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青海科技成果轉化率

青海科技成果轉化率

發布時間:2021-02-10 00:21:08

Ⅰ 急求《青海省引進人才智力實施辦法》(青辦發[2004]56號)

一、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青海省引進人才智力實施辦法>等三個人才工作文件的通知》(青辦發[2004]56號)精神。青教招委字[2000]007

Ⅱ 尊敬的各位領導.我是一名來自海北州海宴縣的農村青年.想問一下政府對青少年創業的扶持有哪些

謎類:

文成公主,CD-I打在西部的一條河流。 (基於歷史數據):倒淌河
歷史數據:唐李世民為了溝通與西藏和中國人的家庭關系,促進文化交流,年輕而美麗的西藏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結婚了。有沒有看到文成公主進藏公路日月山看到長安,西望荒涼,想著父母悲傷比他們嘆了口氣:「東到西線的河流在世界唯我論」語罷滴眼淚,西行公主的眼淚來這條河的合並 BR />月亮兔,藍眼睛的感覺。打一個湖泊青海湖
(基於位置):中國的領土,青海輪廓像一隻兔子,青海湖的位置,「兔眼」位置,和真正的兔子眼睛紅紅的青海湖是藍色的,它被稱為「感覺的藍眼睛。

3。 VI包含金銀灘苦戰,我們不再害怕老美和蘇聯(國家根據軍事對抗核武庫的信息):原子城金銀灘
相關信息:成立於1958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原子彈,氫彈,在這里出生的,它被稱為「原子城」,1995年5月15日退休,由國家Xihaizhen批准將被重新命名,目前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座位?的資本。

4。公主在西藏的最後宮殿。 (基於歷史和地理的知識,努力寺):文成公主廟
:,鳴沙山嘉公主(鳳凰城)文成公主廟「,貝納溝,位於玉樹縣結古鎮,一個以東南25公里大峽谷兩側的山,但沒有邊際???,站在青藏高原的藍天下,山松柏如畫,山下小河詩意的藏式建築百丈懸崖安靜的文成公主廟,風景秀麗,波光粼粼的迷人。發光的屋頂寺周圍的懸崖和面積?許多大型石刻大藏經。3層的寺廟,庭院面積?超過600萬平方米,高。9.6米,坐在中央的文成公主廟,寺廟在唐代的藝術風格,另一個藏族平頂建築獅子蓮花座,8米八石,站在佛坐在兩側的上下兩層,高3米的雕像,雕刻,形象生動的分離。擁有這家歷史悠久的建築。

Q:

1。青海現存最古老的國家怎麼辦???:強

:據史料記載,夏,商時代,青海等在該地區的活動,是一個國家在中國西部羌族他們過著游牧生活(以下簡稱「青海歷史??」),主要從事狩獵和原始的動物牧業生產,主要是階級社會的過渡階段,在原始社會末期。
2。青海解放國民黨軍閥?
答案:馬步芳
:國民黨軍隊的高級將領,將是中國西北的軍事和政治執行委員會的獨立委員會廉政公署(ICAC)的共和國國民政府實施的稱號。西北軍馬齊投票早年與他的父親,曾擔任軍隊的新的軍隊指揮官和總統,100師長,第一軍的指揮官,第五縱隊「土匪」安全部的青海省,青海省委,省政府董事代理主席,西北地區。派遣軍隊到西藏,青海,西藏的戰爭中,中國工人西紅軍和農民的「包圍」滲透到內地參加抗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並積極參與反對共產黨在內戰中,以阻止英國軍隊。後移居到埃及的解放,死亡的前台灣當局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大使」,在1975年7月在沙烏地阿拉伯。

