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查國內最新的研究成果
你可以去科技查新工作站去查詢,一般知名大學或研究院所,都可以提供這個服務的,當然是收費的 。有的城市的科技信息中心,也可以提供這個查新服務的。希望能幫到你,有問題接著問。
⑵ 中國有什麼新成就
1.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體系,整體科技發展水平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2000年國內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總支出為896億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0%,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在R&D經費總支出中,基礎研究佔5.2%;應用研究佔17.0%;試驗發展佔77.8%。其中各類企業支出占國內 R&D經費總支出的60.3%,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表明企業逐步成為我國R&D活動的主體。
目前,已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17個(其中包括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60個)、國家工程中心 188個,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94個;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的我國科技論文數44536篇,本國居民的專利授權量92101件,其中發明專利 3097件。2000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247億美元;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技工貿總收入6774.8億元,工業增加值1476.2億元。
2.科技體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國家確定的科技體制改革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科技工作的戰略重點正在轉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企業科技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242個國家級技術開發類研究院所已基本完成轉制工作,多數科研機構的運作直接面向市場需求,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取得初步成效,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完成,科技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民營科技企業迅速崛起,技術市場發展迅猛;宏觀科技管理體制逐步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型科技體制初步形成,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正在逐步展開。
3.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取得成果。人類基因測序、納米碳管和納米新材料、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研究、微機電系統研究、南海大洋鑽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表面科學非線性科學、認知科學以及地球系統科學等新興交叉學科得到迅速發展。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等八項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的建設,為我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創造了良好條件。
4.高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方面有所突破。載人航天技術、運載火箭及衛星技術等航天高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兩系法雜交水稻、基因工程葯物、轉基因動植物、重大疾病的相關基因測序和診斷治療等技術的突破,使我國生物技術總體水平接近發達國家。高清晰度電視、"神威"計算機、大尺寸單晶硅材料、皮膚幹細胞再生技術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國在相應領域躍入世界先進行列。國防科技的發展為增強國防實力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了國防工業的技術進步。
5.工農業科技獲得進展。農業科技方面,僅"九五"期間共培育出600多個新品種,單產增產10%左右。推廣水稻旱育稀植和節水技術、ABT植物調節劑和小麥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蓋栽培等重大技術,有力地保障了我國糧食增產目標的實現。
工業科技取得了若乾重大技術突破,提升了重點產業技術水平。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氧煤強化煉鐵技術、鎳氫電池、非晶材料等的產業化方面獲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結合三峽工程、國民經濟信息化、集成電路、泰山核電站二期等一系列國家重大建設工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掌握了若乾重大成套技術裝備的設計和製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等一批重大共性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幅度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創新葯物、水資源利用和保護、小康住宅、夏商周斷代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中國科技館二期工程及一批科普設施的建設,為社會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⑶ 2015年中國科研新成果
