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大普洱茶山 優點與缺點在哪裡呢
暈,不是六大茶山么?什麼時候又多了兩座山了?
2. 普洱茶 有哪幾座大山
普洱茶以其集散地與原產地的普洱縣命名 , 唐朝時普洱名為步日 , 屬銀生節度(今思茅和西雙版納一帶) , 銀生茶 是為普洱茶的前身 , 元朝時稱之為普茶 , 明萬曆年才定名為普洱茶 , 極盛時期是在清朝 ,《普洱府志》記載: 「 普洱所屬六大茶山 … 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餘萬人 」 ,可知當時盛況。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為其主要原料生產地,普洱與思茅成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外輻射六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行銷至中國本土、西藏、越南、緬甸、泰國等地,並轉運到港澳、東南亞,甚至歐洲。光緒二十三年(公元 1897 年)以後,法國、英國先後在思茅設立海關,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遠銷,普洱茶馬古道隨興旺,現今還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馬古道, 1.5 米寬,斷續數公里: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馬古道、那柯里茶馬古道,斷續 30 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馬古道,殘存 12.5 公里,石上馬蹄印,記錄下了當年運茶馬幫的歷史。 普洱茶之名為 「 普洱茶 」 ,是因普洱府而得名。 普洱茶發源地在雲南 , 然而將普洱茶以藏放轉陳舊方式來品飲是廣東省一帶的傳統 , 尤其是香港 , 舊普洱茶不但作為港人的日常飲料 , 同時大量出口到東南亞、歐洲及美洲各地,所以香港一地可以說是陳舊普洱茶的推廣地。從前幾年開始,報章媒體不斷報導普洱茶的保健功效, 減肥、抗癌、消血脂、排尿酸、降膽固醇 等,並且也得到了醫學研究的證明。 普洱,雲南的一個地名。唐代屬銀生府,清雍政七年( 1729 年)設置普洱府,轄思茅廳、六大茶山、橄欖壩、及江內、六版納,並對江外車里定慰司實行羈縻管理。新中國建立後, 1951 年更名為普洱縣,棣屬思茅地區。 清代普洱府轄一縣三廳及車里宣慰司,既是府制,管理著西雙版納和思茅等地,又是貿易重鎮,是滇西南茶業交易的重要市場。普洱府地域廣大,處瀾滄江中下游,年平均氣溫在 17℃ ~ 22℃ ,年降雨量在 1200 ~ 1800 毫米,土壤 PH 值為 4 ~ 6 ,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型,當地海拔差異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氣純凈、陽光通透,地傑物靈。其所轄之六大茶山出產的喬木型大葉種茶葉, 茶多酚類物質、兒茶素、安基酸、咖啡鹼和水浸物 含量明顯高於其他茶葉,這些物質對普洱茶的後發酵形成越陳越香的特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普洱茶,因滇西南的大山深壑而成,因漫漫的茶馬古道而成,因雲南少數民族的自然樸拙而成。清初,普茶的初制主要是由茶農完成的。茶農們將採摘的茶殺青後在陽光下曝曬,先製成曬青毛茶;再經過蒸壓成形,製成圓形緊茶。曬青毛茶與一般綠茶相比含水份最多,由於山高坡陡,茶葉在運出產地時要裝入竹筐,為防止茶業是齏碎,須在包裝前 8 小時左右噴灑少許清水,翻拌均勻,將茶潮軟,這更加大了含水量。將這種曬青毛茶從產地運出,用人背大約 12 天,馬馱大約 6 天,運到位於普洱府的集散地,此時,這批茶葉已基本完成了一個初步的冷發酵過程,由生茶變成發酵較輕的熟茶。在普洱或思茅的總店,一部份散茶挑揀後內銷;一部分蒸壓成餅茶, 每七圓 為一筒,外包筍葉,這時為使筍葉柔軟也要將其浸濕,隨後銷往藏區或東南亞。從普洱經傳統的茶馬古道: 普洱 —— 景谷 —— 景東 —— 南澗 —— 祥雲 —— 麗江 —— 滇藏線到拉薩 。這條路全程需要 100 多天,路途遙遠,晝夜溫差懸殊,一路風吹雨淋,漫漫馬幫路使這些茶餅不斷地緩慢冷發酵,形成了雲南特有的後發酵普洱茶,其獨特的陳香和濃醇的湯色尤受藏族同胞的喜愛,它的去膻去油膩的作用和消滯解毒的功效,在藏區留下了 「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 」 的古老諺語。普洱茶的形成,最初並不是有意為之,而是特定的地理、氣候原因和特定的運輸過程形成的產物。 普洱茶自然天成,超越了人類的主觀設定,當初,這些工藝很難為人解讀,造成了普洱茶的神秘感。 人吸靈氣精神爽利,茶葉吸靈氣又如何?雲南省有4500公斤普洱茶將不日啟程,以近一年時間遍訪中國33座名山,練成絕世珍品。名聞遐邇的雲南普洱茶,近年來以其降血脂、減肥、暖胃的保健功效,「愈陣愈香」的收藏價值,醇爽回甜的口味,受到越來越多茶客的喜愛,由此帶來的普洱茶收藏熱風行海內外,陳年普洱賣出數以十萬元的天價,時有所聞。 普洱茶與其他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普洱茶的品質,會在後發酵過程中不斷提升,又由於茶葉對環境氣息具有較強的吸附性,同樣的普洱茶料與不同的存放時間和環境會形成不同的茶 品質,所以存放環境對茶的品質有絕對決定作用。 今次的「普洱茶中國名山行」組織者介紹,選定了山東嶗山、泰山、四川峨眉山、甘肅麥積山等三十三座名山大川,讓普洱茶在這些靈秀之地進行天然發酵。 組織者將用堅木按原比例復制九十九個國商代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盛放四4.5噸普洱茶,走遍三十三座名山,每座名山藏茶七天,歷時三百三十三天,跨越二十二個省市區,行程五萬里。讓其「取眾山之靈氣、吸天地之精華」,提升普洱茶品質,增加文化含量。
希望採納
3. 普洱茶的山頭名氣越大,它這個地方產的茶品質就越好嗎
不一定,有的時候的名氣其實是很多人吹出來的,他那裡名氣很好啊,不一定他的茶葉就很好,很多不出名的小地方的茶葉還比較好的那種出名的大地方,茶葉不一定就是最好。
4. 10年的七子山七塊普洱茶餅值多錢
圖片,品牌,什麼都沒有,不知道值多少錢,且不知道倉儲情況,普洱茶內雖然有越陳越香的特容性,但是也是要在原料好,加工品質佳,倉儲情況良好的情況下才會有價值。如果是品牌且儲存良好,可能可以有個好價錢,但是如果不是,那隻能自己內部消耗了。
5. 急銷售一批07年的普洱茶是南糯山的,數量有400公斤,有意者可提供茶樣
自己存這么多茶,你是想散賣還是想一次性找個買家啊?
