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建設成果什麼

建設成果什麼

發布時間:2021-05-19 12:16:30

『壹』 中國的建設有什麼成就

成就1:蓋了很多面子工程
成就2:很多面子工程停工
成就3:繼續蓋面子工程
成就4:繼續讓部分面子工程停工
成就5:又蓋了很多面子工程
成就6:...

『貳』 「一帶一路」建設五年來我們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一帶一路」建設五年來我們取得的成果有:

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

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和優先領域。五年來,高效暢通的國際大通道加快建設。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建設穩步推進,雅萬高鐵全面開工建設。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二期工程竣工,科倫坡港口城項目施工進度過半;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成重要中轉樞紐。

中緬原油管道投用,實現了原油通過管道從印度洋進入中國;中俄原油管道復線正式投入使用,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按計劃推進。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已經超過9000列,班列到達了歐洲14個國家42個城市。

二、經貿投資合作成效顯著。

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合作不斷擴大,形成了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2017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4403.2億美元,同比增長13.4%,高於中國整體外貿增速5.9個百分點,佔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6.2%。

其中,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7742.6億美元,同比增長8.5%,佔中國總出口額的34.1%;自「一帶一路」國家進口6660.5億美元,同比增長19.8%,佔中國總進口額的39.0%,近五年來進口額增速首次超過出口。

2017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143.6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外投資總額的12%。尤其是,在中企海外並購項目整體銳減五成、交易總額整體下降逾10%的情況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並購投資額逆勢增長32.5%。

目前,中國與沿線國家已建設80多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為當地創造了24.4萬個就業崗位。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等成為雙邊合作的典範,中國—寮國跨境經濟合作區、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等一大批合作園區也在加快建設。

三、金融合作深入發展。

金融合作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加強金融合作,促進貨幣流通和資金融通,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創造穩定的融資環境,引導各類資本參與實體經濟發展和價值鏈創造,推動世界經濟健康發展。

截至2018年6月,中國在7個沿線國家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目前,已有11家中資銀行在27個沿線國家設立了71家一級機構。國際接受度不斷提升。

五年來,在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指引下,「一帶一路」倡議持續凝聚國際合作共識,在國際社會形成了共建「一帶一路」的良好氛圍。

(2)建設成果什麼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建設的綜合效益:

據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統計,2013—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達69756.23億美元,增速高於中國對外貿易整體增速,中亞是中國對外貿易增長最快的地區,中國與卡達、黑山、蒙古國、哈薩克等國的經貿往來表現出強勁增長動力。

短短幾年時間,中國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5000億美元,境外經濟合作區增加到82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800億美元,累計上繳東道國稅費20.1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24.4萬個。

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越南、緬甸、蒙古國的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與200多個國家的600多個港口建立了航線聯系。截至2018年10月,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過11000列,運行線路65條,通達15個國家的40多個城市。

中歐班列的回程重箱率明顯提升,運送貨物由電腦、手機擴展到服裝、鞋帽、糧食、葡萄酒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截至目前已批准貸款項目34個,共計70億美元,正助力數以億計的人們改善生活。

各類「一帶一路」合作機制陸續搭建。「一帶一路」合作機制應合作需求而生,並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而不斷發展完善。目前,「一帶一路」合作機制已初步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立體化的合作框架。一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揮總牽引作用,扮演著合作機制內核和指揮棒角色。

2017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凝聚起廣泛共識和強大動力,達成279項合作成果,目前各項成果正在積極落實中,並且許多已成為常態性工作。二是中國與合作夥伴簽署一系列合作文件,為「一帶一路」建設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礎。

