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作者簡介
謝翌,男,中學高級教師,中共黨員,1962年6月生,湖南省洞口縣人。1985年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2003年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生學歷。歷任湖南省懷化市教育局教學儀器站副站長、站長,懷化市電化教育館館長等職。中學高級教師。參與懷化市承擔的國家級、省級「十五」教育信息技術課題研究工作,並組織結題,成果豐碩。承擔湖南省「十一一五」教育技術重點課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及教學模式研究」的研究任務,任負責人、組長。承擔中央電教館「十一五」教育技術重點課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學校、家庭和社區協同教育的研究」主體任務,任總課題組成員、懷化市協同教育研究專家組首席專家。並在懷化市成功創建全國第一個「協同教育實驗區」。主持開發的《E考通》信息技術考試題庫經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中心評審,授予省級優秀資源成果獎。《協同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等多篇論文、學術報告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多次被評為湖南省教育技術裝備先進工作者,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個人。參與編寫((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編。出版「中小學信息技術考試題解(小學、初中、高中)」全套,任主編。任全國性《教育信息技術》雜志編委會成員。2005年起,任湖南省教育廳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評審專家組成員、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市、區)評審專家組成員。2008年湖南省教育廳授予「優秀電教工作者」、中央電教館授予「全國電化教育優秀工作者」稱號。2009年懷化市教育局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❷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活動剪影
第二部分研究論文
第三部分研究方案
第四部分研究報告
第五部分教案薈萃
第六部分組織架構
❸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內容簡介
本書復收集了懷化市電教部門和制中小學校在「十一五」期間承擔國家、省、市教育科學課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部分成果,主要涵蓋信息技術教材教法、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遠程教育、協同教育等領域。貫穿課題申報、立項、開題、研究、活動、評估、總結、結題等課題研究的全過程。
全書共分六部分,分別是活動剪影、研究論文、研究方案、研究報告、教案薈萃和組
❹ 馬九克的研究成果
《用PowerPoint2003製作教學課件》;
《PowerPoint2003在教學中的深度應用》;
《Word 2003在教學中的深度應用》;
《Excel 2003在教學中的深度應用》。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深度應用》均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叢書已作為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向全國推薦的「教師教育技術應用培訓教材」。該系列叢書分別由張民生主任、劉雍潛(中央電化教育館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教育技術協會秘書長)教授和黎加厚(教育部全國教師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委員,英特爾未來教育中國項目專家組專家,教育部-微軟攜手助學項目特邀專家,著名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專家,上海師范大學計算機系主任)教授作序。劉雍潛教授在本叢書的序言中寫到:「……該系列叢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化繁為簡,更重要的是能為我們解決實際操作中的難題。其內容幾乎覆蓋了日常應用的所有需求……。學習了這套叢書,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工作變得輕鬆了;你的教學也可以揮灑自如……」。作為教育科研項目,已獲得閔行區重點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現已經被批准立項為上海市教育科研項目。上海市閔行區一百多所學校的中小學全體教師已經進行PowerPoint深度應用的全員培訓,並全部通過了考試。Word和Excel在教育教學中有效應用培訓,也已經列入十二五教師培訓計劃。在全國及上海的各級各類學校、培訓機構(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教育部骨幹教師等各類培訓班)做培訓報告近百場,福建省教育學院已經把該項目作為在省教育學院培訓的全體學員的基礎課程進行培訓。目前不少省、市、學校、培訓單位都在按照該書進行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一些師范院校已經將該書作為學生教材用書。華東師范大學和閔行區分別把該研究成果作為「教育部在全國開展的『國培計劃』培訓課程資源徵集、遴選、推薦活動」的推薦項目,上報到上海市教師教育資源專家委員會,已經過上海市組織統一評選,現已上報教育部作為『國培計劃』培訓課程資源。
❺ 如何將信息技術實踐研修成果運用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松,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我們知道,信息技術教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許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形成准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擇使用多媒體數據,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輕松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word製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通過布置一個任務(製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布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布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體製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