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十五」期間,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在原研究室基礎上建成了養豬、養兔、家禽、草食家畜、飼料、生物技術、動物營養、獸醫和獸葯9個研究所,相繼組建了四川省養豬研究基地、四川省種豬性能測定中心、四川省動物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奶業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飼料科技研發中心等開發機構,構建研究開發平台,承擔起引領行業研究開發的重任;先後創辦了四川省畜科飼料有限公司、四川鼎尖動物葯業有限公司、四川大恆家禽育種有限公司、四川齊卡兔業有限公司和四川省華泰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企業,2003年經省科技廳批准,在大邑縣韓場建成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園區,構建成果轉化平台,推進了科技成果產業化;創辦了「中國畜牧科技信息網」,打造資源共享平台,與國內知名畜牧行業網站、科研院校和企業形成資源共享和互動。著力在優質畜禽育種技術、繁殖技術、畜禽安全生產技術和畜禽重大疫病快速反應機制建立等關鍵技術等方面發揮特色優勢,不斷進行科技創新突破。
在科技創新機制建設方面,我院在全省畜牧系統率先完成了事業單位全員聘用,在省內科研單位中率先實行技術職稱、技術職務評聘分開,實施以崗位津貼(包括崗位責任津貼、崗位特殊津貼、傑出貢獻津貼和經濟責任目標管理獎)為核心的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完善了科研經濟責任制和科技型企業股權結構改革,在畜牧高科技園區建設中創新性地實行專家領銜制和股份合作制,建立了符合科研單位特點的人事管理體制與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科技人員開展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我院制定了創新人才建設規劃,著力打造頂級專家,將優秀科技人員分別向院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優秀專家、研究生導師和科技企業家等方向培養。通過「十五」的努力,我院現有高、中級科技人員116人,其中研究員23人,副研4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省級突出貢獻專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7人、後備人選9人,博士13人,客座研究員5人,建設了一支科技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群體。
我院承擔科研項目包括國家攻關項目、星火項目、農業部跨越計劃、省攻關項目、應用基礎項目、成果轉化資金項目、青年科技基金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等。與相關高等院校聯合科技攻關、聯合培養研究生和共建重點學科。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家畜研究所、國際馬鈴薯中心、越南國家畜牧研究所等的國際合作研究不斷延伸和拓展。通過認真深入的攻關研究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先後培育四川白豬Ⅰ系、齊興肉兔、南江黃羊、涼山半細毛羊等6個畜禽新品系,優質肉雞育種項目培育的大恆D99、大恆S01、大恆S02、大恆S03、大恆S05五個新品系已通過四川省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肉兔配套系的培育和優質風味黑豬選育取得重要進展。共取得204項科技成果,其中獲部省級二等以上和國家級成果獎58項,獲得專利6項,發表科技論文l421篇,其中9篇發表於SCI收錄期刊,並在基因庫(GenBank)中登記了18條家兔MHC基因序列,出版專著95本。開展畜牧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112項。
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園區的研發填補了我省了優質肉雞、優質兔和安全飼料等高端科技產品研發產業空白,建成了優質畜禽育種和優良畜種快速繁殖的高新科技產業化輻射源和示範基地。全面建成後,通過科技研發、示範輻射,能帶動、轉化農村勞動力3萬多,每年農民實現收入25.39億元,純收入達7.6億元。
❷ 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記公共服務平台的介紹
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記公共服務平台是在四川省科技廳領導下,依託四川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檔案館,充分利用其全省科技成果登記機構資源,充分利用其信息資源和網路資源,廣泛集成全省科技成果信息資源與服務而建立的一個面向終端用戶、統一服務界面的信息共享平台。
❸ 四川省科技廳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
(該項目始於2001年):旨在增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資源配置,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充分挖掘農業科技的潛力,真正發揮農業科技對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通過該項目實施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整體素質,增強農業的競爭力。
獲國家級科技計劃支持情況2005年我省有300個科技項目列入國家級科技計劃,共爭取年度科技經費2.23億元。 (2004年度)
(一)科技成果:省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登記)531項
(二)專利:我省受理申請專利7260項,獲專利4430項。
(三)論文:我省發表科技論文39017篇。 (2005年度)
(一)獲省級科技獎勵情況。四川省科技傑出貢獻獎:此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獎勵人數不超過5名。1999年首屆評選出科技傑出貢獻獎獲獎人員3名:周開達、李伯剛、馮孝庭。
2001年評選出第二屆省科技傑出貢獻獎獲獎人員2名:沈志雲、榮廷昭。
2003年評選出第三屆科技傑出貢獻獎獲獎人員3名:徐僖、鄭家奎、黃潤秋。
2005年評選出科技傑出貢獻獎獲獎人員1 名:黎漢雲。 2005年共評出省科技進步獎219項其中特等獎空缺,一等獎17項,二等獎50 項,三等獎152項。
獲國家科技獎勵情況2005年獲國家科技獎勵共26項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18項。
❹ 四川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檔案館的工作職責
四川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檔案館自成立以來,在省科技廳領導下,致力於為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各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提供科技成果登記和統計、技術合同登記和統計、科技成果收集和保管、科技成果信息的發掘、利用和轉化等綜合服務,並且承擔了各類科技服務平台建設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負責四川省科技成果的登記和統計工作,頒發科技成果登記證書,經審查合格登記的科技成果,可以獲得申報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的基本資格,並優先推薦申報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編輯、出版、發行《四川省科學技術成果公報》,向省科技廳、國家科技成果網提供每年科技成果中各種數據的統計報表。
(2)承擔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和統計工作。根據國家科技部《技術合同認定規劃》及相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技術合同進行認定登記;開展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及延伸服務,經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可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撰寫《四川省技術合同統計分析報告》,為科技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3)負責全省科技成果檔案的收集、整理、編排、縮微、檔案保存、庫房管理等工作,並進行系統化、信息化、科學化管理。
(4)通過各種方式發掘、交流、利用科技成果檔案中的信息資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和知識流動,提高科技成果檔案信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通過各類科技服務平台建設,整合全省科技成果資源,形成科技創新網路環境,面向全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科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