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為怎麼了
距離美國政府的晶元禁令生效還有不到10天時間,中國華為公司正趕在9月15日之前盡力增加晶元庫存,為「斷供」做准備。由於美國的所謂「制裁」,華為旗下的麒麟高端晶元在9月15日之後無法製造,預計於今年推出的麒麟9000晶元或將成為麒麟高端晶元的最後一代。作為全球最主要的手機製造商和5G設備供應商,華為公司在美國的重重打壓下將何去何從,成為國內外關注的重點。
中國晶元究竟被卡在哪幾道關
9月3日,在德國舉行的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IFA)上,華為沒有像市場猜測的那樣公布最新的麒麟9000晶元,據稱華為Mate 40系列將首先搭載這款晶元,華為消費者業務集團歐洲區總裁戢仁貴在演講中也沒有提到相關信息,而是著重於介紹華為在歐洲布局等。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元進口國,2018年和2019年進口集成電路總價值超過3000億美元。根據有關部門發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晶元自給率僅為30%左右,反映出國內相關半導體產業與國際第一梯隊的差距。
晶元行業包括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產業鏈,整體上可以分為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四大環節。通信行業資深獨立分析師黃海峰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具體來看,中國在晶元設計領域成果較多,尤其是華為海思生產的晶元獲得一些突破,但在其他幾個環節還存在明顯短板,尤其是晶元製造領域。通信專家項立剛也表示,製造是目前國內晶元產業鏈的最大難關。
目前,大陸手機廠商的產品大多數採用的是美國高通和台灣聯發科生產的晶元,僅有華為主要採用其自研麒麟系列晶元。不過,麒麟晶元主要由華為設計,但關鍵的製造環節依然交由台灣台積電代工。
研究機構TrendForce發布的2020年二季度統計數據顯示,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元代工企業,其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0%,華為、蘋果等均是該公司主要客戶。排名第二的則是韓國三星,市場份額為18.8%,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排名第五,占市場份額的4.8%。盡管中芯國際排名靠前,但與代表最先進工藝的台積電和三星卻有數年的技術差距。目前,中芯國際僅能量產14納米製程的晶元,華為榮耀的Play4T手機部分搭載的就是該公司代工的麒麟710A晶元。相比之下,台積電和三星的技術均已經可以量產7納米乃至5納米製程的晶元,華為的麒麟系列高端晶元主要出自台積電。
晶元製造中涉及大量的工藝技術,其中最廣為人知的重要工具就是光刻機,這一先進製造設備也決定了企業可以生產出何種製程的晶元。中芯國際創始人、前CEO張汝京日前就曾提到,「有的地方我們中國是很強的,比如說封裝、測試這一塊。至於設備上面,光刻機什麼,我們是差距很大的。」國際市場最為先進的光刻機大多由荷蘭ASML公司生產,中芯國際今年初就曾從ASML引進一台DUV光刻機,但最為先進的、可以生產7納米和5納米晶元的EUV光刻機一直未能成功購入。
「備胎」計劃管用么
根據美國於今年5月公布的相關制裁措施,任何企業供貨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禁令於9月15日正式生效。「什麼是美國技術?」項立剛對記者說,「這個范圍可以非常非常廣,我們用的微軟Windows系統,甚至Word等,都算是美國技術,所以美國這一禁令等於切斷了外界向華為供貨晶元的途徑」。
對於美國的禁令,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正式聲明,「現在要確認還言之過早,但就目前情況看,9月14日後台積電不打算向華為出貨晶圓。」這也意味著,如果不能得到美國政府的許可,華為的麒麟晶元無法再交由台積電代工,高通等公司也無法向華為供應高端晶元,否則也面臨美國制裁的風險。
而在被問到是否在9月14日後繼續對華為供貨時,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梁孟松表示「絕對不做違反國際規章的事」。分析認為,由於美國基本主導半導體上游的裝備行業,中芯國際恐怕也無法擺脫美國禁令。
不少媒體提到,華為正趕在9月15日之前大量采購晶元,為日後的手機製造加強儲備。根據華為公布的2019年年報,去年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含榮耀)達到2.4億台。可以預想到的是,無論華為的晶元儲備有多少,也會在不久後面對晶元的缺貨危機。
盡管如此,華為的晶元供應依然存在可能性。項立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11月大選後,美國新政府上台這一禁令或許有松動的可能。此外,一些晶元廠商和代工廠商的合作途徑也並不一定能被完全堵死。台灣聯發科8月28日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要求9月15日以後繼續向華為提供產品。
對於破解晶元困局,華為與很多業內人士都看到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去年華為也主動公布「備胎」計劃。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日前表示,過去十幾年華為在晶元領域的探索從嚴重落後,到比較落後,到領先,到被封殺。「我們投入巨大研發,但很遺憾在半導體製造領域,華為沒有參與。我們只做晶元設計,沒有晶元製造,我們很多很強大的晶元都沒有辦法製造了,我們說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技術創新,技術、技術、技術。」
5年?10年?中國還需要多久能追上
項立剛表示,美國不斷利用其在全球晶元產業的優勢地位對中國進行封堵,這讓全社會逐漸形成強大共識,對於晶元這種核心產業,必須要有主動權,不能再受制於人。日前,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被認為是國家對晶元產業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但這對華為而言,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項立剛表示,如果禁令依然嚴格,可能會在未來一年看到華為手機出貨量的大量下滑。黃海峰也向《環球時報》透露,華為為其「最後一代」的高端晶元麒麟9000備貨量在1000萬片左右,也意味著有約1000萬台華為手機可以用上這一晶元,或許可以支撐半年左右。當備貨用完後,華為手機業務,尤其是高端手機業務很快會遇到巨大挑戰。
黃海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晶元產業投資大、風險大、產出不確定,並且涉及產業鏈上下游大大小小的公司,需要整體發展。項立剛分析稱,隨著中國終端產業的成熟,對於晶元需求量越來越大,晶元製造也正成為一個大投入、大回報的產業。除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之外,資本市場對於國產晶元支持也已經遠遠超出想像。今年中芯國際、寒武紀等晶元企業上市都籌集到大量資金,截至7月5日,中國半導體企業2020年的融資額約1440億元人民幣, 僅半年時間就達到2019年全年的2.2倍。
黃海峰預計,10年之內,中國晶元在一些尖端工藝上可以取得突破。項立剛則更為樂觀,他對記者表示,如果國內全行業可以合作起來,5年左右就可以追趕上高通等外國廠商的腳步。
Ⅱ 如何看待人大碩士回擊范志毅,國人離得開足球離不開美團
這種說法是比較片面的。
首先來看一下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開始美團創始人王興發表了一些可能對國足一些具有侮辱性的詞彙,隨後,國足中比較權威的人,范志毅立刻展開回擊,表示自己的不滿,然後中國人民大學的碩士項立剛對范志毅的言論展開具有針對性的回答,並且還帶有些許嘲諷性的意味,由此這個事件迅速在網上發酵,一看器人們的關注。根據這個現象我們可以推斷到的是,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有更多的跨界人士會加入到對國足的看法這一陣營當中來,在教育領域與足球體育領域的辯論恐怕會有一番不可避免的“爭斗”,到那個時候誰是誰非或許就會一目瞭然了。
Ⅲ 華為晶元受限,華為會不會豁出去,打破潛規則,把牙膏全部擠出來綻放最後一絲光芒
你想多了,科技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滿滿的發展研發出來的,而且華為有晶元設計能力,但沒生產能力。限制的是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