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王昌國的科研成果
主持編寫的教材「風力發電機組裝配與調試」獲教育部教指委教學成果一等獎;主持建設的「新能源應用技術實訓基地」獲首屆全國機械職業教育優秀實踐性教學成果一等獎,參與中國高教學會重點課題「構建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的研究」項目已結題。主持省高教教改課題「基於ISO9000系列標準的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管理休息系構建和持續改進路徑研究」,主持省建設廳「中小型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新能源應用技術人才培養創新實訓基地」、「汽車服務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南通市現代製造技術公共服務平台」、「南通市汽車服務工程公共服務平台」、「南通市新能源重點實驗室」等等項目。
『貳』 王承略的科研情況
1、《鄭玄與今古文經學》 《聯合日報·文史周刊》2006年10月28日
2、《四庫學根基的夯實之作》 《文匯讀書周報》2006年2月24日
3、《古典文獻學研究領域的傑作》 台灣《書目季刊》2005年第39卷第1期
4、《高亨著作集林的編纂出版和學術意義》 《光明日報》2005年8月11日
5、《論朱熹詩集傳所定詩旨與詩小序之間的關系》 《理論探討》2004年第3期
6、《墨家學說體系的重新認識和思考——關於墨家的立說根據、核心思想和價值原則》 《山東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7、《簡論歐陽修詩本義的特點和得失》 《理論探討》2003年第5期
8、《毛詩故訓傳標興含義新解》 《晉陽學刊》2003年第3期
9、《古典文獻學家王紹曾先生的學術成就和貢獻》 《文獻》2003年第2期
10、《論兩漢文獻的構成特點和整理現狀》 《山東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11、《百年學術名家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文史哲》2002年第6期
12、《默默耕耘 老學不倦—古典文獻學家王紹曾先生學行記略》 《炎黃文化研究》2002年第9期
13、《論東漢朝廷對今文經學經本家法的保護和校理》 《學術交流》2002年第6期
14、《論兩漢魯詩學派》 《晉陽學刊》2002年第3期
15、《論詩序的主體部分可能始撰於孟子學派》 《詩經研究叢刊》2002年第3輯
16、《論詩序主體部分的完成不能早於戰國中期》 《第五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學苑出版社
17、《論兩漢經學發展的五個階段》 《山東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18、《關於隋唐四大類書》 與董治安先生合作 《海峽兩岸文獻學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論齊詩學派與王莽的關系及其在東漢的命運》 《孔子研究》2001年第6期
20、《試論韓詩學派的品格特徵》 《學術交流》2001年第5期
21、《論孔子家語的真偽及其文獻價值》 《煙台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22、《論毛詩在兩漢今古文斗爭中的地位和命運》 《山東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23、《詩序的主體部分寫定於毛傳之前的文獻依據》 《詩經研究叢刊》2001年創刊號
24、《從興的角度對詩經中某些部分創作年代的推測》 《福建論壇》2000年第6期
25、《論毛詩的經本及其學派歸屬》 《福建論壇》2000年第3期
26、《論朱熹與唐仲友間的一樁公案》 《煙台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27、《李燾著述考辨》 《文史》2000年第1輯
28、《從傳序的關系論詩序的寫作年代》 《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學苑出版社
29、《劉向校書同僚學行考論》 《文獻》1998年第3期
30、《班固的從祖父班斿》 《煙台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
31、《毛詩的時代性質及其傳授淵源考略》 《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32、《兩漢文獻的現狀與兩漢全書的任務》 《文史哲》1998年增刊
33、《論高亨先生的周易校勘學》 《山東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34、《侯苞侯包侯芭考》 《煙台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
35、《清中葉棲霞學者牟應震的行年和著述》 《山東圖書館季刊》1995年第3期
36、《試論姚振宗的別錄七略輯本》 《古籍研究》1995年第1期
37、《李燾事跡編年》 《古籍整理研究論叢》1994年10月齊魯書社
38、《喜見藏書史研究之新篇章——評山東藏書家史略》 《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學刊》1994年第2期
39、《評曹之先生的中國古籍版本學》 《山東圖書館季刊》1993年第4期
40、《試論文獻通考經籍考的著錄依據和著錄方法》 《古籍整理研究論叢》1993年3月山東文藝出版社
41、《正史藝文志補志淺說》 《煙台師范學院學報》1992年第3期
42、《試論清季目錄學家姚振宗》 《古籍整理研究論叢》1991年9月山大出版社
43、《評列女傳譯注》 《民俗研究》1991年第3期
44、《宋代的國家藏書》 《文史知識》1990年第3期
45、《從正史藝文志談補志的得失》 《圖書館工作》1990年第3、4期
46、《論四庫全書總目類目設置之得失》 《山東圖書館季刊》1989年第2期
47、《楊守敬與日本訪書志》 《文獻》1989年第1期
48、《李平心與生活全國總書目》 《山東圖書館季刊》1987年第4著作 1、《野菜博錄校釋》 2006年12月山東畫報出版社
2、《毛詩名物圖說》 2006年1月清華大學出版社
3、《高亨著作集林》 編校組主要成員 2004年12月清華大學出版社
4、《李燾學行詩文輯考》 2004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5、《鄭玄與今古文經學》 2004年11月山東文藝出版社
6、《宋史校勘記》 張元濟遺稿 與王紹曾先生合作整理 2004年4月商務印書館
7、《唐代四大類書》 副主編 2003年11月清華大學出版社
8、《詩經要籍提要》 執行編輯、主要撰稿人 2003年8月學苑出版社
9、《離騷全圖校釋》 2003年4月山東畫報出版社
10、《毛詩品物圖考》 2002年8月山東畫報出版社
11、《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 與王紹曾先生等合作 2002年4月齊魯書社
12、《詩經要籍集成》 執行編輯 2002年學苑出版社
13、《南史校勘記》 張元濟遺稿 與王紹曾先生合作整理 2001年10月商務印書館
14、《二十五史外人物總傳要籍集成》 副主編 2000年10月齊魯書社
15、《清史稿藝文志拾遺》 常務編委、主要撰稿人 2000年9月中華書局
16、《兩漢全書》第一冊 編委、主要撰稿人 1999年9月山東大學出版社
17、《兩漢全書》第二冊 編委、主要撰稿人 1999年9月山東大學出版社
18、《漢書校勘記》 張元濟遺稿 與王紹曾先生合作整理 1999年5月商務印書館
19、《山東文獻書目》 編委、主要撰稿人 1993年齊魯書社
20、《世界網路名著大詞典》 圖書館學與綜合學科卷編委、主要撰稿人 1992年11月山東教育出版社 1、《兩漢全書》,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編委會主要成員,自1996年立項至今,先後整理《毛詩傳箋》、《史記》等要籍,凡200餘萬言。
2、《中華儒藏·詩經類》,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與董治安先生、鄭傑文先生共同主持,正在進行。
3、《漢魏之際山東經學現象探析》,山東省社科規劃研究重點項目,與庄大鈞先生共同主持,正在進行。
