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研究成果的意義
1.促進了深部找礦鑽探理論的發展
進行深部找礦鑽探,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採用何種類型的鑽機、何種鑽探方法及鑽 探工藝。鑽機優化選擇體系和鑽探方法綜合評價體系以及深部找礦鑽探技術優化組合方案 的建立,從理論上回答了這一問題。為深部找礦鑽探鑽機、鑽探方法及鑽探工藝的優化選 擇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也為鑽機的研發和鑽探方法組合應用指明了方向。
2.對深部找礦鑽探生產實際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影響深孔鑽探的因素很多,不同因素對深孔鑽探的綜合影響千變萬化,十分復雜。運 用系統分析原理和試驗優化原理,科學地對影響深孔鑽探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研究,並運 用技術經濟學原理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每種組合進行具體分析,形成了不同因素組合情況 下的深孔鑽探技術優化組合方案,初步建立了不同施工條件下的深孔鑽探技術優化組合體 系,對深孔鑽探施工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3.為深部找礦提供了鑽探技術保障,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
課題研究緊密結合深部找礦鑽探實際,遵循了從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的認識規 律,對深部找礦鑽探生產起到了較好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深孔鑽探不斷取得突破,成功完 成了大量深孔,其中所研究礦區超過1800m的深孔28個(附表2),超過2000m的深孔5個,3次打破國產機具固體礦產鑽探全國孔深紀錄,最深達到2109.81m,為深部找礦取得突破 提供了關鍵技術保障。
濟寧鐵礦區,作為華北六大磁異常之一,在20世紀70年代最大孔深僅達到1200m,但 因孔深不夠,沒能打到礦體,磁異常體沒能被揭開,一直成為不解之謎。2006年進行深部 找礦鑽探,成功鑽探至1804.78m,一舉取得突破而發現了該特大型鐵礦。勘探過程中,克 服了深孔強造斜復雜地層鑽孔嚴重彎曲和嚴重漏失等影響,研究掌握並較好地利用礦區鑽 孔彎曲規律,採用多種防斜技術組合措施,在理論和技術上有所突破,較好地解決了深孔 鑽探施工難題,共完成深孔41個,鑽探工作量81758.73m(截至2010年7月),而且大大減少 了糾斜工作量,縮短了工期,節約了大量成本,較好地完成了深孔鑽探施工任務,僅顏店 礦段提交工業鐵資源儲量6.22×108t,加上翟村礦段預計可提交儲量超過16×108t,經濟和 社會價值顯著。
玲瓏金礦東風礦區,在地質找礦理論的指導下,依靠深孔鑽探技術,優化了鑽孔結 構,較早採用了S95WL鑽具和加強型鑽桿,優選了沖洗液,合理採用了先進的動力頭鑽機 和液動錘WL沖擊回轉鑽探技術,在礦區設計多為斜孔的情況下,鑽探深度不斷取得突破,最深達到1891.38m,而且有效減少了事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保證了該特大型金 礦鑽探工作的順利進行,完成鑽孔114個,鑽探工作量130917.75m(截至2010年5月),探獲 金礦儲量約150t,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⑵ 如何評價論文的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
教育論文可分為一般論文和特殊論文兩類,兩類論文有其不同特徵。但兩類論文的撰寫,實質上都是提出問題、分析(或陳述)問題、解決(或回答)問題的過程。據此,我們可以探討兩類論文共同的評價標准。對教育論文的評價,一般認為有五個評價標准。這五個評價標准有其特定的內涵,它們是評價一篇教育論文是否優良的基本依據。
關鍵詞:兩類論文;解決(或回答)問題;評價標准
怎樣寫好一篇論文常常與如何評價一篇論文有關,因為值得了論文的評價標准,實際上也就大致知道了寫好一篇論文的方向和要求。
