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鶴壁老區的發展規劃
全面搞好復老區改造發展。堅定不制移走新老區共生共榮之路,以地方城市棚戶區改造為切入點,堅持政府規劃引導、市場運作為主,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努力使老區面貌發生重大變化。山城區加快改造步伐,地方城市棚戶區改造全部完成,實施「退二進三」、基本完成老城區搬遷范圍內工業企業搬遷,重點發展煤化工、新型建材等產業和生產生活性服務業;鶴山區規劃建設鶴山新城,重點發展煤炭物流及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加工等產業,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統籌規劃推進老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實現資源共享、融合發展。加強城市管理,提升老區城市品位。
㈡ 為什麼革命老區都很窮
什麼叫革命老區?中國革命老根據地簡稱革命老區或老區,是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間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它分布全國大陸除新疆、青海、西藏以外的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300多個縣(市、區)。
第二次革命根據地劃定標准:曾經有黨的組織,有革命武裝,發動了群眾,進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糧食、牲畜等運動,主要是建立了工農政權並進行了武裝斗爭,堅持半年以上時間的。包括(1)建立過蘇維埃政權,分管過土地的地區;(2)只建立過蘇維埃政權,尚未分配過土地的地區。
首先,為什麼革命老區大多都比較貧困,你說我黨的根據地能建立在繁華大都市裡嗎?那能不暴露嗎?偏僻偏遠交通阻塞,當然不利於發展經濟,但在當時卻利於發動武裝發動群眾啊~`
再者,並不是說所有的革命老區老區都很貧困,只是相對於發展地區相對於多數來說比交貧困,也有很多地區發展很好啊,同時黨和國家也都給予了老區很多政策傾斜,幫助老區不斷發展,相信老區會建設發展地更好吧~`
㈢ 如果長慶油田總部搬回慶陽,會對石油開發和老區發展帶來好處嗎
答:我認為如果長慶油田總部班會慶陽,能給老區的發展帶來好處,但是在石油開發方面,我覺得有利也有弊,不能一概而論。 老區的發展會得到改善。長慶油田的現總部在陝西西安,如果能夠搬回慶陽,是能夠促進老區的發展的。首先,總部的搬回能給當地帶來較多的就業崗位,緩解當地的就業問題;其次,長慶油田的發展主要依賴於油田的開采,而在油田開采並且出售後,會形成利潤收入,進而提高了老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改善了老區人民的生活質量;除此之外,長慶油田所帶來的利潤將成為老區人民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有利於人民政府更好地實行自己的職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綜上,對於長慶油田的總部搬回慶陽一事,我覺得這的確是有利於老區的發展,但是在石油開采上卻有利有弊,對於弊端,我認為要積極克服,對於優勢,我認為要繼續發揚。
㈣ 遵義經濟社會發展所取的得成就
1997年12月18日,遵義撤地設市,這一重大行政體制變革,開啟了遵義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征程。版20年來,遵義歷屆領導班權子薪火相傳,砥礪前行,始終以富民興遵為己任,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勵精圖治,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將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二十載波瀾壯闊,足音鏗鏘;二十載激情奮斗,春華秋實。本次成果展展出了上千幅珍貴照片,並且還以文字、專題片的形式,將遵義撤地設市20周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一一呈現出來,內容包括城市面貌、基礎設施、脫貧攻堅、旅遊產業、工農業發展以及各縣(市、區)的發展成果。
㈤ 你認為哪些因素促使老區面貌發生巨大變化,鄉親們日子「年年好、節節高」
這個我覺得咱們的實話實說。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經濟的進步,老去的經濟發展大部分還是被動的增長,增長看上去挺快,實際上趕不上沿海地區的增長速度。
另外,老去真是的境況並不樂觀,大部分群眾生活並不富裕。
㈥ 夢幻西遊老區新幫派如何發展
想發展幫派,抄一定要襲有經濟基礎。一到三級幫主要是青龍和商人,這就要錢了,有實力的話就大把的投入,沒人教幫費可以理解,誰也不願意在一個沒人氣的低級幫捐錢,所以幫主一定要有錢,獎勵除了金錢,還有給東西。比如第一名給一個彩果什麼的。只要待遇好,就不怕沒人來了。
還有一點就是幫主的人氣了,一定要是大號,能夠叫來一幫人幫忙一起發展的,這樣如果有人欺負幫里小號,或者殺你幫商人,也好有人出來管事。而且也可以幫小號商人殺殺劇情法寶什麼的,當作獎勵。
到了四級以上就不用說了,開三修,喊大號,准備幫戰吧
前期幫主的投入,後期會慢慢掙回來的
㈦ 安徽革命老區經濟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我可以,到文秘樂園去查
㈧ 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怎樣才能有效發展
19個革命老區
㈨ 從區域經濟學角度,分析革命老區的發展
