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潮汕

成果潮汕

發布時間:2021-03-24 05:00:58

『壹』 關於潮汕特色文藝有哪些各自有什麼特色

民俗文化與潮汕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的含義
民俗文化是溝通民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間社區和集體的人群意願,並主要通過作為載體進行世代相習和傳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現象。如服飾、飲食、民居、禮儀習俗等。它透出濃烈的底蘊,民俗活動服務於時代,服務於人民。是一種基礎文化,是特定民族在歷史實踐活動中創造和積累的文明成果。民俗文化是構成我國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中華民族在自己的長期歷史發展中經過自覺和不自覺地選擇與淘汰,承繼下來的民間文化。
2、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文化歷史源遠流長,而潮汕民俗文化作為它的支流,是潮汕文化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它是潮汕民間習俗的文化總和。潮汕民俗資源豐富,歲時節俗、禮儀習俗、用品服飾等均有特色,自成體系;既有駟馬拖車、下山虎、四點金等民俗建築,又有水布、市藍等民俗用品;既有吃七樣羹、食冬節丸等飲食習俗,也有做四句、吃丁酒、食紅桌、出花園等婚娶、生育習俗;有賽花燈、游標旗、「營老爺」等游藝民俗,也有好事送禮成雙,歉事送禮奇數等交際禮儀;有「三山國王」、「天後宮」等的神文化,也有潮語歌曲、潮劇等的民間曲藝文化。以及以「和、愛、精、潔、思」為特徵的潮汕工夫茶。等等。在某種層面上通過對這些民族文化的考察,我們可以認識一個族群的精神內核。
(二)、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1、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
第一、民俗對民間社會的所有成員行為方式具有約束作用,這就是民俗的規范性。民俗在制約、規范人類行為的過程中,一直發揮著其他意識形態無法取代的作用,大到國家、民族,小到氏族、家庭、行業,人們在群體行為模式的養成過程中,民俗所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第二、民俗能表現該文化共同體的經濟發達程度,成為聯系該文化共同體中成員的紐帶。強勢群體的民俗往往是超國界的,如我國歷史是許多傳統節日——春節、端午、中秋等等,幾乎影響到所有鄰國,而那些經濟欠發達的弱勢群體,其民俗的影響力則要小得多,許多民俗往往只能在本民族,甚至本氏族內傳承。它也是該文化共同體聯系情緒的紐帶,形成了凝聚力。
2、潮汕民俗文化在建設文化大市中重要作用
作為潮汕傳統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更具濃厚的地方色彩,對潮人的影響十分深遠的。
其一,潮汕民俗文化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群體性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觀,生動體現了潮汕族群的歷史源流和文化特徵,透露著群體的共同心理、價值觀、思維模式和審美情趣,也就是潮汕民俗的規范性。如:有共同的神崇拜心理,「三山國王」、「天後」、「玄天上帝」等是潮人普遍神崇拜的對象;有共同飲食習慣,清淡精細,體現在潮汕美食上等等。這些都透露著潮人的共同心理、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審美情趣。
其二,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民俗文化使潮人更具有自信心和自豪感。潮人移居海外,往往也會把其民俗帶往居留國。從而使世界更了解潮汕民俗文化。例如,如今潮人普遍崇拜的「三山國王」、「韓文公廟」、「媽祖宮」等,遍布潮人足跡所到的港、澳、台及東南亞各國。工夫茶、潮汕美食、潮劇等一些特色的民俗文化,影響的范圍更廣。
其三,具有家鄉特色的潮汕民俗成為潮人團結在一起的凝聚點。在潮汕文化共同體下,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文化志趣。使得特色民俗成為一根碩長的看不見的紐帶,連接著普羅百姓的心,得到大家的認同,這種認同態度的本身也就是對我們自己傳統文化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家鄉有「認同感」,從而會使潮人有一顆建設自己家鄉的熱心與責任心。
過去汕頭藉助文化的推動力走到今天,今後汕頭的發展更需要文化提供動力源泉。而潮汕民俗文化作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因此,汕頭在建設文化大市中離不開民俗文化為其提供動力源泉。以新的姿態、新的氣魄,積極推進文化大市建設。大力弘揚潮汕優秀文化,並與時代精神相結合,使之成為一種開放兼容的、與時俱進的、生機勃勃的民族文化形態,成為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前進的不竭動力。