3。青海省,他轟李春解放??
> A:第一野戰軍,在人民解放軍於9月6日,1949年
相關信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計劃分兵離開了河西走廊,寧夏和青海在正確的方向,道路行軍迅速解放中國西北地區5月27日,主要是在該地區的?臨夏左側立柱部隊攻擊贏得西寧到青海,命令,命令一軍團司令員和政委王鎮賀炳炎,政委廖漢生率部從永靖越過黃河,順便說一下,所有的音樂,推進湟中沿著山的攻擊路徑南下,直西寧,第二集團軍(司令員王震郭鵬,政委王恩茂直接指揮下)夏西到循化抓住的印古什組峽谷大橋過黃河,甜蜜的方式,長期合作的軍隊逮捕了西寧。的第一個障礙是人民解放陸軍進入的青海遇到跨黃河,一道天然的屏障。的馬Bufang徒勞的嘗試,以阻止人民解放軍到了青海黃河天然屏障。的軍隊,以交叉的河流,在當地的人,在全國各族支持下,當地居民,以協助部隊收集和產生皮劃艇,很多水手們積極支持人民解放陸軍跨越的河流黎明8月28日,在秘密的先鋒開始穿越的河流,找不到敵人的部隊。在整個快速捕捉登上皇家山黃房子,大部隊控制的北岸的渡船在河對岸。9月2日與連長率領的軍隊,全軍安全通道的河流超過30000人。遊行循化黃河的天然屏障。大力山9月3日,8月26日開始的第二集團軍第二軍在甘,五大部門。的先驅,第五師解放華龍7日,第二軍全軍渡過黃河,一組,以促進在西寧市。66二軍的人民解放陸軍的第十八兵團到永靖交叉的黃色的河,主體建築 - 向塘第一線的人,在音樂的人的解放的先鋒,並於9月2日,就在同一天,第一軍團第三軍入江口鎮蘭州9月5日,第八師解放樂都縣行之前向前,兩軍沿捕捉的藍綠色之路,開始強勁的第一,第二為了不潰敵爆發出了一身汗的軍隊,而不是被推遲,青海解放,軍隊的精銳騎兵事先偵察隊,西寧發出超過600偵察人員開始過河,在白天和夜間偵察科長西寧遠程攻擊的太陽公眾。西隊後,民和縣馬營,古山,霸州市新民堡音樂堤壩上,釋迦牟尼等地,開辟道路的軍隊戰斗的軍隊的態度和隨後的後續。佔領2011年9月5日下午2點左右,先遣隊沿途基本上沒有戰斗這一天,西寧,西寧9月6日,一個軍事先鋒師長,政委王尚榮,嚴金聲,行政工作人員,如王使君領導,公布的汽車解放。的安全繼電器乘西寧代表所有的行業,以滿足四批到西寧。西寧從社會各族群眾給予的熱烈歡迎人民軍隊,人民,商人,學生,工人,??高昂的鬥志,「毛主席萬歲!」萬歲中國共產黨!「解放軍萬歲!大聲。 「的口號喜慶的高原古城。

4。經常談論的」中華水塔「之稱,是指在青海的區域??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現在玉樹。

相關信息:被稱為「水塔」的三江源地區位於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最重要的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是中國最重要的河流,長江,黃河和國際河流瀾滄江發源於,他們培育的中國人口的一半以上。

5。青海省軍區指揮官??
:賀炳炎
:關英雄主義,無需麻醉,截肢的右臂手術,手術後6天前,他只是擺在擔架為時已晚,他率部馳騁戰場,他的第一任指揮官軍區,青海省,青海省,新的制度,在他的領導下,在廣大人民群眾逐步住在和平與解放,他的地位越高,生活條件變好了,但他的與群眾的關系,而不是改變了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

6。在青海高原戰士的城市是一個城市??
A:格爾木
>:公共管線組,一組35個團體,軍工廠,武警支隊......駐軍許多

7游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現在要做的會議? ?
:第八
:2002年至2009年,每年一屆,聯合舉辦的第八個。

建設青藏鐵路的起點? ?

A:格爾木
:青藏鐵路的北部,青海西寧到拉薩的南部,與總長度約1956公里的從西寧至格爾木846公里,在1984年開工建設的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從青海省格爾木市,西市火車站導致的青藏高原上的山,穿過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唐古拉山口,納赤台到安多西藏,西藏自治區,那曲,當雄羊八井西藏首府拉薩。大致平行線,青藏公路,青藏鐵路經過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自然保護區,其獨特的環境設計和建設,也被稱為中國第一部「環境友好型鐵路」。

9。4流域青海嗎??

柴達木盆地
相關信息:位於青海省,西北,東經90°16'-99°16',北緯35°00'-39°20'之間。盆地略呈三角形,延伸西北偏西 - 東南偏東方向,約800公里,南北300公里,東西寬,與區域257768平方公里的,是中國的4大盆地之一。

10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史冊青海玉樹省景點嗎??A:玉樹新寨迦納的瑪尼石穿城而過。

信息超過2.5億的瑪尼石填料,瑪尼堆是世界上最大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BR />

11。在陽光下階段,「西遊記」,在什麼地方??

