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陸琳和成果

陸琳和成果

發布時間:2021-02-02 23:24:54

1. 謊言的誘惑大結局是什麼,大結局,人物最終結局

童藝約古小偉見面,讓他老實告訴自己在外邊是否有人?如果真的喜歡自己,就想好再說不能騙自己。古小偉正給童藝說沒必要騙她時,雪歌過來認出古小偉是陸琳的助理。一聽是她媽助理,童藝急忙替古小偉向雪歌掩飾。

童藝在路邊問古小偉,讓他告訴自己實情,自己已經不是實習中的小姑娘,有些事自己懂。古小偉說她見過不代表有些事情她懂,如果一個男人沒有車和房,他的愛情和尊嚴就是狗屎。聽到童藝說自己不在乎那些,古小偉說別人在乎,祈求童藝原諒自己,自己是真的喜歡她。

童藝讓他選擇要麼辭職,要麼分手。聽他還說是逢場作戲,童藝轉身離開。李德仁興致盎然回家,結果發現童藝和雪歌外出。看到李德仁見到自己很失望,雪歌問他是否在想童藝,如果他和童藝好自己不反對。

謝總和嫣然歡好之後,告訴她李德仁是不會娶她的,而自己和她在一起就是為了娶她。此時,李德仁正想怎麼擺脫嫣然,深夜外出時看見門口拖著行李的童藝。李德仁帶著童藝進屋,安排她還住原來的客房。簽合約時,謝總一直盯著嫣然看,還得陸琳提醒他簽合約。

看著他倆互動,陸琳單獨給李德仁說嫣然和老謝之間有貓膩,而李德仁也決定是時候給嫣然攤牌。嫣然約童藝見面,告訴她古小偉貌似外邊有人了。聽她這么說,童藝說自己知道,而且她也和古小偉分手了。

(1)陸琳和成果擴展閱讀:

《謊言的誘惑》角色介紹:

1、陳文浩

陳文浩是東江集團的經理,出身貧寒,因為東江集團老總女兒呂佳佳戀愛而進入東江集團高層,但陳文浩又是個濫情的人,因為前女友夢曉薇的出現兩人舊情復燃,最後走上了不歸路。

2、呂佳佳

呂佳佳是個思想單純的富家女,爸爸是東江集團的老總,男友陳文浩也因為和自己的關系在東江集團高層任職,但男友陳文浩感情上始終和多個女人保持關系,特別是前女友夢曉薇的出現徹底讓呂佳佳對陳文浩死了心。

3、夢曉薇

夢曉薇是陳文浩的前女友、大學同學,夢曉薇是個善於用心計的女人,她的出現讓陳文浩重新燃起了激情,夢曉薇利用陳文浩是東江集團的經理的便利順利通過招標,玩弄陳文浩於股掌之間,也造成陳文浩和呂佳佳的感情徹底破裂。

2.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的辦學成就

在教學上,學院充分依託福建師大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優勢,努力內拓寬專業口徑,加強學科基礎容教學,同時強化學生實踐,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已取得豐富的教學成果。首屆廣電畢業生就業率居全省第七位。據不完全統計,已走上工作崗位的53名首屆廣電新聞專業學生中有28人榮獲過國際級、國家級、省級和校級以上各種專業比賽或社會活動評比的110個獎項,出版著作3部,在公開刊物上發表作品150篇共54萬余字。其中張曉敏、余樂同學的紀錄片《馬幸》獲第二屆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優秀獎(國內僅3名);周耿忭同學的DV作品《地下生活》在第三屆國際學生影視展播出,林瀟瀟同學的中篇小說《高四學生》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榮獲《小說月報》第9屆百花獎中篇小說獎,林煜同學的FLASH作品《尋找》獲首屆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動畫短片學術獎;朱珊珊獲2003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省特等獎。播音與主持專業的郭蕾同學獲「明日之星」全國總決賽亞軍,汪榕同學榮獲「新苗杯」全國大學生主持人大賽第7名,車玲玲獲中央電視台「挑戰主持人」杯冠軍,陳怡靜同學榮獲省第五屆大學生辯論賽最佳辯手獎,陸琳勤榮獲「閃亮之星」全國大學生歌手賽福州賽區第一名等。