『貳』 潮汕人都有哪些成就

潮汕人的盛名 潮汕人做生意的精明是遠近聞名,現在世界各地,都遍布著潮汕人的生意足跡。其堅忍、耐勞的精神,被喻為「東方的猶太人」。潮汕地區因地理原因,人口眾多而資源匱乏,因此在激烈的競爭環境培養了潮汕人的創造、開拓和冒險精神。從而使他們在農業上精耕細作、在手工業上精雕細琢、在商業上更是精打細算,極善經營,聞名海內外。前有李嘉誠從玩具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憑借著聰明才智,漸漸建立起自己的工業王國。目前總資產已超過420億美元,成為商業成功人士的典範。後有在京打拚15年,靠3萬元貸款起家,建立起國內最大的終端渠道國美連鎖的黃光裕。他在2003年成功登上《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第27名,目前其總資產已達到105億人民幣。 潮汕人做生意的精神 潮汕人做生意如此成功,既有其祖輩遺傳的生意基因,也有靠自己在市場上摸爬滾打得來的經驗。那麼,潮汕人到底有那些精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精明 像兔子一樣的商業嗅覺、像狼一樣的精誠團結、像牛一樣的任勞任怨,這幾個特徵匯聚在一起,可以歸納為精明,而這也是潮汕人最顯著的一個特徵,把平常做得有特色,把有特色的做得更加出色。這樣的生意之道,可以在各行各業站住腳,並生根、發芽、成長茂盛。 堅韌 堅韌不拔精神是潮汕人做生意的靈魂。作為生意人,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一般情況下,其他人面對困難,一般會打退堂鼓,這樣,也會使其與成功失之交臂,因為,成功最是在失敗之後。而潮汕人深知這點,因此,他們如果認定的事,就不會輕言退卻,而是想盡辦法,集中各種資源,去扭轉逆境,最終達到成功。 把握住機會 善於經營的人,才能把握住機會。潮汕人做生意一般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平時,積累經驗與財富,當發展的機會來臨時,他們會憑著靈敏的嗅覺,及時捕捉到商機,從而贏得市場,使自己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潮汕人的生意經 曾聽朋友說過潮汕人的做生意經驗。在一條街頭上,有四家是賣同樣產品的店鋪,一家是潮汕人開的,其他三家分別是另外一個省的人。起初,這三家組成戰略聯盟,以低廉的價格與優質的服務來取悅市場,企圖擠走這家潮汕人。但這家潮汕人更會經營,面對其他商家的擠壓,他沒有退卻,反而是正面迎接。你推出的產品價格低,我更低,並且服務質量更優於其他三家。這樣一來,那三家的經營者也不得不再次拉低價格,來迎接潮汕人的回擊。這樣一個競爭格局,導致所有的生意人都沒有錢賺。最終,那三家不得把鋪面租出去,悄悄地走人。而潮汕人這時卻顯示其獨特的精明個性來,在其他三家虧損退出之後,盡管他也是虧損,但沒有退卻,而是用錢把那三家的鋪面全部盤了過來。經過整改之後,還是做同樣的生意。只不過,這時的店面已全部是潮汕人了

『叄』 潮汕坳陷地殼結構探測初步成果

王嘹亮1張志榮1閻貧2羅文造1

(1.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廣州,510760;2.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廣州,510301)

第一作者簡介:王嘹亮,男,1964年生,1993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海洋油氣地質與大洋多金屬礦床地質研究,已發表關於南沙海域、南黃海海域沉積地質及大洋富鈷結殼地質研究等方面論文20餘篇。

摘要應用長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採集系統與海底地震儀同步聯合作業技術,在潮汕坳陷採集了228km多道反射地震資料和5個海底地震儀(OBS)站位的地震數據。多道地震剖面顯示,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的沉積蓋層可分為三個構造層。初步分析認為,上構造層為新近系—第四系,中構造層為下白堊統,下構造層為上三疊統到下侏羅統。OBS記錄到了包括莫霍面在內的地震波,可以識別地殼內沉積層、上地殼層、下地殼層等多個層位的折射波地震相。莫霍面深度自北往南減小,在200m水深線附近為27km,至2000m水深線附近為14km。多道地震記錄與海底地震儀記錄相結合,可以控制從海底到莫霍面的地殼結構。

關鍵詞南海北部潮汕坳陷長排列大容量震源海底地震儀

1引言

2003年4~5月,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派出「探寶號」調查船,在南海北部執行國家「863」計劃項目「長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採集技術」海上試驗任務,應用長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採集系統與海底地震儀同步聯合作業技術在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獲得了228km的多道地震資料和5個OBS站位的地震數據。本次探測技術可操作性強,獲得的資料品質優良。本文根據室內處理結果,初步分析了潮汕坳陷的地殼結構。

