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陳學富的個人成果
在《文學教育》《語文報》《學習周報》《作文周刊》《學苑新報》《現代教育報語內文導刊》《考試容指南報》《學習方法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參與《2006年度中學生最喜歡的銳利小小說》《2006年度中學生最喜歡的真情故事》《中學教研探索論叢》《2007年高考滿分作文鮮讀》《最新高考話題標題新材料作文精品全書》《2008年全國各地高考滿分作文大全》《2009年高考優秀作文》《全國重點中學作文選》《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專項集訓》《閱讀考王》《智慧博客》(第1-24輯)等五十餘本教學輔導書籍的編寫。
『貳』 謝必震的個人成果
在科研上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主持了3項國家社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和1項福建省社科規劃項目,並獲得日本國際基金交流項目1項,日本沖繩海洋博覽財團資助項目1項,同時還參加了多所國外大學的合作研究項目。曾赴美國、日本、義大利、德國、奧地利、台灣和香港進行學術交流。
『叄』 彭仲仁的個人成果
彭仲仁教授於2011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智能交通與無人機應用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依託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平台,協同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航運系和交通運輸研究中心的力量,致力於開拓以無人駕駛飛機和各種微型移動式測量儀器為手段的交通信息採集、城市環境及海洋環境監控等領域研究。主要研究地空技術相結合的全息信息採集處理的新理論和新技術以及實時信息在綜合交通(包括城市交通、國際航運、物流、船舶運輸和港口)、城市環境研究和海洋環境監控(包含溢油監控等)中的應用。其中研究重點將聚焦於「基於無人機的地空全息交通信息系統」、「基於無人機(UAV)技術的城市空氣質量4-D監測研究」和「基於無人機的海洋溢油監控系統。
截至目前,實驗室已購入一架旋翼式無人機MD4-1000、三台TSI SidePak AM510顆粒物測量儀、三台Langan ModelT15n CO測量儀、一台Langan Hobo溫濕度測量儀,正在購入一架固定翼無人機、兩台臭氧測量設備、若干藍牙設備以及全息式溢油監測相機。實驗室與同濟智能交通課題組、以及弗羅里達大學城市規劃課題組交流密切。
『肆』 周啟超的個人成果
[專著]
[ 1] 《俄國象徵派文學研究》社科文獻出版社1993年
[ 2] 《俄國象徵派文學理論建樹》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 3] 《「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 4] 《現代斯拉夫文論導引》,25萬字,河南大學出版社即出
[ 5] 《跨文化視界中的文學文本/作品理論研究-----當代斯拉夫文論與歐陸文論大家名說論衡》
40萬字,已交稿並通過專家鑒定,鑒定等級:優秀
[評論集]
《守望白樺林——20世紀俄羅斯文學散論》昆侖出版社1998年
[論文集]
《對話與建構》安徽文藝出版社 2004年
[譯著]
[ 1] 羅曼·羅蘭 著《莫斯科日記》灕江出版社 1994年(該書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譯文受到好評)
[ 2] 瓦·勃留索夫 著《燃燒著的天使》(合譯) 哈爾濱出版社 1994年
[ 3] 安·別雷等 著《吻中皇後》(合譯)哈爾濱出版社 1994年
[ 4] 萊蒙托夫 著《當代英雄》灕江出版社 1995年;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5年
[ 5]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孿生兄弟》,收入世界文學名著文庫《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
[ 6] 米·巴赫金 著《俄羅斯文學講稿》,收入《巴赫金全集》卷四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 7] 米·布爾加科夫 著《孽卵》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7年
[ 8] 魏列薩耶夫 著《生活中的果戈理》(合譯)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
[ 9] 果戈理 著《鼻子》、《伊萬·伊萬諾維奇與伊萬·尼基福羅維奇吵架的故事》,收入《外國幽默諷刺小說選》(下),花城出版社2004年
[10] 瓦·哈利澤夫著《文學學導論》(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2008年再版
[論文]
[ 1] 《類型學研究:定位與背景》,載《中國比較文學》,1997年第3期
[ 2] 《「類型學」》,載《比較文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1998年,第2次印刷
[ 3] 《「白銀時代如是觀」》,載《世界文學》,1999年第2期(該文被《新華文摘》1999/6 全文轉載)
[ 4] 《直面原生態檢視大流脈》,載《文學評論》,2001年第2期
[ 5] 《「比較詩學」何為?》,載《中國比較文學》,2001年第3期
[ 6] 《「復調」-----巴赫金文論關鍵詞》,載《外國文學》,2002年第4期
[ 7] 《「解構」與「建構」,「開放」與「恪守」——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文論建設的基本表徵》,載《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