3. 電視劇里的人物陸總和琳琳是哪部電視

應該是《非緣勿抄擾》襲
是蘇有朋擔任製作人的首部作品,由金鍾獎最佳導演賴水清執導,該片匯聚蘇有朋、秦嵐、傅藝偉、熊乃瑾、譚俊彥、肖光奕、吳華新、王宣予等兩岸三地明星,《非緣勿擾》在一定程度展現了「80」後面對的社會現實。
作為國內首部聚焦「不婚族」的電視劇,該劇用詼諧輕松的手法表現時下年輕人的婚姻觀、人生觀。講述了當下青年男女在愛情和婚姻上的選擇與救贖。

4. 洗星海的成就

冼星海(1905~1945),中國近現代著名的音樂家,中國作曲家。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番禺,生於澳門一個貧苦船工的家庭。1905年 6月13日生於澳門,1918年入嶺南大學附中學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小提琴和鋼琴,並發表了著名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從師於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樂院。在肖拉·康托魯姆作曲班學習。留法期間,創作了《風》《遊子吟》《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等十餘首作品,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大量戰斗性的群眾歌曲,並為進步影片《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話劇《復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抗戰開始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後去武漢與張曙一起負責開展救亡歌詠運動。1935年至1938年間,創作了《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游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1938年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並在「女大」兼課。教學之餘,創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蘇聯學習、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於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創作生活約10餘年,共作歌曲數百首(現存250餘首),大合唱4部、歌劇1部、交響曲2部、管弦樂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鋼琴等器樂獨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創作中,數量最多、影響最廣的是多種多樣的群眾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現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採用號召性、戰斗性的進行曲形式的《救國軍歌》《青年進行曲》《保衛盧溝橋》和《到敵人後方去》;有具體展示人民戰爭壯美的戰斗圖景、將抒情性與鼓動性或描繪性與概括性結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擊軍》和《反攻》;有表現工農群眾的勞動生活、採用特定的勞動音調和節奏寫成的《頂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們開》;還有為抗戰中的婦女、兒童寫的《只怕不抵抗》《祖國的孩子們》和《三八婦女節歌》等等。在這些群眾歌曲中,冼星海根據不同內容,創造具有不同個性特徵的音樂形象,或以具有沖擊力的節奏和挺拔高昂、富於稜角的旋律,表現激昂慷慨的情緒和威武豪壯的氣勢;或以氣息寬廣的旋律、舒緩沉著的節奏和抒情含蘊的音調,體現革命人民豐富的內心世界。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黃河大合唱簡介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歷史

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在次年1月抵達延安後,寫出了《黃河》詞作,並在這年的除夕聯歡會上朗誦了這部詩篇。冼星海聽後非常興奮,表示要為演劇隊創作《黃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里,冼星海抱病連續寫作六天,完成了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型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之後,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引起巨大反響,很快傳遍整個中國。

《黃河大合唱》為我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在六十年代後期,還被改編為鋼琴協奏曲。

《黃河頌》是抗日戰爭時期, 著名交響樂《黃河大合唱》中一首獨唱歌曲的歌辭, 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希望在抗日戰爭時期, 激發起人民對中華民族的熱愛 和誓死保衛家園的民族意識. 雖然其創作年代已與我們相去甚遠, 但那奔放,豪邁,鏗鏘有力的詩句和強烈的情感, 至今讀起來仍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喚起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自豪感.

創作背景

冼星海回國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眾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他站在民族斗爭的前面。他確信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發出怒吼」,他縱筆譜寫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遂盪其共鳴,樂思如潮。創作一星期,半月之內又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寫就了這一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

黃河大合唱》;在抗戰烽火的洗禮下,迅速成長為中華兒女愛國救亡的號角;與此同時,以其所負載的精神力量和民族個性,在海外華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線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猶如一位戰功累累的元勛,繼續馳騁在國內外樂壇,成為中華民族傲人的藝術財富。

《黃河大合唱》一問世,就迅速在中國大地上傳唱,成為抗戰救亡的精神號角。並推動了團結抗日的形勢發展。首演時,樂隊只有兩三把小提琴,二十來件民族樂器,低音弦樂器是用煤油桶製成,打擊樂器有臉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搖晃選成效果……這支原始的樂隊烘托著40多位勢血青年放聲高唱,《黃河大合唱》從此傳遍了延安,傳遍了中國,飛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響不絕,震撼人心,經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後,特別高興,站起來使勁鼓掌,連聲說:「好!好!好!」周總理也為冼星海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心聲!」

