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徽涉外經濟職業學院的辦學成果
學院豐碩的辦學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學生及家長的充分肯定和廣泛贊譽,受到各級領導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備受考生青睞。省市領導先後多次蒞臨學院,對學院的發展和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很高評價。2005年學院便被確定為安徽省首批專科類第一批次錄取院校。
學院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各級學生組織和各類學生團體活動豐富,在學院黨團組織及學生會的領導下,全院共成立了30多個學生團體。學院每年均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主題演講比賽、運動會、球類比賽等文體活動,組織學生參加省及合肥市各類文體活動,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院加強國際合作,不斷豐富「涉外」內涵。自2001年起,先後與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澳大利亞、韓國、加拿大、紐西蘭、新加坡、日本等國家高校開展了各種學術交流和合作,與澳大利亞科廷科技大學、埃迪斯.科文大學、中央昆士蘭大學、韓國韓瑞大學等高校實行學分互認、互派留學生制度,聯合舉辦了專本碩連讀項目班。目前,本項目班在澳留學人數700多人,400多名同學完成學士學位後分別在悉尼大學、科廷大學、西澳大學等高校繼續攻讀碩士學位,近百名同學已獲得碩士學位,畢業生就業良好。2012年,被確立為安徽省教育廳安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留學基地。
學院以就業為導向,畢業生就業工作實行「一把手」工程,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加大自主創業教育。每年舉辦各類人才交流會和畢業生推介會。與國內外300餘家規模以上大型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不斷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畢業生外語水平高、素質好、業務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青睞,畢業生年平均就業率在98%以上。2014年達到98.1%,且就業質量高,連續四年被省教育廳評為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學院支持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比賽,制訂了資助獎勵辦法,以賽促學。在近三年省職業院校(高職組)技能大賽中,我院取得了9個一等獎,19個二等獎,16個三等獎,並代表我省在全國大賽中獲得2個三等獎,表現優異。
涉外榮譽:
·安徽省24所自主招生改革試點高校之一
·中澳美韓「3+1+1」專本碩國際合作基地
·安徽省教育廳安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留學基地
·教育部美國大學AP考點
·安徽省2009、2010、2011、2012、2013年高校年檢優秀單位
·安徽省2010、2011年學生資助工作優秀單位
·安徽省2011、2012年學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安徽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
·中國軟體專業人才培養工程職業訓練基地
Ⅱ 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的工學結合
強化實踐教學 注重能力培養 構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直接關繫到高職院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最終目標的實現,同時也是對傳統管理模式的一種變革。工學結合貴在實踐,其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做法是:
1.引工入室(校內生產性實訓——以模擬崗位為主的工學結合)
引工入室是結合專業將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引入教室,將教室、實訓室、工作環境(如車間、辦公室、調度室等)合為一體,在校內進行訓練。
2.推室入企(校外頂崗實習以崗位實干為主的工學結合)
將學生送到企業去實習,學生在校內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據專業教學的要求參與各種以理論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活動,在校外根據市場的需求以「職業人」的身份參加與所學專業相關聯的實際工作。這種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同時提高學校教育對社會需求的適應能力。簡言之,工學結合就是學生在企業實施「以工為主的學」的教學過程。
3.自創公司(學生自己開設公司——以真實崗位為主的工學結合)
自創公司是指在校學生結合專業成立公司,在真實的環境下進行實踐、學習和提高。其中東方海外旅行社學院部是一個實體,教師和東方海外旅行社資深員工擔任指導,整體運作由旅遊專業學生自主操作。另外,學院開辟了學生創業園區。其中有鄧春暉同學(市場營銷專業)創辦注冊的風尚傳媒公司,主營業電梯門廣告;有鄔磊同學(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創辦注冊的Best廣告公司,主營業電子產品;胡棟輝學生(市場營銷專業)主營業「校園風向標」廣告雜志,主營業各種雜志的軟廣告業務;李益學生(財務管理專業)開展的電腦租賃業務;蔡葉鋒學生(電子商務專業)經營的電子折扣直銷網業務等等,均有很大的收獲。
自創公司主要特點是:
①與學習的專業結合
②得到老師和實際公司技術人員的指導
③自負盈虧,承擔風險
