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科學家的姓名成果

科學家的姓名成果

發布時間:2021-05-17 01:09:48

① 關於古今中外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及主要成就

張衡:製作「地動儀」「渾天儀」歷法上也有所建樹;陳景潤:證明「哥德巴赫猜想」至倒數第二步;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微積分、經典力學體系、分解七色光;法拉第:電磁感應原理、電解原理;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光子說。

② 在任何情況下,科學家都應該以自己的真實姓名發表科研成果對嗎

對科學家成果真實性的質疑,就是對科學家生命的謀殺。如果這個科學家,不想要自己的著作權,也可以不用自己的名字啊。
「因此,我們開始明白,在知識界引文與參考文獻的體制化慣例決非小事一樁。盡管通常普通讀者,即科學界和學術圈以外的非專業讀者,可能覺得頁下的腳注、後面的章節附註或者文獻引語是並非必要的累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東西對於此激勵體系是至關重要的,它在根本上體現著學術發表的公正性,而此公正性的確大大促進了知識的進步。」——默頓(Robert K. Merton)
科學並非一種個體經驗。它是共享的知識,基於對物質世界或者社會世界的某些方面的一種共同理解。由於這一原因,科學的社會規約(social conventions)在建立科學知識可靠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如果這些規約遭受破壞,科學的質量將受到損害。
在科學中被證明十分有效的社會規約起源於現代科學誕生的17世紀下半葉。那時,許多科學家對其成果設法保密,以防他人冒名據為己有。那個時代包括牛頓這樣的頂尖人物,均不願意透露其發現的內容,因為他們擔心別人也宣稱擁有優先權,這種擔心時常得到確證。
如何能夠既讓新發現公之於眾又能保障作者的榮譽,這個問題由奧登伯格解決了,他是倫敦皇家學會的秘書。他通過兩個途徑贏得了科學家的支持:在皇家學會《哲學會刊》上迅速發表;當作者的優先權受到質疑時,學會將出據有公信力的支持證據。奧登伯格還開創了將所投稿件送交專家評審以判定質量的實踐。從這些創新中誕生了現代科學雜志和同行評議(peer review)的慣例。
在學術雜志發表成果的另一重要性,可以解釋這樣的規約:第一個發表某種觀點或者發現的人,而非第一個發現者,趨向於獲得此發現的大部分榮譽。結果一旦發表,其他研究人員就可以自由運用,以擴展知識。但是,在結果變為常識知識之前,運用它的人有義務通過引證來標明發現者。以這種方式,科學家通過同行認可其成果的公開發表而得到某種獎勵。
成果發表之前,則適用於不同的考量。如果發現另外某人在享有專有權的基金申請或者投稿中利用了未發表的材料,那麼那個人就實質盜竊了他人的知識產權。在工業界,科研成果的商業權利,更多地屬於僱主而不是雇員,但是相似的規定也適用:研究結果
享有專有權,除非它們被發表了或者另外被公開發布過。
許多科學家願意慷慨地與同行討論他們的初步理論或者結果,甚至有些人為了促進相關的工作在公開發表之前願意向他人提供原始數據的復本。但是,並不能非分地指望科學家在任何時候都把數據和想法向他人公開。在研究的初始階段,科學家應當保守秘密一段時間,不把數據泄露出去。研究人員可以利用此保密期間完善其工作,使自己對結果的精度和意義更有把握。
結果發表後,科學家希望數據和其它研究材料根據請求將可以與有資格的同事同享。確實,許多聯邦機構、雜志和專業學會,已經建立政策,要求研究材料共享。有時,這些材料數量太大、不實用或者要價太高,難以自由而迅速地共享。但是,在那些可以共享的領域中,如果某位科學家不願意與有資格的同事共享材料,就可能面臨不被信任或者不被尊重的危險。在某個非常需要依賴人際互動的專業中,由喪失信任而來的學術孤立,可能妨礙此科學家開展工作。
在同行評議的雜志上發表成果,依然是傳播科研成果的標准手段,不過,其他交流方式也微妙地影響著科學家如何發布和接收信息。人們更多地利用專業會議的牆報、摘要和講座,以及會議文集,在全文正式發表之前報告初步的結果。預印本和計算機網路使科學傳播變得更便捷、更高效率。這些新的傳播手段在許多方面,只不過是科學界原有的非正式交流方式的拓展和完善。它們在相當程度上,加速和改進科學的傳播與修訂,將會增強科學的活力。但是,種種發表方式,無論是新的還是傳統的,如果繞過了質量控制機制,那麼它們就有削弱規約的風險,而那些規約一直很好地服務於科學。
看一個例子:某科學家直接把重要而有爭議的結果散布給公眾,在此之前沒有將它們提交同行專家嚴格審議。如果這位研究人員犯了一個錯誤,或者此成果被傳媒與公眾做了錯誤解釋,那麼科學共同體和公眾可能做出敵對反應。此類消息透露給新聞界的恰當時機,應當是在同行評審完成之後,通常是成果在科學雜志正式發表之際。
有時,研究人員和資助研究的機構,對於結果的發布,存在不同的利益。比如,一位科學家的研究受到企業的資助,他本人可能想盡快地發表成果,而企業作為資助方可能想使成果保密,至少暫時保密,以便在公開之前取得知識產權。研究單位和政府機構業已啟動明確的政策,以減少在所有權ownership與獲取權access這類事務上發生沖突。
在具有潛在經濟收益的研究當中,成果的公開可以通過專利授予的方式維持。作為成果公開的回報,專利可使個人或者研究單位從一項科學發現中獲利。其科研成果可申請專利的科學家,對於研究的資助方負有特殊的責任。比如,他們或許需要讓他人對實驗室記錄本進行復核並簽署日期。他們或許也必須及時地向該研究之資助方的專利官員披露潛在的重要發現。
在某些情況下,諸如企業資助的專有性研究或者具有軍事敏感性的研究,公開傳播研究成果是不可能的。在此類條件下工作的科學家,需要找到其他的方式,以使其工作接受專業審查。保密成果的非保密摘要可以彌補沒有公開審查的欠缺,而對於別處的科研公開審查可保證科學成果的可靠性。恰當組織的評審委員會可以在保密的同時,檢查專有性研究或者保密性研究。
按:本文選自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和美國醫學研究院下屬的科學、工程與公共政策委員會編寫的手冊《科研從業者指南:負責的科學》(On Being a Scientist:Responsible Conct in Research,沒有直譯書名)。它從科學社會的層面,簡明扼要地論述了科研成果的發表與公開,以及同行評議的重要性。

