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問建國以來在城市建設方面的輝煌成就。
一、城市和建制鎮數量激增。
改革開放以來,一座座城鎮如雨後春筍涌現出來。到2015年底,城市數量已達到656個,建制鎮數量達到20515個,分別比1978年增加463個和18342個。
二、城鎮人口快速增加。
2015年,城鎮常住人口達到7.7億人,1978年是1.7億人,增長了3.5倍,年均增長超過1600萬人。
1978年到2015年,城鎮化率以年均1個百分點的驚人速度,攀升到56.1%。一些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從20%提高到50%,英國、美國用了50年,德國、法國用了70年,而我國只用了30年。
三、建成區大規模拓展。
城市建成區面積,從1981年的7438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51948平方公里,增長了6倍,年均增加1309平方公里。這還沒有包括礦區,如加上礦區,達到10萬平方公里。
四、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
1981年到2015年,城市用水普及率由53.7%提高到97.9%,燃氣普及率由11.6%提高到95.3%,污水處理率由3.8%提高到91%,城市集中供熱面積由不足0.2億平方米提高到64.2億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由人均不足2平方米提高到15.6平方米。
五、城市經濟高速發展。
1988年到2014年,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到12%,比全國GDP年均增速高2.4個百分點。2014年,城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2.25萬億元,是1988年的74倍,佔全國GDP的82%。
六、居民財富迅速積累。
2013年,城市居民戶均財富達到了185萬元,扣除物價因素,增長了1013倍。城市家庭大部分擁有了自己的產權住房。住房成為城市居民最主要的財富。
❷ 城市總體規劃成果包括哪些內容.請一一說出成果圖的名稱及主要表達的內容
城市規劃的概念、實質和作用
●城市規劃編制的任務和要求
●城版鎮體系規劃的內容和方權法
●城市總體規劃的成果和方法
●城市詳細規劃的內容和方法
承上啟下,強調規劃的延續性
與管理結合、與開發銜接,作為城市規劃管理的依據
城市政策的載體
體現城市設計構想
❸ 上海城市建設有哪些成就
地鐵成網,交通發達,高樓林立,城市綠化……
❹ 中國在城市建設方面有哪些成就
中國建設規劃很好。
(一)居民的住房及生活設施有了極大的改善。在計劃經濟年代,單位職工主要靠福利分配方式來承租公房,自己不用花錢買房,雖有房住,但是面積小、條件差、無產權,住房需求受到壓制。1998年起,我國實行住房制度改革,國有單位全部停止實物分房,實現住房貨幣化分配,房屋成為家庭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住房制度的改革,使住宅建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消費熱點。200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轄縣)商品住宅銷售面積達53255萬平方米,銷售總額達24370億元,分別佔全國的75.9%和95.3%。2007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已由1978年的6.7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
中國住宅產品跨入了產品更新換代的時代,百姓正由「居者有其屋」向「居者優其屋」的方向邁進,購房理念由買房子買面積變為買面積、環境、文化和服務。消費者已經把居住的節能、無污染、社區的綠化、周邊的設施作為購房的重要參考指數。
在城鎮居民住房面積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居民的生活居住條件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七十年代,城鎮居民的住房大多為平房、筒子樓,沒有獨立的衛生間、廚房、上下水道,取暖、做飯燒煤爐,窄小的樓道內經常被燒火的煤煙和做飯的油煙所籠罩。現在,不僅是居者有其屋,同時成套住房內獨立的衛生間、廚房、淋浴房、供暖、供氣、供水設備等及各項生活服務設施應有盡有,居民生活居住條件大大得到了改善。200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轄縣)供電總量達16980億千瓦,其中生活用電量1947億千瓦。供水總量432億噸,供氣總量(人工、天然氣)599億立方米,供熱面積達300591萬平方米。
(二)居民出行變化顯著。一是代步工具由自行車向多種交通工具變化。中國素有「自行車王國」之稱。每逢早晚上下班時間,都會出現自行車洪流滾滾而來的壯觀景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城鎮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這種格局發生了變化。對現在的上班族來說,交通方式的選擇是多元化的,更多的自行車「騎手」變成了私家車的「車手」,公交、地鐵、城鐵、計程車極大方便了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2007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6.1輛,2007年末全國城市擁有計程車96萬輛,客運總量213億人次,公交客運總量達533億人次。二是城市交通設施進一步改善。改革開放以來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建設工作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各地確立了一套比較科學高效的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提高了城市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水平。路網建設、公交發展加快,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城市交通體系逐步完善,城市交通功能得到提升。隨著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已有230多個城市開辟了公交專用道(路),總長度2357公里。北京西直門、東直門、上海南站、深圳羅湖等一批綜合交通樞紐建成投入使用。2007年全國城市道路面積423662萬平方米,比1978年增長了16倍。年末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34.8萬輛。運營線路網長度14萬公里,分別比1978年增長11倍和1.6倍。三是軌道交通建設成績斐然。目前全國已開通運營軌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長春、大連、武漢、深圳、重慶、南京等城市。城市軌道交通的迅速發展,對改善居民出行條件、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節約土地資源、促進節能減排、引導城市布局調整、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末全國城市擁有軌道交通運營車輛達3480輛,運營線路長度775公里,客運總量220582萬人次。