一 教育論文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一般學術探討文章,另一類是特殊研究報告。兩類論文各具不同的特徵。
一般學術探討文章俗稱「議論文」,是思辨性研究論文。這類教育論文的文體結構靈活多變,它主要依據研究者已有的知識經驗積累和現成的文獻資料就可寫成,無須進行系統的專門的研究行動。我國教育期刊上發表的大多是此類論文。思辨性論文以理論分析和邏輯證明為其基本特徵,在內容上,注重觀點創新、理論深度和學術研討;在方法上,常用因果分析、矛盾分析、歷史分析、比較分析、結構功能分析、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科學抽象等定性分析法;在行文上,重論述輕敘述,重考證輕實證,重文獻注釋輕圖表統計,重理論推理輕實踐檢驗。
特殊研究報告大多是實證性研究論文,這類教育論文包括教育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經驗總結報告、行動研究報告、觀察研究報告、個案研究報告等。之所以稱為「特殊論文」,是因為這些研究報告的文體有其獨特的結構模式。例如,實驗研究報告的結構模式為:①報告的題目;②問題的提出;③研究方法;④實驗的結果;③討論與結論;⑥參考資料。一般而言,實證性研究的文體結構嚴謹,表述規范,格式相對固定,具有「應用文」文體的某些要求,在大多數情況下,研究者需經歷一定的研究行動或研究實踐才能完成。這類論文以檢驗假設、證實理論判斷,或獲得經驗體會為主要特徵。在行文上,一般先陳述研究背景、研究價值、研究目的或假設,有關變數、研究過程和方法,然後,重點陳述研究結果,並對所得到的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指出新發現的情況和問題,最後,針對所得的研究結果,回答對理論假設的檢驗情況和是否達到研究目的、解決了研究問題,或陳述研究者的見解,也可提出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和建議。必須注意的是,對研究問題、變數、過程與方法的陳述,要清晰、准確,簡明扼要;對研究結果的描述和解釋要客觀、平實,條理清楚;討論問題應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採用科學的語體,恰如其分地闡析和評價;作結論應全面歸納、高度概括。
雖然上述兩類論文的特徵有異,但由於教育研究過程實質上都是提出問題、陳述問題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回答問題的過程,兩類論文的撰寫大致按此過程展開,因此兩類論文的評價標准也有共性。
二 1974年出版的《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第二版)規定了心理學研究論文的格式和寫作方式。這一手冊已成為心理學雜志發表論文報告的標准。據有關研究,心理學論文與研究報告的評價有如下8條標准:
1具有一個或多個具有理論意義的新結果;2研究結果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和可應用性;3論文構思新異,或者以新方式說明老問題;4研究結果的解釋明確合理;5論文以簡明方式綜合了新的研究數據;6論文指出了先前所持的某種理論觀點的問題或局限;7研究有明確的研究圖式、思路或者實驗(或實踐)操作;8所報告的結果或理論具有普遍性。
這八條標准中,突出了對研究結果的評價標准(見第1、2、4、8條),注重論文的創新性(見第1、3、5、6條)以及應用性和推廣性(見第2、8條),此外,還重視論文的思路、價值、以往研究探討、研究方法、數據資料、結果的解釋等問題的評價。《美國心理學會手冊》建議,在第一稿寫好後,應讓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來閱讀和評價,而不應只讓「朋友」來評定,這樣才會更容易發現問題或錯誤。文章還要注意書寫整潔和段落分明,這樣會使論文閱讀效果更好。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對論文和研究報告的規定和要求,一篇優良的心理學論文或研究報告,大致應回答五個基本問題:
1你研究什麼問題?2你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3你用什麼方法去研究?4你的研究有什麼創新?5你如何解釋發現的問題?