2探測技術手段

「探寶號」船裝備有SF-2050GPS差分定位系統、美國生產的MSX24位光纖數字漂纜地震採集系統和Bolt1900LL震源系列。本次探測中,主要地震採集參數為480道接收,12.5m道間距,100m炮間距,30次覆蓋,最小偏移距250m,震源容量為7560立方英寸。為揭示深部地殼結構,還專門配備了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研製的5台三分量、寬頻、單球一體化OBS。OBS工作水深:300~3000m,系統響應:3dB,帶寬:2~100Hz,動態范圍:2~100Hz。測線的定位中誤差為±0.224m。

地震試驗測線呈北西-南東向布設在南海北部東沙群島東側(圖1),西北端水深220m,東南端端水深達3100m,測線長228km。5台OBS沿多道地震試驗測線布設,間隔20~30km,兩端的OBS離地震測線約60km。OBS自北向南投放,投放開始即啟動記錄,投放完畢後,由南往北進行長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與OBS聯合採集,在船經過每一個OBS投放點時進行應答測試。聯合採集結束後回收OBS。

圖1潮汕坳陷長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測線與OBS站位位置圖

Fig.1The seismic profile of long spread and large power source with OBS stations distribution in Chaoshan depression

3初步結果分析

據已有地球物理資料和鄰近盆地的鑽探結果分析,潮汕坳陷處於陸殼與洋殼間的過渡部位,屬中生代殘余構造坳陷,下古生界變質岩為中生代盆地基底;中生界主要分布於坳陷內,以海相沉積為主,已發生褶皺變形,厚度可達4000m;新近系和第四系覆蓋全區。

潮汕坳陷地震地質條件復雜。坳陷深凹部位對應於現今的東沙隆起區,水深淺,調查船不能進入。坳陷內新生界地震反射條件好,厚度薄,但其底部為碳酸鹽岩高阻抗層,對下伏地層有很強的屏蔽作用。中生界厚度大,但褶皺、斷裂發育,部分地區有生物礁和火成岩體分布,其內部密度差較小,界面上下波阻抗差異小。區內水深變化大,從0~3100m變化。要探測坳陷中生界內部構造形態,必須採用長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採集技術,保證有足夠能力穿透屏蔽層,而要深究其深部地殼結構,要依靠OBS聯合作業。

3.1多道地震剖面解釋

在潮汕坳陷內,由長排列大容量震源採集的多道地震剖面上,由上而下,在沉積蓋層中可識別出T1、T2、T3、Tg

、Tk

、Tj、Tt等11個地震反射界面(圖2)。以Tg、Tk、Tt為界,依次劃分為超層序Ⅰ、超層序Ⅱ和超層序Ⅲ(表1)。

圖2潮汕坳陷地震反射剖面及解釋

Fig 2The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and its explainingin Chaoshan depression

Tg界面一般由兩個相位組成,呈鐵軌狀,平直光滑,界面之地層基本未變形,產狀穩定,反射波組較平直;界面之下地層褶曲強烈,削截明顯。該界面為分布廣泛的區域不整合面,對應新生界與中生界分界面。

Tk界面由一個相位組成,斷續,中強振幅,上部地層為上超充填,高頻、斷續、中-弱振幅,下部地層被強烈削截,整體呈中頻、強振幅、中連續,產狀穩定,厚度巨大。該界面在坳陷內普遍分布,分隔侏羅系與白堊系,上下地層不整合關心清楚。

Tj界面一般由一個相位組成,表現為上超面。下部為前中生界變質基底,上部為上三疊統-下侏羅統沉積岩。該界面為區域性不整合面,分隔下部變質基底與上覆沉積蓋層。

表1潮汕坳陷地震層序劃分表

以這3個界面為界,明顯劃分出三套特徵不同的構造層。上部構造層為區域穩定沉降階段的海相沉積層,上超特徵明顯,產狀穩定。中部構造層為燕山運動階段盆地拉張形成的充填型沉積,對比周圍盆地地層序列,推測為晚侏羅世-早白堊世濱海、淺海相沉積,厚度變化大,充填特徵明顯。下部構造層為印支運動期間形成的濱海-海陸過渡相沉積,地層產狀較穩定,坳陷內地層厚度大,且較穩定。

3.2OBS探測結果

本次共布設5台OBS,每台OBS的海底記錄可以看作一個超長排列的道集,其記錄中包含直達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研究深部地質主要利用其中的折射波。分層界面通過折射波震相的彎曲體現。海底地震儀投放間隔較大,因而水平解析度較低,對於淺部地層,折射信號較少,需要反射資料配合。本次試驗測線垂直區域構造走向,地形起伏大,界面傾角影響大,斷裂發育,在淺部高速界面下可能還存在低速被屏蔽層。