!多???、、?!、、?!多短了東.!
⑷ 現在中國的最新科技研究成果有嗎
好象出了航母
⑸ 中國最新的科技成果是什麼
1,在核物理方面,建成了.5米重離子加速器,開展了低能重離子核物理研究,首次合成超鈾元素鐦等。此外還建造了1.5兆電子伏直線感應加速器、同步輻射裝置、同位素分離器、受控核聚變裝置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等科學研究設備以及大口徑反光望遠鏡、太陽磁場望遠鏡、13.7毫米波射電望遠鏡、氫原子鍾等天文儀器。
2、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如數理領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有限元法的標准演算法、數學定理的機器證明、微分動力系統穩定性、分子軌道圖形理論方法、暖雲降水理論、地球內核旋轉稍快的發現,生命科學領域的牛胰島素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合成、胰島素三維結構與功能關系的研究、蛋白質功能基因的修飾、水稻基因物理圖譜,還有彗星和小行星的發現、准晶體的發現、澄江化石群等古動植物化石的發現,在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研究、東亞大氣環流研究、古氣候和古新星研究、黃河探源、雅魯藏布江探險以及南極和北極的考察等方面都有眾多收獲。
3、技術進步的重要標志在於掌握高技術的能力。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掌握了製造原子彈、氫彈 、核發電和核輻射等核技術以及發射遠程運載火箭、各種用途的人造地球衛星乃至宇宙飛船的技術,製造的電子計算機有10億次巨型機、千萬次向量機。數百萬次超小型機以及曙光1號和曙光1000等高性能並行機,發展了時態邏輯語言、漢字語言信息處理系統、漢語語文轉換系統等軟體系統,研製了中文智能介面和高密度信息貯存裝置,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訊方面也有了量子避錯原理和量子隱形態實驗可喜的進展。
4、在激光技術方面我們研製出「神光」等高功率的激光裝置、半導體量子陷阱激光器、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和1.35微米半導體激光器等激光系統並掌握了高速光導纖維通信技術。獨創的雙離子束外延機、3微米集成電路工藝的突破以及核工業機器人、六維機器人、爬壁機器人等多種機器人的製造和6000米水下機器人探海實驗成功,代表了我們在精密製造方面的進步。
5、在生物技術方面,玉米和大豆的固氮、抗蟲棉花、基因工程疫苗、試管嬰兒和試管羊、人類基因在植物中的表達和高等動物克隆等生物技術成績斐然。材料科學方面,高溫超導體材料和納米材料、高性能固體推進料、非線性晶體和激光晶體等的研究都取得可喜成就。
6、在技術科學方面還有復式燃燒理論、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理論、冷壓狀態方程、齒輪動態整體誤差理論、非線性系統的最優控制等有影響的理論成果。
7、工程方面的進步突出地表現在大型設備的製造能力上,中國已能製造12.5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17.5萬千瓦低水頭發電機組、50萬千瓦高壓輸變電設備、200噸級電渣重熔爐、1.5萬噸滌綸拉絲設備、24萬噸尿素生產、30萬噸合成氨設備、1000萬噸級露天采礦設備。
8、武漢和南京的長江大橋、長江葛洲壩和黃河小浪底兩大水利樞紐以及正在興建的三峽工程代表了橋梁和水壩的建設能力,萬噸級巨輪、運7客機、高速公路建設和火車提速表現了交通運輸方面的進展。
9、大慶油田的成功開發充分顯示了中國自力更生方針的力量,噴氣紡紗、合成橡膠表現了吸收和創新技術的能力。
10、農業進步的科學技術的貢獻已經達到35%,在良種推廣和耕作制度的改革方面進展巨大。秈型雜交水稻、魯棉1號棉花、鐵豐1號和東農36號大豆和小麥等良種的推廣對農作物增產起了巨大的作用,51年來農作物品種更換了四、五次,每次都增產20%~30%,主要作物良種覆蓋率已達80%,造林成活率提高20%,復種指數提高了25%。
11、在醫葯衛生領域,顯微外科和癌症早期診斷顯示了醫療技術的進步,基因工程多肽葯物、向導葯物和抗體工程等都有了可喜的進展,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已取代血源性疫苗投放市場,在中醫葯方面也有針刺麻醉和洋金花麻醉葯以及抗瘧疾青蒿素葯物的成績,在計劃生育和人口理論方面的成功令世界矚目。
⑹ 我國2019最新科研成果有哪些
懸浮燈泡,太陽能屋頂。智能服務機器人。天眼新一代威脅感知系統。
⑺ 中國最新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至少三個
1、世界首條雙層隧道在上海建成
2004年9月,經過32個月施工,中國第一條雙管、雙層越江隧道復興東路隧道在上海建成。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條建成通車的雙層隧道。該隧道的建設採用了國際罕見的雙層、雙管設計,共設6個車道,高2.6米,可供各類小型車輛通行;下層隧道設一車道,高4米,可供公交車等大型機動車輛通行,並備有一條緊急停車道,隧道的車流量比普通隧道增加了三成。同時,考慮到雙層隧道的特殊防火要求,共設置了120組消火栓和160組自動水噴霧噴頭,每隔30米一組,如有險情,噴淋系統會自動打開。復興東路隧道全長2785米,總投資15.9億元人民幣。
2、青藏鐵路攻克凍土世界性難題
凍土是指溫度在零度以下,並含有冰的各種岩土和土壤。凍土在凍結的狀態下體積膨脹,到了夏季,凍土溶化體積縮小。在這兩種現象的反復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會出現破裂或者塌陷。高緯度凍土,比較穩定,如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而青藏鐵路的格爾木至拉薩段緯度低、海拔高、日照強烈。加上青藏高原構造運動頻繁,那裡的凍土具有地溫高、厚度薄等特點,其復雜性和獨特性舉世無雙。