④在「公司」真實的環境下操作,跳出了傳統課堂,進入社會大課堂。
1、學院成立
1999年5月,由浙江東方集團公司獨家投資創辦的浙江東方專修學院正式成立,拉開了浙江省第一所由國有企業創辦的高等職業學校的序幕。
2、學院發展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
2000年6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教育部部長陳至立視察學院,充分肯定浙江東方集團為教育事業發展做出的貢獻。
3、辦學規模不斷擴大
辦學至今,從最初的在校生500人,發展到全日制在校生5300多人,成人教育本、專科,自學考試專科、成人函授專科等3000多名學生。
4、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四年居全省前列
為社會輸送了近萬名畢業生,學院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多年來均超過95%,2008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8.29%,《人民日報》予以專題報道宣傳。
5、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與溫州地區110多家企事業單位簽訂工學結合合作協議,60多家企事業單位成為我院長期的校外實訓基地,已建立「環宇學院」、「人民電器市場營銷班」、「東方海外旅行社學院分部」等多個工學結合的合作項目,「訂單式培養」、「工學交替」培養模式已全面展開。
6、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與專業技能
95%的畢業生取得了相關專業的職業技能證書。在2007年、2008年連續取得「用友杯」ERP沙盤大賽全國冠軍, 2009「開元杯」全國旅遊院校服務技能大賽中取得多項大獎。
7、實施「六加一行動計劃」
學院致力於內涵建設和辦學特色建設。已建成計算機信息管理、 國際經濟與貿易、管理學基礎、會計學、高等數學等一批省級市級重點專業和精品課,成果顯著。
8、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連續舉辦了九屆精神文明活動宣傳月和大學生藝術節。2008年,室歌大賽策劃案榮獲全國高校「寢室文化節」優秀策劃方案創意設計獎;歷年來在省大學生各項賽事中均取得好成績
9、崇德篤學、精技修遠
十五年來,學院師生艱苦創業,團結拼搏。形成了以「崇德篤學、精技修遠」校訓精神為核心的「東方」文化,既凝聚了師生的精神風貌,又展示了學院的文化底蘊
10、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
1999年12月,建立學院黨委。十五年來,已舉辦業余黨校27期,累計發展學生黨員1500人。
Ⅲ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辦學成果
學院不斷加強人才培養模式的執行力。加大實驗教材的編寫力度,通過立項資助的辦法,完成了由35門教材構成的實驗教材體系建設;突出了院內各專業實驗和實訓室的建設,形成了軟體先進、硬體一流、功能齊全的實驗實訓中心;創建了禮儀教室,培養學生良好的形體語言素質;不斷創新工學結合、訂單式管理模式,先後在阜新、沈陽、大連、上海等地建立了穩定的實習和就業基地,提高了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和創造社會的能力。
在教學中,通過實施「體驗式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多次重復性的操作實訓中,不斷地獲得技能感悟,提升專業理念,增強應用技能,提高了就業和創業能力。學院ERP實驗中心先後獲得黑龍江「友誼杯」ERP沙盤對抗校際邀請賽團體冠軍;第四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設計暨沙盤模擬經營大賽遼寧地區高職組冠軍;第四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設計暨ERP沙盤模擬大賽高職組亞軍。在第三屆全國會計知識大賽中,該院分別獲得阜新市、遼寧省的團體冠軍。學院注重英語口語訓練,曾先後在省級和國家級的口語比賽中獲得好成績。證券與期貨專業的梁祥同學,帶領他們班級的部分同學,在北京建立了理財規劃室,實現了由就業向創業提升。
在培養學生專業應用創新能力基礎上,根據個體潛能和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各項活動,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各種鍛煉自己、展示自己能力和水平的項目和比賽。該院財務管理專業06級崔麒同學,先後獲得阜新文藝廣播「全城招募男主播」冠軍,獲得遼寧廣播電視局第九屆十佳主播評選「聲屏新秀」稱號,獲得東方衛視美特斯邦威加油好男兒沈陽賽區10強和最具潛質獎,重慶衛視「第一次心動」巨星招募計劃沈陽賽區亞軍和全國年度總決賽10強,已經成為重慶市旅遊局「您好,重慶」旅遊形象大使。李東洋等5名同學經過艱苦調研,在團市委和校團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阜新市第一家在校大學生創辦的公司——長青藤家政服務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4年獲得團中央、勞動部和社會保障部聯合頒發的「首屆中國青年創業周創業項目金獎」。2006年獲得團省委和省勞動社會保障廳聯合頒發的「遼寧青年創業獎」。近3年來,專升本率達25%以上,高職就業率達95%以上。
學院加強科研工作,努力提高學院科研意識和科研水平,近年來,共組織教師申報各級課題60餘項,其中批復省級縱向課題15項,校級縱向課題10餘項,橫向課題30餘項,公開發表各級各類學術論文800餘篇,核心期刊以上論文就達1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70餘部,累計1400餘萬字。