一:名詞解釋1、區域經濟:是一個系統的概念,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國際影響、政府行炎、區際互動三方面和區域內部影響經濟發展的諸要素。2、經濟區域:是人的經濟活動所造成的、圍繞經濟中心而客觀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構成要素並且不可無限分割的經濟社會綜合體。3、新區域經濟觀:知識經濟的顯現,給區域經濟的發展注入許多新概念、新特點和新觀念。同時,國際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也催生了許多不同特點、不同規模和不同地區性質的區域經濟組織。因此,21世紀的區域經濟學應有新的區域經濟觀。4、國際區域經濟:當代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國際一體化。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加強。作為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產物,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區域經濟集團化的形式在世界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5、歐洲聯盟:最早是由法國聯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於1957年3月簽訂《羅馬條約》,並於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稱為歐洲共同體。6、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地理上鄰近的國家或地區,為了維護共同的經濟利益和加強經濟聯系與合作相互間通過契約和協定,在區域內步消除成員國間的貿易壁壘,進而協調成員國間的社會經濟政策,形成一個跨越國界的商品,資本,人員和勞務等自由流通的統一的經濟區域的過程.7、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成立於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個亞太國家和地區組成的一個非正式論壇組織,後來發展為一支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重要力量。二、問答1、從五個層次上闡述新區域經濟觀?:答:(1)突破了傳統區域經濟學的理論觀念;(2)新的區域經濟學不僅擴大了它的研究范圍和層次,而且豐富和修正了區域經濟學的一系列理論和方法;(3)科技園區和工業園區是人類進入21世紀所選擇的最佳區域經濟模式,它為人類科學技術的發明、發現和創造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提供了極好的區域經濟環境,所以人們把科技園區和工業園區的創立視作人類20世紀末的偉大創舉。(4)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經濟特區的設立。(5)把特區經濟作為一個重要方面,將它作為區域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系統地介紹經濟特區的發展歷程和今後的發展趨勢,全面研究設立經濟特區的目的、條件以及經濟特區的類型、模式及其運作機制。2、經濟區域與區域經濟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答:經濟區域要與區域經濟相區別.經濟區域是指人的經濟活動所造就的,圍繞經濟中心而客觀存在,具有特定地域構成要素並且不可無限分割的經濟社會綜合體.區域經濟是一個系統的概念,它不僅包括量的方面,也包括質的方面,即經濟社會結構,經濟生活質量,經濟社會效益等.具體包括國民生產總值,居民人均實際收入,居民生活環境,經濟社會結構,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與提高.二者的聯系體現在:經濟區域是人們經濟活動的產物,經濟區域內部及區域之間的經濟活動,構成了區域經濟的內容.3、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類型及其特點是什麼?答: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特點有:(1).具有較大影響力,在世界經濟中佔有相當份額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不多.(2).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覆蓋面趨於重疊,規模較大的組織與規模較小的組織齊頭並進,而且是大組織中包括小組織的越來越多.(3).發達國家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數目雖不多,但建立的時間往往比較早,發展得比較成熟4、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商品貿易規則有哪些?1國民待遇2市場准人3取消關稅4對進口和出口的限制5退稅6海關手續費5、闡述APEC制度創新的動力?答:APEC即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制度創新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1).APEC原則框架創新.(2).APEC協商機制創新.(3).APEC推進方式創新.(4).APEC運作機制創新.(5).APEC活動內容創新.(6).APEC自由化體系創新第二次一:名詞解釋1、經濟特區:指一個國家或地區通過法令劃出一定范圍,在對外貿易經濟活動中採取較其他地區更開放、更靈活、享有更優惠政策的地區。2、城市經濟:現代城市,是區域經濟的核心,又是國名經濟和區域經濟活動的空間依託,是區域經濟組織的節點和載體,對區域經濟的研究必然涉及對城市經濟的研究。3、科技工業園區:科技工業區具有人才.科技.知識優勢,隨著國家「211工程」和「國家知識創新系統工程」試點的實施,特別是國家創新系統建設的啟動,國家的戰略資源與創新資源有一次在中關村聚集,為科技工業園區的建設與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4、總部經濟:區域經濟研究的范疇,它是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突破和戰略轉移,也是國際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的產物。5、經濟效應:不同資源優勢的區域通過價值鏈不同功能的再分工進行合作,實現共同發展,達到共贏結果。6、區域經濟發展梯度:指在地圖上表現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別,以及由低水平地區向高水平地區過渡的空間變化歷程。7、回程效應:是在極化效應作用的同時,作為擴展效應的對立物而起作用的。二、問答1、經濟特區的基本類型有哪些?