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大項目建設成果

大項目建設成果

發布時間:2021-05-18 04:55:30

❶ 中國建設新成就有哪些

在世界能源日益緊缺、江河開發與保護備受重視的今天,三峽大壩橫空出世,再次顯現出決策者的高瞻遠矚。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澆築到185米設計高程,主體工程提前9個月完工,這一跨越世紀、創造多項世界第一的偉大工程,開始顯現其在防洪、發電、航運等方面的綜合效益。
青藏鐵路從西寧至拉薩全長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氣候條件最惡劣的高原鐵路。
在這世界高原最具挑戰性的工程項目上,中國鐵路建設者破解並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
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自二00一年六月二十九日開工以來,鐵道部根據由北向南,逐步推進,分段建設,分段鋪軌的總體部署,二00一年在格爾木至望昆段展開施工,在南山口建成世界最大的高原鐵路鋪架基地,凍土工程試驗段開始建設,首戰告捷;
二00二年展開唐古拉山以北凍土工程和西藏段部分重點工程施工,鋪軌到達望昆站,取得了重點突破;
二00三年展開唐古拉山越嶺地段「無人區」和唐古拉山以南工程施工,唐古拉山以北橋隧路基工程完成,全面攻堅年喜獲全勝;
二00四年全線路基橋涵隧道基本完成,並在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安多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鋪架基地,結束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整體推進年再傳捷報;
二00五年站前工程全部完成,鋪軌架梁全線貫通,全線決戰年勝券在握,為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00六年三月一日,青藏鐵路貨物列車工程運營試驗時速目標達到每小時一百公里。五月一日旅客列車(不載客)工程運營試驗時速目標達到每小時一百公里,部分地段達到每小時一百二十公里。七月一日全線開通試運營時速線路要求凍土地段每小時一百公里,非凍土地段全部達到一百二十公里。
青藏鐵路總投資逾三百三十億元人民幣;全線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萬立方米,橋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萬延長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萬七千六百六十二橫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長米。
與此同時,青藏鐵路在凍土攻關、衛生保障、環境保護、質量保證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屢創佳績。
青藏鐵路七月一日投入試運行,屆時可望成為沿線基本實現「無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鐵路。
1957-1966年間的主要成就:建設大中型項目500多個。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建成,大慶油田、大港油田被發現並開采。新安江水庫、上海港、蘭新鐵路建成。

1966-1976年主要成就:成昆鐵路、湘黔鐵路、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南京長江大橋、勝利油田建成。

改革開放以來的主要成就:大秦鐵路、安太堡露天煤礦、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上海寶山鋼鐵公司、大亞灣核電站等大型工程建成。
參考資料:無

❷ 項目成果報告

完成了所有一級項目來及自子項目的成果報告編寫,編制4 579幅圖件和8 171份表格。其中,常規油氣資源評價完成3 11 1 幅圖件和3 187份表格,編寫了10個二級項目成果報告,編寫了常規油氣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煤層氣資源評價編制各種圖件450幅、表格2 666份,編寫了4個二級項目報告,編寫了煤層氣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砂資源評價編制各種圖件530 幅、表格548份,編寫了5個二級項目報告,編寫了油砂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頁岩資源評價編制各種成果圖件91張、成果表格1 044張,編寫了油頁岩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氣資源可采系數研究與應用編制各種圖件38張、表格147張,編寫成果報告15餘萬字;油氣資源發現趨勢預測編制各種圖件55幅、表格200份,編寫了5個二級項目成果報告,編寫了油氣資源發現趨勢預測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氣資源評價系統建設共編制各種成果圖件38張、成果表格37 張,編寫報告43萬余字。在一級項目成果的基礎上,編寫了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

❸ 第一個五年計劃執行期間,我國取得了哪些重大的建設成就

第一個五年計劃成就

社會主義改造
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佔了絕對的優勢。在國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國營經濟所佔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經濟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營經濟由0.7%提高到8%,個體經濟則由71.8%降低到3%,資本主義經濟由7%降低到l%以下。

