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從生活中找到5種創新成果
移動端可進行支付功能
打電話功能和照相功能在手機完美結合體現
足不出戶即可購物
wifi發明使得處處可以上網
將錢放到余額寶可以實現增值,移動端「投資」
2. 主要進展和創新成果
(1)利用現代冷泉和冷泉碳酸鹽的研究思路,研究了黔東地區新元古界南華系下統鐵絲坳組冰磧層(相當於Sturtian冰期)之上,大塘坡組底部一套黑色岩系當中的含錳的碳酸鹽岩(菱錳礦、含錳白雲岩)沉積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冷泉碳酸鹽岩:一是通過野外的詳細調查和研究,在貴州松桃大塘坡地區南華紀早期冷泉碳酸鹽岩中發現了大量的、罕見的含瀝青的孔洞構造、氣孔構造、底辟構造、帳篷構造、上拱的紋層狀構造、滲漏管構造、泥火山等典型的古天然氣滲漏構造。其特徵與現代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滲漏構造十分相似。另外,在相當於Sturtian冰期沉積的兩界河組(南華系最底部)-鐵絲坳組含礫碎屑岩中又發現多個層紋狀含礫白雲岩丘或透鏡體,構成了從南華紀兩界河早期至大塘坡早期的一個較完整的天然氣滲漏沉積系統。二是通過對黔東地區南華系大塘坡組底部黑色含錳岩系中的菱錳礦體、白雲岩透鏡體進行了碳、氧、硫穩定同位素特徵的研究,發現碳穩定同位素表現出強烈的負偏移,一般δ13C同位素負偏達-8‰~-11‰,充填在氣孔狀菱錳礦石中的瀝青碳同位素δ13C值則達-30.98‰。硫同位素表現出明顯的正偏移,一般δ34S高達36.9‰~57.8‰,其特徵與現代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滲漏,釋放與環境突變所形成的冷泉碳酸鹽岩的特徵十分相似。
(2)建立了新元古代南華紀「大塘坡式」錳礦的天然氣滲漏沉積成礦模式,解決了過去錳礦成因解釋上生物生成環境與礦床的形成環境之間的矛盾。實現了「大塘坡式」錳礦成礦理論的創新,從而開拓了該地區乃至整個華南地區「大塘坡式」錳礦找礦視野並指導錳礦成礦預測,取得了重要突破。
(3)對導致Sturtian冰期結束的原因進行了探討,認為是保存於冰磧層中的天然氣水合物突然氣化、逸出,引發甲烷等氣體大規模釋放導致的環境災害所致。
(4)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拓展了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領域和時空范圍,對其所導致的成岩成礦作用、環境評價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3. 科技創新成果
有校科技創新和校級挑戰杯
4. 到底什麼是創新性成果具體寫些什麼
創新性成果,就是現在還沒有在本行業有應用,可自己有所突破或改變的成果,也可作為創新性成果。這個方面的材料挺多,至於新的發明與創造就更是了。
具體的寫法,標准,現狀,差距,改進的措施,具體的效果,來寫。
5. 2019年中國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2019年,國家發展起得了重要成就。主要成就有克隆雜交稻種子、盾構機穿海工程、國際頂尖機場、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發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人造太陽」等。
1 、造福世界 我科學家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
1月,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克劍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建立了水稻無融合生殖體系,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首次實現雜交稻性狀穩定遺傳到下一代。該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志。
4 、超級裝備 最聰明盾構機挑戰穿海工程
離大連市中心不遠,有個梭魚灣,大連地鐵5號線要穿過這個海灣,考慮到巨輪出入,不能架設跨海橋梁,因此採用海底隧道。而這項工程催生出一台超級裝備。
1月18日,海宏號盾構機在大連始發,它堪稱中國研發的最聰明的盾構機。海宏號盾構機是中國中鐵專門為該工程研發、也是世界上現有功能最全的盾構機,核心部件設計全球領先。
5、 時速600公里 國產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
「高速磁浮列車」成為2019年點擊率頗高的關鍵詞。5月23日,我國首輛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實現了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
6、 中標ITER 中國企業為「人造太陽」裝「心臟」