4、《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員會重點項目,與劉心明先生共同主持,正在進行。 1、《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記》,2006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2003年獲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3、《論毛詩序的寫作年代》,2002年獲中國詩經學會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4、《清史稿藝文志拾遺》,2002年獲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5、《清史稿藝文志拾遺》,2001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6、《清史稿藝文志拾遺》,2001獲山東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7、2000年獲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古文獻學獎學金」博士生二等獎
8、《山東文獻書目》,1995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9、《山東文獻書目》,1995年獲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10、山東文獻書目》,1994年獲山東省教委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
11、1990年獲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首屆中國古文獻學獎學金」碩士生二等獎。
『叄』 侯建新的科研成果
《資本主義起源新論》,三聯書店,2014年版
《中古政治制度》,《世界歷史》(多卷本)第10冊,侯建新等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修訂組第一召集人
《當代西方史學流派》(與徐浩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2001、2002、2009年多次在北京和台灣再版。教育部研究生推薦使用教材
《社會轉型時期西歐與中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教育部研究生推薦使用教材。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6年)
《英國庄園生活》(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負責全書審校,並撰寫中文版序言,《中華讀書報》評該書為2005年最受歡迎的100本圖書
《農民、市場與社會變遷:冀中11村透視並與英國鄉村比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獲天津市第九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004年)
《經濟-社會史:歷史研究的新方向》主編,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社會轉型時期西歐與中國》(第一版),濟南出版社,2001年版
《歐洲中世紀城市鄉村與文化》,主編,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現代化第一基石:農民個人力量增長與中世紀晚期社會變遷》,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獲天津市第五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993年),獲全國高校首屆全國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1995年)
《經濟-社會史評論》期刊主編
主編《歐洲經濟社會史研究叢書》,人民出版社 1. 「關於西歐現代社會轉型起始年代的新觀點」,《世界歷史》2014年第4期
2. 「歐洲文明再認識」,《史學理論研究》2014年第2期
3. 「認知歐洲 定位中國」,《光明日報》2014年09月17日第16版
4.關於「中世紀」這個概念,《歷史教學問題》,2012年第 期
5. 「中世紀英格蘭農民土地產權研究」,《歷史研究》2013年第4期
6. 「歐洲文明形成中的宗教因素」,《歷史教學問題》2013年第4期
7. 「民國年間冀中村民的消費:究竟吃什麼」,《光明日報》2013-8-8
8. 「新視角:資本主義起源再探討」,《史學理論研究》2013年第3期
9. 「抵抗權:歐洲封建主義的歷史遺產」,《世界歷史》2013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9期摘引
10. 「議會在英國最高權力的確立」,《史學集刊》2013年第2期(與陸連超合作)
11. 「英國工業化以前農民的『飲食革命』」,《光明日報》2012-7-5,《新華文摘》(2012年第17期)全文轉載
12. 「近二十年英國中世紀經濟-社會史研究的新動向」,《歷史研究》2011年第5期(與龍秀清合作),《新華文摘》2012年第4期全文轉載
13. 「英格蘭工業革命前的人均產值與消費」,《經濟-社會史評論》(第六輯),三聯書店2012年11月版
14. 「深入研究中西轉型時期的社會變遷」,(侯建新、鄒兆辰),《歷史教學問題》2012年第4期
15. 「交融與創生:西歐文明的三個來源」,《世界歷史》2011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2011年第11期轉載,《歷史教學》(中學版)2012年第6期摘編
16. 「中國國民需要世界史知識」,《歷史教學》2011年第7期
17. 「抓住機遇,面向實際,大力推進世界史學科的發展」,《世界歷史》2011年第2期
18. 「經濟-社會史:歐洲社會轉型研究的重要平台」,《史學理論研究》2011年第4期
19. 「前近代中英兩國農業僱傭勞動比較」,載錢乘旦等主編《英國史新探》,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0.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gricultural Wage Labour in Pre-Modern China and England,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Chinese history conference, Edited by Qian Chengdan & Miles Taylor, University of Landon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2011
21. 「家庭教育:英國近代初等教育的催生劑」,《天津師范大學學報》 2010年第6期(與張曉晗合作)
22. 「加強文明多樣性和生動性研究」,《世界歷史》2010年第2期
23. 「新中國世界史研究六十年」,《河北學刊》2009年第4期
24. 「世界歷史研究三十年」,《歷史研究》2008年第6期
25. 「跳出舊巢穴,走出新天地—中國世界歷史研究3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12-2
26. 「從經濟史到經濟-社會史」,《世界歷史》2008年增刊(紀念改革開放30年創刊30年)
27. 「西歐崛起:經濟與社會互動的歷史及相關學科」,《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4期
28. 「高效農業是英國城鄉一體化基礎」,載《新京報》,2008年10月19日B3版
29. 「史學失去真實也就失去生命」,《天津日報·學術版》,2007-6-25第10版
30. 「讓歷史的解釋更有說服力:從經濟史到經濟-社會史」,《清華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22期轉載