[ 8] 《開放中有所恪守 對話中有所建構——關於文學理論學科建設的一點思索》,載《湖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該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6與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文藝理論》2003/7轉載)
[ 9] 《獨特的文化身份與「獨特的彩色紋理」——雙語作家納博科夫文學世界的跨文化特徵》,載《外國文學評論》,2003年第4期
[10]《超越國界的角色轉換——「20世紀僑民文學」的文化功能芻議》,載《譯林》,2003年第6期
[11]《徘徊於審美烏托邦與宗教烏托邦之間——果戈理的文學思想軌跡芻議》,載《外國文學評論》, 2004年第4期
[12] 《理念上的「對接」與視界上的「超越」——什克洛夫斯基與穆卡若夫斯基的文論之比較》,載《外國文學評論》,2005年第4期
[13] 《俄國形式主義文論》,載《外國文論簡史》,劉象愚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4] 《文學理論:「跨文化」抑或「跨文學」——關於文學理論的境況態勢與發育路向的反思》,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年1月。(該文被《新華文摘》2006/11和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文藝理論》2006/6全文轉載)
[15] 《「形式化」·「語義化」·「意向化」——現代斯拉夫文論中「文學性」追問的不同路經之比較》,載《新疆大學學報》(哲學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文藝理論》2006/11全文轉載)
[16] 《反思中整合,梳理中建構——國外文學理論現狀的一份檢閱報告》,載《文學評論》,2006年第4期(該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5 轉載)
[17] 《多聲部當代外國文論譯介》/載《文景》2007/3
[18] 《現代斯拉夫文論----文學理論跨文化的一個案例》,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8/3
[19] 《文學理論跨文化的一個標本----略論現代斯拉夫文論的價值》,載《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4
[20] 《「開放」與「恪守」,「解構」與「建構」----今日俄羅斯文論氣象剪影》,載《文學理論前沿》第六輯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1] 《巴赫金的文本理論略說》,載《江西社會科學》2009/8
[22] 《在反思中深化文學理論——「後理論時代」文學研究的一個問題》,載《江蘇社會科學》2009/6
[主編]
[ 1] 《俄羅斯「白銀時代」精品文庫》四卷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8年
[ 2] 《果戈理全集》九卷本,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
[ 3] 《新俄羅斯文學叢書》8種,昆侖出版社1999年
[ 4] 《世界小說名家名篇名譯·大眾叢書》(30種),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7至2005年
[ 5] 《跨文化的文學理論研究》(第一輯),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
[ 6] 《當代國外文論教材精品系列》(第1輯四種),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2007,2008兩次重印)
[ 7] 《跨文化的文學理論研究》(第二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
[ 8] 《跨文化的文學理論研究》(第三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即出
[編著]
《愛倫·坡傳》,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編選]
[ 1] 《果戈理精選集》,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年
[ 2] 《20世紀全球文學經典珍藏·外國短篇小說經典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
[ 3] 《布爾加科夫中短篇小說選》,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2009年
[獲獎情況]
[ 1] 專著《俄國象徵派文學研究》,1995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青年科研優秀成果獎
[ 2] 論文「直面原生態 檢視大流脈」,2003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2000—2002年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 3] 專著《「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研究》,200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2003-2005年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 4] 論文「文學理論:『跨文化』抑或『跨文學』——關於文學理論的境況態勢與發育路向的反思」,2009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2006--2008年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 5] 主編《果戈理全集》九卷本,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這是果戈理全集第一部中文譯本)