7月16日,中核集團收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俗稱「人造太陽」)組織中標通知書,由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工程)牽頭,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參與,攜手法國法馬通公司等單位組成國際聯合體,以工程總承包形式正式中標在法國建設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TAC1安裝標段。
6. 張克鎮的創新成果
首創「生命空間學說」,從人體空間的視角認識生命客觀運行規律、人內體結構及生理病理規律,容並將傳統中醫理論用現代科學方式進行發展與創新。在此基礎上,指出目前醫學界奉行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仍然存在缺陷,這也是導致目前醫學理論不足及診治方法錯誤的重要原因,鑒於此,首次創新提出「生命—社會—自然醫學」模式和認識生命與疾病規律的「宏科學觀」觀點。在臨床實踐方面,將生命空間學說與傳統中醫理論相結合,建立起更為安全效捷、便於操作的全新針灸模式——「元通針法」,拓展了針灸治療的理論與臨床范圍。在中醫診斷方面,創新並完善了「尺膚診斷法」,即利用前臂部位的各種變化判斷全身疾病,避免了病人因受葯物等因素干擾造成脈象診斷的誤差,提高了診斷准確率。該診法曾在2007年全軍中醫葯大比武現場演示,受到高度評價,並獲得解放軍中醫葯技
術能手榮譽稱號。該診法也是所有參賽選手中唯一自主創新的成果。
上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為張克鎮院長頒發的「軍隊中醫葯技術能手」稱號獎牌。
上圖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議會為張克鎮院長頒發的認證與榮譽證書,以表彰院長在促進人類健康與通過傳統中醫對醫學知識進行探索上作出的貢獻。
7. 創新的成果有哪些
創新的成果有 產品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 管理創新 新技術創新 服務創新 等等。
8. 創新成果具有哪些特性
新的基本特性:
1.目的性:任何創新活動都有一定的目的,這個特回性貫徹於創新過程的始終答
2.變革性:創新是對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是一種深刻的變革。
3.新穎性:創新是對現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揚棄,革除過時的內容,確立新事物。
4.超前性:創新以求新為靈魂,具有超前性。這種超前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超前。
5.價值性:創新有明顯、具體的價值,對經濟社會具有一定的效益。
9. 創新成果保護的三大法律權利是什麼
澳創新成果保護三大法律的權益是憲法數我根本大法,憲法憲法凌駕於所有法律之上,刑法是維持生活供日常穩定的。
10. 如何實現法治成就報道的有效傳播
近年來,我國在法治精神的弘揚和法治理念的深化、法律體系的形成、推進依法行政、保障司法公正、建設法治社會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新媒體時代,公眾參與表達的方式進一步多元化,海量信息在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不少負面信息、虛假信息也趁機渾水摸魚,極大地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當我們的報道所述事實不能令人信服時,就會令讀者產生困惑,如果我們的報道平淡、枯燥、乏味,宣傳味太濃,就不被讀者認同,不但談不上有效傳播,還會降低法治媒體的公信力及影響力。
實現法治成就報道的有效傳播,不僅僅是做大做強正面宣傳的需要,也是客觀、公正、全面地反映我們社會生活的要求。作為政法宣傳的主陣地、主喉舌、主渠道,法治媒體的法治成就報道,須增強理性認識,尊重傳播規律,回歸新聞本質,加強傳播過程的公信力與感染力,使傳播對象在接受傳播的過程中認同傳播者所陳述的事實、接受傳播者的觀點,獲得最大的傳播效果。
信息真實是大前提
客觀、公正、及時、准確,以及對問題的透明開放,是法治成就報道引發受眾認同,並進而培育受眾行為和情感忠誠度的基礎和前提。法治成就報道不僅要事實真實,而且要表述得當,不誇大其詞。2008年,我們曾以《都安,一切都平安》為題報道廣西都安縣平安創建工作,當時記者對自己巧借縣名突出都安縣平安創建成就的標題很是得意。不料報道刊發後,一群來自都安縣的群眾就到報社拉橫幅表示抗議,據了解,他們因一起斗毆事件未獲得滿意的賠償而質疑當地司法部門執法不公,他們認為:「既然都安一切都平安了,就不應該發生斗毆事件,更不應該出現執法不公的問題。」我們不去評判這起由斗毆引發的官司是否存在司法不公的問題,單從這起標題事件中就可得出警示:法治成就報道應體現嚴格的真實性,不能偏離新聞規律,不能以「宣傳需要」為借口,任意地拔高典型或說過頭話。