答:經濟特區的具體類型有以下七類:1、貿易型的經濟特區;2、工業型的經濟特區;3、工貿結合型的經濟特區;4、科技型的經濟特區;5、金融型的經濟特區;6、旅遊型的經濟特區;7、綜合型的經濟特區。2、國內綜合經濟區劃的基本原則?答:(1)國民經濟需要和區域條件相結合的原則;(2)專業化分工與綜合發展相結合的原則;(3)經濟中心和吸引范圍相結合的原則;(4)經濟區域與行政區域相協調的原則;(5)經濟區域與民族聚居區相協調的原則;(6)經濟現狀與發展遠景相結合的原則;(7)國內勞動地域分工與國際分工相結合的原則.3、如何用經濟學理論解釋總部經濟現象?答:1、總部經濟是區域經濟學研究的范疇。2、企業作為一個組織形態具有替代市場實現交易和配置資源的功能。3、現代大型公司是一個寵大、開放的體系。4、現代大型公司內部組織層次結構有多種形態。5、「替代函數模型:的建立;6、企業在發展中對於戰略資源的需求上升。4、闡述區域經濟梯度轉移理論的主要論點?答:區域經濟學者把生命循環論引用到區域經濟學中,創造了區域經濟梯度轉移論。他們的主要論點有:第一,區域經濟的盛衰主要取決於它的產業結構優劣。而產業結構的優劣又取決於地區經濟部門,特別是主導專業化部門在工業生命循環中所處的階段。第二,創新活動,包括新產業部門、新產品、新技術、新的生產管理與組織方法等大都發源於高梯度地區,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循環階段的變化,按順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區向低梯度地區轉移。第三,梯度轉移主要是通過多層次城市系統擴來。創新在空間上的擴展主要有局部范圍的與大范圍的兩種形式。第三次一:名詞解釋1、輻射理論:是指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地區與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地區之間進行資本、人才,技術,市場等要素的流動和轉移,以及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傳播,以現代化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替代與現代化相悖的舊習慣勢力,從而進一步提高經濟資源配置的效率。2、點輻射:一般以大中城市為中心向周邊地區推開,如同平靜的水面上投入一塊石頭,產生的波浪由中心向外擴散,逐步擴散到較遠的地區即為點輻射。3、線輻射:一般以鐵路干線、公路干線、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邊航道和瀕臨沿海的陸地帶為輻射的帶狀源,向兩翼地區或上下游地區推開。4、面輻射:點輻射和線輻射大大加快了輻射區域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現代化進程。其結果,就會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輻射干線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區域5、區域產業結構:是區域經濟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影響要素之一,產業結構分析和評價是其合理化的基礎。6、二重結構:有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從量上講的,指在產業結構中,一方面存在著少數處於壟斷地位的大型企業,一方面存在著數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企業;二是從質上講的,指在產業結構中,一方面是少數占壟斷地位的現代化大型企業,一方面是帶有前資本主義特徵或自然經濟特徵的中小企業7、可持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要能力的發展。二、問答:1、舉例說明我國經濟發展中線輻射的例子?答:線輻射一般以鐵路干線、公路干線、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邊航道和瀕臨沿海的陸地帶為輻射的帶狀源,向兩翼地區或上下游地區推開。長江下游的城市如上海、南京、蘇州、無錫等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現代化進程就比上游的城市如重慶、宜昌等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現代化進程為快。沿海的路地帶是指與海洋相接觸的海岸線形成的幅射線,如丹東、大連、營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上海、福州、廈門、深圳、珠海、香港、澳門、北海等城市構成了中國的海岸線輻射區域這些地區輻射的特點不同於鐵路干線,公路干線、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邊地區的輻射。2、簡述梯度推進理論的缺陷?答:梯度推進理論對中國目前的地區狀況雖有一定的解釋力,但存在嚴重的缺陷,不能作為中國制度經濟發展戰略和現代化建設的理論依據。進一步分析如下:(1)按照梯度推進理論把中國劃分成東部發達地區、中部欠發達地區和西部落後地區,是比較粗略的一種劃分方法。(2)按照梯度推進理論劃分方法,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忽略了地區之間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雙向性。(3)梯度推理理論忽略了同一地區之內的經濟互補性。(4)從長期來看,如果西部落後地區等到東部發達地區帶動中部欠發達地區發展後再得到推動力,那麼,必然延誤西部落後地區和中部欠發達地區的發展,中國的地區差距將在很長時期內進一步擴大,這會對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現代花進程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5)從理論上來看,梯度推進理論忽略了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中的互動性。3、發達地區產業結構導向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答:(1)利用新技術改造現有傳統產業;(2)建設和發展高技術產業;(3)大力發展第三產業;(4)抓好區域農村產業結構的總體改造.4、在可持續發展中如何才能夠自覺地對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四大系統的協調關系進行有效的調節和管理?答:1、在我國,隨著經濟體制的轉換,企業將成為投資主體的主要組成部分。2、影響環境的因素是錯綜復雜的。3、要做到「邊發展,邊治理」,首先要解決一系列核算問題,以及與核算有關的檢測機制與價格機制的建立。總之,應根據現實具體情況,區別不通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促使社會、經濟。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
