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權的轉讓是所有權人和被轉讓人的相互之間的約定。如果有合同受法律保護,
Ⅱ 無處分權人擅自將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能否追回
現實問題
高某與田某是同寢室的同學,一天田某趁高某回家將高某留在寢室里的手提電腦賣給了不知情的霍某,賣價為4000元,在霍某將錢交給田某後,田某當場將該手提電腦交給了霍某。高某回後來發現,找到霍某索要電腦但是遭到拒絕,雙方因此發生爭執。那麼,高某是否有權利向霍某索回電腦呢?
律師解答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無處分權人將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並以合理的價格轉讓的,且轉讓的動產依照法律規定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那麼,該受讓人取得該動產的所有權。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因此,上述電腦基於法律對善意取得的規定而使霍某獲得了該電腦的所有權,高某應當找田某要求賠償損失。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零六條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1)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2)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3)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Ⅲ 房屋所有權轉讓
杜海生、杜滿生、杜喜生、杜永生、杜海魚系同胞兄妹,他們的父親於年去世後,杜永生即成家另過。母親楊三妮與杜海生、杜滿生以及杜喜生、杜海魚在一起生活。1992年,杜永生以1800元價款買下了村裡的平房三間、馬棚一間。1994年,杜永生出面為此房產申領了「宅基地使用證」,證內填明戶主是杜喜生,家庭成員為五口人。該村的宅基地清查登記表上所填的五口人,是戶主杜喜生和家庭成員楊三妮、杜海生、杜滿生、杜海魚。這五口人曾對此房產管理使用過一段時間。1996年楊三妮去世。1999年5月原告之間因家務發生糾紛,杜永生於是聲稱爭議房產只轉讓給杜喜生一人所有,並將他保存的宅基地使用證上所填的「五口人」改為「一口人」。同年7月,杜喜生以每年2000元價格租給鄰居盧某使用。杜海生、杜滿生以房產是全家共有財產為由,向法院起訴被告杜喜生,要求杜喜生所有權確認之訴。
問題:本案房產所有權應當歸誰?
答:本案爭議的房產系杜永生購得,房屋產權證明一直由杜永生控制,杜喜生等五口人是在無房屋產權證明的情況下,在爭議房屋中居住、使用。宅基地使用證內填明的戶主是杜喜生;杜永生在19 94年口頭答應以原價將爭議房屋賣給杜喜生,但未辦理過過戶手續;杜喜生未支付價金,杜永生也未交出房產證明;爭議房屋租賃關系的當事人是杜永生與鄰居盧某,理由在於出租房屋是由杜喜生聯系,但租金卻由杜永生收取。
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村居民建築住宅,應當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裡的空閑地。使用耕地的,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原有宅基地、村裡空閑地和其他土地的,由鄉級人民政府批准。而縣、鄉政府批准用地所發給的證件是宅基地的使用證。據此,法院認定:宅基地使用證是對農村建築住宅、使用土地的合法性予以確認的證件,並且,宅基地使用權應當與房屋所有權人一致。其次,法院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中有關贈與房屋有效證件的規定,並基於杜永生未將房屋交出的事實,認定杜永生要將該房屋贈與杜喜生的行為,沒有法律效力。最後,法院還認定杜永生雖以口頭表示以原價將房屋轉讓給杜喜生,但雙方之間的房屋買賣關系不成立。杜喜生和杜永生並沒有交付房款,杜喜生也沒有實際使用和管理房屋,所以說,杜喜生和杜永生之間並沒有房屋買賣關系存在。
正是基於以上事實和法律,法院判決:第一,杜永生雖口頭表示將該房產原價轉讓給杜喜生,但從未交出過產權證書,也未收取過杜喜生支付的房價。同時也未將該房產交給杜喜生使用,而是收取了鄰居盧某交納的房租,與盧某形成房屋租賃關系。因此,杜永生並未將房屋的產權轉移給杜喜生。第二,杜永生一直控制著房屋產權證書,杜喜生、杜海生、杜滿生等在該房屋中居住並不是因為擁有該房產,而是基於經過杜永生許可的居住使用權。因此,該房產的所有權並未發生轉移。因此,雙方所爭議的三間平房、一間馬棚應當歸杜永生所有。
Ⅳ 請問轉讓和出租有什麼區別轉讓是出售的意思嗎是不是所有權就是你的了麻煩各位幫忙解答!