『叄』 中國建設成就有哪些

第一 新中國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處於「一窮二白」的絕對貧困狀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現在,就工業體系的完備性而言,中國僅次於美國,比老牌工業化國家英法德意及俄日都要完整。我們以鋼鐵為例,鋼鐵是工業的糧食,鋼鐵產量對於工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毛主席提出:以鋼為綱,「鋼元帥升帳」。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49年16萬噸,1950年61萬噸,1956年447萬噸,1957年535萬噸,出於對工業化的緊迫感和對「煤鐵復合體」型經濟的痴迷,才會有中央的「高指標,翻一番,大煉鋼鐵、大躍進」,才導致了後來的三年自然災害,可是即使在全民狂熱地「大煉鋼鐵」的1958年,粗鋼產量才僅僅達到800萬噸!隨後中國鋼鐵產量緩慢而堅定地增加。1976年2046萬噸,1989年0.68億噸,1996年1億噸,2008年5億噸。2013年,中國粗鋼產量達到7.79億噸,佔全球粗鋼產量的百分之48.5。日本1.1億噸,美國0.87億噸,印度0.81億噸,唐山0.80億噸,俄羅斯0.69億噸。你沒有看錯,僅僅一個唐山市的鋼鐵產量已經接近印度而超過了俄羅斯!第二,以汽車生產為例,汽車工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同樣是不言而喻的,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不能批量生產汽車。直到1955年我們才成功仿製了前蘇聯的「吉斯」牌汽車,當年生產了61輛「解放」牌卡車並參加了國慶閱兵。到了1966年生產55861輛,1973年,11.6萬輛,其中轎車1130輛,包括「紅旗」、「東風」、「上海」等國產品牌。1976年13.5萬,轎車2611輛,1978年14.9萬輛,1992年100萬輛,2000年207萬輛,2013年2212萬輛,2015年2450萬輛,連續七年全球產銷量第一。六十多年來,我們走完了西方列強三百年通過血腥掠奪才完成的道路,中國由一個農業國家轉化為工業化國家,不僅解決了人民的溫飽,更使我們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完備的國防工業體系,使我們的人民告別了「洋油」、「洋火」、「洋釘」,使我們的軍隊告別了「萬國造」,告別了「小米加步槍」!使我們的國家初步實現了「富強」的中國夢!!
第二,人均壽命大大提高
新中國成立後,或者說共產黨執政以後取得的最重要、最具指標性意義的成就是什麼呢?台灣學者李敖說過,共產黨的最大成就是中國人均壽命的穩步增長,從1949年的38歲到1959年的44歲,到1969年的51歲,1976年66歲,再到2015年的76.1歲。2016年5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發布《2016年世界衛生統計》中顯示,2015年全球人均壽命71.4歲,中國人均壽命76.1歲,在發展中國家居於靠前位置。而印度人均壽命為68.4歲。人均壽命是國家總體發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標。它彰顯了一個國家的物質水平、醫療水平、教育水平、國內安全、生存條件、人民幸福程度等各方面的綜合水平。中國人均壽命的提高,正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成果的最重要的體現。
第三,社會迅速安定
那麼為什麼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人均壽命能夠穩步增長?因為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近百年的動亂或者戰亂局面。一個政府最基本的職能是向人民提供安全和秩序。我們向他交稅、犧牲了部分自由和權力,就是讓他(政府)給我們提供安全和秩序。這和向「黑社會」繳「保護費」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就是這最基本的要求,在中國歷史上卻也是奢求。春秋戰國、楚漢之爭、三國演義、五胡亂華、南北朝、五代十國等「亂世」及朝代更迭時的戰爭,國家陷入戰亂,人民遭到屠殺,背井離鄉、生靈塗炭,曹操說過,「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所以古人有「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的感慨,這也正是人民群眾渴望秩序和安全的真實的心裡寫照。新中國成立後,通過「三反五反」、鎮壓反革命、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鞏固政權的措施,中國社會迅速安定,中間雖有波折,但和歷史上的動亂相比,可以說新政權相當平穩地轉入到民生建設上去。(歷史上每個新王朝的建立都會有一個「瓶頸」期,如漢之呂後擅權、七王之亂;唐之玄武門之變、武則天奪權;宋之燭光斧影;明之靖難之役;清之鰲拜擅權、三藩之亂等等,這個「瓶頸期」牽涉到了政權鞏固、權利交接、外敵入侵、人民認可等,由於人民的「效忠心理」尚未建立,所以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只要一個環節出錯,那麼這個王朝就會迅速覆亡,如秦、隋。只要處理得當順利度過,那麼這個王朝就會「國運久長」,如漢、唐、宋、明、清。政府能夠提供給人民的最基本的服務是安全和秩序,王朝更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老百姓需要的是安定和秩序!雖然我們也走了不少「彎路」,但我們一直在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中華民族是最堅韌最勤勞的民族,只要社會穩定,經過十幾年、數十年的「休養生息」中國很快就會重新恢復繁榮。所以社會動亂絕非百姓之福,它損害了我們每個人的利益,所以社會安定才是中國人民最大的福祉,是中國人民最大的願景,才是中國人民最大的核心利益,才是中國人民最大的追求!
第四,重大工程建設成就

在世界能源日益緊缺、江河開發與保護備受重視的今天,三峽大壩橫空出世,再次顯現出決策者的高瞻遠矚。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澆築到185米設計高程,主體工程提前9個月完工,這一跨越世紀、創造多項世界第一的偉大工程,開始顯現其在防洪、發電、航運等方面的綜合效益。
青藏鐵路從西寧至拉薩全長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氣候條件最惡劣的高原鐵路。
1957-1966年間的主要成就:建設大中型項目500多個。「兩彈一星、雜交水稻、長江大橋、結晶牛胰島素」。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建成,大慶油田、大港油田被發現並開采。新安江水庫、上海港、蘭新鐵路建成。

1966-1976年主要成就:成昆鐵路、湘黔鐵路、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南京長江大橋、勝利油田建成。

改革開放以來的主要成就:大秦鐵路、安太堡露天煤礦、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上海寶山鋼鐵公司、大亞灣核電站等大型工程建成。

『肆』 中國建設成就有什麼啊

鐵路象徵著我們中國人民的實力,證明我們不是東亞病夫!!!詹天佑就是其中一個~是他把我們中國的第一條鐵路修好的~那條鐵路是"京張鐵路"是我們自己,沒有藉助別人國家修的~.