本次探測中,看到最遠的清楚記錄可達115km以上,反映記錄儀器靈敏、震源能量充足。記錄中發現沉積基底、高速界面、殼內和莫霍面折射,總體質量良好(圖3)。

經對5個OBS站位資料的初步處理解釋,獲得了潮汕坳陷的地殼速度結構剖面。剖面顯示有4層結構(圖4)。由上而下,第一層為沉積層,包括上部後裂谷期沉積層和下部的拉張期沉積層。後裂谷期沉積層,其速度值為1.6~2.8km/s,厚度0.3~2.2km;拉張期沉積層,其速度值為4.5~5.3km/s,厚度2.2~4km;第二層為上地殼層,可分為兩個亞層,上部亞層速度為5.5~5.8km/s,厚度1~8km;下部亞層速度為6.2~6.5km/s,厚度為3~10km;第三層為下地殼層,其速度>6.6km/s,厚度2.5~12km。以8km/s速度面作為殼幔分界面,則有由北往南,莫霍面埋深逐漸減小的趨勢。測線北段100km長度范圍內,從27km逐漸減小到25km;中段100km,由北往南從25km快速減少至14km。更往南又呈緩慢減少趨勢。

圖3863-4號OBS南支記錄

Fig.3The refraction record of southern half part of No.863-4 OBS station

圖4潮汕坳陷地殼結構P波速度剖面

Fig.4P-wave velocity profile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 of Chaoshan depression

4主要結論

1)潮汕坳陷內新生代地層薄,但底部碳酸鹽岩普遍分布,對下伏地層強烈屏蔽。本次採用長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採集技術,反射波穿透新生代碳酸鹽岩強屏蔽層,獲得了清晰的中生界反射信息,為今後開辟海域中生界油氣勘探新領域打下技術基礎。

2(OBS探測獲得單側達115km不等的清晰記錄,經初步處理分析,揭示r潮汕坳陷區的地殼結構,實現國內自主研製的OBS成功應用於深水區地殼結構探測。

The Primary Results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 Investigation of Chaoshan Depression

Wang Liaoliang Zhang Zhirong Yan Pin Luo Wenzao

(1.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 10760;2.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CAS,Guangzhou,510301)

Abstract:Multi-channel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228km long and 5 Ocean Bottom Seismograph(OBS)stations information has been obtained in the Chaoshan depression,which is collected by synchronized joint operation of long spread and large power source seismic acquisition system with OBS.The sedimentary cover of the Chaoshan depression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ructure layers based on multi-channel seismic profiles analysis,the upper structure layer is composed of Neogene to Quaternary,the middle structure layer is Lower Cretaceous,the lower structure layer is composed of Upper Triassic to Lower Jurassic.The OBS has recorded Moho and other seismic waves,the sedimentary layer,the upper crust layer and the lower crust layer can be identified from it.From north to south along the NHC-1 measuring line,the Moho depth becomes shallower,27km near 200m water depth line,and 14km near 2000m water depth line.Combined multi-channel seismic records with OBS information,the crustal structure from ocean bottom to Moho can be recognized.

Key Words:Northern part of South China SeaChaoshan depression Long spread Large power sourceOcean Bottom Seismograph