❺ 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成果的文字說明的內容包括 ( )
A,B,C,D
答案解析:
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成果的文字說明的內容包括:簡述城市自然、歷史、版現狀特點;權分
析論證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發展優勢與制約因素,提出市域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確定城市規劃區范圍;確定生態環境、土地和水資源、能源、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的綜合目標和保護要求,提出空間管制原則;原則確定市域總人口、城鎮化水平及各城鎮人口規模;原則確定規劃期內的城市發展目標、城市性質,初步預測城市人口規模;初步提出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范圍,研究中心城區空間增長邊界,確定城市用地發展方向,提出建設用地規模和建設用地范圍;對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綜合防災、環境保護、重點建設等主要問題提出原則規劃意見。
❻ 簡述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及成果
總體規劃綱要成果包括綱要文本、說明、相應的圖紙和研究報告。
城市總體規劃的成果應當包括規劃文本、圖紙及附件(說明、研究報告和基礎資料等)。在規劃文本中應當明確表述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城市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包括:
(一)城市規劃區范圍。
(二)市域內應當控制開發的地域。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濕地、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地下礦產資源分布地區。
(三)城市建設用地。包括:規劃期限內城市建設用地的發展規模,土地使用強度管制區劃和相應的控制指標(建設用地面積、容積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類綠地的具體布局;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布局。
(四)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城市幹道系統網路、城市軌道交通網路、交通樞紐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護區范圍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
(五)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包括:歷史文化保護的具體控制指標和規定;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區的具體位置和界線。
(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目標,污染控制與治理措施。
(七)城市防災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標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與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設施布局;地質災害防護規定。
❼ 一份完整的城市規劃成果包括那些東西
城市規劃也有分類。最主要的就是法定規劃與其它各類概念規劃。
一般在政府部門來講,城市規劃即指城市總體規劃。成果為 文本和附件。附件包含圖紙,說明書以及基礎資料匯編(小項目可沒有匯編)
❽ 十八大以來經濟建設有何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世情國情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勵精圖治,奮發有為,勇於實踐,善於創新,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以新思想引領新常態,以新理念指導新實踐,以新戰略謀求新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再展新畫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糧食生產能力達到一萬二千億斤。城鎮化率年均提高一點二個百分點,八千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8)城鄉建設成果擴展閱讀:
看點:
綱舉目張,洞察大勢,一個邏輯貫穿始終。行棋當善弈,落子謀全局。只有善謀大勢,才能因勢而動、因勢而進。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從國際看,世界經濟處在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加大。
從國內看,我國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過去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要素條件和市場環境發生明顯改變,經濟潛在增長率趨於下行,與此同時,趨勢性、階段性、周期性矛盾相互交織,三期疊加的陣痛持續顯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解讀十八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十八大後十年的中國經濟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