㈩ 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的特色產業發展
根據資源特點和自身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改造提升製造業,有序開發優勢礦產資源,加快發展服務業,培育多元化的產業結構,增強綜合發展能力。 著力推進區域優質糧、果、蔬、畜等特色農產品的產業化經營,擴大加工規模,延長產業鏈。積極引進和培育大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培育馬鈴薯、玉米、小雜糧、果品、羊絨、皮毛、牛羊肉、中葯材等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基地。
專欄9 特色農產品加工
優質糧食和小雜糧加工。支持平涼、延安、榆林、銅川、固原、富平、會寧等地發展玉米及小雜糧加工,慶陽發展優質小麥及小雜糧加工,中衛、吳忠、靈武發展優質水稻加工和優質小麥加工。
馬鈴薯加工。引進和培育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扶持固原、會寧、榆林、延安子長等地建立大型貯藏庫,建設馬鈴薯產品加工生產線及其配套設施。
果蔬加工。扶持延安、銅川、平涼、慶陽、富平等地建立大型蘋果貯藏庫,發展果汁果醋加工,支持延安、榆林、中衛、靈武發展紅棗、沙棘加工,扶持中衛、固原、吳忠等地發展特色西瓜、枸杞、葡萄加工。
畜產品加工。支持吳忠、固原、慶陽、靈武、富平等地發展灘羊、羊絨、羊毛加工和牛羊奶加工,支持吳忠、靈武、榆林發展牛羊肉精深加工,支持平涼、慶陽、延安、銅川、會寧、富平等地發展生豬及牛羊屠宰加工。 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加強旅遊要素配套建設和服務平台建設,打造以紅色旅遊為特色的旅遊目的地,進一步做大做強紅色旅遊品牌。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旅遊線路銜接與整合,形成一批精品線路,深入開發紅色革命游、歷史人文游、自然生態游、鄉村民俗游、體育運動游等豐富多彩的特色和復合型旅遊產品,重點打造一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加強重要革命文物、歷史文獻等紅色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創新運行機制。培育延安、慶陽紅色文化旅遊產品研發基地,開發特色旅遊商品,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和科技支撐。強化旅遊服務管理,全面提升旅遊產業競爭力。
專欄10 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景區
精品旅遊線路:
紅色文化游。會寧-靜寧-固原-西吉-隆德-環縣-吳起長征會師線,延安-延川-安塞-清澗-綏德-米脂-佳縣-吳堡轉戰陝北線,延安-慶陽-固原-吳忠-榆林邊區體驗線,涇陽-淳化-旬邑-銅川-富平革命遺跡線。
歷史人文游。西安(秦始皇陵)-銅川(玉華宮)-延安(黃帝陵)-榆林(統萬城),寶雞(炎帝陵)-平涼(崆峒山)-天水(麥積山),慶陽(北、南石窟)-固原(須彌山)-中衛(大麥地岩畫)。
自然生態游。慶陽(子午嶺周祖陵森林公園)-平涼(荊山、庄浪梯田、雲崖寺)-固原(六盤山),靈武(長流水景區、恐龍博物館)-吳忠(黃河大峽谷)-中衛(沙坡頭)-白銀(黃河石林),延安(黃河壺口瀑布)-榆林(紅鹼淖)。
精品人文自然景區:
延安。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延川乾坤灣旅遊景區。
榆林。鎮北台、紅石峽、紅鹼淖景區。
銅川。照金-香山、玉華宮、耀州博物館、葯王山景區。
慶陽。岐黃文化、農耕文化、隴東民俗文化景區。
平涼。崆峒山、大雲寺-王母宮、龍泉寺景區。
吳忠。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景區。
中衛。沙坡頭自然風光和治沙成果景區。
固原。六盤山、 火石寨、須彌山石窟景區。 按照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要求,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實施農村水、路、電、氣、房和優美環境「六到農家」試點工程,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加強村內道路硬化建設,實現與通村通鄉公路有效連接。實施農村河道綜合整治,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提高農網供電可靠性和質量,實現行政村和農戶全部通電。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繼續實施水電新農村電氣化及小水電代燃料工程,開展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和太陽能灶,帶動改廚、改圈、改廁,在油氣開采地支持農戶規范使用伴生氣、天然氣。加快推進農村危房及國有林場、農場危房改造,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建設,加強人居環境整治,綠化美化村莊環境,改變村容村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征地、水價、集體林權等制度改革,健全農村金融服務和農業保險制度。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各項制度,建設充滿活力的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積極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促進農村的社會文明進步與和諧團結。
專欄11 農業農村重點工程