『肆』 潮汕特色人文有哪些

功夫茶、燈謎、 潮劇
潮汕的文化特色有很多,例如:功夫茶、燈謎、 潮劇等等,但我覺得最具有文化特色的還是功夫 茶。
民俗文化與潮汕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的含義
民俗文化是溝通民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間社區和集體的人群意願,並主要通過作為載體進行世代相習和傳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現象。如服飾、飲食、民居、禮儀習俗等。它透出濃烈的底蘊,民俗活動服務於時代,服務於人民。是一種基礎文化,是特定民族在歷史實踐活動中創造和積累的文明成果。民俗文化是構成我國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中華民族在自己的長期歷史發展中經過自覺和不自覺地選擇與淘汰,承繼下來的民間文化。
2、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文化歷史源遠流長,而潮汕民俗文化作為它的支流,是潮汕文化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它是潮汕民間習俗的文化總和。潮汕民俗資源豐富,歲時節俗、禮儀習俗、用品服飾等均有特色,自成體系;既有駟馬拖車、下山虎、四點金等民俗建築,又有水布、市藍等民俗用品;既有吃七樣羹、食冬節丸等飲食習俗,也有做四句、吃丁酒、食紅桌、出花園等婚娶、生育習俗;有賽花燈、游標旗、「營老爺」等游藝民俗,也有好事送禮成雙,歉事送禮奇數等交際禮儀;有「三山國王」、「天後宮」等的神文化,也有潮語歌曲、潮劇等的民間曲藝文化。以及以「和、愛、精、潔、思」為特徵的潮汕工夫茶。等等。在某種層面上通過對這些民族文化的考察,我們可以認識一個族群的精神內核。
(二)、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1、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
第一、民俗對民間社會的所有成員行為方式具有約束作用,這就是民俗的規范性。民俗在制約、規范人類行為的過程中,一直發揮著其他意識形態無法取代的作用,大到國家、民族,小到氏族、家庭、行業,人們在群體行為模式的養成過程中,民俗所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第二、民俗能表現該文化共同體的經濟發達程度,成為聯系該文化共同體中成員的紐帶。強勢群體的民俗往往是超國界的,如我國歷史是許多傳統節日——春節、端午、中秋等等,幾乎影響到所有鄰國,而那些經濟欠發達的弱勢群體,其民俗的影響力則要小得多,許多民俗往往只能在本民族,甚至本氏族內傳承。它也是該文化共同體聯系情緒的紐帶,形成了凝聚力。
2、潮汕民俗文化在建設文化大市中重要作用
作為潮汕傳統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更具濃厚的地方色彩,對潮人的影響十分深遠的。
其一,潮汕民俗文化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群體性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觀,生動體現了潮汕族群的歷史源流和文化特徵,透露著群體的共同心理、價值觀、思維模式和審美情趣,也就是潮汕民俗的規范性。如:有共同的神崇拜心理,「三山國王」、「天後」、「玄天上帝」等是潮人普遍神崇拜的對象;有共同飲食習慣,清淡精細,體現在潮汕美食上等等。這些都透露著潮人的共同心理、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審美情趣。
其二,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民俗文化使潮人更具有自信心和自豪感。潮人移居海外,往往也會把其民俗帶往居留國。從而使世界更了解潮汕民俗文化。例如,如今潮人普遍崇拜的「三山國王」、「韓文公廟」、「媽祖宮」等,遍布潮人足跡所到的港、澳、台及東南亞各國。工夫茶、潮汕美食、潮劇等一些特色的民俗文化,影響的范圍更廣。
其三,具有家鄉特色的潮汕民俗成為潮人團結在一起的凝聚點。在潮汕文化共同體下,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文化志趣。使得特色民俗成為一根碩長的看不見的紐帶,連接著普羅百姓的心,得到大家的認同,這種認同態度的本身也就是對我們自己傳統文化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家鄉有「認同感」,從而會使潮人有一顆建設自己家鄉的熱心與責任心。
過去汕頭藉助文化的推動力走到今天,今後汕頭的發展更需要文化提供動力源泉。而潮汕民俗文化作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因此,汕頭在建設文化大市中離不開民俗文化為其提供動力源泉。以新的姿態、新的氣魄,積極推進文化大市建設。大力弘揚潮汕優秀文化,並與時代精神相結合,使之成為一種開放兼容的、與時俱進的、生機勃勃的民族文化形態,成為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前進的不竭動力。

特色小吃:手錘牛肉丸、蚝烙、蚝.也叫牡蠣(汕頭人也叫水生)、水粿、炒糕餜、炒薄殼、血蛤、鴨母令、粿條湯、無米粿、水晶球、鱟粿、春餅(也叫春卷)、尖米丸湯、落湯錢(潮汕話也叫剪落錢)、粽球
(也就是粽子拉)。

『伍』 地理潮汕地形對經濟影響研究成果收獲體會

位於沿海,靠近珠三角,環境優美,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全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汕頭。 位置: 汕頭市位於中國廣東省東南部,瀕臨南海,地處韓江、榕江、練江出海口,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之稱, 氣候:全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汕頭屬亞熱帶,處於赤道低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在東北信風帶的南緣。汕頭市地處亞歐大陸的東南端、太平洋西岸,瀕臨南海。冬季常吹偏北風,夏季常吹偏南風或東南風,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徵。 地形: 汕頭市地處海濱沖積平原之上,處在粵東的蓮花山脈到南海之間,境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整個地形自西北向東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階地——沖積平原或海積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隴和海蝕崖——島嶼。 發展:汕頭市已初步形成以海港、空港為中心,高等級公路、鐵路為骨架的海陸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建成通訊、電力、供水、環保等一批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陸』 潮汕華僑歷史