在冼星海的歌曲創作中抒情性的獨唱歌曲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為舞台劇和電影所作的插曲。這些作品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的遭遇和內心感受,或傾訴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或抒發投入斗爭的熱切情感。如:《夜半歌聲》《莫提起》,充滿激情和幻想,唱出了橫遭封建勢力迫害和國土淪喪後的痛切感情與戰斗呼號;《熱血》和《黃河之戀》都是慷慨悲歌,表達了為自由而戰的堅強意志和勝利信心;《做棉衣》《江南三月》和《戰時催眠曲》等,則以優美親切、純朴清新的民間音調,抒發了抗戰婦女的愛國深情。
為了表現廣闊的現實生活和使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冼星海還探索創造了一些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歌曲樣式。其中有將抒情性與戰斗性兩者不同的表現特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三八婦女節歌》;有頌揚性的歌曲《贊美新中國》;還有將民間說唱音樂與戰斗性的群眾歌曲音調相結合的敘事性歌曲,如《梁紅玉》和《打倒汪精衛》等。他很善於發掘歌詞語言的韻律美,在表現主題形象的前提下予以音樂性的發揮。他也很善於運用多種多樣的歌曲演唱形式,如獨唱、齊唱、領唱、合唱和有說有唱等,特別是在群眾歌曲中廣泛運用輪唱和二部合唱的形式,在當時的抗戰歌詠中具有創新的意義,並具有廣泛的影響。此外,他在去蘇聯期間,主要採用中國古典詩詞譜寫的藝術歌曲,在探索新的體裁和民族風格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冼星海在音樂創作上的另一重要貢獻,是開創了表現我國人民革命斗爭並具有民族特點的大合唱創作。所作4部大合唱,在題材、內容的現實性和表現形式的民族化、群眾化方面是相同的,但又根據不同的題材、內容,以不同的藝術手法進行處理,而使各個作品具有不同特色。作於1939年3月的《生產大合唱》,以載歌載舞和戲劇表演相結合的形式,通過「春耕」、「播種與參戰」、「秋收突擊」和「豐收」4個場面,表現解放區人民的生產勞動和抗戰生活,音樂具有民間風味,合唱粗獷質朴,其中的《二月里來》和《酸棗刺》兩個段落,常被作為獨唱和童聲合唱曲目,流傳至今。為紀念「九一八」事變8周年而作的《九一八大合唱》,是一部敘事性的大合唱,採用交響性和迴旋曲的形式結構,全曲以具有舞蹈特點的音樂主題和悠長深沉的副主題對比貫串和反復出現,其間插入許多不同性格的段落,表現人民群眾在歡慶勝利時回顧抗戰歷程,激發起抗戰到底的決心;其中的女聲獨唱與合唱段落《九一八子夜歌》,運用了戲曲、說唱音樂中的板式變化手法,具有戲劇性效果。《九一八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的樂隊伴奏,在對民族打擊樂器和中國音樂風格的節奏的運用上很有特色。作於1940年3月的《犧盟大合唱》,是為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的抗日決死隊寫作的一部群眾歌曲聯唱形式的大合唱,包括齊唱、獨唱、輪唱、合唱等6個段落,音樂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

《黃河大合唱》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這部作品創作於1939年,它以黃河為背景,熱情贊頌了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堅強意志和斗爭精神以及悠久的文化歷史,突出地表現了中國人民勤勞朴實、酷愛自由、胸懷寬廣的崇高品德,憤怒地控訴了敵寇的入侵給黃河兩岸人民所造成的深重災難,最後以激昂的旋律威武雄壯地奏出了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為反抗日寇的侵略、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英勇戰斗的時代最強音。整個作品自始至終都以扣人心弦的藝術感染力鼓舞人們為真理和正義而戰斗,對未來和勝利充滿著信心。《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反映中國人民為求民族解放、爭取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而斗爭的優秀作品,在藝術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和獨創性。
《黃河大合唱》演出後,轟動了整個延安。1939年5月11日,在慶祝魯迅藝術學校成立一周年的晚會上,毛澤東觀看了冼星海親自指揮的演出,連聲稱贊。同年7月,周恩來也觀看了《黃河大合唱》的演出,並親筆給冼星海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 !為大眾譜出呼聲!」郭沫若在《黃河大合唱》的序中寫道:「《黃河大合唱》是抗戰中所產生的最成功的一個新型歌曲。音節的雄壯而多變化,使原有富於情感的辭句,就像風暴中的浪濤一樣,震撼人的心魄。」
《黃河大合唱》的問世,對抗日民族解放斗爭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最後的生活