青海玉樹通天濱江相關信息:太陽位於通天河大橋南岸,這是一個巨大的岩石,光滑,光滑的岩石,上面覆蓋著布的老松樹下,一年中太陽的名字命名日。傳說中的僧侶來到通天河口。傳說中,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和尚,在這個時候,天近黃昏,黃昏前灣移動突然,我聽到的聲音聲震四方。走近仔細一看,河流,但這個強大的河流在黑夜裡,雲霧繚繞,隱隱約約的,我不知道該怎麼寬闊的江面,深的水。豬光滑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裡,想試水的河流音,只聽見的咕嘟嘟聽到只投??了幾絲魚津市的水槽底部,這條河是非常深刻的。孫悟空跳入了半空國外的熱切期待,但看不到任何人,而不是一艘船在河上,卻驚訝地發現,不遠處立有一塊石碑,碑上刻有「通天河」三個篆文字元在這里上岸10小字:直徑800永遠少行人僧人沖了出去,只能偷偷的哭了出來。通天河一千年老龜說,學習去的佛教僧侶和他的黨,它被拖堂的和尚西天佛和尚指導查詢自己的生活以及旅遊包河對岸河的另一邊,和尚滿口答應的有效長度,但完全忘記了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學會了通過通天河?,記得老烏龜問他的「Guizhuo問題的。老龜,因為僧侶離開,朝如暮光之城要等待超過十年。唐師傅學習,因為他們愉快地勝利出面清理和尚在河的另一邊。 A-行老龜貨物的和尚,和尚問,問他:「跪著問什麼。和尚來搪塞。老龜知道和尚從來不問一氣之下,突然靈光一閃,他執導的幾人與馬取消所有的河流。悟空,八戒,沙僧趕到的救援和尚在一旁,釣魚經文不幸的是,它的體積已經被沖走了,還有些潮濕的和尚卷上岸邊的一塊大石頭上面的濕到乾的,誰會想到的金額在石頭上的字印。遠,寫的是仍清晰可辨。後來,通過立石稱為太陽當地的藏族牧民仍然的太陽落山西方懸掛的經幡,經已成立,桑站,經常搬家的拆遷故事拆了東牆補保濟河,著名的,不僅是當地人們普遍,後來又一個偉大的作家吳承恩寫中國古代著名的書「西遊記」。「

我大概知道了這么多,湊夠20,你會不會認為它的方式(青海)一些信心的勝利,但沒有自信一定會輸,因為你相信自己,你必須全力以赴。

Ⅲ 被定為一帶一路的省份有什麼好處

一帶一路」的作用(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

Ⅳ 西寧的文化產業發現的怎麼樣越具體越好!最佳答案有加分噢~

西寧是青海省省會。 西寧市簡稱寧,因取「西陲安寧」之意而得名。地處青海省東部,黃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環山,三川會聚,扼青藏高原東方之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鎖鑰」之稱。西寧市是青海省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交通中心,主要工業基地。西寧有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是青藏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

西寧市位於青藏高原東部,平均海拔2261米,地理坐標東經101°77′、北緯36°62′。地勢自北向 南傾斜,西北高,東南低,東西狹長,形似一葉扁舟。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匯合於市區,向東流經全市。西寧屬大陸性高原半乾旱氣候。 氣壓低、日照長,雨水少,蒸發量大,太陽輻射強,日夜溫差大,無霜期短,冰凍期長,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天然的避暑勝地。

西寧市現轄城東區、城中區(含城南新區)、城西區、城北區、海湖新區、國家經濟開發區及大通、湟中、湟源三個縣,總面積7649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面積380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11月1日,西寧市總人口達220.87萬人, 佔全省39.25%,城鎮化率達到63.7%。

西寧市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高原古城。是我國黃河流域文化組成部分。據城北區朱家寨遺址、沈那遺址和西杏園遺址等考古發現,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生產、生活,繁衍生息。商周秦漢時期,河湟地區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帶。 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將軍在此設西平亭。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設西海郡。唐初(公元619年)建鄯州,成為青藏高原與中原的交通中轉站。五代北宋時稱青唐城,是吐蕃唃廝啰的國都,成為東西商貿交通的都會,興盛一時。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宋軍進入青唐城,改稱西寧州(取名西方安寧之意),建隴右都護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寧府。1914年裁西寧府,設西寧道。1926年,撤銷道,改為西寧行政區,設西寧行政長官。1946年西寧改縣為市,成為青海省省會。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仍作省會。

西寧市文化藝術的發展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從文藝的表達方式看,有戲劇、曲藝、歌舞、音樂、民歌等。戲劇主要有眉戶劇、平弦劇、藏戲、燈影戲、豫劇、秦腔。曲藝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賢孝。歌舞音樂主要有漢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禮舞、藏族的鍋庄舞以及藏傳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禮、法會時演奏的寺廟音樂。民歌主要有漢、回、土、撒拉族喜愛的「花兒」 和藏族的「拉伊」等。其中2010年西寧市的「漢族民間小調」,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音樂項目類別(序號7)。此外,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的酥油花、堆綉、壁畫被譽為"藝術三絕",黃南州的熱貢藝術和湟中農民畫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西寧市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並存。西寧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業區與牧業區結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過百萬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達100萬之多,有漢、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5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57.34萬人,占總人口25.96%。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多宗教並存,其中,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影響尤為深遠,塔爾寺是我國六大藏傳佛教寺院之一,東關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各民族團結奮斗,相濡以沫,賦予了豐富的人文精神,譜寫了燦爛的發展史,創造了輝煌的成就,使西寧顯現出包容、友好、開放、創新的城市文化特點。