我們認為,如果將這五條評價標准賦予不同的內涵(即賦予教育論文評價方面的具體要求),那麼,這五條標准也可作為評價一篇教育論文的標准。達五條標准以「問題」為出發點和歸結,以逐步回答問題為主線,體現了一般的教育論文和特殊的教育研究報告所共同具備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或回答問題」這一基本研究過程。作者試圖根據教育研究的情況,對上述五個評價標準的內涵作進一步闡釋。
(一)你研究什麼問題
研究以問題為誘因和起點,評價一篇教育論文的優劣,首先要判斷研究者對研究問題的陳述是否明晰和具體。有經驗的研究者,一般根據研究課題的內涵和課題領域的實際,去確定具體的研究問題和內容,進而確定論文的體系結構。一篇論文要探討的具體問題以3至6個為宜,對每一個研究問題都要明確研究什麼內容。要判斷這些問題中哪些問題別人已經解決了、哪些是人們尚未解決且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否具有「探討性」、是否需要我們花時間和精力去研究。研究問題的提出,角度要新,要有深度、有啟發性,有進一步思考和探索的價值。還要清晰認識問題的重點、關鍵和難點,明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每個研究問題的組合和排序,要顯示一定的邏輯結構和理論框架,應具備完整性和嚴密性。
(二)你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
評價一篇教育論文的質量時,還要看論文選題的背景、意義和價值。選題的水平,主要表現在課題的社會實踐意義和理論建樹價值。要判斷該課題的研究成果,對人類社會發展、學科建設,對個體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可能產生的貢獻。作為評價者,主要是通過通讀全文後的反思,綜合分析研究成果的作用和價值,來判斷作者研究這個課題的必要性。
(三)你用什麼方法去研究
在特殊研究報告中,通過分析研究方法的適宜性、科學性和規范性,可判斷所獲得的研究結果是否可靠,因此要重視研究方法的評價。在教育調查論文和教育實驗報告中常常用專門一部分或一段文字敘述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運用過程,目的是讓讀者分析和判斷該課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適合性和科學性,從而判斷所獲得的研究結果是否可靠,進而考慮是否接受研究者所得出的研究結論。
在許多學術論文中,雖然沒有對研究方法進行專門的闡述,但常常關注論文的研究視角和思路,這也屬研究方法問題。在學術研究中,有時探討問題的視角和切入點往往決定一篇論文的成敗。只有思維方法正確,才能把研究問題引入討論和深化。思維方法獨特,還可以導致問題創新。
(四)你的研究有什麼創新
論文的創新性是評價一篇論文水平高低的核心和重點。在實證研究中的新發現和新見解,在思辨研究中的新論點和獨到的分析,甚至所用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思路,均可視為論文的創新性。評價論文的創新性可有如下幾種方法。
1根據論文中的文獻述評。探討以往有關文獻,可發現該課題的研究基礎和新起點,從而判斷研究的突破口和創新點,區別哪些內容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哪些內容是創新成果、哪些內容是在別人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的完善和深化的成果。
2根據研究結果。在特殊研究報告中,研究結果往往包含研究者的新發現,研究結果越豐富,研究者的新發現可能就多。重要發現會使人眼前一亮。一般學術論文,則要根據作者的理論觀點去判斷其創新性。
3根據論文中的明確表述,結合評價者的知識經驗。通過論文中「摘要」、「分析」和「結論」等判斷論文的新觀點、新見解和新結論,在行文中常用「我們認為……」、「我們的結論是……」等字樣。但必須指出,有的論文作者自認為是他們的新觀點和獨到見解,但實際上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因此,需對課題領域有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並結合評價者的知識經驗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五)你如何解釋發現的問題
對特殊研究報告的評價,評價的重點是論文是否對研究結果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在分析討論研究結果時,是否結合研究者所掌握的有關情況,拓寬研究視野,是否對檢驗假設的情況能作恰當的解釋,對新情況新問題作出合適的說明。
對一般學術論文的評價,主要看分析問題是否有深度,對現象的描述是否准確,對事件的評價是否恰如其分,對觀點的論述是否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等。無論何種教育論文,都要求觀點鮮明、正確,有說服力;解釋或論述具有邏輯性、條理性、層次性和完整性。
