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研成果包括哪些內容
摘要:答:對科研成果的管理,包括總結、鑒定、應用、推廣和成果獎勵等。 (1)科研資料版的整理和總權結:對所扶得的資料進行科學加工,使其系統化、條理化,便於統計分析。寫出學術性總結報告或學術論文及工作總結;(2)科研成果的舉定:由學術委員會負責組織鑒定;(3)科研成果的應用與推廣:通過成果的應用與推廣,可以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可提高護理質量與學術水平;
Ⅱ 彭建兵學術及科研成果的介紹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973等大型科研項目,已在科學出版社等版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7本,其中第一作者權4本,在《科學通報》、《工程地質學報》、《地震地質》第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30餘篇。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2012)和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四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 在地震工程與區域穩定、岩體工程、地質災害防治等方向招收碩士研究生。 在重大工程區域穩定性、岩體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城市工程地質等方向招收博士生。
Ⅲ 何展翔的主要科研成果
先後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項,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重大專項2項。主持和參與完成的科研成果主要有:建場測深系統的引進、吸收並開發完成了3套國產200~250千瓦大功率建場測深儀器系統及處理解釋軟體系統用於中國西部油氣勘探生產;CEMP採集方式、山地採集實驗和三維MT小面元採集等大地電磁勘探新技術,成為西部山前復雜區地震勘探的重要補充;井地電法儀器引進、改造以及井地電法物理模擬和三維數字模擬研究等井地電法油氣預測技術,已在國際國內十餘個油田井區試驗和生產,取得了好的效果;在井下注水壓裂充電電位法監測及試驗研究中,提出並完成了三維多分量網路動態監測系統;提出時-頻電磁法新方法,建立完善了採集處理解釋技術系列,實現了一套系統一次採集同時獲得時域與頻域數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勘探精度,在國際國內得到應用取得好的效果;主持和參加海洋電磁正反演模擬研究,實現了海洋可控源電磁復雜模型積分方程正反演模擬,並提出採用MVOSD方法識別高阻油氣藏邊界,在國內率先開展深海海洋可控源電磁實際資料處理。
他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發明獎2項。有12項技術申報和獲得專利受理,其中7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兩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在國內外核心專業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在國際國內大型會議發表論文20餘篇。先後獲得孫越崎科技基金優秀科技獎、鐵人科技成就獎、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優秀科技獎、河北省青年科技獎和河北省勞動模範等多項榮譽。
2005.10~2006-10赴美休斯敦大學做訪問學者,完成海洋可控源電磁三維模擬及靈敏度研究的博士後課題。 先後承擔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十一五」863項目,任課題長,「十一五」、「十二五」國家重大專項課題負責人,當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三維電磁勘探技術、海洋電磁方法研究以及電磁油氣目標識別與檢測方法研究等方面。
Ⅳ 科研成果包括哪些內容
摘要:答:對科研成果的管理,包括總結、鑒定、應用、推廣和成果獎勵專等。 (1)科研屬資料的整理和總結:對所扶得的資料進行科學加工,使其系統化、條理化,便於統計分析。寫出學術性總結報告或學術論文及工作總結;(2)科研成果的舉定:由學術委員會負責組織鑒定;(3)科研成果的應用與推廣:通過成果的應用與推廣,可以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可提高護理質量與學術水平;
Ⅳ 曹金珍的主要科研工作及成果
主持完成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迄今為止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回刊物和學術會議上以答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發表論文110餘篇,其中22篇論文被SCI收錄(8篇第一作者,16篇責任作者),20篇被EI 收錄。主持制訂國家標准《接觸土壤時木材防腐劑的抗流失性測定方法》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排名第一),國際PCT專利1項(排名第一)。著有《水基防腐處理木材的性能研究》一書。
Ⅵ 科研成果包括哪些內容
摘要:答:對科研成果的管理,包括總結、鑒定、應用、推廣和專成果獎勵等。 (1)科研資屬料的整理和總結:對所扶得的資料進行科學加工,使其系統化、條理化,便於統計分析。寫出學術性總結報告或學術論文及工作總結;(2)科研成果的舉定:由學術委員會負責組織鑒定;(3)科研成果的應用與推廣:通過成果的應用與推廣,可以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可提高護理質量與學術水平;
Ⅶ 科研項目的成果形式具體有哪些
1、論文和專著
2、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原型
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
4、發明專利
5、實用內新型專利
6、外觀設計容專利
7、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8、基礎軟體
9、應用軟體
10、其他
Ⅷ 科技成果和科研成果的區別是什麼
個人理解:
科技成果一般指利用科學技術、理論等發明創造的用於實際應用的技術或產品,偏理工、應用;而科研成果指一般科學研究過程中創造的理論、方法、技術等。
不知對不對!
Ⅸ 簡明扼要介紹主要科研工作及成果,包括論文有何新見解,新方法及其意義
理解和分析論文中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特點和作用。理解和分析論文中常用的表現手法(象徵、對照、襯托等)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等),理解記敘性語言准確、生動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