潮州人移居海外始於宋元之際。
朝代更迭,部分舊王朝臣民逃難國外,從事海上貿易久居異地未回,是早期潮人出洋的兩個主要原因。
南宋末年,宋室兵敗退至潮州, 潮人參加 抗元者眾,兵潰之後,不少遺民流寓海外。
明末清初,潮人參加反清復明斗爭失敗後,有的同樣向海外逃亡。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特別是明代海上貿易有所發展以後,有的潮人通過 海上貿易移居海外。
清康熙時期, 海禁漸開,潮州出洋港口由饒平柘林移至樟林,大批潮人才由此地乘「紅頭船」出洋。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40年代,潮汕移民出國形成了幾次高潮 。 政局不穩,農村經濟破產,自然災害頻仍等是觸發移民高潮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潮州的「 地狹人稠」,再加上天災人禍,使潮人移居海外者日益增多。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目前全球潮州人分布情況按本土潮汕:潮外海內:港澳海外分布幾乎契合1:1:1的比例,潮汕人總量在3000萬~3500萬之間(其中潮汕華僑的總數達1100多萬(包括僑裔在內接近1700萬)),除潮汕地區外的主要分布區為: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成都、重慶、武漢、廈門、海南、北部灣、西安、香港、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寮國、越南、印尼、菲律賓、澳門、法國、美國、澳洲、加拿大、英國、韓國、日本、南非、緬甸等地。
和中國13億人口比起來,1600萬名潮汕人只佔人口的很小部分,算不上人數眾多。 但是如果把焦點轉到中國以外地區,就會發現一個驚人數字——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5000萬名華人中,潮汕人竟然多達1500萬,佔了30%

『柒』 廣東的經濟成果都被珠三角廣府人享受了、為什麼客家人潮汕人不聯合對抗

聯合對抗?不明白你的意思,為什麼要聯合對抗?
雖然同為經濟特區的汕頭沒有像深圳一樣崛起,但是原因不是出在其他人身上,而在於潮汕人自身,潮汕人排外的舊思想導致的。
這幾年潮汕地區的風氣變化很大,不會講潮汕話我在汕頭讀書幾年間沒有感受到自己與身邊人有何異樣。

『捌』 廣東省農用地分等匯總成果

(一)廣東省農用地分等成果

1.廣東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成果

廣東省共劃分農用地自然質量等13個,從6等到18等。廣東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呈正態分布,主要集中在13~16等,佔全省耕地面積的79.0%,其中以14等地和15等地為最多,都佔22.7%,16等地和13等地分別佔19.6%和14.1%;12等地和17等地分別佔6.7%和9.0%;11等地和10等地分別佔2.8%和1.2%;9等、8等和18等地均不到1%,分別佔0.7%、0.2%和0.3%;7等地佔0.1%;6等地最少,還不到0.01%,僅有134.0公頃,主要分布在韶關樂昌的石灰岩地區,18等地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島的吳川、雷州和遂溪。

1)廣東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全省分布狀況圖

廣東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面積分布情況參見圖3-22~圖3-25。

圖3-22 廣東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面積比例圖

圖3-23 廣東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面積圖

圖3-24 廣東省農用地分地類自然質量等別面積圖(1)

圖3-25 廣東省農用地分地類自然質量等別面積圖(2)

2)廣東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地級市分布狀況表

廣東省各地級市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分布狀況參見表3-32。

表-323 自東省各地級市農用地廣然質量等面積匯總表

2.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成果

廣東省共有農用地利用等別13個,從3等到15等。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呈正態分布,主要集中在8~10等,佔全省耕地面積的61.4%,其中8等、9等、10等地分別佔19.7%、23.3%和18.5%;其次為11等地和7等地,分別佔11.3%和10.1%;12等、6等、13等、5等地分別佔7.2%、4.5%、2.3%和2.0%;4等地和14等地分別佔0.8%和0.3%;3等地和15等地最少,不到0.1%。3等地主要分布在清遠陽山、清新北部以及韶關的乳源等石灰岩地區,15等地主要分布在湛江地區光溫潛力最高的吳川,部分分布在地處燈塔盆地的東源。