總之,評價一篇教育論文一般應從問題陳述、選題意義、研究方法、研究創新、分析深度、文章的結構和文字表達等方面去評價。重點是看研究課題的價值和研究者是否正確地解決了研究問題,或解決問題過程是否包含著創造性,是否達到研究目的。
⑶ 如何確定科技成果的價值
科研成果評價指對科研成果的工作質量、學術水平、實際應用和成熟程度專等予以客觀的、屬具體的、恰當的評價。
對科技成果進行評價方法:
從學術價值、經濟效果和社會影響三個方面進行評審。
對不同類型的成果,要有不同的側重,但不能偏廢。
對基礎研究成果,主要側重於學術價值;
技術研究成果(應用研究印發展研究成果)應側重於經濟效果和社會影響。
在成果具體評價上,必須堅持科學性、客觀性原則。
⑷ 論文成果的社會價值怎麼寫啊
論文主要用於科學技術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體現。運用這種通用的結構形版式來進行成果推權廣、信息交流等。
成果形式(包括:論文,專著,譯著,教材,獲獎)的一般描述:"名稱","發表刊物(含轉載情況),出版情況","發表時間","字數
(千字)","署名
情況","
⑸ 研究意義及應用價值
我國地域遼闊,地質構造、地表組成物質及氣候水文條件都很復雜,地理景觀多樣,地表形態和區域差異十分顯著。例如,縱橫交織的山脈,把我國大地分隔成許多網格,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鑲嵌在其中;季風特色顯著,大陸性氣候控制和復雜多樣的氣候類型。在氣候和地貌的制約下,我國水系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外流流域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64%,內陸流域約佔36%。所有這些自然地理環境條件,都從區域尺度上決定著我國整個生態環境格局。頻繁、強烈的新構造運動、龐大人口總量及分布極不均勻性,以及城市(鎮)的發展迅速,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環境。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類對地質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造成了自然生態的失衡和破壞,各類環境地質問題凸現,不少地區出現資源、環境雙向惡化的趨勢,嚴重製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988年政府機構改革,國務院賦予原地質礦產部以地質環境保護的職責,但全國環境地質狀況家底不清,僅有少許、零星的認識,不深入也不系統,地質環境保護處於被動、從屬的狀態,當時剛成立的原地質礦產部地質環境司決心盡快扭轉這種局面。
為此,從「八五」開始,經過三個五年計劃,到「十五」末,我國首次按照統一的技術要求系統完成了以省(區、市)為單元的全國1:50萬環境地質調查,累計完成調查面積950多萬km2,基本覆蓋了我國陸域范圍,取得了豐富的、系統的、海量的環境地質信息資料,建立了全國環境地質評價體系(表1-2),查明了這些環境地質問題的基本現狀(即主要環境地質問題的狀態)。例如,我國鹽漬化主要分布在濱海地區、華北平原地區、東北平原地區、西部地區和青藏高寒地區,總面積約26.71萬km2(李瑞敏等,2007),而且不同地區鹽漬化程度差異很大,總體而言我國西部土地鹽漬化比東部嚴重。為了匯總分省1:50萬環境地質調查成果,專門立項開展了綜合研究工作,總結了主要環境地質問題的危害、形成條件及影響因素(表1-3)。
表1-2 全國環境地質評價體系
續表
表1-3 我國主要環境地質問題形成條件、影響因素及造成危害
續表
這項體現中國環境地質調查工作程度的工作,獲得了系統的、最新的關於全國環境地質狀況的重要國情數據,重點關注了經常造成人員傷亡的突發性地質災害、常常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巨大損失的緩變性地質災害、對人們生命財產和生存環境構成巨大威脅的土地退化,以及地下水質異常及污染、海岸帶變化、特殊不良岩土體等主要環境地質問題,系統總結了有關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獻,如岩土侵蝕部分重點參閱了《黃土高原地區土壤侵蝕》(張宗祜等,1994)、沙漠化部分重點參閱了《中國沙漠與沙漠化》(王濤,2003)等等,為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但是,該項重要的環境地質國情調查工作,尚未包括與地質環境密切相關的、分布面積極其廣泛的石漠化、草地退化、濕地退化、雪線後退等生態環境問題以及人口密集區的生態環境問題,如城市水土環境變化等。