有「世界第一高遂」之稱的風火山隧道全長1338米、軌面標高4905米,全部位於永久凍土層以內,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凍土區最長的高原永久凍土隧道。青藏鐵路開工前,有西方媒體預言:青藏鐵路根本過不了風火山,因為風火山地下全是長年凍土,冰厚達150多米,在冰山上打隧道根本不可能。
2001年10月18日,風火山打響隧道第一炮。負責施工的中鐵二十局創造性地研製了兩台大型隧道空調機組,將隧道施工溫度控制在±5℃,有效地防止了地下冰融化滑塌。他們和多家科研單位合作,相繼攻克了淺埋隧道進洞、冰岩光爆、凍土防火隔熱等20多項世界性高原凍土施工難題。
青藏鐵路堪稱凍土工程的「博物館」。青藏鐵路有一種特殊的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築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鋪築土層的路基。這種長達111千米的「片石層通風路基」為國內首創,它好似散熱排風扇,冬季從路堤及地基中排除熱量,夏季較少吸收熱量,起到冷卻作用,可有效保持凍土路基穩定。青藏鐵路「以橋代路」橋梁達156.7千米,鐵軌飛架而過卻不驚擾凍土,如此大規模採取「以橋代路」措施在世界上還是首次。
3、中國最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
「上海光源」工程由國家、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投資建設。「上海光源」並非簡單的「發光裝置」,而是一個進行「同步輻射光源」研究和應用的高科技建築物。「上海光源」總投資達12億元人民幣,位於張江高科技園區內的張衡路上,佔地約15公頃(約300畝),整個建築由周長432米的閉合環形高科技裝置和上百個科學實驗站等部分組成。「上海光源」從裝置到建築,均由我國自行設計和集成,建設周期為52個月,外部的建築工程將於2006年5月完工,其內部設備的製造、安裝和調試將從2005年3月開始,預計2010年前完成整個建設並投入使用。
「上海光源」即同步輻射光源,是繼電光源、X光源、激光光源之後的第四種光源,是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等眾多學科領域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的「敲門磚」。「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正在設計或建造中性能最好的光源之一,其能量居世界第四(前三名是日本SPRING-8、美國APS、歐洲ESRF),科學壽命超過30年。該科學裝置建成後,每天能容納數百名全世界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進行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將對推動我國多學科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起到重大作用。
「上海光源」應用十分廣泛:
1.照亮生活,診斷疾病將更加精確
採用「上海光源」產生的射線可以獲得安全的、高清晰的心血管成像;利用同步輻射光的高分辨特點,可發現很小的腫瘤,實現腫瘤的早期診斷,提高腫瘤的治癒率;通過同步輻射光源,可以進一步看清SARS病毒的真面目,為預防和控制SARS提供更有效手段。
2.照亮科技,為各種研究提供平台
「上海光源」具有幾十條向用戶開放的光束線和上百個科學實驗站,它們將為我國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等許多基礎學科提供研究平台。目前,世界已處於後基因時代,各國蛋白質研究的競爭愈演愈烈,而我國對蛋白質的研究中,80%以上工作需依靠「上海光源」。
3.照亮工業,可提高微細加工技術
「上海光源」將為醫葯、石油、化工等高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提供很大幫助,並將有助於我國的工業基礎及早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另外,「上海光源」還將對微細加工技術起到支撐作用。科學界估計,對線度在幾十納米以下的集成電路,「上海光源」將成為主要光刻手段。
4、高科技亮相」珍珠型」國家大劇院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西側,有一個巨大的珍珠型建築物非常引入矚目.它就是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最大的特點,應該算是環型的景觀水池了。大劇院四周環繞有1.2萬立方米的景觀水池。在劇院的南北面都有主入口.當你穿過長安街,從北面的地下主入口通過30米的長方形水下長廊,就可以進入劇院大廳。
整個劇院大部分在地下32米左右,共有4層,地上一層主要包括三個劇場.從東向西依次是音樂廳、歌劇院和戲劇院。三個劇場各有特點,歌劇院有2416個座位,規模最大;而戲劇院的舞台最大;
音樂廳雖然最小,但設備先進,它擁有一架全國唯一的世界一流的管風琴,價值1600萬美元,合人民幣大約1.2億元。地下三層則是休息廳、化妝間、小劇場等。在國家大劇院最強烈的感受就是高科技無處不在。
進入大劇院,你會發現這里的屋頂十分空曠,沒有任何支撐 整個屋頂一共是三塊,底部和頂部都是最先進的鋼結構環梁設計,連系著中間148個梁架, 構成了無柱撐天穹形鋼殼屋頂。這個橢圓形屋頂.東西212米,南北144米,重達6750噸。在劇院大廳,有一塊6000平方米的大玻璃幕牆,這塊幕牆形狀像透明的水滴,厚度是普通家用玻璃的6倍,有60厘米,但透過幕牆,您仍然可以盡情欣賞外面熱鬧的長安街景。幕牆採用最先進的鋼化和加膠技術處理,抗震性強,安全性高。
大劇院3.8萬平方米的殼體屋面,由2萬多塊耐腐蝕的鈦金屬板和1200多塊大小不等的有色玻璃組成;從外面看,大劇院銀光閃閃.你一定會擔心如果下雨或它的清潔問題,其實,全部的屋面已經使用了先進的納米材料自潔系統,這些特殊的納米材料塗在殼體外面,就像荷葉一樣.保證了表面不吸附水珠、灰塵、煙塵。
在劇院外面,你可以在四季恆溫的環行景觀水池旁休息 這里的水不是外來的自來水,而是抽取的深層地下水,經過一套先進的微循環處理系統,使水溫長期控制在零度以上,冬天不結冰,不起霧,夏天不生綠藻,還大大節約了能源。
國家大劇院總建築面積為149520平方米,總投資約為26.88億元.由中央財政專項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