西寧市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鎮,素有「海藏咽喉」之稱。隨著西部大開發和現代交通建設步伐的加快,以西寧為中心輻射全省的交通網路已初步形成,315、109國道貫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四通八達,鐵路向四周延伸,總鋪軌里程1300餘公里。青藏鐵路建成通車使西寧成為青藏高原鐵路中心樞紐。 西寧機場每年客運吞吐量以45%的速度遞增,現已實現和全國各主要城市的通航。2011年伊始,西寧機場二期工程核心建設項目,航站樓現已開工建設。1997年6月開通的「蘭—西—拉」(蘭州—西寧—拉薩)通訊光纜工程,是青海、西藏聯接全國各地及世界數十個國家的重要途徑。
西寧市把旅遊業作為最具潛力、最具競爭力的生態產業,依託青藏高原獨特的旅遊資源,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賓客。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後,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把青海建設成旅遊名省的戰略規劃。西寧市委、市政府以此為契機,積極響應,不斷挖掘和開發旅遊資源,積極打造「天路起點,中國夏都,健康之旅」旅遊品牌,形成了環西寧200公里「中國夏都」旅遊圈。利用已開辟或正在開辟的環青海湖旅遊線、黃河源旅遊線、唐蕃古道旅遊線、宗教朝聖旅遊線、世界屋脊旅遊線、青藏鐵路旅遊線等十多條精品旅遊線路,充分展示青海湖、日月山、塔爾寺、原子城等著名自然和人文景觀,以及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民族風俗文化。西寧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十大避暑城市,中國十大安靜城市(社會噪音),中國十大最美麗城市及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十大最嚮往的旅遊目的地等。目前西寧正在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及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西寧市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現已形成了群眾體育、傳統民族民間體育、競技體育齊頭並進,協調發展的格局。晨練的人數不斷增多,市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傳統的賽馬、拉巴牛、摔跤、武術等體育活動有聲有色;競技體育成果顯著,西寧市湟中縣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王麗萍、王軍霞、孫英傑等體育名將均在此進行過賽前集訓。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中國青海搶渡黃河極限挑戰賽、青海高原世界盃攀岩賽等大型賽事的舉辦極大地提高了西寧的知名度。特別是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為亞洲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國際性公路自行車賽。

西寧市依託全省豐富的自然資源,作為青海重要的工業基地,在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水能、動植物、礦產、石油、天然氣、鹽湖等資源已成為拉動青海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全省迄今為止已發現各類礦產123種,其中煤、鋰、芒硝、石膏、鈉鹽、鎂鹽、鐵、銅、鍶、冶金用石英岩等均居全國前列。風能、電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憑借優越的地理環境也得到了大力發展。

隨著一年一度的「鬱金香節」、「青洽會」、「藏毯博覽會」、「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青海民族文化旅遊節」等重大活動的舉辦,極大地提高了西寧的知名度,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賓客走進高原,走進西寧,旅遊觀光、投資置業。

四海的賓朋,我們尊貴的客人,來吧,雪域古城歡迎您,高原夏都歡迎您,喝一碗甘洌醇香的青稞美酒,溫暖你我熾熱的心靈!

Ⅳ 青海省「五四戰略」是什麼

青海省「五四戰略」是「四個扎扎實實」、「四個轉變」「四化同步」、「四個更加」、「四種本領」。

1、「四個扎扎實實」

扎扎實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實施質量強省戰略。

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開展好生態功能提升、資源節約提效、環境治理提質、國土綠化提速、生態制度構建五大行動,保護和利用好青海發展的生態資源、生態環境、生態優勢,築牢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突出的民生問題,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加強基本民生保障,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扎扎實實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黨員幹部勇於擔當和作為,抓好黨建責任實化、隊伍能力優化、組織建設強化、作風建設轉化工作,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斷提高政府施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2、「四個轉變」

加快從經濟小省向生態大省、生態強省轉變。

加快從人口小省向民族團結進步大省轉變。

加快從研究地方發展戰略向融入國家戰略轉變。

加快從農牧民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轉變。

3、「四化同步」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升級。

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實現工業化為城鎮化提供動力活力、城鎮化為工業化提供空間承載的互促互動。