31. A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 of 「Feudal」,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ol.2,No.1,January 2007, pp.1-24
32. 「史學的時代性與永遠的歷史性」,《史學理論研》2006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3期全文轉載
33. 「『封建主義』——概念錯位的原委及應對」,《歷史教學》2006年第1期
34. 「工業革命前英國農業生產與消費再評析」,《世界歷史》2006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史》2007年第1期轉載
35. 「『主體權利』文本解讀及其對西歐史研究的意義」,《史學理論研究》 2006年第1期
36. 「原始積累的秘密:英國佃農何以抵抗過度侵奪?」《經濟-社會史評論》(第二輯),三聯書店2006年10月版
37. 「富裕佃農:英國現代化的最早領頭羊」,《史學集刊》2006年第4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5期轉載
38. 「20世紀前期中國農村市場分析:來自清苑縣的報告」, 載馮崇義等編:《二十世紀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39. 「學科創新與交融的平台——《經濟-社會史評論》創立與經濟-社會史研究的發展 」,《中華讀書報》2005-2-2
40. 「《經濟-社會史評論》首發座談會『為什麼要辦這個刊物』」,《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2期
41、「『封建主義』概念辨析」,《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2006年第1期轉載,《新華文摘》2006年第2期摘刊,獲天津市第十一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42. 「工業化前中英鄉村借貸比較研究」(與趙文君合作),《史學月刊》2005年第2期,《光明日報》2005-4-6學術動態介紹該文;人民網論點摘編
43. 「新世紀世界史學術前沿問題研討會擷萃——西歐『封建主義』概念問題」, 《世界歷史》2005年第6期
44. 「增強中國文化的競爭力:吸納、參與和升華」,《人民日報》2005-4-1,15版
45. 「『封建主義』概念在中國之由來」,《天津日報》(文史版)2005-12-12
46. 「原始個體權利:解讀中西傳統社會異同」,載《歷史比較的新視野——中西歷史比較研究學術論壇》,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47. 「主體權利與西歐中古社會演進」,《歷史教學問題》2004年第1期
48. 「個體權利與中西社會轉型比較」,《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第1期
49. 「馬克·布洛赫《封建社會》中譯本讀後」(與孫立田合作),《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第4期,《光明日報》2004-11-25第3版轉載
50. 「廿載不變的追求」,《歷史教學》2003年第10期
51. 「從非經濟因素看西歐與中國的社會轉型——兼議經濟-社會史學科的引進」,載《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52. 「開拓史學研究新領域——經濟社會史」, 載中國史學會:《21世紀中國歷史學展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53. 「人文的和整體的歷史:西方經濟社會史初論」,《世界歷史》2002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史》2002年第3期
54. 「原始個人權利與西歐封建政治制度」,《河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2002年第8期轉載
55.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冀中人口流動與僱工」,《東北師大學報》2002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2年第5期轉載
56. 「近代冀中土地經營及地權轉移趨勢—兼與前工業英國地權轉移趨勢比較」,《中國經濟史研究》2001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史》2002年第2期轉載
57. 《西方經濟-社會史研究》,載《天津日報》(學術版)2002-1-21
58. 「民國年間冀中農業成本、農民負擔與剩餘——來自11村的一項計量分析」,《理論與現代化》2001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史》2001年第6期轉載
59. 「西歐與中國社會轉型比較初論」,《史學理論研究》2001年第4期
60. 「20世紀上半葉冀中農村市場評析」,《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1年第2期
61. 「20世紀上半葉冀中農業生產條件考察」,《歷史教學》2001年第2期
62. 「工業革命前英國農民生活與消費水平」,《世界歷史》2001年第2期
63. 「民國年間冀中農戶勞動生產率研究」,《中國農史》2001年第1期
64. 「試析現代中國農村經濟研究若干誤區」, 《天津師大學報》2001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史》2001年第6期轉載
65. 「中世紀英國農民個人力量增長與自然經濟解體」,《20世紀中華學術經典文庫?歷史學?世界歷史卷》蘭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66.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農村經濟調查與研究評述」,《史學月刊》 2000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00年第12期轉載
67. 「中英封建晚期鄉村組織比較」,《史學理論研究》2000年第3期
68. 「民國年間冀中農民生活及消費水平研究」,《天津師大學報》2000年第3期
69. 「西歐富裕農民-鄉紳階級形成與農業資本主義興起——兼與明清紳衿階層比較」,《天津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2000年第8期轉載
70. 「民國年間冀中人口與教育研究」,《歷史教學》 2000年第2期
71. 「國外小農經濟研究主要流派評述」,《世界歷史》1999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農業經濟》1999年第4期轉載
72. 「西方法律傳統與資本主義的興起」,《歷史研究》1999年第2期,獲天津市第八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00年12月被美國柯爾比科學文化信息中心(CICSC)評為優秀學術論文,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1999年第6期轉載
73. 「中西封建晚期農村僱工比較研究」(與趙文君合作),《史學月刊》1998年第5期
74. 「英國『邊疆運動』及其對舊庄園制度的沖擊」, 《天津師大學報》1998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1998年第10期轉載
75. 「從新人口論、均衡陷阱到『過密化增長說』」,《史學理論研究》 1998年第3期
76. 「中世紀晚期中西農業勞動力遷徙比較」,《南開大學歷史系建系七十五周年紀念論集》,南開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77. 「封建農民及其與商品經濟的關系」,載馬克垚《中西封建社會比較研究》,學林出版社,1997年版