1940年12月,冼星海來到蘇聯,這是他生活的最後五年。在此期間,他得以有較集中的精力對幾部大型作品進一步修飾並最終完成。1941年6月爆發了震驚世界的「蘇德戰爭」。連年的兵火戰亂,顛沛流離,生活無著,再加上缺醫少葯,使本來體弱多病的冼星海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1945年初,蘇聯有關方面將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醫院接受治療。剛住進醫院,冼星海便開始創作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但病魔無情,1945年10月30日他病逝於克里姆林宮醫院,年僅40歲。同年11月14日,延安隆重舉行了「冼星海追悼會」,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冼星海年簡

冼星海(1905---1945)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1918年
考入嶺南大學附中學習小提琴。在廣州嶺南大學附中半工半讀時,就參加樂隊並擔任小提琴、單簧管演奏員,還擔任指揮。
1926年
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選修小提琴。
1928年
入上海音樂專科音樂學校,學習小提琴、鋼琴。此期間,發表有《普遍的音樂》等音樂評論。
1929年
因參加學潮被迫退學後赴巴黎勤工儉學,師從丹第(V.D'INDY)學提琴,從師杜卡斯(Paul Dukas)學作曲理論與作曲。
1931年
考入巴黎國立音樂學院肖拉•康托魯姆作曲班。留學期間,創作有 《風》、《遊子吟》《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中國古詩》等十餘件作品。
1935年
畢業回國,積極投入抗戰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創作大量群眾歌曲,並為進步電影《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及話劇《復活》、《大雷雨》等作曲。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並赴武漢與張曙一起負責開展救亡歌詠運動。
1935年到1938年
創作有《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游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莫提起》、《黃河之戀》、《熱血》、《夜半歌聲》、《拉犁歌》、《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大量各種題材、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
1938年
任延安魯迅文學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並在延安女子大學兼課。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音樂系主任時,為光未然創作的「黃河大合唱」的歌詞寫下了這部名垂青史的音樂名作。並創作有《生產大合唱》等著名作品。
1940年
赴蘇聯留學;次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無法回國,因生活艱苦,疾病纏身。
1945年10月30日
病逝於莫斯科克林姆林宮醫院。在莫斯科病逝,年僅40歲。
冼星海部門代表作品目錄
冼星海在短短的一生中,創作了數百首音樂作品和大量的音樂論文,主要作品有:交響樂《民族解放》《神聖之戰》,管弦樂組曲《滿江紅》,管弦樂《中國狂想曲》,小提琴曲《郭治爾•比戴》等作品。存世的作品近三百件,含四部大合唱、兩部歌劇音樂、兩部交響樂、四部交響組曲、兩百餘首歌曲、十餘首器樂曲等。先後發表有《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造者》、《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等三十餘首音樂論文。

《拓荒歌》《犧盟大合唱》 《小孤女》 《心頭恨》《楊柳枝詞》《夜半歌聲》《贊美新中國》《在太行山上》《戰時催眠曲》《只怕不抵抗》《祖國的孩子們》《做棉衣》 、《熱血》《青年進行曲》《怒吼吧黃河》《牧歌》《民族解放》《茫茫的西伯利亞》《路是我們開》《梁紅玉》《九一八大合唱》《江南三月》《黃河之戀》《黃河》《婦女進行曲》《反攻》《到敵人後方去》《打倒汪精衛》《別情》《保衛黃河》《「三八」婦女節 》《「滿洲」囚徒進行曲 》《保衛盧溝橋墩》《拉犁歌》《二月里來》《救國軍歌》《莫提起》《贊美新中國》《誰來跟我玩》《游擊軍》《生產大合唱》《追悼歌》《頂硬上》。

冼星海的名言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錢能買的。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獻給勞動人民大眾,為挽救民族危機服務。