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統籌的新格局。

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4、「四個更加」

建設更加富裕新青海,讓富裕新青海的成果為各族人民群眾提供物質上富足、精神上富有的保障。

建設更加文明新青海,讓文明的細胞活躍在青海大地。

建設更加和諧新青海,實現更高層次的社會和諧。

建設更加美麗新青海,讓美麗新青海成為美麗中國一張最亮麗的名片。

5、「四種本領」

增強學習和政治領導本領,對學習有緊迫感和自覺性,積極掌握新知識、新理念,更要通過實踐去檢驗,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增強幹事本領,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和能力支持。

增強改革創新和科學發展本領,不能僵化固化,以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科學態度把握發展變化,積極深入思考,提高改革創新的應對能力。

增強依法施政和群眾工作本領,黨員領導幹部積極提升法治素養,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與人民心連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提高群眾工作辦事效率。

增強狠抓落實和駕馭風險本領,要撲下身子真抓實干,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問題和風險要有駕馭化解的智慧和能力。

Ⅵ 今日的甘肅狀況

甘肅地處黃河上游,位於我國的地理中心,介於北緯32度31分-42度57分、東經92度13分-108度46分之間。東接陝西,東北與寧夏毗鄰,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靠內蒙,並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總面積45.4萬平方公里。全省設14 個地、市、州,87 個縣(市、區),省會蘭州。甘肅幅員遼闊,土地資源豐富。從隴東高原到河西走廊,從北山山地到隴南山區,分布著山地、丘陵、高原、平川、荒漠、戈壁、森林、草原、綠洲、沼澤、冰川等。適於種植的農業土壤多達15種,人均耕地2.17畝,草地面積2.50億畝,占本省土地總面積的36.57%,為全國第五大牧區,草地面積廣,水草質量好。林地面積7731萬畝,木材積蓄量近2億立方米。近年來,人工造林逐年擴大,育用結合已經初見成效。

甘肅是全國中葯材主要產區之一,有野生葯材951種,居全國第二位,已經營450多種,主要有當歸、大黃、黨參、甘草、紅芪、黃芪、貝母、大麻、杜仲、靈芝、冬蟲夏草等。其中"岷歸"、"文黨"產量大,質量好,是聞名中外的出口葯材。本省豐富的葯材資源為甘肅發展醫葯工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甘肅有野生動物650種,鳥類441種,屬於國家保護的稀有珍禽20多種,其中屬於一類保護的有32種,二類保護的有36種,三類保護的有近50種。主要分布在隴南山區、河西走廊、祁連山區以及甘南高原的森林地帶。隴南山區的野生動物,以大熊貓、金絲猴最為珍貴。

甘肅有豐富的水利資源,水資源主要分布在黃河、長江、內陸河三個流域,9 個水系。全省河流年總徑流量603億立方米,其中1 億以上的河流有78條。全省已建成水電站29 座,黃河上游的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水電站和白龍江的碧口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12.5千瓦,全省總裝機容量已經超過300萬千瓦,年發電量235.65億度。

甘肅是我國礦產資源大省之一,有色和稀貴金屬尤為豐富。截止目前,全省已經發現145種有用礦產,其中鎳、鈷、鉑族、硒、鑄型粘土和飾面蛇蚊岩等11種的儲量居全國首位,鋅、鉻、銅、銻、重晶石、菱鎂礦等15種分列全國2-5位,具有明顯優勢。