78. 「明清農業僱傭經濟為何難以發展:兼與英國封建晚期農業僱傭勞動比較」,《中國經濟史研究》1997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史》1998年第期轉載,獲天津市第七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79. 「中世紀晚期中英農業發展與現代化啟動比較研究」,載《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碩士文庫·歷史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0. 「談陳翰笙三十年代農村調查的政治意義和學術價值」,載《陳翰笙百歲華誕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81. 「英格蘭種族、語言和傳統探源」,《天津師大學報》1995年第10期
82. 「中英勞動生產率及其在近代化中的核心含義」,《世界歷史》1994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史》1994年第6期轉載
83. 「中世紀晚期的商品化與現代化啟動」,《歷史研究》1994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史》1995年第2期轉載
84. 「西方兩性關系史述評」,《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4期,《新華文摘》1993-12轉載
85. 「中西文化比較要有歷史層次感」,《史學理論研究》1993年第1期
86. 「中世紀晚期中英農業發展趨向的比較——農業資本主義萌芽的一項計量研究」,載羅榮渠:《各國現代化比較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7. 「西方向現代社會轉型的動因」,《歷史研究》1991年第3期
88. 「歷史比較研究概述」,載《建國以來世界史研究概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1年版。
89. 「關於西歐中世紀城市公社若干問題——評《中世紀法國公社》」,《城市史研究》第四輯,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0. 「從客觀主義走向主觀唯心主義的蘭克學派」,《歷史教學》1990年第11期
91. 「西方社會史定義與發展趨勢」,《世界史研究動態》1990年第5期
92. 「強化農業基礎的歷史思考與現實抉擇」,《生產力研究》1990年第3期
93. 「英國的騎士、鄉紳和紳士都不是貴族」,《歷史教學》1988年第3期
94. 「淺議當代西方家庭史學」,《天津師大學報》1990年第3期
95. 「個人的發展與英國農村階級結構變遷」,《世界歷史》1989年第1期
96. 「從英國歷史看傳統農業的變革目標——兼論家庭農場主成為中國農民企業家主體」,《農村經濟與社會》1989年第4期
97. 「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合作),《天津社會科學》1988年第10期
98. 「鴉片戰爭前農民個人力量考察」,《社會科學戰線》1988年第1期
99. 「中世紀法國公社的定義」,《世界史研究動態》 1987年第4期
100. 「中世紀英國農民個人力量的增長與自然經濟的解體」,《歷史研究》1987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史》1991年第4期轉載,獲天津第四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1. 教學成果「地方高校世界史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獲第七屆高等教育天津市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13年)
2. 指導博士論文《中西中古稅制比較》獲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2009年),並獲天津市優秀博士論文(2008年)
3. 天津市第十一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008年)
4. 全國高等學校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年)
5. 天津市第九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004)
6. 天津市第八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
7. 天津市第七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999)
8. 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1995)
9. 天津市第五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993)
10. 天津市第四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991)
11. 天津市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十周年理論徵文一等獎(1988) 1. 全國先進工作者(2010)
2. 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2009)
3. 天津市師德先進個人(2009)
4. 天津市德業雙馨十佳教師(2009)
5. 天津市授銜專家(2005)
6. 全國優秀教師(2004)
7. 天津市勞動模範(2004)
8. 曾憲梓教育基金獎(2000)
9. 天津市教育系統優秀留學回國人員(1998)
10. 國家人事部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1996)
11. 國務院特殊津貼(1995)
12. 天津市立功獎章(1993,1995,1999,2004)
『肆』 孫祁祥的主要成果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第七屆)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第三、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屆)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第十一屆)
中國保險學會興亞創新基金保險理論創新成果一等獎(2006年)
中國保險學會優秀論文獎(2006年)
《空帳與轉軌成本——中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效應分析》,《經濟研究》2001年第5期,2001年入選「北京大學首屆文科論壇」經濟學論文; 2002年獲「北京市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保險學》,1999年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國家教育部全國高校推薦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產權制度、風險機制與經理者階層》,1998年榮獲「當代企業改革論壇」首屆年會徵文評比優秀論文獎。
陳岱孫經濟學論文獎(1996年)
《論兩種平等與效率的關系》,《經濟參考報》,獲1995年度全國報紙理論文章二等獎。
《市場經濟與競爭機會的平等》,《經濟研究》1993年第8期,1997年榮獲「首屆陳岱孫經濟學論文獎」。
《分配結構與資源配置》,《北京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1995年榮獲第二屆北京大學學報優秀論文獎。
《模式轉換時期的收入流程分析》,中國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榮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論間接宏觀調控體系中的國家、企業與市場》,1988年獲「全國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十周年入選論文獎」。
