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展現自我的素材
吳小莉:「知性之美」展風采
2009年9月17日晚,鳳凰衛視主持人吳小莉獲頒網易「60年中國風尚影響力女性」大獎,捧得代表「知性之美」的獎項。
當晚,吳小莉身著一襲優雅而不失甜美的白色晚禮服亮相現場,所到之處便引起現場眾多媒體及在場觀眾們的輪番拍照。對於獲得風尚影響力女性獎項,吳小莉歸功於時代、國家和母親,她說:「首先我要感謝這個時代,把女性能夠用所學所得貢獻社會,並且有機會得到認可;我要感謝中國,因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渴望來中國的時候,我有機會在傳媒角度做溝通中國和世界的角色;最後我感謝遠在海外的父母,我母親對這個時代的關心,教會我們這些孩子求知、求學、好奇,有一天能有機會站在舞台放眼全世界,這個獎我要送給我的母親!」
1998年吳小莉被總理點名,帶熱了「女主播」這個職業。在堅持新聞理想、還原真相的努力中,吳小莉始終與大事同行,以她的睿智、魄力和韜略,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媒體中大展身手。素來被冠以知性美的吳小莉,對「知性」有著自己的見解:「知性首先應當是求知,求知之後才能有機會把知識貢獻給別人,不斷的求知才能讓人從容淡定地面對這個世界,你展現出來的氣質有可能就是知性。」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深度評論】
這60年的變化除了反映在我們生活素質上面的提升,事實上也反映在精神面貌上,尤其是中國女性自主意識抬頭,和社會影響力的提升。網易選出了在這60年期間,對中國具有影響力的多位中國女性,鳳凰衛視的主持人吳小莉憑著她知性的一面,獲得了這個殊榮。身為資深媒體人的吳小莉對公眾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她影響著社會風尚,影響著當代女性的選擇。講到所有的成就與榮耀,吳小莉將它們歸功於自己的母親,是母親的言行影響著她。她還說:「知性首先應當是求知」不學習,不讀書,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有「知性」的。
【運用方向】
(1)女性的影響力;(2)知性美;(3)母親的影響;(4)求知的必要。
【人物名片】
王邦江:打造中國「電紙書」
「最早接觸『電紙書』,是在2006年的電子產品展覽會上,當時飛利浦公司展示了一款輕薄的『電子紙張』,它的現實機理跟紙張印刷比較接近,是一個個微膠囊,裡面充滿帶電的染色顆粒,通過移動可以浮現在顯示屏表面,並可以在強光下閱讀。在體驗時,我感到非常驚訝。」帶著對高端科技產品的好奇心,王邦江下定決心研發中國人自己的「電紙書」。
經過刻苦專研和不斷改進,一年半以後,一款165克重、內存空間為320MB的N510型號「電紙書」問世。隨後,漢王以一個月一款產品的更新速度開始對「電紙書」進行細化分級、升級。「第二款產品開始具備字體縮放、橫豎版切換、頁碼跳轉、書簽、錄音、音樂播放等功能。我們為了擴大內容含量,預裝了500本正版圖書及《國學備要》,收入了280部古代基本國學典籍,總計約1.5億字。此外還有外國名著、英文名著、經管文化、生活網路等各種內容欄細分,集合了近千本書籍。
目前,漢王『電紙書』的銷量已經走進全球前三名。僅2009年上半年,就已銷售10萬台以上。」雖然,「電紙書」已經在市場上打出一片「天下」,王邦江的思考卻一直沒有停止。「科技產品從音頻發展到視頻,如今轉向文字領域。而手機、電腦等產品又漸漸開始讓文字『數字化』。然而我們發現,人們在閱讀上依然使用大量紙張,以學生而言,書包里總是裝著沉甸甸的課本,以及各種復習資料。如果用『電紙書』來替代,這一切就會輕松很多。」說到這,王邦江的語氣中流露出一種興奮,「這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給中國學生打造一個輕便的『電子書包』。」
(摘自《北京科技報》2009年9月7日)
【深度評論】
漢王「電紙書」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王邦江的腳步並沒有停止,他還想為中國學生打造一個更輕便的「電子書包」。創業的艱難不能使王邦江退縮,成功的喜悅不能使王邦江迷失,王邦江和「電紙書」走過的每一步都告訴我們:努力奮斗,就會有收獲,而且要永不止步。
【運用方向】
(1)創業的艱辛;(2)精益求精;(3)永不止步。
Ⅱ 論文素材
你這好像屬於思想報告類的,去中國論文網看看吧
http://www.xlunwen.org/
Ⅲ 誰有展板設計的素材
你搜一下素材中國和葉子樹吧~裡面的矢量背景和小元素都還不錯~
Ⅳ 作文素材積累課題成果形式有哪些
小學生作文素材積累方法》研究方案
一、 課題名稱
小學生作文素材積累方法
二、 課題的提出