學院積極探索和創新新形勢下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共產黨員工程活動和黨日活動,提高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學院各項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目前學院正在校黨委的領導下,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不斷完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夯實英語口語和速記技能,突出體驗式實驗實訓內容,創新工學結合、訂單式管理方式,為培養適應遼寧經濟振興、突出阜新經濟所需要的現代管理和服務業的應用性人才而努力奮斗。該校編碼為0736.
Ⅳ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成果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22門,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5項,國家級重點建設專業8個,省重點建設專業12個,教育部「十二五」規劃教材24部,國家精品教材1部,省級精品教材23部。 重點專業 國家級 序號 專業名稱 負責人 級別 1 軟體技術 眭碧霞 2007年國家示範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 2 電氣自動化技術 秦益霖 2007年國家示範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 3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陳必群 2007年國家示範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 4 模具設計與製造 陳劍鶴 2007年國家示範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 5 計算機網路技術 陶洪 2007年國家示範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 6 電子商務 閔敏 2007年國家示範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 7 企業資源計劃管理 宋衛 2011年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重點建設專業 8 應用電子技術 張志柏 2011年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重點建設專業 江蘇省級 序號 專業名稱 負責人 級別 1 軟體技術 眭碧霞 2006年省級品牌專業 2 計算機網路技術 陶洪 2004年省級特色專業 3 電氣自動化技術 秦益霖 2006年省級特色專業 4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陳必群 2008年省級特色專業 5 電子商務 閔敏 2008年省級特色專業 6 模具設計與製造 陳劍鶴 2008年省級特色專業 7 計算機應用技術 陶洪 2010年省級特色專業 8 物流管理 宋衛 2010年省級特色專業 9 智能裝備製造技術 省級「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 10 信息系統集成應用與服務 省級「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 11 軟體技術與數字媒體設計 省級「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 12 現代通信與網路技術 省級「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 精品課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 序號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級別 獲取時間 1 PLC應用技術 鄧志良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7年 2 Java程序設計 眭碧霞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7年 3 電子商務基礎實踐 閔敏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8年 4 工控應用技術 姚立波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9年 省級精品課程(部分) 序號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級別 獲取時間 1 C語言 閔敏 一類精品課程 2004年 2 電路基礎 王麗琴 二類精品課程 2004年 3 Java程序設計 眭碧霞 一類精品課程 2006年 4 電子商務基礎實踐 閔敏 二類精品課程 2006年 5 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 陳劍鶴 二類精品課程 2006年 6 工控應用技術 姚立波 省級精品課程 2008年 7 C#應用開發 眭碧霞 省級精品課程 2008年 8 ERP應用與實施 宋衛 省級精品課程 2008年 9 網路互聯技術 周敏 省級精品課程 2008年 10 電子技術與項目訓練 吳青萍 省級精品課程 2010年 11 模具CAD/CAM應用技術 賴華清 省級精品課程 2010年 12 網路安全設計與實施 鞠光明 省級精品課程 2010年 13 網路貿易專員實務 成先海 省級精品課程 2010年 14感測器與執行器李晴省級精品課程2011年15c語言程序設計戴白刃省級精品課程2011年精品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序號 教材名稱 主編姓名 級別 獲取時間 1 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 陳劍鶴 國家級精品教材 2009年 評優立項省級精品教材 序號 教材名稱 主編姓名 級別 獲取時間 1 電子商務概論 閔敏 評優省級精品教材 2005年 2 C語言 眭碧霞 評優省級精品教材 2005年 3 計算機網路實訓 眭碧霞 立項省級精品教材 2005年 4 企業資源計劃(ERP)原理與實施 宋衛 立項省級精品教材 2005年 5 企業資源計劃(ERP)原理與實施 宋衛 評優省級精品教材 2007年 6 電子商務實用基礎實訓指導書 吳凌嬌 立項省級精品教材 