一些法治成就報道之所以讓讀者難以信服,並非都是無中生有的假新聞,主要是不尊重新聞規律,把沒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當新聞去做,以新聞的名義推銷給受眾;有些媒體的做法,就是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既無針對性,更無創造性,硬是把以往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績說成是貫徹落實的結果。由此寫出的成就報道不僅會因「穿靴戴帽」而失實,還相當於肯定了形式主義的做法。廣西法治日報社在《廣西創建社會和諧穩定模範區》大型系列報道策劃中就強調了讓成就報道回歸真實的問題。實,就是要講符合實際的話不講脫離實際的話,講管用的話不講虛話,講有感而發的話不講無病呻吟的話,講明白通俗的話不講故作高深的話。在話語表達上,力戒炫耀、吹噓、不切實際的表達,回歸新聞的客觀表述。比如在《社區矯正讓失足者重獲新生》一文中,一開始就交代了「作為新的監禁刑罰執行活動,社區矯正尤需規范」的背景,對成就則表述為「我區各地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社區矯正新路子,有些工作走在全國前列」這其中由於使用了「一些」、「有些」的限定詞,表述有分寸,也更客觀准確。
找准關聯點是黏合劑
與受眾的關注點分歧,是影響有效傳播的重要因素,傳播無效的新聞信息,不可能解決實際問題,更不可能帶來社會效益。政法綜治工作承擔著大量的行政管理職能,很多職能都涉及人民群眾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但在各報的市場調查中,法治成就報道卻不被看好,主要是因為沒有找准要宣傳的法治成就給群眾的受益點,未形成與讀者的關聯。
能動司法是中國司法順應時代挑戰在工作思路和運作上對社會轉型的積極回應,要求人民法院在堅持公正與效率的基礎上,更好地體現人民司法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這項改革成就涉及面廣,對這一段歷程的概括總結和凝練升華,對作者的思想水平和創新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遺憾的是,不少聚焦「能動司法」的稿件,採用的都是自上而下的角度,遠離讀者的感受,導致受眾無法解碼新聞信息。而《光明日報》發表的《司法,在改革中前行》在對這一司法改革成就進行報道時,沒有選擇大而空的角度來報道最高法院的做法,而是抓住了「民以食為天」的心理,以「王四叫花雞、王四桂花酒……這是江蘇省常熟市赫赫有名的美食。然而,就在2011年12月,常熟的市民們突然聽說,以後可能吃不到這些東西了。」這個人們非常關注的熱點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常熟市人民法院積極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小故事,僅僅用了不到900個字,就將「能動司法」的服務性、主動性、高效性這三個顯著特徵詮釋得非常生動,正是因為找到了成就報道與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關聯點,用小故事把看似遙遠、抽象的法治精神內核與法治理念轉化成離廣大人民群眾最近、最熟悉的新聞事件,既回答了讀者欲知的事情,又宣傳了司法為民的成就。
由靜轉動是保鮮劑
時效性是構成新聞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條新聞的傳播與發生之間的距離越短,它的新聞價值也就越大。成就報道屬過去時,最大的缺陷就是因為有一定時間跨度而缺乏時效性。要改變成就報道時效不強的狀況,除緊追線索,以獨特的視角從法治成就中挖掘讀者想知道的信息,從而達到相對延長時效的目的,還要設法把靜態轉為動態,把過去進行時轉變為現在進行時。
獲得第23屆中國新聞獎文字通訊類一等獎的《「和諧搬遷」背後的故事》就是從舊聞中發掘的好新聞。記者在2012年春節期間參加新春走基層活動時,從眾多基層事件中選取了江西省貴溪市和諧拆遷的舊聞,通過搬遷前後的對比,把江西省委、省政府「群眾至上」的工作理念這個大主題通過一個很小的畫面展開,小中見大,見微知著,折射出「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在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基層的「落地生根」。該文無論是立意、謀篇、文筆、采訪的深入以及思想的深度提煉都令人稱道,而記者化舊為新,化遠為近的寫作手法,也值得我們借鑒,將他們走進江西省貴溪市濱江生態小區時所聽到的歌聲作為文章的開頭,從描述一位搬遷群眾「生活在畫里」的喜悅心情入手,把「和諧搬遷」背後的各級黨委、政府「不搞強行搬遷,不傷群眾感情,把群眾滿意作為搬遷安置工作的基礎」這一理念通過所見所聞真實地呈現給讀者。在謀篇布局中,作者由點及面、由表及裡,運用鮮活的事例和細節,生動地展現「和諧搬遷」的起因、過程及成效,達到「後發制人」的效果。文章的結尾又再次引領讀者回到「紅燈籠、紅對聯、紅窗花、紅辣椒……所到之處,家家戶戶張燈結綵一派紅紅火火。美滋滋、喜洋洋、樂呵呵、笑哈哈」的現場,首尾呼應再現場景的手法將全文中最新的事實拎出來,使這個材料堆里挖出的新聞接「地氣」、冒「熱氣」,增加了新聞的時效性。
獨到視角是殺手鐧