農業綜合開發。保護性開發有增產潛力的坡耕地資源,開展梯田、水利、道路建設,新建節水灌溉及集雨節灌設施,建設旱澇保收高標准農田。
旱作節水農業綜合技術示範。集成推廣使用良種(種子及苗木)、雙壟溝播、地膜覆蓋和回收、節水灌溉設施、測土配方施肥、生物農葯、沼渣利用等先進農業技術及成果,推進規模化經營、標准化生產、標識化流通。
中葯材基地建設。選取適宜地區建立甘草、黃芪、黨參、枸杞等特色中葯材生產基地,加強人工培育改良技術研究,擴大生產規模,培育建設中葯材集散地。
科技人才定點下鄉。組織引導實用科技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市場經營能手下鄉進村,建立長期聯系,提供市場信息,指導新技術、新品種、新農機推廣應用,培訓新一代農民。
「六到農家」。選取一批重點鄉村,開展水、路、電、氣、房和優美環境「六到農家」示範工程。
農村社區建設。以中心村為重點,對農村村級社區(主要是村委會所在地)商業經營、公共管理、公共服務、文化教育等場所進行改造,建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站),配套相關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和活動場地。
務工技能培訓。根據農村人口轉移需求,通過定向、定點、訂單等培訓形式,組織開展針對性強的技能培訓,建立和完善務工人員跟蹤管理和服務系統。
千村百鄉幹部對口支援。組織省(區)內縣以上政府機關幹部、優秀黨團員與比較困難的鄉鎮、村莊和農戶進行結對,開展對口支援和幫扶、掛職服務等。
農村清潔工程。以自然村為單位,建設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農作物秸稈和人畜糞便等農村廢棄物處理設施。 財稅金融政策。中央財政繼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不斷加大對老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通過財政貼息、費用補貼等方式,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老區重點工程和建設項目的信貸支持。在科學規劃、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支持設立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以及小額貸款公司、擔保機構和典當公司,農村金融機構按國家統一規定享受稅費優惠。鼓勵民營金融機構發展。穩步推進林權抵押貸款和森林保險工作。
投資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中央和地方財政性投資優先向老區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等領域傾斜。中央安排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生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提高中央公路建設資金對國省干線公路改造的補助標准。支持老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強產業化基地建設,扶持龍頭企業,提高產業化水平。加大中央地質勘查資金、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資金對老區的投入。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在規劃布局和項目核准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支持寧夏中南部地區生態搬遷。
國土資源政策。實施差別化的土地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上適度向老區傾斜。在嚴格保護林地的前提下,鼓勵合理開發利用荒山、荒坡、沙地等未利用土地。調整優化城鄉用地結構和布局,加大土地開發復墾力度。
生態環境政策。中央財政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提高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系數。研究設立國家生態補償專項資金,加大對六盤山區生態補償力度。建立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准備金制度。推行排污權市場化交易機制,推動煤炭、石油及礦業開采等企業大幅降低單位產能排放。
社會支持。建立中央企業支持老區發展的長效機制,鼓勵當地分支機構支持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事業改善。鼓勵東部地區和省(區)內發達縣市開展自願幫扶,在產業發展、人口轉移、勞動力培訓等方面對老區給予支持。發揮人民軍隊的優勢和積極作用,建立軍隊醫院與老區醫院對口援助機制,在技術支持、服務幫帶、設備更新、醫務人員培訓等方面提供直接幫助。完善慈善公益政策,支持老區建設發展。 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有關部門和陝西省、甘肅省、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和協調,完善政策措施,推動本規劃實施,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陝西省、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制定規劃分解落實方案,各市縣要按照本規劃確定的功能定位、空間布局和發展重點,切實把規劃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發展改革委要加強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會同陝西省、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適時開展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工作,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附圖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范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