2007年 7 工業控制技術及應用 姚立波 立項省級精品教材 2007年 8 ASP.NET程序設計與開發 眭碧霞 評優省級精品教材 2009年 9 微軟網路操作系統 鞠光明 評優省級精品教材 2009年 10 外貿英語函電 張成偉 評優省級精品教材 2009年 11 國際貿易實務(雙語) 孫國忠 立項省級精品教材 2009年 12 單片機應用與項目實踐 黃維翼 立項省級精品教材 2009年 13 虛擬儀器應用技術項目教程 秦益霖 立項省級精品教材 2009年 14 電工技術基礎(與常州輕工學院聯合申報) 黃忠琴、岳東海 立項省級精品教材 2009年 15 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 陳劍鶴、於雲程 國家級精品教材 2009年 16 西門子S7-300PLC應用技術 秦益霖 省級精品教材 2011年 17 感測器技術及其應用 陳黎敏 省級精品教材 2011年 18 應用數學 錢志良、何紀 省級精品教材 2011年 19 網路貿易實務 成先海 省級精品教材 2011年 20 國際貿易實務(第2版) 孫國忠 省級精品教材 2011年 21 VerilogHDL與 CPLD/FPGA項目開發教程 聶章龍、張靜 省級精品教材 2011年 22 C語言程序設計 李學剛 省級重點教材立項(新編教材) 2013年 23 電路基礎(第2版) 吳青萍、沈凱 省級重點教材立項(修訂教材) 2013年 十一五規劃教材 序號 教材名稱 主編姓名 級別 出版社 1 Internet應用教程 眭碧霞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西電出版社 2 單片機原理與介面技術 趙佩華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機工出版社 3 微型計算機組成與介面技術 趙佩華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西電出版社 4 電子商務實用基礎 閔敏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機工出版社 5 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 陳劍鶴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機工出版社 6 UG基礎範例與項目應用 宋志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人民郵電出版社 7 微軟網路操作系統 鞠光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機工出版社 8 模具製造技術基礎 楊桂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清華大學出版社 9 UGNX4實例教程 宋志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人民郵電出版社 10 企業資源計劃(ERP)原理與實施 宋衛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機工出版社 11 計算機常用工具軟體教程與實訓 周敏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北京大學出版社 十二五規劃教材 序號 教材名稱 主編姓名 級別 出版時間 1 無線網路組建 楊誠、張衛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2 軟體開發與項目管理 朱利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3 數據結構 李學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4 C語言程序設計 李學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5 網上創業 吳凌嬌、宋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6 PLC應用技術 張志柏、秦益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7 TCP/IP協議分析與應用 樓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8 Java程序設計項目教程 眭碧霞、朱利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9 JavaEE企業級項目開發 朱利華蔣衛祥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10 PhotoshopCS5中文版案例教程 周彩根、李濤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11 3dsMax2012案例教程 陸天奕、趙志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8 12 高職高專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系列教材 陳必群、王學力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308 13 電子產品檢驗 陳必群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308 14 電子產品印刷電路板設計與製作 陳必群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308 15 虛擬儀器應用技術項目教程 秦益霖、李晴 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 201308 16 西門子變頻器應用技術 姚立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08 17 電路基礎 吳青萍、沈凱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308 18 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第2版) 