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寧陽磁窯收費站附近新建了一棟鋼結構廠房,請問項目名稱叫什麼
那是京瀘高鐵,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⑵ 小型企業和經營網點實行放開搞活
各地勘單位在近幾年的改革和發展中,都辦了大量的小型企業網點,他們在安置人員、減輕地勘費負擔、提高職工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要作為國有經濟長期管理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必須放開搞活。事實上各局已開始這樣做了,到1998年底,已放開60多個小企業網點,成效很好。
放開的原則是:①堅持以地質大隊一級地勘單位為主體,不能多頭放。②堅持與產業結構調整、資本結構調整相結合,不能獨立的抓大放小。③要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保護資產所有者的權益。④要堅持與職工分流相結合,不能把資產放開了,把人員留下來。
放開的形式要靈活多樣:①股份合作制。國家投入可轉為債權,逐步返回。②合夥經營。可本著職工自願,單位同意,按有關法律和規定的程序改制,國有資產全部置換。③產權出售,包括整體出售、部分出售、單項出售。必須嚴格評估,公平交易。④引資嫁接。包括入股嫁接、聯營式嫁接。⑤企業兼並。包括債務式兼並、投資入股式兼並、購買式兼並、行政劃撥式兼並等。⑥租賃經營。包括抽資租賃、抵押租賃、還本租賃。⑦承包經營。包括風險抵押式承包、定額上繳式承包。
在放活的各種形式中,股份合作制是比較好的一種形式,有條件的應當大膽推行。下面介紹一個實例:
山東地勘局第五勘查院所屬的寧楊縣磁窯鎮塘瓷廠,是1989年由國家出資興辦的。當時正值探礦隊和地質隊合並,騰出寧楊縣磁窯鎮的隊部基地,同時又有許多富餘職工無事可做。在這種情況下,由國家投資180萬元,辦起了隊屬的塘瓷廠。設計年產值350萬元,安置在職富餘職工110人(多為女性)。1990年投產,連續兩年盈虧持平,實現了安置效益。但從1992年開始,發生虧損,當年虧損30萬元,1993年又虧損27萬元,並出現了收不回貨款、停產15個月的情況。1994年進行整頓,當年扭虧為盈,獲利8萬元,1995年盈利17萬元,1996年盈利43萬元,產值突破了1000萬元的大關。
從1997年開始,由於產出的半成品滯銷,嚴重影響了經濟效益和正常生產。而要把半成品加工成產成品,必須擴大烘乾車間生產能力,進行技術改造,但又缺少資金。面對這種情況,他們決定採取兩項措施:第一,實行股份合作制,把產權轉讓給職工;第二,用轉讓的收入進行技術改造,把國家原來的產權變成債權,分期償還。
一、實行股份合作制是基於機制轉換和籌資的需要
他們認為塘瓷廠原來的所有制(國有國營)機制,不能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一方面大事小事都得請示遠離現場的勘查院領導決策,而院領導並不十分了解塘瓷廠的具體情況,常常誤事;另一方面廣大職工又存在著嚴重依賴思想,他們覺得,即使廠子停辦了,院里也不會不管大家,所以對廠子的存在與否,沒有長期打算。針對這些情況,山東地勘局和第五勘查院決定,對塘瓷廠實行股份合作制試點:
(1)首先對塘瓷廠現有資產進行評估,對債權債務進行清理,共核定凈資產139萬元,不包括廠房(實行租用)。把這些凈資產賣給全廠職工。全廠共有正式職工127人,具體分配情況是:
普通職工每人1萬元;
董事長3萬元;
董事2萬元;
廠中層幹部1.5萬元。
分三年支付,第一年交50%,第二年交30%,第三年交完。
(2)建立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董事會董事設5人,監事會監事設3人,董事長兼任總經理,董事分別兼任主管供銷、財務、生產技術的副總經理。董事會和監事會的人選,先由五勘院出面,在全廠職工中摸底,發動職工推薦,然後以院的名義提名,經過全體股東大會差額選舉產生,一股一票。
二、實行技術改造
主要是把原來限制產成品產量的烘乾土爐,改成回轉爐(馬蹄爐),投資120萬元,產量可在原來基礎上增加2倍。不再生產半成品。這一改造按質、按期完成,達到了要求。
(1)產成品產量,每天由原來的3000件,增加到1萬件。
(2)原材料和燃料消耗,比原來降低20%~30%。
(3)產品質量提高了,一級品率由原來的75%,提高到85%。
(4)勞動生產率比原來提高30%~40%。
(5)單位成本平均降低18%,各項費用,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分攤在單位產品上的份額也降低了。
成本費用的降低,在激烈市場競爭的條件下,挽救了這個廠子的生命。因為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塘瓷廠的產品由於市場供大於求,大幅度降價。如臉盆,原來賣10元1個,現在只能賣7元,而原來該廠臉盆的產值利潤率只有10%,所以如果不進行技術改造,現在的價格早已降到成本線以下了,非關掉不可。
三、股份合作制的改革和技術改造
根本改變了塘瓷廠的面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職工主人翁意識大大增強,主要表現在對公有財產和費用的監督上。比如工廠的招待費,國家規定,控制在銷售額的千分之五以內。這個標准過去怎麼壓也不夠用,而現在只用到銷售額的千分之二。辦法是每位外來客人統統由廠里發餐券,每餐4元,最多不得超過15元(視情況而定),到指定餐廳用餐,不搞陪餐,招待費很快降下來了。對諸如此類的做法,監事會還設有意見箱,廣泛接受群眾監督,看你是否動真格的。
(2)職工的勞動紀律大大加強了。改制後原來無法解決的小偷小摸現象沒有了;原來眾多的遲到早退現象,現在基本不存在了;原來廠部辦公室,天天有人找,有時還發生吵鬧,現在見不到了。職工出入廠門,主動亮包,接受檢查。
(3)廠部管理人員精幹了,辦事效率提高了。改制後,在產量、產值增加的情況下,管理人員反而減少了,原來是19人,現在是14人。
(4)經濟效益提高了。1998年,在塘瓷產品價格平均下降20%~30%的情況下,利潤仍可以達到歷史最高水平43萬元,上交稅款50萬元。此外,還拿出30萬元,維修基地房屋,減輕了第五勘查院(產權主體)的負擔。
(5)職工收入增加了。1998年,職工平均工資達6000元(與1997年持平),又分紅2000元。按勞分配和按股分配加在一起,達8000元,比1997年提高33%,是寧楊縣磁窯鎮(廠址所在地區)收入較高的單位之一。
(6)職工得到了合理安置。塘瓷廠除原來安排的127名正式職工外,還解決職工子女60人的就業,而且安置的職工大多數是女性,在地勘主業中無法安排。如果把安置效益核算成經濟效益,塘瓷廠一年可為山東地勘局節省30萬元地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