轉讓和出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轉讓是所有權給了對方,含有嘗的金錢交易和無嘗的贈送,如房屋的買賣。
出租是把所有權在一定的時間內交給對方使用,到期收回,如房屋的出租。
Ⅳ 不動產銷售合同中賣家對不動產無所有權該合同有效嗎
買賣合復同,無權處分制不影響合同效力,也就是說房屋買賣合同是有效的,從合同成立之日起,賣家對買家負有交付房屋並轉移所有權(也就是辦理登記過戶手續)的義務。但合同有效並不代表買家一定取得了房屋權,如果買家符合善意取得的要件,也就是說對方有權利外觀(也就是訂立合同時你有理由相信賣家享有房屋所有權),買家本身善意(也就是對無權處分不知情),以合理價格轉讓(一般來說與市價浮動不超過30%),並且已經辦理了過戶登記。買家就可以善意取得。否則的話買家就無法取得所有權。
Ⅵ 商標轉讓是轉讓其所有權和使用權嗎
商標注冊人取得商標權後,擁有對商標的佔有、收益等的權利,而注冊人可以對商標進行授權其他人使用或者轉讓給其他人,如果是轉讓商標的,那麼商標轉讓是轉讓其所有權和使用權嗎?下面由我們為讀者進行相關知識的解答。商標轉讓是轉讓其所有權和使用權嗎?商標轉讓是不是轉讓所有權和使用權,由雙方協商而定,出讓人可以只轉讓使用權而不轉讓所有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四十二條 轉讓注冊商標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簽訂轉讓協議,並共同向商標局提出申請。受讓人應當保證使用該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轉讓注冊商標的,商標注冊人對其在同一種商品上注冊的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注冊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應當一並轉讓。對容易導致混淆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轉讓,商標局不予核准,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轉讓注冊商標經核准後,予以公告。受讓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標專用權。商標所有權與使用權能分離嗎杜康的案例為我們解決老字型大小商標與商號的沖突解決提供了一種思路,是否可以將商標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開?重點解決以下兩個問題:首先要解決由誰來注冊的問題。老字型大小一般都涉及到多家企業,這些企業原本是一家,不管由那一家注冊對其他家都是不公平的。商標具有排他的壟斷使用權,一家注冊了,其他家未經許可就不能使用,本來是大家共同享有的資源,憑什麼叫你一家給單獨佔有?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杜康在計劃經濟時代,由政府主導的解決方式不失為一個可以借鑒的好方法,一家注冊,其他家免費使用。《商標法》第五條規定: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共同向商標局申請注冊同一商標,共同享有和行使該商標專用權。對於注冊問題可以有兩種解決方式:1、由其中的一家注冊,2、各方共同來注冊。其次解決使用問題。注冊問題好解決,關鍵是使用,獨家注冊的必須許可其他家使用,如何許可使用?共同注冊的各家又如何使用?大家都有份其實幾乎等於大家誰都沒有份,就像公共綠地,誰都可以去踩上一腳,只有人踩,沒有人維護,不久綠地成了操場。所以無論是那種注冊方式,都應當共同組建老字型大小使用管理委員會,共同制定商標使用規則,大家在管理委員會的監督管理下使用老字型大小,共同維護老字型大小。使用規則包括內部使用規則,對外轉讓、許可使用規則,共同維護的規則等。對內使用規則主要規范內部使用,如果有違反使用規則的使用行為應當嚴厲制止,比如使用老字型大小的產品粗製濫造或服務質量低劣等,應當立刻停止其使用老字型大小的權利,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仍然不能改正的,則應當永久取消其使用權。老字型大小應當嚴格限制對外轉讓,對外許可需要制定許可規則,由管理委員會統一對外許可,統一監控許可使用情況,收取的許可費用,應當用於該商標的維護,比如用作宣傳等,如果是一方注冊的,應當支付一定的使用許可費用。關於商標轉讓是轉讓其所有權和使用權嗎?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商標轉讓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Ⅶ 無償轉讓土地使用權,那幾種情況下轉讓人可以反悔轉讓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內、轉讓或容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
綜上,如果不是上述情況轉讓土地用於非農建設是無效的,賣方反悔,買方的權益就得不到保障。
Ⅷ 出賣人對房屋無所有權買賣合同效力
賣房人對所賣抄的房屋沒有所有權,那麼與這個賣房人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就是無效合同。
只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這個賣房人有產權人的授權。
因為只有房屋的合法產權人才有權力對房屋做出轉讓、出租等合法的處置行為,其他人在未經房屋產權人授權的情況下,對這個房屋所做出一切經濟行為都是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