陳劍鶴、於雲程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308 19 模具設計基礎(第2版) 陳劍鶴、吳雲飛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308 20 《市場營銷實務》 孫國忠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08 21 Android應用開發基礎 趙佩華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308 22 J2EE綜合案例開發 蔣衛祥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08 23 計算機專業英語(第3版) 王小剛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308 24 FLASH動畫製作 杜堅敏、孫金山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308 江蘇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職業情境,項目主導」 創新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獲實驗基地、「OPC」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基地 實訓基地建設 國家級實訓基地 序號 項目名稱 級別 驗收時間 1 軟體技術與計算機應用實訓基地 國家級高職實訓基地 2007年驗收通過 2高職園區共享現代工業中心國家級高職實訓基地2008年驗收通過3光伏發電技術及應用央財支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省級實訓基地 序號 項目名稱 級別 驗收時間 1 現代物流技術實訓基地 省級高職實訓基地 2007年驗收通過 電子信息技術實訓基地 計算機網路技術實訓基地 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技術實訓基地 2 單片機課程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9年驗收通過 3 新一代信息技術實訓基地 教學成果 國家級教學成果 序號 教學成果名稱 主要完成人 級別 獲取時間 1 探索「三針對」教改思路,構建「BPMM」人才培養模式 史國棟、董維佳、趙佩華、眭碧霞、張春平 國家級二等獎 2005年 2 高職院電子商務專業立體化實踐平台的研究與實踐 閔敏、吳凌嬌、宋衛、姚琪、王莉 國家級二等獎 2009年 省級教學成果 序號 教學成果名稱 主要完成人 級別 獲取時間 1 「信息產業園」校企合作辦學平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鄧志良、張春平、黃天民、董維佳、楊誠、居耀成 省級特等獎 2011年 序號 教學成果名稱 主要完成人 級別 獲取時間 1 探索「三針對」教改思路,構建「BPMM」人才培養模式 史國棟、董維佳、趙佩華、眭碧霞、張春平 省級一等獎 2005年 2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錢興、費小平、左建國、宋建軍、龐傑 省級一等獎 2007年 3 高職院電子商務專業立體化實踐平台的研究與實踐 閔敏、吳凌嬌、宋衛、姚琪、王莉 省級一等獎 2009年 4 「項目載體、能力遞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趙佩華、朱利華、於永佳、蔣衛祥、郭永洪 省級一等獎 2013年12月 5 「1+2」型高職電氣類人才「OPC」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秦益霖、王其紅、張志柏、李晴、朱敏 省級一等獎 2013年12月 序號 教學成果名稱 主要完成人 級別 獲取時間 1 「1+2」型高職電氣人才培養的實驗實訓體系的研究與構建 秦益霖、王其紅、張志柏、李晴、姚立波 省級二等獎 2007年 2 「職業情境,項目主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眭碧霞、趙佩華、於志強、陳榮保、曹建慶 省級二等獎 2009年 3 「分層遞進式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周敏、鞠光明、楊誠、姚裕寶、崔毓娟 省級二等獎 2011年 4 大學生綜合素質訓練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黃天民、龐傑、吳雲飛、梅國英、費小平、徐暢 孫淑萍 省級二等獎 2013年12月 5 「產品導向、項目遞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陳必群、陳國英、吳青萍、胡遠望、唐龍 省級二等獎 2013年12月 2003年,學院被教育部確立為國家示範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2004年,學院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2005年,學院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6年,學院被省教育廳確立為省級示範性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單位。 學校榮譽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院還先後獲得「江蘇省文明學校」、「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高等學校和諧校園」、「江蘇省平安校園」、「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就業工作星級示範校」、「全國高職院校魅力校園」、「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招生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高校」、「常州市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
Ⅳ "工學結合"對中專生有什麼好處!!!
