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印製屬於國民經濟么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印製不屬於國民經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印製是一種公文檔案形式,主要包括:證號、證號編碼方法、承包地塊編碼方法、印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技術要求等內容。
一、國民經濟:
國民經濟是指一個現代國家范圍內各社會生產部門、流通部門和其他經濟部門所構成的互相聯系的總體。工業、農業、建築業、運輸業、郵電業、商業、對外貿易、服務業、城市公用事業等,都是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
資本主義國民經濟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之上的,它受著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即剩餘價值規律與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的規律的支配。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之上的。
二、國民經濟的構成:
1、國民經濟是人們進行物質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總過程。
人們要生活,就要進行生產,生產出人們進行再生產和生活所需要的商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出的產品要進行買賣,生產出的生產資料要出售給需要這些生產資料的企業,以便用於再生產;生產的消費品,要出售給需要這些產品的居民。這些出售的商品,要經過運輸過程運送到銷售企業,由商業企業進行買賣。
商品買賣又要通過貨幣作為交換媒介,而貨幣是通過金融企業發放的。
這一系列生產、運輸、買賣、消費的總體就是國民經濟。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按生產資料不同所有制劃分有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營經濟或民營經濟、個體經濟等,構成國民經濟的整體。
我國要發展國民經濟,要大力發展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同時也要發展民營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使得各種經濟成份在國民經濟的總體當中,都能不同程度地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國民經濟是我國社會的經濟基礎,只有國民經濟發展了,才能使我國不斷地強盛起來。
2、我國的國民經濟分為不同的經濟產業。國民經濟是由各不相同的經濟產業構成,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是國民經濟。
在國民經濟中,包括有各不相同的產業、行業和企業,它們相互聯系在一起。在國民經濟中,各產業、行業和企業之間既有分工,它們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而在發生作用的同時,又相互聯系,達到它們應發揮作用的目的。
㈡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歷史上發過幾次最早是1978年發的嗎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歷史上發過3次。最早的一次是在1978年發放的。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發展:
1978年開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黨中央正確總結人民公社化的經驗教訓後,在堅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通過改變經營管理方式,努力調動農民積極性,推動農業生產發展的一次創舉,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體現出強大的優越性。
1984年中央提出土地承包期15年不變,當時許多第一輪承包合同尚未到期,即使是1984年簽訂的合同也要1999年才能到期。但中央在1993年又提出再延長承包三十年,並提倡「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
2003年3月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也重申了「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在此基礎上規定「承包合同生效後,發包方不得因承辦人或者負責人的變動,不得因集體經濟組織的分立或者合並而變更或者解除」,確需調整的,也有非常嚴格的程序。「
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已成為目前農村處理土地承包關系時的一條重要准則,各地的具體解讀雖不一定一致,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其目的是就是維持以家庭為單位的承包關系的長久穩定不變。
(2)承包經營權證書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維護承包方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是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後,國家依法確認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憑證。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只限承包方使用。
第三條 承包耕地、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從事種植業生產活動,承包方依法取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後,應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予以確認。
承包草原、水面、灘塗從事養殖業生產活動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有關規定確權發證。
第四條 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承包方,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㈢ 縣級人民政府是否有權注銷認為錯發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
如復果原證是縣政制府頒發的,有權注銷。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
符合本辦法第二十條規定,承包方無正當理由拒絕交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由原發證機關注銷該證(包括編號),並予以公告。
二、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三條規定: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三、2004年1月1日施行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第四條也規定:
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承包方,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實行其它方式承包經營的承包方,經依法登記,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因此,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發證機關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中的「原發證機關」的涵義應為具有法定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職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原發證機關具有注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法定職權。
㈣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不真實怎麼辦