甘肅自古以來就是個多民族的聚居區,全省總人口為2237.11萬人,其中,漢族人口2051.5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91.7%,少數民族人口185.6萬人,佔8.3%,在少數民族中,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東鄉、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薩克、滿等10個少數民族。此外,還有30個少數民族。東鄉、裕固、保安為甘肅省特有的少數民族。
區位優勢。省會城市蘭州在中國西北處於連接陝西、青海、寧夏、新疆4省區的中心位置,並且地處中國大陸版圖的幾何中心,是西北最大的交通通信樞紐和網路中心,四條鐵路干線和六條同道在這里交匯,在西部大開發中能夠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開發潛力。一是土地資源豐富,人均土地接近2公頃。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河西、黃河幹流沿岸地區等水土光熱資源組合優勢突出,二是生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牛、羊品質好,商品量大。野生葯用植物有1270多種,居全國第一位,特別是當歸、黨參、黃(紅)芪、大黃、麻黃、甘草等中葯材的產量高,質量好,享譽國內外:三是旅遊資源豐富,有獨特的自然生態、冰川大河、戈壁沙漠、山川草原等自然景觀,歷史又形成了具有甘肅特色的石窟藝術、民俗宗教、黃河文化、絲綢之路、三國遺址等人文景觀。四是能源資源種類多,組合條件好,有利於形成煤電並舉、水火電互補的優勢,風能、核能、太陽能以及青海、陝西、新疆的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可供開發利用。五是礦產資源豐富,有41個礦種的保有量居全國前10位。鎳、鉛、鋅、金、鎢等特色礦產保有儲量大,開發條件好,開發利用價值大。
工業基礎。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甘肅已形成地方特色明顯的工業體系,成為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有色金屬生產基地和西北的鋼鐵生產基地,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建築建材、機械電子、國防軍工等領域,工業技術裝備水平較高。主要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在全國佔有一定地位,原煤產量居第18位,發電量居第21位,有色金屬中鎳、鉛和稀土化合物居全國第1位,鋼和鋼材產量居西北第1位。
科技實力。甘肅平均每萬人擁有技術人員148人,高於全國74.4人的平均水平。有精細石油化工中間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乾旱農業生態、碳基合物與選擇氧化等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中科院蘭州分院、蘭州大學等一批實力雄厚、水平較高、特色明顯的科研、教育機構。在新材料、生物醫葯、機電一體化、電子與信息、環保技術、旱作農業、草原生態、防治荒漠化等領域有一定的技術優勢。

大開發的基本思路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甘肅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結構調整為切人點,在繼續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同時,以壯大城市經濟為龍頭,實施科教興省、開放帶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走發揮比較優勢、壯大支柱產業、發展特色經濟的路子,把甘肅建成全國重要的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綜合性高新石化基地、中葯材現代加工基地、林牧業基地和旅遊大省,充分發揮甘肅在西部大開發中的橋梁、紐帶和依託作用。
——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辦事,形成適應甘肅經濟發展的新機制。
——以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結構調整為切入點,加快以公路為重點的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以退耕還林(草)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加快結構調整步伐,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全面實施西部大開發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和物質技術條件。
——以壯大城市經濟為龍頭,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以蘭州為重點,以隴海(江蘇連雲港——蘭州)線和蘭新(蘭州——烏魯木齊)線為依託,提高城市化和工業化水平,形成大開發的支撐點和新的經濟增長帶,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和城鎮在西部大開發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實施三大戰略,即實施科教興省戰略,使科技成為西部大開發的第一推動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改善投資軟環境,推動開發;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甘肅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
——走發揮比較優勢、壯大支柱產業、發展特色經濟的路子,充分發揮資源、區位和老工業基地的比較優勢,形成石油天然氣與精細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生物制葯、特色農副產品及以其為原料的加工業、旅遊業五大支柱產業。
按照這個基本思路,「十五」計劃(2001--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近期目標是:
——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按8—9%考慮,由1999年的931.58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加到2005年的1500--1600億元。
——財政收入和國內生產總值同步增長。到2005年地方財政收入達到95億元,力爭達到100億元。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固定資產投資率按40%左右考慮,五年累計力爭達到3000億元。
——人口。人口自然增長率嚴格控制在全國平均增長率以下。到2005年,總人口控制在2700萬人,期間凈增130萬人。
——人民生活。到2005年城鎮民民可支配收入達到6400元,年均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達到2200元,年均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
——科技、教育。主導產業的骨幹企業技術水平接近國際80年代水平;到2005年,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條件比較好的大中城市普及高中教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
——生態、環保。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趨勢得到基本扼制;大中城市供水、垃圾處理設施基本建成,工業「三廢」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有所減緩。
——城市化進程。2005年,城市化水平達到30%。
到2015年的遠景目標是: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經濟總量進入西部中等水平,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接近全國2010年的平均水平,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明顯成效,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0%左右,經濟社會信息化初見成效;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健全;全省范圍內全面實現小康,並使70%的城填人口和30%的農村人口達到寬裕型小康;就業基本有保障,人人享有較高水平的衛生保健和社會保障;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入學率有較大提高;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總之,計劃經過10年努力,使甘肅生態環境初步改善,全面開發的基礎設施條件基本具備,良性開發機制初步建立,合理的經濟結構框架基本形成,特色明顯的支柱產業在全國具有競爭優勢。在此基礎上,再經過30到50年的努力,把甘肅建成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生活安定、民族團結、山川秀美的新甘肅。