6. 大印山普洱茶價格
這普洱茶貴的有,便宜的也有,看你要什麼價位的,不一定貴的就是好茶,會品茶的就知道哪些是好茶。貴的上千,便宜的就是幾十塊。
7. 怎麼樣在雲南承包茶山就是那種出普洱茶的有野生茶樹的山,費用大概一年是多少錢
自己去寨子里問啊,看有沒有人願意承包給你
8. 普洱茶 荒山茶
荒山茶是建國後種植的茶葉後期無人管理,全靠天生天養的茶葉!如果真是荒山茶葉原料品質應該不錯,具體的還是需要靠品鑒來鑒別的,畢竟茶葉是飲品,好喝,外加你也喜歡才是王道!
9. 六大普洱茶山產的茶優點和缺點在哪裡請教各大高手指點
(一)六大茶山,在宋朝開始聞名天下。
(二)六大茶山為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又稱瀾滄江北六大茶山。除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市外,其餘五大茶山都在勐臘縣。
(1)倚邦茶山——有三山半之說,三山即曼松山、曼拱山、曼磚山,半指牛滾塘半山。歷史上以生產圓茶〈七子餅〉而著名。如今在中國茶博館存放的有二百年歷史的「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茶」,其原料就出自倚邦茶山。
倚邦茶山的大葉種茶芽葉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強、是製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料;小葉種茶樹茶葉,葉面平、葉質軟、色澤綠、茸毛長、嫩度高,特適合製做綠茶或普洱茶。據有關專家測定,倚邦古茶樹茶葉品質既優於內地小葉種又優於大葉種。
(2)攸樂茶山——目前仍存有一片混生林古茶園,曾是雲南大葉種的中心產地。該茶山的茶葉芽細長、銀色生輝,味釅正。
(3)曼撒茶山——緊接寮國邊境。該茶山曾遭遇三次大火,後被易武茶山取代。所產大葉種茶、葉芽寬大、肥碩、結實,被認為是普洱茶中雄性之美的代表。
易武茶山——外形條索肥大、茶味濃郁,經久藏後,其湯色褐紅、陳香活現。尤其是陳舊的易武春芽,湯色紅潤耐泡,葉底呈褐紅色,乃普洱散茶中之極品。一些資深普洱茶品嘗家,從越陳越香的角度看普洱茶,易武茶山大葉種實屬最佳。故現今多有茶商在包裝上註明易武茶,以求高價。
(4)莽枝茶山——該茶山面積不大,但茶葉質量較好。20世紀40年代末期開始荒蕪,直至80年代才開始復甦。
(5)蠻磚茶山——蠻磚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現今保存得最完好的茶山,茶葉獨特、茶芽雪白,是茶中珍品。
(6)革登茶山——茶芽粗壯、滿披銀茸,民間稱之為「大白茶」。
(三)江南六大茶山:
(1)南糯茶山——出自該茶山的「南糯白毫」曾獲食博會金質獎。
(2)勐海茶山——有全國最多、最老、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樹;有世界最高和最古老的巴達古茶樹;有中國最早的思普茶葉試驗場;有全國唯一的大葉茶樹種資源基因庫;有全國大葉茶單產最高的茶園……
(3)巴達茶山——目前多種植雲抗10號、14號,矮半、長葉白毫等茶樹,一律不用化學葯劑,是最優質的生態茶。
(4)景邁茶山——一種寄生植物「螃蟹腳」是該茶山茶葉的標志,如果在市場上,有商家說「螃蟹腳」是出自其他任何一個茶山,那商家就是說謊或本來就不知道產在哪裡。茶城最便宜也得300元一斤。
(5)南嶠茶山——已培植成新式茶園。
(6)勐宋茶山——產量少,品質佳。
(四)還有班章茶山、布朗茶山等也是出產優質普洱茶的有名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