我們的學生每當作文時總會唉聲嘆氣。盡管他們用牙咬著筆桿,額頭滲出細細的汗珠,也還是寫不出幾行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目前小學生的生活比較單調;另一方面是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觀察。這樣就形成大事沒有、小事放掉的生活局面,當然就沒什麼內容可寫了。葉聖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因此,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積累作文素材,才能解決學生作文「沒話可說」的問題。針對班級學生的情況,提出本課題,希望通過探索、實踐,能夠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積累習作素材,讓學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 研究意義
在小學階段,作文不僅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也是學生精神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還擔負著為初中、高中打基礎的任務。從心理學角度看,小學階段,學生善於模仿,樂於表達,記憶力好,想像力最為豐富,是培養良好習慣、積累知識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提升學生的作文興趣,幫助學生學會積累作文素材,培養他們的作文熱情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並對學生今後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
四、 研究目標
1、 背誦目標
背誦古今優美詩文45篇;
背誦名言警句60句;
背誦現當代和外國文學作品中優美語段12段。
2、 觀察目標
學會有目的地觀察生活;
掌握一些觀察方法;
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
3、讀書目標
隨身攜帶一本書,枕邊擺放一本書;
常去書店去買書,見縫插針來讀書;
常與同學來談書,常與朋友交換書;
常與父母互講書,常向老師來求書。
4、寫作目標
(1)內容:以反映師生、社會生活內容為主。
(2)形式:寫好一篇文章,語句通順、條理清楚、詳略得當。
(3)對生活的反映:能選擇生活素材並組織材料,反映生活有一定深度,初步體現對人生真諦的感悟,對人品精華的品悟,對人情意蘊的感受和對人世滄桑的體會。
五、研究內容
1.關於作文素材積累的思想、理論、理念的研究;
2.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體驗能力,提高學生直接積累素材的能力;探討如何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間接積累素材的能力;
3.探討教師如何組織活動,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積極參加活動、調動寫作興趣和動機,形成良好的積累素材的習慣,促使學生由「無事可寫」向「有事可寫」轉變的探索與研究;
4.小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與作文教學的滲透性、生成性的探索與研究。
六、研究方法
見「行動研究」
七、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007年3月~2007年6月)。
1.完成課題申報,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前期測試報告;
2.學習相關課題研究的理論、方法及作文素材積累的成功經驗;
3.進行相關活動的收集與設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07年8月~2008年8月)。
1.修訂完善課題研究方案;
2.作文素材展示、檢測、評估與小結;
3.完成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4.撰寫個案分析、專題研究文章或研究論文;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1.進行研究資料分析與數據檢測統計,撰寫課題研究總報告與有關論文;
2.接受終審評估、結題驗收研究成果。
八、課題研究成果:
1、研究報告(開題報告、階段匯報、中期匯報和結題報告)
2、教師研究隨筆、個案研究、案例分析、論文。
3、學生作文集。
4、學生其他成果展示。
Ⅳ 可持續發展 素材 圖片 !!
你去昵圖網找一下,那裡面有非常多的圖片,很專業,有大有小,質量不錯
應當會有你想找有這些內容
要不就去新聞網找找,那些新聞的配圖雖然不是很大
應當可以達到你的要求吧!