信息越泛濫,越需要思想的指引,在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多元、多變的今天,要使法治成就報道浸透思想性,以深刻的思考、獨到的見解永葆與時俱進的話語魅力,讓讀者經常「享受」思想盛宴,就少不了新聞評論這個殺手鐧。法治成就報道不僅僅是為了展示法治成就,更重要的是肩負宣傳依法治國的主張,擔負著指導工作的重任。所以在推出重大典型時,配上一篇指導性強的新聞評論,使新聞與評論相互深化,互相延伸,不僅可以讓讀者正確認識成就,也將體現在新聞報道中的指導性明明白白地「說」出來,以突出思辨色彩,形成正面宣傳的強勢效果。
推行企業社會責任制度化、常態化,是廣西靖西縣創新社會管理、破解工業化進程中矛盾糾紛高發帶來的諸多社會難題的一個創舉,實現了企業、黨委和政府、企業和周邊群眾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為廣西社會管理創新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本。我們通過深入靖西縣最大的民營企業廣西信發鋁有限公司采訪,將其經驗中最具特色的每年繳納400多萬元共建資金,企業、周邊百姓和政府利益「捆綁」作為引題,以《信發鋁:社會責任制度化下活地企三贏「好棋」》為主題,通過企業進駐之初,由於征地、采礦、文化差異、溝通不暢等等原因,造成企業與周邊群眾糾紛不斷的背景,再現了靖西縣委在解決這個棘手問題時如何既考慮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又維護群眾利益的做法,信發鋁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不僅僅為農民發放失地補償費,還投入巨資對開采過的被征地復墾換來三贏結局的故事。為給讀者以正確認識成就的視角和判斷標准,我們給這篇文章配發了短評,指出靖西成功的經驗,在於信發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政府創新社會管理和服務手段,拿出有效辦法,協調各方利益。文章發表後,受到廣泛好評,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的一位領導說,長期以來企業發展與百姓利益之間的矛盾似乎難以調和,這篇報道把新聞事實放到時代的大背景下來分析,寫得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讀性,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思路與作法。
傳播技巧是調味劑
法治成就報道題材時間跨度大,文章框架大,如果把新聞簡單地推到讀者面前,就很容易寫枯燥。傳播的表現形式與受眾樂於接受的方式不一致,就必然使讀者產生厭惡。為了避免這種結果,在寫作時將硬題材做軟處理,把理性的東西感性化,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把宏觀的東西微觀化;在語言表達上,多用文學語言,多做具體、形象、生動的描繪,大膽地把比喻、抒情等文學手法運用在硬題材的寫作上,努力把文件語言和法律術語轉換成易讀易懂的群眾語言,運用鮮活的語言說明事物、表達觀點,無異於烹調中的調味劑,給讀者必讀、易讀、悅讀的法治成就報道。
廣西首府南寧市在深化平安建設過程中開展「人人積小安,共建大平安」活動,從民生的角度去解決平安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大力實施七大政法民生工程、通過文化建設為平安建設注入活力,至2013年已經連續五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管理優秀城市」稱號。對於橫跨5年的成就報道,怎麼寫,才能避免就事論事的枯燥沉悶、甚至過分「拔高」的空泛空洞?寫什麼,才能在情理交融中贏得讀者的信任、激發人們的信心?記者在采訪時既注意收集宏觀、綜合、概括的硬性材料和數據,又注意收集感性、典型生動的軟性素材,注重發掘和掌握大量有情節、細節、充滿生活化的生動活潑的故事,寫作時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在寫稿時盡量採用諸如「賭棍」如何變隊長,找到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舞台之類故事性強、感情色彩鮮明的材料說明觀點,用諸如「百舸爭流千帆競,揚帆破浪正當時。匆匆的步履,是為追尋共同的『平安夢』,不倦的探索,是為了把追夢路上那盞燈點得更亮」之類的文學語言讓讀者產生愉悅之感,用「多一個球場少一個賭場」之類的群眾語言從感情上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將南寧市平安創建工作表達得有聲有色。現場、細節、氣氛、與文氣渾然一體,讓人眼前一亮,留給讀者新、美、酣暢、大氣、文氣而不霸氣的感覺,增強了報道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現代法治精神的提出與弘揚,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運用新聞工作者自身的智慧、分析和思辨能力,看到受眾無法直接洞悉的新聞事實本質,將其提煉出來,以一種平和、親近、可信的方式告知受眾,以實現法治成就報道的有效傳播,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作者系廣西法治日報社副總編輯)
員寧珠 《 新聞戰線 》(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