《我國租賃經營的實踐對深化企業改革的重要啟示》,《經濟縱橫》l988年第12期,榮獲全國第二次工業企業租賃經營實踐與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論結構性過剩與結構性短缺》,《未定稿》1987年第17期,榮獲全國第二屆財經院校研究生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獎,「蘭州大學青年教師優秀論文獎」。
《從中西方文化價值觀的比較看中國企業的惰性》,1986年獲首屆中青年中國企業發展研討會論文獎。
『伍』 周蔚華的科研成果
自參加工作以來,在包括《人民日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等各類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0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篇,摘要轉載3篇;被《中國出版年鑒》摘要轉載4篇,被《中國編輯研究》全文轉載2篇,被《中國圖書年鑒》摘要轉載1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復印中心全文轉載20篇以上,另有10多篇文章被各種報刊轉載或者摘要轉載。
主要論文有:
1、康德先驗理念學說的啟蒙精神,《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0年5期;
2、價值中立論批判,《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1年3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摘要轉載;
3、康德道德哲學的核心——責任概念,《文史哲》1991年3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摘要轉載;
4、關於康德哲學的主體性問題,《浙江大學學報》1991年2期;
5、論社會主義人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2年2期;
6、知識經濟與出版產業,《大學出版》1998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1998年第8期全文轉載;
7、環境分析法及其在出版管理中的應用,《中國出版》1999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1999年第8期全文轉載;
8、從傳統出版向現代網路出版的範式轉換,《出版發行研究》2001年第10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1年第11期全文轉載;
9、選題策劃三論,《中國編輯》2002年第2期;
10、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沖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2年第4期;
11、建立有效的出版競爭機制,《編輯學刊》2002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2年第9期全文轉載;
12、中國圖書出版產業的壟斷分析,《大學出版》2002年第4期;《中國出版》2002年第3期摘要轉載,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4期全文轉載;
13、網路出版的興起與出版的範式轉換,《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
14、學習型組織及在出版產業的運用,《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年第8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2年第10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02年第10期摘要轉載;
15、全球化的內在矛盾,《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9期;
16、中國圖書出版產業的集中度與規模效益分析,《中國出版》2002年第10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並被收錄《2002年世界華文出版文選》;
17、論中國出版走向世界的現實性及其途徑,《出版發行研究》2002年第10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4期全文轉載;
18、建立具核心競爭力的編輯新體制,《中國新聞出版報》2002-12-5,《新華文摘》2003年第3期摘要轉載;
19、出版企業核心競爭力分析,《編輯之友》2003年第1期;
20、中國出版產業集團化:問題、對策和發展趨勢,《中國出版》2003年第2期;《中國出版年鑒》(2004)摘要轉載;
21、我國出版業的改革:回顧、經驗和當前的重點,《中國出版》2003年第4期;
22、出版的產業定位與經濟功能,《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4年第1期全文轉載;
23、試論中國圖書出版產業發展十大趨勢,《中國圖書評論》2003年第8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9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03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4、以科學的出版發展觀為指導,促進高校出版社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大學出版》2004年第1期;《中國編輯研究(2005年)》全文轉載;
25、中國圖書出版產業關聯分析,《大學出版》2004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5年第2期全文轉載;
26、從出版物的雙重屬性看出版者的社會責任,《中國出版》2004年第9期;《中國出版年鑒》(2005)摘要轉載;本文獲首屆中華優秀出版物(論文)獎;
27、從產業組織理論的視角看出版改革的症結所在,《中國出版》200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5年第7期全文轉載;
28、整合營銷與選題策劃,《中國出版》200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6年第6期全文轉載;
29、從出版發展歷程看出版功能轉換,《出版發行研究》,2006年第4期;
30、中國教育出版現狀、問題及對策,《出版發行研究》2006年第6期;
31、選題創新論,《中國出版》,2006年第11期;
32、當前我國圖書出版生態的十大失衡現象,《國際新聞界》2006年第1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7年第2期全文轉載;本文獲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論文)獎;
33、後現代閱讀方式的興起與出版轉型,《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2007年第7期全文轉載;《中國編輯研究》2008年全文轉載;
34、維護出版生態平衡,促進書業和諧發展,《中國編輯》2007年第3期;《中國出版年鑒》(2008)摘要轉載;
35、中國大學出版社體制改革的歷程及經驗,《中國出版》,2008年第1期;
36、關於出版學本科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出版科學》,2008年第1期;《中國出版年鑒》(2009)摘要轉載;
37、中國大學出版激盪30年,《編輯之友》2008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業》2009年第5期全文轉載;
38、選題策劃十大陷阱,《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07-02;
39、對「在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重大命題的一點看法,《中國出版》2009年第1期;
