研活動優秀調研報告。
9、論榜樣人格的現代轉型,《中國青年研究》,2006,(11):27-30,獨著。
10、關於道德動因多元的研究,《理論學刊》2008年第11期,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