③ 請寫出你認識的五位科學家的名字以及他們的科學成果

牛頓:牛頓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
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
普朗克:量子理論
愛因斯坦:相對論
波爾:波爾理論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

④ 列舉三位科學家的名字,說說他們的科學成果與想像的關系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愛因斯坦:相對論
愛迪生:發明燈泡

⑤ 列舉文藝復興時期幾位科學家的姓名及他們的成就

1、文藝復興三傑分別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2、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科學家。生於佛羅倫薩郊區芬奇鎮,1519年5月2日卒於法國昂布瓦斯附近。達·芬奇15歲開始在畫家A.del韋羅基奧的作坊學藝。1472年入畫家行會。15世紀70年代中期個人繪畫風格逐漸成熟。1482~1499年居留法國,除為米蘭公爵服務外,還從事其他藝術和科學活動。這期間他的繪畫作品不多,但《岩間聖母》、《最後的晚餐》則是他的代表作。1500年出遊曼圖亞和威尼斯等地。1506年回到佛羅倫薩,創作《聖母子與聖安娜》和《蒙娜麗莎》,還著手為市政廳繪制壁畫。1507年再去米蘭,並服務於法國宮廷。1513年移居羅馬,1516年又到法國,最後定居昂布瓦斯。晚年極少作畫,潛心科學研究,死後留下大量筆記手稿,內容從物理、數學到生物解剖,幾乎無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繪畫作品並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並善於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結合起來,這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http://www.936387463.com/fantiwangye/dafenqi.htm這個網頁是他的作品
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一場偉大的文化思想運動,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萌芽漸漸在歐洲的城市中發展起來,在這種形勢下,希臘羅馬的文明日益受到重視,義大利新一代文化人就在這一階段使古希臘羅馬的黃金時代重獲生命,得到復興。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空氣透視」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達·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著力表現人的感情。在構圖上,達·芬奇改變了以往畫肖像畫時採用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 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構圖,透視點略微上升,使構圖呈金字塔形,蒙娜·麗莎就顯得更加端莊、穩重。
另外,蒙娜·麗莎的一雙手,柔嫩、精確、豐滿,展示了她的溫柔,及身份和階級地位。顯示出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觀察自然的敏銳。
感受最深的是達·芬奇表現了一種寧靜的淡淡的微笑,從而傳達出一種無法說清的美,而且他的畫法也突破了中世紀呆板的畫風和枯燥的題材。