每個人在他生活中都經歷過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難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觀、消極,發出絕望的哀號;有些人在苦難中還想到別人,想到集體,想到祖先和子孫,想到祖國和全人類,他就得到樂觀和自信。

中華民族的解放勝利,就是要每一個國民貢獻他純潔的愛國之心。

同名電視劇

片長:二十集
主創人員:
出品人:張惠建、李海元
總策劃:朱小丹、何敬修
總顧問:逢先知、金沖及
總製片:胡國華、王克曼
總監制:方健宏、白玲、何日丹
導演:段果平、程生生
編劇:王朝柱
主要演員:
馬曉偉--飾冼星海 唐國強--飾毛澤東
劉 勁--飾周恩來 瑪麗詠--飾露易絲
劉 琳--飾錢韻玲 弗朗索瓦--飾杜卡斯
牟 雲--飾黃蘇英 宋曉英--飾錢母

故事梗概:

1929年,胸懷音樂救國大志的冼星海告別了故鄉和親人,踏上了巴黎求學之旅。在異國他鄉,他飽嘗了屈辱與磨難;也享受到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甜蜜;更收獲了音樂的碩果。

當日寇的鐵蹄踏在了中國的土地上時,冼星海毅然離別了熱戀中的巴黎女友。回到了祖國,他用滿腔熱血譜寫出一曲曲激昂的音樂去喚醒民眾,鼓舞人民的鬥志。
在延安,冼星海譜寫出了舉世聞名的大型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成為中華兒女愛國救亡的號角。

冼星海逝世之後,毛澤東同志於悲痛之中親筆寫下輓詞:「向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黃河大合唱》的介紹與欣賞

《黃河大合唱》有五個版本。一個是「延安版本」,是冼星海在延安用簡譜寫的。因為當時延安條件非常艱苦,要組成一個真正的管弦樂隊是不可能的。當時只有幾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之類的樂器,大多數人都不能識五線譜,所以就用簡譜。第二個版本是「蘇聯版本」、是冼星海在前蘇聯重新配器的一個版本,在主旋律及聲部上也作了一些調整。第三個版本是「上海樂團版本」,就是李煥之1987年根據冼星海的「蘇聯版本」為上海樂團改編的一個版本。第四個版本是「中央樂團版本」是1975年嚴良堃等人根據冼星海的延安版本重新配器的版本。這個版本影響最大,傳播最廣。今天,大家能聽到的就是這個版本。第五個版本是鋼琴伴奏版本。這個版本是由瞿維來編訂的,主要是為演出方便而改編的。

《黃河大合唱》作為一部「大合唱」。所謂「大合唱」就是「康塔塔」(contata),是歐洲巴羅克時期重要的聲樂體裁。「康塔塔」雖然不具有歌劇那麼完整的故事情節,但戲劇性還是存在的。《黃河大合唱》作為一部中國的「康塔塔」,也具有這種戲劇性。《黃河大合唱》一共八個樂章,每一章節,都是通過朗誦和樂隊為背景串聯起來。雖然每個樂章在從表現形式、藝術形象、思想內容都各有側重或有所不同,但是整個作品貫穿著一個主題思想,這就是「抗日救亡」,同時也歌頌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

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是一首混聲合唱。這里運用了黃河船夫號子的音調素材。這一樂章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繪了船夫們與風浪搏擊的場面,音樂充滿戰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據開始的主題旋律,拉寬了節奏、放慢了速度,表現船夫們穿過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種欣慰。這表明,中國人民盡管處在艱難抗戰之中,但已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樂又回到了樂章開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強漸弱,由近到遠。這一樂章通過黃河船夫與急浪、險灘的搏鬥,象徵著中國人民與日本帝國主義日趨激烈的民族矛盾。

第二樂章的《黃河頌》,是一首男中音獨唱曲,表達了詩人對黃河——母親河的贊美。這一樂章由三個樂段構成。開始樂隊奏出一個音域寬廣、氣息深長的引子,這就是這一樂章的主題,顯示出了黃河的雄偉氣魄。接下,男中音唱出了內心熱情的贊美。這里唱出了黃河的源遠流長和曲折婉轉,它象徵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幅員遼闊。第二段從「啊、黃河」開始,進入一個熱情澎湃的音樂段落,這里歌頌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及其光榮的革命傳統。接著又來了一個「啊、黃河」。這是一個激情的甩腔,音樂上更加熱情昂揚。似乎在說,中華民族站起來了,我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誓與外敵斗爭到底。此時音樂到達高潮。跟進來的第三個「啊、黃河」使音樂進入第三樂段,這時音樂變成4/4拍,氣息寬廣,像黃河一樣奔流而下。這個章表達了詩人對黃河的贊美,但又將黃河形象地比作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因此,這里對黃河的贊美也就是對中華民族的贊美。