『伍』 中國建設新成就有哪些

在世界能源日益緊缺、江河開發與保護備受重視的今天,三峽大壩橫空出世,再次顯現出決策者的高瞻遠矚。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澆築到185米設計高程,主體工程提前9個月完工,這一跨越世紀、創造多項世界第一的偉大工程,開始顯現其在防洪、發電、航運等方面的綜合效益。
青藏鐵路從西寧至拉薩全長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氣候條件最惡劣的高原鐵路。
在這世界高原最具挑戰性的工程項目上,中國鐵路建設者破解並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
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自二00一年六月二十九日開工以來,鐵道部根據由北向南,逐步推進,分段建設,分段鋪軌的總體部署,二00一年在格爾木至望昆段展開施工,在南山口建成世界最大的高原鐵路鋪架基地,凍土工程試驗段開始建設,首戰告捷;
二00二年展開唐古拉山以北凍土工程和西藏段部分重點工程施工,鋪軌到達望昆站,取得了重點突破;
二00三年展開唐古拉山越嶺地段「無人區」和唐古拉山以南工程施工,唐古拉山以北橋隧路基工程完成,全面攻堅年喜獲全勝;
二00四年全線路基橋涵隧道基本完成,並在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安多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鋪架基地,結束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整體推進年再傳捷報;
二00五年站前工程全部完成,鋪軌架梁全線貫通,全線決戰年勝券在握,為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00六年三月一日,青藏鐵路貨物列車工程運營試驗時速目標達到每小時一百公里。五月一日旅客列車(不載客)工程運營試驗時速目標達到每小時一百公里,部分地段達到每小時一百二十公里。七月一日全線開通試運營時速線路要求凍土地段每小時一百公里,非凍土地段全部達到一百二十公里。
青藏鐵路總投資逾三百三十億元人民幣;全線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萬立方米,橋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萬延長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萬七千六百六十二橫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長米。
與此同時,青藏鐵路在凍土攻關、衛生保障、環境保護、質量保證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屢創佳績。
青藏鐵路七月一日投入試運行,屆時可望成為沿線基本實現「無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鐵路。
1957-1966年間的主要成就:建設大中型項目500多個。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建成,大慶油田、大港油田被發現並開采。新安江水庫、上海港、蘭新鐵路建成。

1966-1976年主要成就:成昆鐵路、湘黔鐵路、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南京長江大橋、勝利油田建成。

改革開放以來的主要成就:大秦鐵路、安太堡露天煤礦、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上海寶山鋼鐵公司、大亞灣核電站等大型工程建成。
參考資料:無

『陸』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取得了哪些新成果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全面戰略部署,其中最顯著的亮點有三個:一是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二是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就是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三是指明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現實路徑,就是「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保(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建(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這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理念的重要升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整體布局頂層設計的科學完善,意義重大而深遠。

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生態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基礎,延續了人類社會原始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的歷史血脈,承載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成果,貫穿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因此,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生態文明之所以擺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現實意義。人類自從進入工業文明以來,在創造輝煌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難以承受的資源危機、生態災難、環境危機,以致發展不能持續,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類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超越工業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積極推動、逐步形成的一種社會形態,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態。以生態文明取代工業文明成為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這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克服危機的明智之舉。

多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建設生態文明,注重節約資源,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注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黨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5年來,舉國上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推進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國近半數的省份積極開展了生態省(區、市)創建活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形勢喜人。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生態文明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下大力氣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很有遠見、很有深意的重大戰略舉措。

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選擇這樣一個宏大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就是針對我國面臨的生態環境狀況。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制約越來越明顯,環境狀況總體惡化趨勢沒有根本遏制,生態系統退化,自然災害頻發。

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就是要盡快消除生態環境危機,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為主要標志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轉方式、調結構、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制度

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應當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兩型社會」、搞好制度建設。

第一,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源頭上抓起。在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比重較大,第三產業比重始終沒有突破50%。第二產業消耗了全國70%的能源資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業「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產方式,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危機。所以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第二,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搞好「兩型社會」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既是生態文明的本質特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兩者是一個有機整體:資源節約了,有利於環境友好;環境友好的社會,資源的產出率一定是高的。所以我們必須節水、節地、節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大力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第三,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加強制度建設。一要改革幹部考評制度,堅決摒棄以GDP論英雄的考核標准,代之以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考評標准,也就是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的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二要完善資源環境經濟政策,健全並嚴格執行資源環境法律法規。三要強化公民生態道德教育,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生態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如今,我們已經取得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初步成效。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在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征程上,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柒』 中國建設新成就有哪些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安然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並於2005年10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鐵路進藏:西藏鐵路已經全面開工建設,實現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歷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實現了小康水平,


中國GDP:13年跨越10個萬億元台階,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


2008:成功舉辦奧運會。

閱讀全文

與建設成果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