基本建設
五年內全國完成投資總額為550億元,其中國家對經濟和文教部門的基本投資總額為493億元,超過原來計劃427.4億元的15.3%。五年新增加固定資產460億元,相當於1952年底全國固定資產原值的1.9倍。五年內施工的工礦建設項目達一萬多個,其中大中型項目有921個,比計劃規定的項目增加227個,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產的有428個,部分投入生產的有109個。蘇聯幫助中國建設的156個建設項目,到1957年底,有135個已施工建設,有68個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產。中國過去沒有的一些工業,包括飛機、汽車、發電設備、重型機器、新式機床、精密儀表、電解鋁、無縫鋼管、合金鋼、塑料、無線電等,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從而改變了我國工業殘缺不全的狀況,增加了基礎工業實力。

工業發展
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41億元,比1952年增長67.8%。1957年的國民收入比1952年增長53%。1957年工業總產值超過原計劃21%,比1952年增長128.5%。原定五年計劃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4.7%,實際達到18%。1957年手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83%,平均每年增長12.8%。1957年的鋼產量為535萬噸,比1952年增長近3倍,原煤為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596,發電量為193億度,比1952年增長164.4%。機床產量達2.8萬台,比1949年增長17.7倍;棉布為50.6億尺,比1952年增長3296,糖86萬噸,比1952年增長92%。

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獲得較大的發展。1957年農業總產值完成原計劃101%,比1952年增長25%,平均每年增長4.5%。糧食產量1957年達到3900億斤,比1952年增長19%;棉花產量為3280萬擔,比1952年增長25.8%。糧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3.7%和4.7%。五年內全國擴大耕地面積5867萬畝。1957年全國耕地面積達到16.745萬畝,完成原定計劃101%。五年內全國新增灌溉面積21.810萬畝,相當於1952年全部灌溉面積的69%。

交通運輸
到1957年底,全國鐵路通車里程達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內,新建鐵路33條,恢復鐵路3條,新建、修復鐵路干線、復線、支線共約一萬公里。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武漢長江大橋,都先後建成。到1957年底,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5萬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

民生改善
1957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達到637元,比1952年增長42.8%,農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費水平,1957年達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文教、衛生、科學、藝術事業也有很大發展。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並初步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❹ 以工代賑項目建設成效有哪些

1

、加大培訓學習力度,提高項目管理水平為了提高項目建設與管理水平,

邀請省市發改部門的專家就項目建設與管理方面的知識做專題講座,全縣各鄉鎮和縣屬有關部門負責人參

加了培訓學習。專家立足當前形勢,結合我縣實際,著眼未來發展趨勢,就以工代賑項目和扶貧開發項目

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做了具體生動的講解,提高了廣大幹部的項目建設管理意識和工作水平。

2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以工代賑項目的實施,是黨和國家扶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貧困地區人民的深切關懷。為了把這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落到實處,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以工代賑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常務副縣長任組長,發改委、財政局、審計局、交通局、水利局、農牧局、農建辦等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發改委設立專職辦公室,具體負責以工代賑項目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各部門協調一致,充分發揮

職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嚴格按照省市以工代賑管理辦法,從項目的篩選、立項、上報、勘測、設計、

施工、竣工驗收等方面嚴格把關,進行全程的監督和管理,做好資金的撥付、報賬和審計工作,確保項目

正常建設,早日建成,發揮效益。

3

、明確項目責任,狠抓項目落實在項目實施中,我們明確了項目建設單位責任,嚴格審核施工單位,落實施工主體。項目主管單位、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層層簽定施工合同,保質保量如期完成建設項目任務。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主管部門定期、不定期到項目建設地點進行督促、檢查、指導,對項目建設工期、質量、資金使用情況加強監督指導,及時了解和掌握項目建設動態情況,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進展順利。對建