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是一個配樂詩朗誦。原來是由三旋伴奏,後來改為有琵琶伴奏。這個樂章,冼星海吸取了《義勇軍進行曲》《滿江紅》的音調素材, 講述了民族的災難,也歌頌民族的英雄。是詩人進一步對黃河、對中華民族的贊美。同時也暗示著黃河或者說是中華民族將面臨一場劫難。但遺憾的是,我們今天在音樂會上很難聽到這一樂章了,因為考慮到演出效果,常常被省略!

第四樂章是《黃水謠》,是女聲二部合唱。這是一首民謠體的三段體歌曲,其曲調非常優美動人,把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祖國的無限深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第一段展現出黃河兩岸人民安寧、平靜的生活,音樂十分流暢,也顯得十分祥和。中段情緒急轉直下,「自從鬼子來,百姓遭了殃……」。這一段表現日寇入侵中國,踐踏祖國的大好河山,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第三段是第一樂段的再現,但在情感上則變得壓抑和悲涼。這一樂章是全曲中的一個轉折點,整個作品的悲劇性和戲劇的矛盾就此展開。

第五樂章是《河邊對口曲》,是一個男聲二重唱及混聲合唱。採用了樂段反復的民間音樂結構形式,音樂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調,採用鑼鼓伴奏的方法。整個樂章是兩個流亡者的對話。這里作者借兩個流亡者的對話,講述了全國廣大流民、顛沛流離、背井離鄉的悲慘遭遇。引出合唱發出「打回老家去」的吶喊。

第六樂章《黃河怨》,是一首女聲獨唱。用悲慘纏綿的音調唱出被壓迫、被侮辱的淪陷區婦女的痛苦的哀怨。這一段是一個絕望的婦女的內心獨白。這個婦女的丈夫流離失所,不只去向,她的兒子也被日本鬼子殺死了,自己又被鬼子給糟蹋了,最後不得不跳入黃河母親懷抱自殺而死。作者之所以有這樣一個構思,就是想通過一個婦女的死來激發全國人民的鬥志。在整個《黃河大合唱》中,這是戲劇性最強的一段,作為一首獨唱歌曲,技巧性非常強,是檢驗女高音的「試金石」。

第七樂章《保衛黃河》,是一首輪唱、合唱歌曲,是人們最熟悉的一首。這里採用了「卡農」的復調手法,給人一種此起彼伏、群情激奮、萬馬奔騰的藝術效果。首先是二部輪唱、然後是三部輪唱,並穿插了「龍格龍」的襯詞,增強了音樂的氣氛,使人感覺到抗日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和勢不可擋。

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是一個混聲合唱歌曲,它是整個作品的主題思想的概括和升華,也像是一個回顧,用富於詩意和浪漫色彩的筆調,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終將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必勝信心。「黃河在怒吼」、「揚子江在怒吼」、「珠江在怒吼」描述了全民抗戰的戰爭態勢。最後發出了「戰斗的警號」,這一句被多次重復,整個音樂給人以巨大的號召力,無疑是向法西斯、侵略者的宣戰!

整個作品雖然沒有像歌劇那樣,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但它卻有一個嚴密的戲劇性構思,給人一種強烈的矛盾沖突。這個矛盾沖突就在於開始時的人與自然的沖突,是船夫與險灘、急浪的搏鬥,後半部分是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沖突。但二者是相呼應的,即通過人與大自然的搏鬥,表現出中國人民的英勇頑強,進而為中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民族矛盾得以解決作了鋪墊。整個作品就在於展示這個矛盾(《黃水謠》)、激化這個矛盾(《黃河怨》)、解決這個矛盾(《保衛黃河》)。這種矛盾的展示、激化、解決正是其戲劇性所在。

冼星海紀念館:http://www.eelove.cn/memorial/index4.php?id=xianxinghai
作品:黃河大合唱(大合唱)、到敵人後方去、二月里來、夜半歌聲、在太行山上(歌曲)、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室內樂)等等。