Ⅵ 變化與進步作文素材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0c84cc4d2f3aaddc「飛向」太空的中國
遨遊太空、探索火星、登臨月球一直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最美的夢想。在遙遠的古代,就有人寫下了「嫦娥奔月、女媧補天」等神話傳說。「鯤鵬展翅」「九天攬月」更是想都不敢想的奇妙幻想。但是富有激情和擁有超凡想像力的炎黃子孫,不單單只是在頭腦里想像這些多姿多彩的飛天夢,他們還在千百年的歷史的流轉中,不斷嘗試著實現自己的美好心願。
也許你不知道!中國清朝的官員萬戶,不顧生命危險,坐在綁著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拿兩只大風箏,叫人點燃火箭。伴著一聲巨響,萬戶在煙霧中粉身碎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驗火箭上天的人。雖然未能成功,但萬戶那種勇於探索的精神,使每一個人的心都感受到極大的鼓舞與震撼。為了紀念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
盡管,這一宏偉夢想經受了無數次的折磨,但永遠也磨不掉龍的傳人那堅忍不拔的品格和不屈不饒的信念。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東方紅一號」 衛星由「長征1號」運載火箭升空,開始了中國向太空進軍的萬里長征。「東方紅一號」進入軌道後,在無垠的宇宙中播放了《東方紅》樂曲。
在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駕駛的人造衛星上天後 ——1958年,毛主席莊重地宣布:「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東方紅一號」的上天,讓中國成為第五個可以發射衛星的國家。
「東方紅一號」為中國航天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繼而,在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的發射升空了。一支拖著「帶火」的尾巴的火箭,在空中劃過一條絢麗曲線,飛向太空。在環繞地球14圈後回到地球媽媽的懷抱。
也許你不知道,在這成功升天、成功降落的背後,蘊含著多少淚水與汗水。
為了完成飛船的研發、建設、發射任務,一百多個單位直接承擔 ,則協作單位多達三千。研製人員團結協作、忘我工作、默默奉獻,有的為了工作及時,方便,將被子、枕頭帶到車間;有的人為了工作高效而積勞成疾,住進了醫院;有的青年人正當大好時光卻永遠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有的人為了早日實現這千百年來 的夢想,還沒等到火箭升空,便倒在了工作台上……
當「神五」宇航員楊利偉返回北京時,說了三句話:「飛船飛行正常。我自我感覺良好。我為祖國驕傲。」這是多麼簡單的三句話!卻包含著對工作人員的崇高敬意。如果沒有研製人員嘔心瀝血的工作,怎麼會飛行正常、感覺良好的飛船?怎麼會有能為祖國驕傲的飛行?
「東方紅一號」、「神五」、「神六」,「神七」的順利發射升空,使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大大提高。使中國人在外國人的面前變得驕傲、變得自豪。
變化與進步
——高中課程改革漫筆之五 —
高中課程改革的啟動, 是一場新的變革的開始, 是高中教育活動的一次重大的創新。從已經推進的省區 來看, 教學面貌確實發生了很大改變, 在某些點上, 給人 耳目一新的感覺。 我想, 在課程改革的進程中, 只有變化才能進步。變 化是為了進步, 但是變化不一定意味著進步。因此, 我們 關注變化, 更應關注進步, 要始終為進步而變化。 只有變化才能進步。最近有些同志對課程改革提 出了置疑, 認為我國原有的教學傳統有著無限生命力, 因此當前的緊迫任務是恢復傳統, 而不是進行改革。
在 弘揚民族文化的熱潮中, 這種聲音更為響亮。確實, 我們 沿襲了多年的教學傳統有它的優勢, 至今仍有許多部分 是我國教育事業的寶貴財富, 需要繼承和發揚。所以在 文化革命結束以後, 我們曾經恢復被破壞了的教學秩 序, 倡導重建文革前十七年的教學模式, 這在當時是可 以理解的, 甚至是必要的。但是這種教學模式, 從理念、 內容到方法, 確實在許多方面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和人的 需求, 更在現實生活中為社會、家長和學生帶來許多困 惑和苦惱, 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因此, 變革是必然的, 也是必需的。人力資源是綜合國力的重 要組成部分, 用先進的理念和方法開發人力資源, 才能 創造資源優勢, 才能增強綜合國力。因此, 必須堅持解 放思想, 只有變化才能進步, 因循守舊就一定要落後。 變化是為了進步。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 教育是什 么? 教人變。教人變好是好教育, 教人變壞是壞教育, 活 教育教人變活, 死教育教人變死, 教人不變不是教育。教 育是為了使人變好, 變活, 也就是使人進步。所以, 變化 不是目的, 進步才是目的。