成的項目,由項目驗收組實地查看工程質量,查閱相關資料,聽取項目區群眾意見,出具項目初驗意見書,

切實克服項目建設中「重爭取、輕建設、輕管理」的做法,確保爭取一個項目,建成一個項目,為解決當

地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和脫貧致富發揮一定的作用。

4

、加強資金管理,確保資金落實我們對以工代賑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財政局設立了以工代賑專戶,對以工代賑資金全部實行報賬制,這樣不但減少了資金撥付環節,而且強化了財政局和發改委對專項資金的監管,各項目單位嚴格按照《甘肅省財政扶貧資金縣級報賬制實施細則》和《榆中縣財政扶貧資金操作規程》的要求,嚴格把握資金投向,根據項目建設進度撥付資金和報賬,充分發揮以工代賑資金的效益。工程實施單位單獨設帳,確保以工代賑資金專款專用。同時,嚴格按照《甘肅省以工代賑工程勞務報酬發放標准和辦法(試行)》,及時兌現農民工勞務報酬。工程竣工驗收前,審計局對工程支出進行審計,出具審計結論,以確認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防止發生資金的擠占挪用現象。對初步通過驗收的項目,留取投資

10%的項目質量保證金,確保工程質量。

5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工作透明度為了使幹部群眾了解、關心、支持以工代賑建設項目,我們及時轉發了省市以工代賑項目管理辦法,多次在省市報刊、廣播電視、信息網路等新聞媒體宣傳報道項目建設情況;先後舉辦了「以工代賑二十年」有獎徵文活動,共徵集各類稿件100餘篇;製作以工代賑建設項目專題光碟30多張;舉辦了「以工代賑杯」籃球友誼比賽活動;在公路沿線和項目實施地區等顯要位置設置宣傳標語130多幅,全方位做好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的宣傳。同時,做好項目的公示制度。在項目資金下達和項目完工後,及時向項目實施地區和以工代賑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公開資金撥付和使用情況,在年終公示全年資金使用情況,增強了以工代賑工作的透明度。