獲第五屆全國外國文學圖書出版二等獎
獲第十三屆華東地區優秀圖書一等獎
獲第四屆安徽圖書獎二等獎
『伍』 龔維明的個人成果
自1987年以來一直從事地基基礎設計、研究、教學、檢測、咨詢工作;發表論文70餘篇,發表專著2本,主要關於單、群樁承載力,基礎沉降,樁-土-承台共同作用,樁底壓漿技術,施工逆作法工藝及樁自平衡測試技術研究;參加我國100多項工程建設,主要針對基礎工程進行研究。
在我國首次提出樁自平衡測試技術並獲兩項專利,已在全國二十多個省推廣應用,完成試驗項目500多項。樁承載力自平衡測試法與傳統靜載試驗相比,省時、省力、省錢、安全。荷載箱位置-平衡點概念為首創。提出了十幾種荷載箱擺設位置,推導簡化、精確二種計算承載力方法,編制了相關規程。該法已成功應用在山頂試樁、山坡試樁、水中試樁與基坑內等多種特殊場地重大工程試樁,被稱為樁基測試革命。解決了我國多個重大工程樁基測試難題。
在我國首次提出高層建築樁基逆作法概念。逆作法強調在上部結構施工的同時進行基礎施工,充分發揮土體承載力作用,大幅度減少樁數,縮短施工工期,減少投資,為我國小高層基礎發展的方向。提出了逆作樁基承載力計算理論,基礎沉降公式,壓、封樁時間,樁、土分擔比,上述理論在全國多個工程中應用。
創造了超長鑽孔灌注樁後壓漿工藝,建立了以壓漿參數、土質參數及樁的幾何參數為變數的計算模型,並據此提出樁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方法;提出後壓漿參數的控制方法及施工質量控制措施。超長鑽孔灌注樁後壓漿法已在蘇通長江大橋、東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及多個建築工程中成功應用,被認為是樁基工程發展方向。
『陸』 許憲隆的個人成果
在科研方面已出版獨立完成或擔任第一作者的學術專著有:《諸馬軍閥集團與西北穆斯林社會》、《整合的魅力:少數民族上層人物與近代民族地區社會轉型》、《民族文化的積淀與發展》、《三代人與三個時代的對話》等6部;擔任副主編和主要撰稿人的著作有:《中國回族史》、《人類學與鄉土中國》等5部;在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發表的《從摩爾人到摩洛人:中國回族中的北非後裔》、《論辛亥革命前後甘肅諸馬軍閥的角色轉變》、《蘇祿東王後裔在華五百年史》等有較大學術影響的學術專業論文60餘篇;出色完成或即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中部雜散居地區民族關系現狀及對策」、「伊斯蘭教與近代西北穆斯林家族社會」,國家民委九五重點課題「民族地區近現代化模式研究」,國家人事部博士後基金、湖北省外專局等多項省、部委課題研究,獲得項目管理部門的高度評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學術風格和研究體系。其中部分作品和項目分別獲得省部級的獎勵。2004年應邀出席歐洲人類學大會並被增補為2008年民族學·人類學世界大會籌備委員,多次出席國際、國內民族、宗教問題相關學術討論會,並擔任大會、分組主持或學術評議,在國內民族學界、人類學界,特別是在伊斯蘭教和回族研究學界已經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作為湖北省突出貢獻專家和本校學術帶頭人,注意保持著銳意進取的積極精神,長期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主動承擔多門研究生和本科生主幹課程,教學效果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充分肯定,先後獲得校優秀教學獎、校優秀教師、優秀黨員、青年專業技術能手和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柒』 個人的主要成就是什麼最成功的是什麼
一個人的價值是怒能在個體中去體現的,把人置身於一個大環境是體現以個人價值的最佳場所。一個人的成功也不只是一個的成果,或者說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在於使於世人比較, 社會的輔助成功了自己,自己的成功同時也回報了社會,肯定了自己對社會的價值。
『捌』 羅瑜的個人成果
所寫論文: 論Enger作品「Air」
論小提琴發音技術研究
美的聲音之探索
關於《梁祝》協奏曲民族風格的探討 個人獲獎: 獲四川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教學成果三等獎 研究領域: 小提琴表演藝術及小提琴理論研究 講授課程: 小提琴表演專業課
室內樂教學
『玖』 周興貴的個人成果
1996年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於199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1995年在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習和工作,2002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法國里昂過程工程與自動化研究所開展合作研究。1999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2001年被評為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曙光「學者。《化學反應工程與工藝》編委,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現工作於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並任實驗室副主任。主要從事催化反應工程,非定態反應過程模型化和優化,反應過程動態優化。在國內外期刊雜志上發表論文4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