我們需要在哪些方面進步呢? 面對社會快速變革帶來的價值觀念的變化, 我們需要以 民族傳統和時代精神的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 觀;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我們需要引 導學生增強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面對 社會劇烈變動對學生身心的影響, 我們需要使學生的身 體和心理更加健康; 面對以應試為惟一目的的教育給學 生帶來的沉重負擔, 我們應當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更加 豐富, 更加快樂……這些都是我們進行課程改革的目 的, 正是為了這些目的的達成, 我們才下決心改變沿襲 多年的傳統教學模式。
關注變化, 更要關注進步。在課程改革的進程中, 我 們需要進行教育理念、內容、方式的一系列的變革, 在學 校里, 最終甚至會產生教師和學生生活方式的改變。但 是, 在一些進行課程改革試驗的地區, 幾年以後盤點一 下課改成果, 卻常常發現可以數得出來的變化不少, 但 是可以數得出來的進步卻不多。大家為探討課改作了 許多努力, 進行了許多變革, 貢獻了許多出色的研究課, 介紹了許多做法上的經驗, 但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那些進 步卻很難看到, 甚至有些同志感到, 學生的負擔更重了, 學生的心理壓力更大了。所以, 變化不一定意味著進步。 我們切不可以因為有了變化而沾沾自喜, 我們更要關注 這些變化是否解決了一些原來存在的問題, 是否真的有 了進步。我想, 關鍵在於我們所進行的每一項改革, 都必 須是為了進步。不能為了變化而變化, 不能將舊貨貼上 新的標簽, 更不能表面抓新, 實際護舊。 為進步而變化。當然, 所有改革的效果都需要經過 一段時間才能顯現, 舊的教育理念、體制、方法的變革, 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 急於求成反而會造成華而不實, 甚至弄虛作假。我們所確定的課程改革方向是完全符 合時代發展的潮流, 符合人的發展的需求的。因此, 我 們要堅定不移地為了進步去革新, 去變化。我們始終要 爭取用較小的代價, 取得較大的實實在在的進步。 美國的專家們評論美國近年來的教育改革是: 變化 很大, 進步很小。台灣省教育會的負責人評價台灣自 1992 年開始的教育改革是: 變化雖有, 但代價太大, 而 且與預期有很大差距。我想, 我國的課程改革從一開始 就高度關注實效性, 我們一定能夠扎扎實實地以變化清 除痼疾, 以變化譜寫新章。我相信, 當我們盤點高中課程 改革的時候, 可以自豪地說, 我們不僅有了變化, 我們更 有了進步。
http://deyupro.bje.cn/ONEWS.asp?id=975
Ⅶ 開拓視野的素材名人成功事例
1、、無論何事,只要對它有無限的熱情你就能取得成功。——施瓦布
2、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樂趣。——愛迪生
3、的確,在處理人的問題時,如果只依賴個人的見識與才智,拋棄為尊重個人而制定的社會道德法律,拋棄作為我們文明基礎和基督教要素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原則,那麼,即使是最有天才的人,也肯定會犯錯誤。——福煦
4、但是難道敗局已定,勝利已經無望?不,不能這樣說!——戴高樂
5、要使性格有所發展並非簡單之事,只有通過艱難和困苦的磨練才能使心靈強化,視野開闊,雄心振奮,從而達到成功的目的。——凱勒
6、可以說成功要靠三件事才能贏得:努力、努力、再努力。——哈代
Ⅷ 隊伍建設成果新聞宣傳素材怎麼寫
隊伍建設的抄成果,有以下幾個要襲素。一是選好苗子。從隊員的文化層次、身體素質到工作經驗等方面展開;二是抓住思想。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隊伍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保證,也是保持隊伍純潔的重要環節,從政治思想教育入手,緊扣中心工作,保證隊伍的精神面貌和鬥志;三是嚴格紀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任何違反紀律的人和事決不手軟;四是培養典型。把培養先進隊員和人物典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對表現突出的人和影響力大的事,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和表彰,用典型引領隊伍形成戰鬥力;五是狠抓業務。業務學習是完成任務的基礎,把業務學習作為制度,常抓不懈;六是健全組織。隊伍建設不是光靠領導幹部身先士卒,而是要形成合力,黨組織、團組織、工會都有各自任務,但能夠以黨組織為中心,以各個階段性中心工作主線,各司其職,提高完成工作任務的質量。
Ⅸ 不忘初心 成就自我素材
「不忘初心,成就自我」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和精神,敢於拼搏,敢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