❺ 中國建設成就有哪些

第一 新中國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處於「一窮二白」的絕對貧困狀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現在,就工業體系的完備性而言,中國僅次於美國,比老牌工業化國家英法德意及俄日都要完整。我們以鋼鐵為例,鋼鐵是工業的糧食,鋼鐵產量對於工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毛主席提出:以鋼為綱,「鋼元帥升帳」。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49年16萬噸,1950年61萬噸,1956年447萬噸,1957年535萬噸,出於對工業化的緊迫感和對「煤鐵復合體」型經濟的痴迷,才會有中央的「高指標,翻一番,大煉鋼鐵、大躍進」,才導致了後來的三年自然災害,可是即使在全民狂熱地「大煉鋼鐵」的1958年,粗鋼產量才僅僅達到800萬噸!隨後中國鋼鐵產量緩慢而堅定地增加。1976年2046萬噸,1989年0.68億噸,1996年1億噸,2008年5億噸。2013年,中國粗鋼產量達到7.79億噸,佔全球粗鋼產量的百分之48.5。日本1.1億噸,美國0.87億噸,印度0.81億噸,唐山0.80億噸,俄羅斯0.69億噸。你沒有看錯,僅僅一個唐山市的鋼鐵產量已經接近印度而超過了俄羅斯!第二,以汽車生產為例,汽車工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同樣是不言而喻的,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不能批量生產汽車。直到1955年我們才成功仿製了前蘇聯的「吉斯」牌汽車,當年生產了61輛「解放」牌卡車並參加了國慶閱兵。到了1966年生產55861輛,1973年,11.6萬輛,其中轎車1130輛,包括「紅旗」、「東風」、「上海」等國產品牌。1976年13.5萬,轎車2611輛,1978年14.9萬輛,1992年100萬輛,2000年207萬輛,2013年2212萬輛,2015年2450萬輛,連續七年全球產銷量第一。六十多年來,我們走完了西方列強三百年通過血腥掠奪才完成的道路,中國由一個農業國家轉化為工業化國家,不僅解決了人民的溫飽,更使我們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完備的國防工業體系,使我們的人民告別了「洋油」、「洋火」、「洋釘」,使我們的軍隊告別了「萬國造」,告別了「小米加步槍」!使我們的國家初步實現了「富強」的中國夢!!
第二,人均壽命大大提高
新中國成立後,或者說共產黨執政以後取得的最重要、最具指標性意義的成就是什麼呢?台灣學者李敖說過,共產黨的最大成就是中國人均壽命的穩步增長,從1949年的38歲到1959年的44歲,到1969年的51歲,1976年66歲,再到2015年的76.1歲。2016年5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發布《2016年世界衛生統計》中顯示,2015年全球人均壽命71.4歲,中國人均壽命76.1歲,在發展中國家居於靠前位置。而印度人均壽命為68.4歲。人均壽命是國家總體發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標。它彰顯了一個國家的物質水平、醫療水平、教育水平、國內安全、生存條件、人民幸福程度等各方面的綜合水平。中國人均壽命的提高,正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成果的最重要的體現。
第三,社會迅速安定
那麼為什麼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人均壽命能夠穩步增長?因為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近百年的動亂或者戰亂局面。一個政府最基本的職能是向人民提供安全和秩序。我們向他交稅、犧牲了部分自由和權力,就是讓他(政府)給我們提供安全和秩序。這和向「黑社會」繳「保護費」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就是這最基本的要求,在中國歷史上卻也是奢求。春秋戰國、楚漢之爭、三國演義、五胡亂華、南北朝、五代十國等「亂世」及朝代更迭時的戰爭,國家陷入戰亂,人民遭到屠殺,背井離鄉、生靈塗炭,曹操說過,「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所以古人有「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的感慨,這也正是人民群眾渴望秩序和安全的真實的心裡寫照。新中國成立後,通過「三反五反」、鎮壓反革命、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鞏固政權的措施,中國社會迅速安定,中間雖有波折,但和歷史上的動亂相比,可以說新政權相當平穩地轉入到民生建設上去。(歷史上每個新王朝的建立都會有一個「瓶頸」期,如漢之呂後擅權、七王之亂;唐之玄武門之變、武則天奪權;宋之燭光斧影;明之靖難之役;清之鰲拜擅權、三藩之亂等等,這個「瓶頸期」牽涉到了政權鞏固、權利交接、外敵入侵、人民認可等,由於人民的「效忠心理」尚未建立,所以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只要一個環節出錯,那麼這個王朝就會迅速覆亡,如秦、隋。只要處理得當順利度過,那麼這個王朝就會「國運久長」,如漢、唐、宋、明、清。政府能夠提供給人民的最基本的服務是安全和秩序,王朝更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老百姓需要的是安定和秩序!雖然我們也走了不少「彎路」,但我們一直在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中華民族是最堅韌最勤勞的民族,只要社會穩定,經過十幾年、數十年的「休養生息」中國很快就會重新恢復繁榮。所以社會動亂絕非百姓之福,它損害了我們每個人的利益,所以社會安定才是中國人民最大的福祉,是中國人民最大的願景,才是中國人民最大的核心利益,才是中國人民最大的追求!
第四,重大工程建設成就

在世界能源日益緊缺、江河開發與保護備受重視的今天,三峽大壩橫空出世,再次顯現出決策者的高瞻遠矚。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澆築到185米設計高程,主體工程提前9個月完工,這一跨越世紀、創造多項世界第一的偉大工程,開始顯現其在防洪、發電、航運等方面的綜合效益。
青藏鐵路從西寧至拉薩全長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氣候條件最惡劣的高原鐵路。
1957-1966年間的主要成就:建設大中型項目500多個。「兩彈一星、雜交水稻、長江大橋、結晶牛胰島素」。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建成,大慶油田、大港油田被發現並開采。新安江水庫、上海港、蘭新鐵路建成。

1966-1976年主要成就:成昆鐵路、湘黔鐵路、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南京長江大橋、勝利油田建成。

改革開放以來的主要成就:大秦鐵路、安太堡露天煤礦、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上海寶山鋼鐵公司、大亞灣核電站等大型工程建成。

閱讀全文

與大項目建設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