40、出版物的價值和效益評價辨析——兼評「兩個效益」重大命題,《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業》2009年第10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09年第22期摘要轉載;
41、關於金融危機對出版業影響的若干思考,《出版發行研究》,2009年第9期;
42、出版體制改革的深層邏輯,《國際新聞界》2010年第7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業》2010年第10期全文轉載;
43、通過加快改革解決我國數字出版轉型中的制約因素,《出版發行研究》2010年第1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出版業》2011年第4期全文轉載;
44、當前出版產業的新變化及面臨的新問題,《現代出版》2010年11月,《新華文摘》2011年第2期全文轉載;
45、新聞出版強國論,《中國出版》2011年第1期;
46、緊緊圍繞大局 做好主題出版,《中國出版》2011年第9期;
『陸』 科技創新成果
有校科技創新和校級挑戰杯
『柒』 鄭宏的科研成果
近年發表的主要科技論文
1 鄭 宏, 顧 強. 組合截面柱考慮損傷的彈塑性循環性能分析[J]. 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學報,2000,17(2):1—6(2000年6月出版)
2 鄭 宏, 顧 強. 西部大開發與空間網格結構技術發展的回顧與展望[A]. 周光召. 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 北京: 中國科學出版社, 2000. 305—306(2000年9月出版)
3 鄭 宏, 顧 強. 考慮損傷的雙重非線性有限元分析的計算機方法[A]. 韓大建, 魏德敏. 計算機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C]. 廣州: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0.289—293(2000年11月出版)
4 鄭 宏. 西部大開發與高層建築鋼結構的應用與發展[A]. 王繼唐. 西部大開發科技論壇論文集[C]. 西安: 陝西省土木建築學會, 2000. 114—116
5 鄭 宏, 顧 強. 鋼板件考慮損傷的滯回性能分析[J]. 五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5(1):29—34(2001年3月出版)
6 鄭 宏, 顧 強. 高層鋼結構梁構件考慮損傷的彈塑性穩定分析[J]. 鋼結構,2001,16(2):32—34(2001年4月出版)
7 鄭 宏, 顧 強. 翼緣寬厚比對循環荷載作用下樑屈曲性能的影響[A].第五屆中日建築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 西安: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2001. 747—752(2001年6月出版)
8 鄭 宏, 顧 強. 鋼板件考慮損傷的循環彈塑性大變形分析[J]. 土木工程學報,2001,34(5):35—39(2001年10月出版)
9 鄭 宏, 顧 強. 鋼梁考慮損傷的滯回性能分析[J]. 工業建築,2001,31(329):66—68(2001年9月出版)
10 鄭 宏, 俞茂宏, 顧 強. 結構鋼損傷本構關系的研究[J]. 計算力學學報,2001,18(4):469—472(2001年11月出版)
11 鄭 宏, 顧 強. 鋼方管截面柱考慮損傷的滯回性能分析[J]. 力學季刊,2001,22(4):502—507(2001年12月出版)
12 鄭 宏, 顧 強. 工形截面鋼梁板件寬厚比對穩定承載力的影響[J]. 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2(1):28—31,88(2002年1月出版)EI檢索
13 鄭 宏, 俞茂宏. 常軸力循環彎矩作用下鋼構件屈曲分析[A]. 姚遠. 中國科協第四屆青年學術年會陝西衛星會議論文集[C]. 西安: 西北大學出版社, 2002. 428—432(2002年3月出版)
14 鄭 宏, 俞茂宏, 顧 強. 結構鋼統一彈塑性本構模型及鋼構件滯回性能的計算機分析[J]. 工業建築(增刊),2002,32:601—607(2002年7月出版)
15 鄭 宏, 俞茂宏. 基於遺傳演算法的鋼結構優化設計[J]. 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2(5):65—67(2002年9月出版)EI檢索
16 Zheng H, Yu M H.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law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steel structure based 8-node shell element [A]. Klosowski P and Pietraszkiewicz W. Shell Structur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 Poland: Gdans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 263—264(2002年10月出版)
17 鄭 宏, 顧 強. 循環荷載作用下工形截面壓彎構件考慮損傷的穩定承載力[J]. 土木工程學報,2002,35(5):7—10(2002年10月出版)
18 鄭 宏, 俞茂宏. 鋼筋混凝土構件力學性能的非線性分析[J].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增刊,2002,32:325—328(2002年9月出版)
19 鄭 宏, 俞茂宏. 金屬結構彈塑性損傷統一本構模型及計算機分析[A]. 唐錦春. 第十一屆全國工程建設計算機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計算機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C]. 北京: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2002. 6—11(2002年11月出版)
20 鄭 宏, 俞茂宏. 鋼構件考慮損傷的有限元分析[J]. 甘肅工業大學學報,2003,29(1):104—108(2003年3月出版)
21 鄭 宏, 俞茂宏. 板件寬厚比對高層鋼結構壓彎構件滯回性能的影響[J].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3(4):517—521(2003年7月出版)
22 鄭 宏, 俞茂宏. 循環荷載下鋼壓彎構件的長細比限值[J]. 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3(4):28—33(2003年7月出版)EI檢索
23 鄭 宏. 循環載入下鋼構件考慮幾何非線性和材料非線性的分析方法[J]. 結構工程師(增刊),2003,66:74—78(2003年7月出版)
24 Zheng H, Yu M H. United strength theory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steel structure [J]. Archives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3, XLIX(3): 457—469(2003年9月出版)
25 鄭 宏. 復雜應力狀態下金屬材料的統一屈服准則[J]. 工業建築(增刊),2004,34:731—735(2004年7月出版)
26 戈曉玲, 鄭 宏. 空間膜結構及其材料[J]. 工業建築(增刊),2004,34:463—468(2004年7月出版)
27 鄭 宏. 統一屈服准則與復雜應力狀態下樑的塑性彎矩[J]. 建築結構(增刊),2004, 242—244(2004年8月出版)
28 Zheng H. Nonlinear analysis bas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on steel structure under cyclic loading [A]. Ditao Niu and Jiping Ru.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C]. Xi』a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 China, 2004. 237—243(2004年8月出版)