關於石漠化、草地退化、濕地退化、雪線後退、城市水土環境變化等問題,也有很多研究,但是或者正如「環境狀況公報體系」一樣缺乏地質學視野和指標,或者研究者僅著眼於單一的研究視角而缺乏綜合性。其實,有關方面的研究已經積累了很好的工作基礎,如王濤等人對中國沙漠與沙漠化(王濤,2003)開展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唐克麗等對中國水土保持(唐克麗,2004)工作的系統總結等等。
總之,針對上述所有環境地質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均需要建立一套定量化的指標體系,指導下一步環境地質或生態地質調查和監測工作,以科學推進環境地質保護和管理工作。
⑹ 成果內容以及研究方法有何特色,有何突破,有何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1、先確立一個論點。全文圍繞這一論點展開論證。對「開卷有益」這種說法,既不能全盤否定,寫駁論文;也不宜全盤肯定,寫成立論文。因為這種說法既有它正確的一面。又有它不夠全面的地方,所以對這個看法要採取「一分為二」的方法進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從中總結出正確的論點來。只有這樣才能對這一說法作出合乎事實的評價,最終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進行分析,要防止出這樣一個毛病:自相矛盾。一會兒說開卷有益,一會兒說開卷有害,令人不知所雲。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文章中還要將二者的聯系點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說透。 3、從論證方法看,如果所讀的書是壞書,則開卷未必有益,這里可以採取例證法,並輔之以引證法和喻證法,用前幾年社會上黃書泛濫成災毒害青少年作為事實論據,用名人名言作為理論論據,充分論證黃書的害處和讀好書的益處。在此基礎上,再把這兩者辯正地統一起來。說明我們中學生既要多讀書,又要慎重地加以選擇、讀好書。這樣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就將問題說得比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導思:這是一篇給材料作文。該題雖然規定了作文題目,但仍給學生思維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從文體來看,寫議論文是最好的選擇。學生可以從是非觀、處世態度、治學精神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闡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要寫好議論文,必須做好以下三點: 1、確定論點。根據命題提供的材料,可從不同角度提煉出諸多觀點,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選准一個論點充分論證。 2、選好論據。論據能起到充分證明論點的作用,論據選擇要遵循兩個原則:①真實確鑿,不能有虛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說服力,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3、組織好論證結構。最常用的結構一般為「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⑺ 成果應用價值前景
基於高分辨層來序地層學自和高分辨地震技術等兩大關鍵技術,識別與預測隱蔽圈閉:
應用性的技術成果——解決問題的結果:
1)總結隱蔽圈閉時空分布規律;
2)建立砂體對比模型,進行砂體預測,指導勘探;
3)建立隱蔽圈閉的識別與預測的相關技術;
4)建立不同坡折帶類型的層序地層模式。
採用的配套技術系列——解決問題的手段:
1)地質-測井-地震綜合層序地層劃分與對比技術;
2)隱蔽圈閉研究技術;
3)地震精細構造解釋-坡折帶識別技術;
4)構造-測井約束非線性反演技術,以解決勘探中面臨的問題。
成果應用前景與效果好——解決問題的目的:
Y1井區的相關成果已用於井位部署,增加預測儲量至5000多萬噸。
⑻ 研究生課題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怎麼寫
學術價值,主要看它的理論價值,即對於現有理論的貢獻,或驗證現有的理回論、或充實現有的理論;如果答沒有大師指導、掛名,在學術價值方面,最好寫可以為XXX提供參考依據,不宜說大話;應用前景主要寫該研究課題可以應用於哪些領域及應用的程度,可帶來的預期效益,如軟體的推廣、給相關部門提供參考(如果是實證研究的話)。重要的是,在寫課題申報書之前,要參考、閱讀本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的核心期刊的文章,從中發現你的課題的研究價值,例如,前人已經做到哪一步,你可以在哪方面深入做下去(即沒有重復前人、特別是專家的研究,否則課題難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