歌曲試聽:http://mp3..com/m?z=0&;cl=3&ct=134217728&sn=&lm=-1&cm=1&sc=1&bu=&rn=30&tn=mp3&word=%D9%FE%D0%C7%BA%A3&pn=0

論著 冼星海發表過20餘篇音樂論文和編寫過一些音樂教材。他在去延安之前發表的《救亡音樂在抗戰中的任務》(1937)、《救亡歌詠運動和新音樂的前途》(1938)、《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造者》等短文中,著重總結了抗日救亡歌詠運動的經驗,論述了以聶耳為代表的新興音樂的方向和發展前景。到延安後陸續發表了《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1939)、《民歌與中國新興音樂》(1940)、《現階段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幾個問題》(1940)等論文,並在1940年1月舉行的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代表大會上作了《邊區的音樂運動》的報告。他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就如何發展中國新音樂、中國新音樂發展的歷史經驗、中國新音樂的大眾化和民族形式以及中國民歌的特點和民歌研究等問題,發表了許多重要意見。他主張以馬克思主義的藝術理論指導中國新音樂的建設。他認為不論是音樂的民族形式問題,還是大眾化問題,都應以發展中國的工農音樂為基本出發點。他通過實際調查采錄和研究,初步歸納了中國民歌具有現實性、形象化、地方性等特點,並認為在音樂創作中吸取民間音樂的因素,能夠更真實更生動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和大眾的語言,創造出更豐富的最具有民族性、同時也是最具有國際性的音樂作品。他以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為指導思想,對「五四」前後中國新音樂發展的歷史和分期,以及有代表性的音樂家、音樂作品的歷史作用等,作了簡要述評,並論述了新音樂的本質特徵和形式特點,指出中國新音樂必須朝著「他的內容應該是新民主主義的,他的形式應該是民族的」方向發展。他的這些理論著述,對中國革命音樂理論的建設起過重要的作用!

5. 陳慧琳PK鄭秀文哪個更成功更受歡迎

覺得她們兩個最近幾年都混得不咋樣。

也許在6,7年前,我覺得亞洲來看的話,鄭秀文更受版歡迎,不權是當年還連續幾年在新加坡亞洲mtv得最受歡迎的亞洲女歌手嗎。這個獎好像更有說服力吧。

我覺得這個根本真的就是個人喜好問題。這兩個女明星都挺漂亮的,歌也挺好聽。我個人偏袒鄭秀文些:)

6. 於若木的妹妹於陸琳的老公

於若木的妹妹於陸琳的老公怎麼了!你倒是把話完整呀!這樣有頭沒尾的,要人們怎麼辦……!

7. 一個女人的史詩中的老劉最後是不是跟陸琳搭上了

文革剛開始的時候,老劉因為出賣誣陷方大姐而坐上了文革小組第三把交椅,趨炎附勢的陸琳就和他結婚啦!文革結束後,老劉的行徑被發現,陸琳就又立刻離開了他!
詳情看34集版史詩的第33集。

8. 中國不同時期的藝術發展成就及代表人物

《中國美術史》

古代
古代的石器與玉石工藝 古史傳說中的美術活動

商代
商周時代美術概況 商周時代美術的重要成就 青銅器工藝的基本技術
殷墟的發現 從殷墟的發現看殷代美術的成就 青銅器的名稱及形制
青銅冶煉的起源和發展 西周初年的青銅工藝 殷墟發掘
西周及春秋時代的青銅工藝 戰國時代的青銅工藝及其他美術品 商代樂舞
商周戰國時期的陶瓷 商周龍紋的鑒別 商代的青銅文化
中國早期的絲綢 商周至兩漢的瓷器

漢代
漢代美術的成就 漢代社會形態與藝術 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
漢代雕塑藝術 漢代工藝美術 墓室壁畫

這是一部分目錄,詳見參考資料里的地址,可免費閱讀《中國美術史》。

補充:
中國美術的發展史(簡略,但也不少)
http://union.5460.net/school/bbs/dispInfo1.jsp?id=1402802
另附中國美術歷史上最具有代表的人物:

◎ 隋唐五代 董 源 戴 嵩 王 維 韋 偃 吳道子 閻立本 展子虔 張 萱 周 仿 戴 嶧 韓 晃 李 升 李思訓 李昭道 李 真 盧楞伽 孫 位 韓 干 董 源 王齊翰 衛 賢 徐 熙 趙 干 周文矩 顧閎中 關 仝 貫 休 黃 荃 荊 浩 阮 郜 石 恪

◎ 宋代時期 陳居中 胡 瑰 黃居采 惠 崇 賈師古 李安忠 李 成 李 迪 李公麟 李 嵩 李 唐 李贊華 梁師閔 林 椿 劉松年 馬和之 馬 麟 馬 遠 米友仁 蘇漢臣 蘇 軾 法 常 王居正 王 凝 王 詵 王希孟 文 同 武宗元 夏 永 夏 圭 范 寬 蕭 照 許道寧 許 迪 徐禹功 閻次平 閻次於 燕 蕭 燕文貴 楊無咎 馮大友 張擇端 趙伯駒 趙伯肅 趙 昌 趙大亨 趙 芾 趙 佶 趙 葵 趙令穰 龔 開 趙孟堅 梁 楷 趙士雷 鄭思肖 朱 銳 郭 熙 郭忠恕

◎ 元代時期 曹知白 李容瑾 李士行 陸 廣 羅稚川 馬 琬 倪 瓚 錢 選 任仁發 盛 懋 孫君澤 陳 琳 唐 棣 王 蒙 王 冕 王 繹 王 淵 王振鵬 吳 鎮 顏 輝 楊維楨 姚廷美 張舜咨 張 渥 趙孟俯 趙 雍 趙 原 朱德潤 高克恭 顧 安 管道升 黃公望 柯九思 李 衍

◎ 明代時期 邊景昭 杜 堇 杜 椋 顧正誼 藍 瑛 李 在 林 良 劉 珏 呂 紀 陸 治 倪元璐 陳道復 錢 轂 仇 英 邵 彌 沈士充 沈 周 盛茂燁 宋懋晉 宋 旭 孫克弘 孫 隆 陳洪綬 唐 寅 王 諤 王 紱 王谷祥 王 履 文伯仁 文 嘉 文徵明 吳 彬 吳 偉 陳繼儒 夏 昶 謝時臣 張 路 趙 左 曾 鯨 周 臣 周文靖 程嘉燧 周之冕 崔子忠 戴 進 丁雲鵬 董其昌

◎ 清代時期 高其佩 高 翔 龔 賢 弘 仁 華 岩 黃 鼎 黃 慎 蔣廷錫 焦秉貞 程 邃 金 農 金廷標 居 巢 髡 殘 郎世寧 冷 枚 李方膺 李 鱒 羅 牧 程正揆 羅 聘 馬元馭 梅 清 閔 貞 蒲 華 錢 杜 任 熊 任 薰 任 頤 沈 銓 戴 熙 石 濤 湯貽汾 丁觀鵬 王 鐸 王 輝 王 鑒 王時敏 汪士慎 王 武 王原祁 樊 圻 吳昌碩 吳 宏 吳 歷 吳石仙 奚 岡 謝 蓀 虛 谷 楊 晉 葉 欣 禹之鼎 費丹旭 袁 江 袁 耀 惲壽平 查士標 張 吟 張宗蒼 趙之謙 鄭 燮 鄒一桂 鄒 吉 改 琦 朱 耷 高 岑 高鳳翰

◎ 當代畫家 王迎春 王培東 王成喜 王明明 王文芳 王同仁 杜希賢 常保立 蹤岩夫 郭石夫 劉國富 舒建新 徐冬冬 劉春華 楊力舟 趙 鵬 謝志高 李曉軍 龔文楨 王蓮芬 楊 林 毛水仙 孫曉斌 賀成才 苗再新 賈克德 夏映志 趙秋萍

9. 陸慧琳是做紫砂壺大師嗎

是地。

10. 以「陸琳是個大騙子」開頭寫一首打油詩,就暫定她騙錢好了,用來發朋友圈,嘿嘿

陸遠天高雲淡風輕
琳琅滿目各式各樣
是問於天橋風雲
個別小人偷嘚瑟
大風大浪淘沙
騙於

閱讀全文

與陸琳和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
投訴制凝 瀏覽:932
黑警投訴 瀏覽:95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