近年發表的主要教學研究論文
1 鄭 宏, 劉伯權. 混凝土結構課程多媒體教材的設計原則[A]. 劉 明. 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研究與探索[C]. 沈陽: 東北大學出版社, 2000. 63—66(2000年5月出版)
2 鄭 宏, 翟振東. 21世紀與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A]. 建築教育改革理論與研究[C]. 武漢: 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0.1—3(2000年6月出版)
3 鄭 宏. 錯位就業與高等建築院校的素質教育[J]. 教書育人, 2001, 22(104): 10—11(2001年11月出版)
4 鄭 宏. 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內容優化與課程建設[J]. 高等建築教育, 2002, 2: 50—52(2002年6月出版)
5 鄭 宏. 新世紀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內容研究[J]. 中國教學縱橫雜志, 2002, 1(6): 91—92(2002年7月出版)
6 鄭 宏. 「大土木」環境中的教材建設[A]. 雷 達. 機遇改革實踐——長安大學2001年教學工作會議論文集[C]. 西安: 西北大學出版社, 2002. 149—153(2002年6月出版)
7 鄭 宏. 素質教育與高等建築教育 [A]. 中國當代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C]. 北京: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2.3—4(2002年8月出版)
8 鄭 宏. 信息化環境中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設計[J]. 高等建築教育, 2003, 12(1): 30—32(2003年3月出版)
9 鄭 宏. 網路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J]. 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增刊,2003,5(2):110—113,116(2003年6月出版)
10 鄭 宏. 土木工程專業網路教學模式與教學原則[J].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增刊,2003,33(146):201—205(2003年10月出版)
著作
?鄭 宏. 鋼構件非線性穩定[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2002年8月出版)
?周緒紅,鄭 宏. 鋼結構穩定[M].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2004年1月出版)
主要獎勵
2000年
?論文「21世紀與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獲陝西省高等教育學會優秀高教研究成果「西電立人獎」三等獎。(2000年12月)
2001年
?論文「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內容優化與課程建設」獲長安大學首屆「青年教師主題論壇」論文一等獎。(2001年12月29日)
2002年
?獲長安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首屆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二等獎(2002年6月14日)。
?獲長安大學首屆青年教師講課大賽優秀獎(2002年12月2日)。
?論文「混凝土結構課程多媒體教材的設計原則」獲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2年高等教育研究優秀論文鼓勵獎。(2002年7月)
?論文「工形截面鋼梁板件寬厚比對穩定承載力的影響」獲全國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2002年9月)
?論文「素質教育與高等建築教育」在中國當代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優秀論文評選中榮獲一等獎。(2002年10月)
?論文「信息化環境下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設計」在2002年陝西省信息化與教育技術發展論文和多媒體教學設計方案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2002年10月)
?2002年輔導長安大學建築工程學院98級學生完成的「外貿辦公樓」畢業設計獲得陝西省2002年度優秀畢業設計三等獎。(2002年12月)
2003年
?論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思考」在2003年陝西省現代教育技術成果評選活動中獲論文、實驗報告和教學設計方案類一等獎。(2003年9月)
?論文「土木工程專業網路教學模式與教學原則」在2003年陝西省現代教育技術成果評選活動中獲論文、實驗報告和教學設計方案類二等獎。(2003年9月)
?2003年10月被評為長安大學科技工作先進個人。(2003年10月)
2004年
?論文「網路教學的交互行為和交互方式」在中國教育技術協會舉辦的「全國高校教育技術中心建設與發展暨數字化教學環境建設與應用研討會」論文評比中獲得優秀獎(大會唯一獎項)。(2004年6月)
2005年
?「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結構系列課程教學方案構建與實踐」 獲得2005年陝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三位)。(2005年5月)
?「鋼構件在循環荷載作用下的非線性相關屈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59678030)獲得2004年蘇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五位)。
『捌』 蔡鐵權的科研簡況及代表性成果
1. 論物理教育的人文意蘊[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05
2. 「科學素養說」和中學科學教育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4.10
3. 課程理論:教師專業化的主旋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J].教育科學研究.2005.074. 公眾科學素養與STS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2.04
5. STS教育和科學教育改革[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2
6. 後現代課程觀和創新思維的自組織理論基礎,全球教育展望,02,6
7. STS教育:國際科學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科學,2003,3
8. 後現代視點下的科學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03,11
9. 從知識觀解讀課程三維目標,全球教育展望,2005,9
10. 三維目標的課程觀詮釋,全球教育展望,2006,3
11. 中學科學教育要關注學生技術素養的提高,教育科學研究,2006,6
12. 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7-9)年級課程標准》述評,全球教育展望,2007,1
13. 我國近代科學教育的濫觴與演變,全球教育展望,2007,6
14. 理解科學教育,浙江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4