學生一邊在學校學習,一邊在企業工作,一種工學結合的模式正在職業學校興起。 丟失的法寶 說起工學結合的好處還真不少。用教育部部長周濟的話來說,它可以使學生在生產和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熟悉生產情況,掌握生產工藝技能,獲得適應生產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使學生通過勞動獲得收入,減輕學業上的經濟負擔,並在畢業後能盡快找到工作並適應工作需要;可以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有利於學校改善辦學條件。 其實,工學結合算不上新鮮事。早在二十世紀初,天津一些企業相繼開設實習工場傳習工藝技術,啟發工商知識,一種邊工邊學的職業教育模式開始形成。 只是,這件法寶漸漸地被人忽視並丟失了。職業教育基本上是普通教育的壓縮版,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職教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適應社會的需要。人們甚至發現,許多職業學校經過三至五年培養出來的學生,有時還不如社會上各類專業培訓學校經過三五個月短期培訓出來的學生適用、好用。正如湖南省株洲市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彭程所言,現在的學校教育與用人單位需求之間存在著「落差」,已成了導致職業教育發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在走了一大段彎路之後,人們又找回了丟失的法寶,很快嘗到了甜頭:通過3年的工學結合式培養,山東省青島市膠南電子學校的畢業生提前預訂率達100%,他們工作後能迅速適應企業生產,能馬上頂崗生產,受到廠方歡迎,200多人已成為一線的班組長。2003年前,湖北職業教育一度陷入低谷,但2004 年起,由於實行工學結合,當年招生規模創歷史最高水平,達到 34.37 萬人。 法寶要用好 法寶找回來了,要把它用好用出成效,並非易事。9月22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在天津召開,在這個最早創立工學結合模式的地方,人們用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其中呈現的新問題。 工學結合要求有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現在職業學校的教師大多從學校到學校,普遍缺少實踐。天津市教委副主任龍德毅建議,學校一方面可以從企業引進一定數量的專業人才到學校任教,另一方面教師要定期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對此,武漢船院電子電氣工程系博士余華有體會:「每次帶隊到企業,我們做老師的都會有新認識,只有到了市場、現場、職場,才知道什麼是真功夫」。 工學結合的特點在教材的編寫和選用上也要有所體現。職業教育有別於普通教育,應當有自己的課程標准及適用的教材。但現實並非如此,大多數職業學校仍然只能採用與全日制班級相同的課程和教材,對教材的處理只能作適當的調整和修改,沒有針對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郭志強認為,教材的編寫者不僅要有來自學校的教師,還要有來自企業的技術人員。教材內容既要有校內的理論和實踐內容,又要有企業生產實踐的指導性內容,應取自於工,用之於學。要吸納本專業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區域經濟的特點。 國際上成功的工學結合模式都有政策法規強有力的保障,我國相關的制度建設必須提上日程。在德國《職業教育法》和《青少年勞動保護法》中就培訓者和受訓者的權利和義務作出了相應的規范。在我國職業教育實施工學結合模式的過程中,如何保障企業持久參與的積極性?如何保障學校教學組織實施有章可循?學生的雙重角色如何得到保障?上海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周耕夫、李棟學認為這些問題都需要在相關法規的制訂中給出回答。 我國現有職業學校14000多所,每年培養數百萬畢業生,如果能把工學結合這個法寶用好,職業教育的面貌將會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