如果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不真實的,可以向當地鄉(鎮)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和縣版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權管部門進行驗證。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鄉(鎮)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過程中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查驗申請人提交的有關材料;
(二)就有關登記事項詢問申請人;
(三)如實、及時地登記有關事項;
(四)需要實地查看的,應進行查驗。在實地查驗過程中,申請人有義務給予協助。
㈤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代碼和示意圖那個更有法律依據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代碼和示意圖是有法律依據的,那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同時你取得這個證書代碼和示意圖的話,是證明你是這個徒弟承包的合法者
㈥ 在什麼條件下給農民發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
農民對土地進行承包,簽了土地承包合同,就會給農民發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是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後,國家依法確認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憑證。
㈦ 新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樣本出來沒有
還沒呢
㈧ 承包經營權證的法律效力問題
政府已經頒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其合法權益就應當受到保護,在沒有法律授權的情況下,就無權撤銷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法律關系中,承包人享有以下權利:
(1)佔有承包的土地以及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的,承包人有權從集體組織取得一定數量、質量、位置的土地以及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這是承包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
(2)使用承包的土地或其他生產資料,獨立進行生產經營活動。
(3)收取承包土地或其他生產資料的收益,並取得依約定數額向發包人支付收益後所余收益的所有權。公民個人的承包收益,可以繼承。
(4)轉讓承包經營權,這是承包人對其承包權的處分,一般是承包人無勞動力或轉營他業而將承包的土地轉包。轉讓承包經營權的收益應歸承包人所有。
(5)承包人承包土地以後,仍有權按集體組織規定的制度使用集體組織所有的農林設施,如灌溉設施、農機具等。
(6)承包地被徵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依法獲得相應補償。
-------------
對於自己發放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縣級人民政府可否以填寫有誤解等原因直接予以注銷或變更?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或其它當事人有爭議的情況下,縣級人民政府無權直接注銷或更正其為農民發放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及其相關的法規規章和司法解釋調整,《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條、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時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第二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是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而設立,是一種合同授權,村民必須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承包合同,一旦合同生效,村民即取得承包經營權。
200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解決。」該條款針對的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而申請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解決,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未予解決或對解決結果不服,才能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對此應當作為行政案件受理和審理。但政府頒發《承包經營權證書》的行為屬於政府應主動履行的職權和職責的行政登記行為。登記的實質只具有不動產物權變動公示的作用,不享有行政許可或行政確認意義上的賦權或判斷權利歸屬的功能。登記的性質決定了行政登記機關有限的形式審查職責,對承包合同是否已經成立、是否已經實際取得承包經營權僅有形式審查的職能,不具有從實體上審查承包合同是否已經成立的實質審查權,沒有審查承包合同效力的職權,行政登記機關沒有自由裁量權,行政審判也只能對部分因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審查、登記、發放、收回、注銷等行政行為程序違法而錯誤頒發的《承包經營權證書》予以撤銷。在一方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的情況下,應當先行由民事審判對土地承包合同的效力予以確認,而不應先由行政審判來審查《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經民事審判確定土地承包合同的效力後,承包人可以依法院生效裁判文書向行政登記機關申請更正登記。使真實權利與登記權利歸於一致。
《土地管理法》第16條規定,土地使用權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農村土地承包法》第51條第一款中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解決方式有明確規定,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可分為農用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而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農村集體組織成員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土地,在法定期限內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由此可以看出,土地承包經營權相對於土地使用權是一種特殊的權利,且有《土地承包法》這部特殊的法律加以規范。與《土地承包法》相比,《土地管理法》更具有一般性,根據我國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適用原則,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這一事項,應當適用《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土地承包法》中只規定鄉政府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產生糾紛有調解權力,但是沒有規定其享有撤銷之權力。所以鄉政府在沒有法律授權的情況下,撤銷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屬濫用職權。
通過小編對於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概念以及對於承包人所享有的權利的介紹,大家對於土地承包經營權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吧。通過相關法律規定,關於政府有權撤銷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嗎的問題,我們已經知道,政府已經頒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其合法權益就應當受到保護,在沒有法律授權的情況下,無權撤銷土地承包經營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