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6等以下的農用地主要分布於石灰岩地區、山地的坑田和梯田以及沿海低圍田(咸酸田),主要分布在韶關的乳源和樂昌,清遠的陽山、連南、連州和清新的北部地區,以及江門、珠海和汕頭的鹽漬化地區;高等地主要分布在精耕細作、農業栽培技術成熟的潮汕沖積平原的高圍田區、河流沖積平原的河邊田以及丘陵山地的垌田區,主要有茂名的高州、信宜,梅州的興寧、梅縣和梅江區,河源的東源縣和源城區以及肇慶的高要市,尤其是興寧、信宜、高州、梅江區,86%以上的農用地是12等和13等。珠江三角洲地區出於對經濟利益的追求,糧食種植粗放,現實糧食產量較低,相對其自然質量等別,珠江三角洲的利用等別整體下降。雷州半島由於降水、乾旱等自然條件的限制,糧食生產水平也不高,雖然其光熱條件全省最好,經過利用水平修正以後其利用等相對自然質量等整體下降。從整體水平來講,茂名地區由於具有優越的光熱條件和成熟的農業栽培技術等雙重優勢,其糧食產量水平較高,利用等綜合水平在全省最高,茂名87%以上的農用地在11等以上,基本都在8等以上。梅州地區30%以上的農用地在12等以上,60%以上集中在9~11等,利用等綜合水平在全省較高。肇慶和河源地區利用等綜合水平在全省也相對較高。潮汕地區耕地利用等別比較集中,整體利用水平較高,90%以上的耕地在8~10等。湛江地區雖然光熱條件好,潛力水平全省最高,但由於乾旱缺水以及土地利用水平比較低下等原因,其利用等相對自然質量等整體下滑,利用等綜合水平在全省居中。全省農用地利用等別分布規律與全省水稻實際產量分布狀況基本一致。

1)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分布狀況圖

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成果詳細情況見圖3-26~圖3-29。

圖3-26 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面積比例圖

圖3-27 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面積分布圖

圖3-28 廣東省農用地分地類利用等面積圖(1)

圖3-29 廣東省農用地分地類利用等面積圖(2)

2)廣東省農用地利用等地級市分布狀況表

廣東省各地級市農用地利用等分布狀況參見表3-33。

表3-33 廣東省各地級市農用地利用等面積匯總表

3.廣東省農用地經濟等成果

廣東省共有農用地經濟等別10個,從2等到11等。廣東省農用地經濟等也是呈正態分布,主要集中在4~7等,佔全省耕地面積的76.8%,其中以5等地為最多,佔24.8%,4等、6等和7等地分別佔17.5%、20.3%和14.2%;3等、8等和9等地分別佔6.5%、9.2%和4.2%;2等地和10等地分別佔2.2%和1.1%;11等地最少,僅佔0.1%。2等地廣泛分布在粵北山地丘陵區、粵中南丘陵山地區,部分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平原的濱海低圍田。高等(10等、11等)地主要分布在鑒江流域的信宜、高州和化州,燈塔盆地的東源,興梅盆地的興寧、梅州和梅縣,南雄盆地的南雄和始興,潮汕平原的榕城和潮南以及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中山等地。

由於同一作物的成本因不同地區而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地區的同一作物,其成本也會隨著時間變化,因此,經濟等別沒有特定的地理分布規律和現實意義。

1)廣東省農用地經濟等全省分布狀況圖

廣東省農用地經濟等別成果匯總詳細情況參見圖3-30~圖3-33。

圖3-30 廣東省農用地經濟等面積比例圖

圖3-31 廣東省農用地經濟等面積分布圖

圖3-32 廣東省農用地分地類經濟等面積圖(1)

圖3-33 廣東省農用地分地類經濟等面積圖(2)

2)廣東省農用地經濟等地級市分布狀況表

廣東省各地級市農用地經濟等分布狀況參見表3-34。

表3-34 廣東省各地級市農用地經濟等面積分布表

(二)廣東省農用地分等省級匯總成果

根據國家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的要求,廣東省分等成果省級匯總是以1∶50萬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基礎圖件,綜合考慮所對應的縣級和市級圖斑的分等結果,對全省土地利用現狀圖圖斑進行圖斑分割或圖斑添加操作,以分割或添加後的省級圖斑作為省級分等單元圖,匯總圖斑等別指數由下一級對應圖斑的等別指數面積加權綜合而成,匯總圖斑面積是下一級對應圖斑面積相加之和。綜合的同時保持全省分等等別數不減少,保持了全省分等成果體系的完整性。匯總成果在分布和應用上更具宏觀性,能滿足國家實現全國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的需要。省級匯總成果同省級成果一致,保持了等別序列的完整性。綜合後的等別體系如表3-35所示。