近期開發的方向和重點

——以公路為重點,超前建設基礎設施 公路:突出高等級化建設和路網改造,建成蘭州與周邊省會城市的高速通道,省至地(州、市)通二級以上公路,地(州、市)至縣(市)通三級以上油路,鄉鎮通四級公路,村村通汽車,形成全省縱橫交叉的公路網路。
鐵路:實現隴海線、蘭新線甘肅段的復線化和提速,爭取建設蘭州經廣元至重慶、玉門鎮至敦煌等鐵路。
民航:重點抓好中川、敦煌機場的改擴建工程,擴建、新建嘉峪關、慶陽、夏河等支線機場,做好天水、張掖、平涼等機場的工作。
管道:配合國家建設蘭州經成都至重慶輸送成品油管道工程、西氣東輸新疆經甘肅至上海輸氣管道工程,建設青海澀北經西寧至蘭州、陝西靖邊至慶陽長慶橋輸氣管道工程。
水利: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搞好現有大中型灌區設施的維護、改造和配套工作,大力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技術,統籌外流域調水,重點實施河西農業節水灌溉工程,搞好疏勒河流域綜合開發和東鄉南陽渠丁程,建設引洮生態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和九甸峽水利樞紐工程 。
能源:加快城鄉電網改造和建設,積極開發利用天然氣、水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加快黃河小峽和張掖黑河上游梯級電站的滾動開發和長掃:上游水電開發,做好連城電廠二期、靖遠電廠三期等火電廠的改擴建和蘭州燃氣發電廠的前期:工作,合理開發利用青海、新疆和長慶的天然氣。
城鄉基礎設施:重點建設蘭州及其他省轄市的供水、供熱、道路、環境等城市基礎設施,盡快實現全省村村通電,村村通廣播電視。
郵電:以全省公用通信網數字化為重點,加快國家干線光纜和省區光纜建設,加速專用網、數據網和通訊網「三網合一」,盡快完成高效、覆蓋面廣的郵電通信信息網路建設。
——因地制宜,加快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按照「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方針,把生態建設與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扶貧開發、發展地方經濟結合起來,從2000年開始用11年時間,在選擇不同類型的地方搞好退耕還林(草)試點示範和宜林荒山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山育林試點的基礎上,實施國有天然林保護、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林(草)業生態建設、祁連山水源涵養林建設、河西地區防沙治沙和荒漠化綜合治理、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建設、劉家峽庫區流域綠化建設等工程,堅決制止新的毀林毀草開荒,使全省森林覆蓋率從現在的9.04%提高到2010年的13.6%,實現初見成效。爭取到2020年實現大見成效。
——以提高競爭力為中心,大力推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一是進行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引導農民以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為切人點,在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加快建立「糧食、經濟作物、飼料生產」二元結構。全面優化農作物品種,爭創名牌農產品。積極培育和推廣優質牧草種籽,開發優質飼料,促進全省草業和飼料業的發展。結合退耕還林還草,大力發展有市場有特色的草食畜牧業和優質林果業,把甘肅建成國家重要的草牧業基地。同時,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抓好鄉鎮企業和小城鎮建設,大力推進「科教興農」戰略。
二是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著力培育主力軍和「小巨人」。以產品結構調整為重點,以提高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為中心,突出一個改造,對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輕工食品、機械、建材等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把醫葯、電子等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淘汰一批落後的工藝,關閉一批技術落後、質量低劣、浪費資源、污染嚴重的企業。加快實施天然氣開發利用項目。重點開發三大合成材料、有機化工原料、專用材料以及下游產品和精細化工產品,把甘肅建成全國重要的綜合性高新石化基地。對鎳、鋁、鉛、鋅、稀土、鋼、炭素、新材料等材料工業的一批重大改造和建設項目進行重點建設,把甘肅建成全國重要的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同時,搞好生物制葯與中葯新劑型、重大國產化裝備及其配套產品、計算機與數字通信等領域中的一批大項目,大力開發新產品,發展深加工,延長產業鏈,調整優化產品結構,繼續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工業發展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再造工業新優勢。
規范組建一批大企業集團,使之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和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主力軍,抓好蘭州煉油廠、蘭州化工廠等50戶大型企業,用幾年時間將其改造成為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在國內外市場上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並以此帶動整個國有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選擇30戶中小企業,把它們改造、培育成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小巨人」企業。鼓勵和引導中小企業甘當配角,與國內外大公司開展專業化協作。
三是以生物醫葯、新材料和光機電一體化為重點,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以蘭州、天水、金昌、白銀等城市為中心,以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基地,重點發展生物醫葯、新材料、精細化工、光機電一體化、電子與信息(特別是應用軟體)、新能源、高效節能與環保等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形成若干個產值過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四是加快旅遊等新興服務業的發展,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快旅遊景點、旅遊地相互之間快速通道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大旅遊戰略,不分部門,不分所有制,共同按規劃發展旅遊,大力開發敦煌、天水、夏河、蘭州及其周圍地區新的特色旅遊景點和特種、特色旅遊項目,搞好以敦煌國際旅遊城建設為龍頭,包括絲綢畫廊、大漠黃河、三國遺址、回藏風情四大旅遊板塊在內的開發與建設,提高旅遊產品的文化、技術含量,培育和發展旅遊品牌,把旅遊業培育成全省的一大支柱產業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同時,要加快發展基於網路的信息服務、金融保險、社區服務、中介服務、房地產等新興產業和區域性的批發市場體系。