⑥ 國內科學家和外國科學家的名字和成就(各十位)

一、中國科學家和成就


1、蔡倫改進造紙術。


2、張衡發明地動儀。


3、祖沖之,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的第7位數字。


4、錢學森,世界著名的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他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更是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獲得者,有「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美稱。


5、華羅庚:自學成才的數學巨匠,創造「優選法」。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有「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的美稱。


6、吳健雄:世界最傑出的女性實驗物理學家,有「核物理女皇」、「中國居里夫人」和「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之稱, 1957 年用β衰變實驗證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恆; 1963 年用實驗證明了核β衰變在矢量流守恆定律。


7、李政道:物理學家。著名的物理學貢獻有:李模型、高能重離子物理、量子場論的非拓撲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以及破解粒子物理中的θ-τ之謎。1957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的這項發現,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李政道和楊振寧是最早獲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8、陳省身:20世紀世界級的幾何學家。少年時代即顯露數學才華,在其數學生涯中,幾經抉擇,努力攀登,終成輝煌。他在整體微分幾何上的卓越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的發展,被楊振寧譽為繼歐幾里德、高斯、黎曼、嘉當之後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


曾先後主持、創辦了三大數學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數學家。晚年情系故園,每年回天津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為實現心中的一個夢想:使中國成為21世紀的數學大國。


9、李四光,地質學家,教育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是《地質力學之基礎與方法》和《地質力學概論》。


10、楊振寧:物理學家,1957獲諾貝爾獎。除了同李政道一起發現宇稱不守恆之外,楊振寧還率先與米爾斯(R.L.Mills)提出了'楊-米爾斯規范場',與巴克斯特(R.Baxter)創立了'楊-巴克斯方程'。


二、國外科學家和成就


1、愛因斯坦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德國物理學家,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相對論——「質能關系」的提出者,他的科學業績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早期對布朗運動的研究;狹義相對論的創建;推動量子力學的發展;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開辟了宇宙學的研究途徑。


2、達爾文,英國,提出生物進化論。


3、施望和施萊恩,德國,提出細胞學說。


4、道爾頓 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提出近代原子理論。


5、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且提出行星運動三定律(即開普勒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


6、赫茲,德國物理學家,生於漢堡.赫茲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是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7、德里維西克 英國發明家,發明火車。


8、羅伯特·布朗 英國生物學家、物理學家,發現布朗運動。


9、托馬斯·揚 英國物理學家,通過雙縫干涉實驗證明了光的波動性。


10、安培 法國物理學家,發現安培定律。

⑦ 5個中國科學家的名字與他的成果

錢學森;鄧稼先;他們研製出了原子彈;氫彈。

⑧ 請寫出你認識的五位科學家的名字以及他們的科學成果

牛頓:牛頓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
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
普朗克:量子理論
愛因斯坦:相對論
波爾:波爾理論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

⑨ 關於科學家和他們的姓名,成果,國籍的問題,簡單啊!!!~~~

1馮·諾依曼 美籍匈牙利人 電子計算機 盡人皆知
貝爾 英國 電話 通信工具
2蒙德爾 (奧地利)、馮·卡門(美籍匈牙利)、陳省身(美籍中國)、德萊斯(德)、貝爾(英)、鄭守仁(中國)

⑩ 華人科學家的或以他們名字命名的科學成果。

黃鳴龍反應,
王淦昌
發現新粒子,
彭桓武
定理。月球上的環形山有張衡,
沈括

祖沖之

閱讀全文

與科學家的姓名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