表3-35 廣東省農用地等別省級匯總概況表

匯總前後各等別面積分布見圖3-34~圖3-36。

圖3-34 廣東省農用地分等成果省級匯總前後自然質量等面積對比圖

圖3-35 廣東省農用地分等成果省級匯總前後利用等面積對比圖

圖3-36 廣東省農用地分等成果省級匯總前後經濟等面積對比圖

『玖』 潮汕風俗變化

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小分支。而潮汕民俗文化作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有著強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眾性,凝聚了潮人群體力量的智慧。隨著近、現代工業文明的迅猛發展,傳統文化正逐步離我們而去,這是人類目前無法迴避的問題。
一、潮汕民俗文化在建設文化大市中的作用
(一)、民俗文化與潮汕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的含義
民俗文化是溝通民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間社區和集體的人群意願,並主要通過作為載體進行世代相習和傳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現象。如服飾、飲食、民居、禮儀習俗等。它透出濃烈的底蘊,民俗活動服務於時代,服務於人民。是一種基礎文化,是特定民族在歷史實踐活動中創造和積累的文明成果。民俗文化是構成我國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中華民族在自己的長期歷史發展中經過自覺和不自覺地選擇與淘汰,承繼下來的民間文化。
2、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文化歷史源遠流長,而潮汕民俗文化作為它的支流,是潮汕文化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它是潮汕民間習俗的文化總和。潮汕民俗資源豐富,歲時節俗、禮儀習俗、用品服飾等均有特色,自成體系;既有駟馬拖車、下山虎、四點金等民俗建築,又有水布、市藍等民俗用品;既有吃七樣羹、食冬節丸等飲食習俗,也有做四句、吃丁酒、食紅桌、出花園等婚娶、生育習俗;有賽花燈、游標旗、「營老爺」等游藝民俗,也有好事送禮成雙,歉事送禮奇數等交際禮儀;有「三山國王」、「天後宮」等的神文化,也有潮語歌曲、潮劇等的民間曲藝文化。以及以「和、愛、精、潔、思」為特徵的潮汕工夫茶。等等。在某種層面上通過對這些民族文化的考察,我們可以認識一個族群的精神內核。
(二)、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1、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
第一、民俗對民間社會的所有成員行為方式具有約束作用,這就是民俗的規范性。民俗在制約、規范人類行為的過程中,一直發揮著其他意識形態無法取代的作用,大到國家、民族,小到氏族、家庭、行業,人們在群體行為模式的養成過程中,民俗所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第二、民俗能表現該文化共同體的經濟發達程度,成為聯系該文化共同體中成員的紐帶。強勢群體的民俗往往是超國界的,如我國歷史是許多傳統節日——春節、端午、中秋等等,幾乎影響到所有鄰國,而那些經濟欠發達的弱勢群體,其民俗的影響力則要小得多,許多民俗往往只能在本民族,甚至本氏族內傳承。它也是該文化共同體聯系情緒的紐帶,形成了凝聚力。
2、潮汕民俗文化在建設文化大市中重要作用
作為潮汕傳統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更具濃厚的地方色彩,對潮人的影響十分深遠的。
其一,潮汕民俗文化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群體性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觀,生動體現了潮汕族群的歷史源流和文化特徵,透露著群體的共同心理、價值觀、思維模式和審美情趣,也就是潮汕民俗的規范性。如:有共同的神崇拜心理,「三山國王」、「天後」、「玄天上帝」等是潮人普遍神崇拜的對象;有共同飲食習慣,清淡精細,體現在潮汕美食上等等。這些都透露著潮人的共同心理、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審美情趣。
其二,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民俗文化使潮人更具有自信心和自豪感。潮人移居海外,往往也會把其民俗帶往居留國。從而使世界更了解潮汕民俗文化。例如,如今潮人普遍崇拜的「三山國王」、「韓文公廟」、「媽祖宮」等,遍布潮人足跡所到的港、澳、台及東南亞各國。工夫茶、潮汕美食、潮劇等一些特色的民俗文化,影響的范圍更廣。
其三,具有家鄉特色的潮汕民俗成為潮人團結在一起的凝聚點。在潮汕文化共同體下,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文化志趣。使得特色民俗成為一根碩長的看不見的紐帶,連接著普羅百姓的心,得到大家的認同,這種認同態度的本身也就是對我們自己傳統文化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家鄉有「認同感」,從而會使潮人有一顆建設自己家鄉的熱心與責任心。
過去汕頭藉助文化的推動力走到今天,今後汕頭的發展更需要文化提供動力源泉。而潮汕民俗文化作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因此,汕頭在建設文化大市中離不開民俗文化為其提供動力源泉。以新的姿態、新的氣魄,積極推進文化大市建設。大力弘揚潮汕優秀文化,並與時代精神相結合,使之成為一種開放兼容的、與時俱進的、生機勃勃的民族文化形態,成為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前進的不竭動力。
繼續追問:要分節日的,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什麼的,回答的好我再加分
補充回答:中秋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端午潮人有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拾』 我是潮汕人,來珠三角工作已經5年多了,粵語會聽會說,全靠這些年來日積月累、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成果,

你不是管理人員、做好自己本分就可以了!有的人確實不怎麼會說、或是說了不標准怕尷尬就不好意思開口!你要做的就是鼓勵她、不要用這種責備懷疑的態度!要用那種鼓勵的態度跟她說不難學!

閱讀全文

與成果潮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