五是以落實和完善有關的優惠政策為突破口,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特別是民營科技和非公有制工業。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允許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除關系國家安全和必須由國家壟斷的領域,使其盡快成為全省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不斷提高生產的社會化水平。
六是按照「點線面』布局的原則,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進一步提升蘭州特大城市的綜合功能,強化蘭州對周圍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使其盡快成為西部的一個重要的現代交通通信樞紐和經濟、科技、商貿、金融、信息中心。把鐵路、公路主幹道沿線的中小城市、縣城培育成經濟增長極,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帶。繼續實施再造河西戰略,把河西走廊建成西部的現代農業基地和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加大對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加快脫貧奔小康。發揮各地的優勢,進一步發展各具特色的地區支柱經濟。
——以深化科教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推動科教興省戰略的實施
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產學研結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應用型科研機構轉制為企業,或者以不同形式進入企業,同企業合作。鼓勵省內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企業聯合組建技術開發中心,支持省內企業與省外、國外的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聯姻,在省內或省外組建技術開發中心,早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具有甘肅特色的技術創新體系和有利於加速科技進步與創新的體制和機制。整合國家在甘及省屬科研機構和技術力量,組建20個了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0個重點實驗室,逐步形成30個具有特色的技術基地,為大開發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在爭取國家支持的同時,鼓勵和引導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樹立風險意識,設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金,建立科技風險投資服務體系,加速發展高技術和高新技術產業,實現跨躍式發展。積極開展國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引進甘肅需要的技術成果。
以人為本,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教育體制改革步伐,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辦學,努力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休、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採取特殊措施,加大投入,加快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發展,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廣泛開展各種各樣的培訓活動,提高勞動者素質。根據甘肅人才需求狀況,確定引進人才、智力的重點領域和方向,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為,來去自由,常來常往」的原則,以項目和課題為中心,採取特殊政策,建立人才共享機制,吸引人才特別是經濟建設急需的實用人才參與甘肅開發。對為甘肅開發做出突出貢獻、取得較大經濟效益的省內外科技人員實行重獎。
實施大經貿戰略,鼓勵具備條件的生產企業爭取進出口經營權,大力擴大自營進出口,到境外辦企業。修訂和完善出口商品升級換代的規劃和措施,爭取在5年內,以甘肅已有一定基礎和比較優勢的機電產品、土畜產品、中醫葯保健品、鐵合金產品、鎳鋁稀土有色金屬產品為重點,大力開發具有一定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精細化工產品和名優新特產品,逐步形成穩定的出口企業大戶和農產品出口生產基地。以擴大機電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和隴貨精品的出口為重點,積極調整出口結構。繼續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努力形成外資、外經、外貿相互依託、綜合開發國際市場的格局。
調整利用外資結構,加大農業、基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創匯產業、環保產業、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外資利用力度,有步驟地推進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努力擴大借用國外貸款的規模,積極引導外商特別是跨國公司對國有企業進行兼並、收購、參股,除關系國家安全和必須由國家壟斷的領域外,都可以進行控股,增加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的數量,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和符合甘肅產業發展方向的原則,通過互為市場、技術轉讓、嫁接改造、對口支援、聯合開發等方式,進一步主動加強同東部沿海地區的技術經濟交流與合作,吸引東部地區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參與甘肅開發。

Ⅶ 青海有航空學校嗎

青海師范大學空中乘務專業,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空中乘務專業,其中青海師范大學畢業的學生在全國各大航空公司都有

Ⅷ 在未來的經濟發展浪潮中西北部會有怎麼樣的形式特別是青海省著樣的

現在的青海經濟發展是高污染、高耗能產業比重比較大,而高附加值、高科回技產業起步比較晚,答目前的狀況是受資金、技術等因素制約,企業生產規模小,生產設備落後和工藝落後,內控標准低,人員素質差。
未來的發展目標是:
1、在實行新型工業化道路中,繼續走資源節約型道路,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結構調整,是推進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根本出路。
2、積極引導我省企業建立健全科學先進的產品標准,積極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引進先進設備和先進的技術。
3、必須狠抓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
4、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總之青海的發展是比較光明的。

閱讀全文

與青海科技成果轉化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