15. 浙江省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和科學本質觀現狀調查及認識,全球教育展望,2007(8)
16. 生成性教學設計的多維觀照,全球教育展望,2007(10)
17. 科學哲學觀的改變對科學教育的影響,全球教育展望,2008(2) 1. 現代教育技術教程,科學出版社,2005.5
2. 物理教學叢論,科學出版社,2005.2
3. 科學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
4.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4
5.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寫作指導,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7
6. 高中新課程國家教材(物理2),科學教育出版社,2006.8
7. 高中新課程國家教材(物理3-3),科學教育出版社,2006.8
8. 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100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6
9. 概念轉變的科學教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1
10. 科學課程與教學,浙江大學出版社
11. 新編科學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2. 物理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3. 科學實驗教學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 浙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師資培訓策略與有效模式研究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FFB011147 1.0 教育部,2003 1
2 高師「學科教學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研究 省教育科學規劃辦 0.2 省教育科學規劃辦,2003 1
3 浙江省名師成才之路研究 省教育科學規劃辦 0.2 省教育科學規劃辦,2001 1
4 中學《科學》課程學生知識、能力和態度綜合發展的教學策略研究 教育部
DAB030309 自籌5.0 2000-2006 1
5 在基礎教育中系統開設技術教育課程的研究 教育部
FHB060316 自籌 2006-2008 2 1 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應用研究 浙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年) 1
2 中學物理教師培訓教學內容改革理論與實踐研究 浙江省教育廳教育教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2年) 獨立
3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學科教學論研究 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2004年) 1
4 高師科學教學論課程改革研究 浙江省第四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4年12月) 獨立
5 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7年8月) 2/5
6 全國首屆教育碩士優秀教師 2007.12 已畢業各類研究生數量:12
在讀研究生數:11人
優秀研究生2人
考取博士生3人
『玖』 李毅的科研成果
馬鋼環保產業戰略研究, 2004.3-2004.10 ,課題負責人
上海市「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職業標准研究, 2002.10-2003.3 ,課題負責人
上海市宣傳系統人力資源培訓系統研究與設計, 2002.9-2002.12 ,課題負責人
上汽大眾售後服務體系服務營銷方案設計, 2000.7-2001.7 ,主要參加人(高級研究員)
重慶高速公路發展有限公司薪酬與績效管理系統設計, 2001.10-2002.5 ,子項目負責人
大慶石油管理局天然氣公司三分公司技術經濟分析及企業診斷, 1999.5-2000.3 ,課題負責人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生產領域科研﹑開發﹑產業介面研究, 1998.11-1999.11 ,課題負責人
黑龍江省國有大中型企業產品開發與軟環境的研究, 1997.5-1998.12 ,主要參加人
船舶工業企業人工成本分析控制方法與策略研究, 1997.9-1998.10 ,技術負責人
艦船報價系統 ,1996.5-1997.7 ,主要參加人
艦船價格改革及報價模型研究 ,1994.3-1995.8 ,技術負責人
XX 型號早期費用 ( 論證、研製)探討, 1991.5-1992.8, 技術負責人
船舶工業科研院所科研實力評估, 1991.3-1992.12, 技術負責人
技術負效果的起因與技術評價,中國軟科學, 1999.11
連續流及其等值計,全國首屆科技進步學術大會優秀論文(1991.7),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1992.12
加強內部管理 國有企業走出困境的現實選擇, 97 全國國有企業改革與管理現代化研討會優秀論文, 1997.1
『拾』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的科技成果
多年來,我院形成了以「導師制」為依託開展「林業之星」科技創新活動的人才培養模式。我院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競賽活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1年我院大學生榮獲第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2004年我院大學生在「中國園林滕頭杯」青年風景園林設計大賽中一舉奪得金獎1名、銀獎1名、佳作獎3名和團體總分第一的好成績。2005年我院大學生在第九屆「挑戰杯」飛利浦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榮獲二等獎。2006年由我院研究生參與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Self-fertilization Strategy In An orchid》在國際頂級刊物《Nature》上公開發表,引起國內外科技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2007年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參加「2007金斧中國傢具設計大賽」榮獲院校組兩枚銀獎。2009年旅遊管理本科生榮獲「2009廣東旅遊明星導游大賽冠軍」。2009年在第二屆大學生生態科普創意大賽中,我院本科生獲得全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兩個。2011年旅遊管理本科生在廣東省首屆高校旅遊專業導游大賽中奪冠,2012年、2013年旅遊管理本科生連續兩年在廣東省大學生旅遊形象大使大賽中獲一等獎,2008級園林專業本科生榮獲2012屆全國林科十佳畢業生稱號。
為鼓勵大學生立志成才,我院積極爭取社會的廣泛支持與援助,目前有中山四海傢具製造有限公司、廣東棕櫚園林股份有限公司、三亞大興集團有限公司、廣州普邦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大自然家居(中國)有限公司以及嶺南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知名企業在學院設立專業獎學金或資助專業技能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