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林業改革成果

林業改革成果

發布時間:2021-01-09 19:12:05

1. 兩會關於林業怎樣改革

兩會關於林業改革方案:
1.積極推進深化林業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林業生產方式,回更有效地保答護林業資源,更有力地促進林農增收,更好地為全社會提供林業產品和生態產品,為建設生態文明作出新貢獻。
2.我國林業改革全面深化,激發了林業發展活力。取消和下放林業行政審批項目36項;確定了推進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要求;提出了國有林場改革、國有林區改革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等多個方案和意見。
3.林業是重要的生態資源,也是不可替代的綠色財富。今後要創新開拓、奮發有為。

2. 農村林業改革

沒有相關的政策依據,只能由農戶和集體協商確定

3. 為什麼國家要進行林業改革

國家這次對林業改革是有兩大背景的: 生態環境建設的需求
(1)我國原有內森林蓄積量容112億立方米,已採伐了100億立方米;
(2)長江洪水、黃河斷流、氣候變暖;
(3)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塵暴……
(4)我國原有大興安嶺林場16個,現僅剩3個,還是中幼林林場。
經濟建設的需求
(1)我國森林面積佔世界的3%—4%;我國人口佔世界的22%;
(2)到2015年,我國木材用量缺口為1.3—1.4億立方米;
(3)林產品進口用匯情況:
1998年——63.42億美元;2000年——106億美元;
2002年——134億美元;以每年19%的速度遞增,
取代鋼鐵、化肥,成為我國第一用匯大戶!!
所以,林業改革迫在眉睫,國家政策一定是大力鼓勵的。

4. 將來的事業單位改革,林業部門會怎麼改

據說是這樣改的:機關里科級以上幹部都是公務員編制,其餘的為專事業單位編制;下屬面的隊里和公園都是事業單位編制,企業化管理。

據我所知:環衛局是處級以下都為事業編制,隊里是事業編制企業化管理。

工資應該看你是什麼編制拿什麼錢。

5. 林業局事業單位改革

你要抄明白一個最根本的道理,政府要從領導變為服務,林業局是不是行政職能太多?批這批那?這證那證?如果有那就要改變為服務,公務員也是個工作,與其他的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不要以為進了公務員隊伍是想來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個人認為林業局應該改為純服務性質的事業單位!或者公益性單位!另森林警察也應該改革,完成森警應有的職責與獨立性!

6. 什麼是林業改革

林業改革指森林抄、林木、林地襲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是森林資源財產權在法律上的具體體現。
林業改革在保護工程上是指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培育和保護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產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發揮防護作用的生產部門,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PS:林業改革是森林、林木、林地唯一合法權屬憑證,是維護經營單位和林農合法權利的主要依據。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

7. 林業局經過事業單位改革後會轉成企業嗎

林業局下屬的事業單位,經過改革後,將會變更為企業,這是林業機關所屬事業單位今後改革的方向。
今後將要逐步撤銷事業單位。

8. 中國最新林業改革內容


2008年月22日下午14時,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舉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新聞發布會,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介紹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分5個部分、21條,我們稱之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21條」。這個《意見》,認真總結了改革試點的成功經驗,深刻闡述了這項改革的重大意義,明確提出了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並對完善政策措施、加強組織領導提出了具體要求。這項改革最核心的內容是明晰產權,就是在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依法將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通過家庭承包方式落實到農戶,確立農民作為林地承包經營權人的主體地位。

《意見》要求,明晰產權要維護「兩性」。一是維護家庭承包經營的長期性,承包期為70年,期滿後還可以繼續承包。二是維護承包經營的物權性。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對集體林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享有平等的初始分配權,即承包經營權。根據《物權法》規定,林地承包經營權為用益物權,農民對林地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受益和處置的權利。這就讓農民吃下了「定心丸」,真正做到「山定權、人定心、樹定根」。

《意見》特別強調了五項基本原則,即「五個堅持、五個確保」:一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確保農民平等享有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二是堅持統籌兼顧各方利益,確保農民得實惠、生態得保護;三是堅持尊重農民意願,確保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四是堅持依法辦事,確保改革規范有序;五是堅持分類指導,確保改革符合實際。

《意見》還明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林木採伐管理機制,加強林地、林木流轉制度建設,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師制度和評估制度,建立支持集體林業發展的公共財政制度、公益林補償制度、林權抵押貸款制度、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

9. 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全文 國有林業為什麼要改

創新管理機制。在內部管理上,科學核定國有林場事業編制,用於聘用管理人員、內專業技術人員和骨幹容林業技能人員,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實行以崗位績效為主要內容的收入分配製度,經營性活動實行收支兩條線。公益林管護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可以通過合同、委託等方式面向社會購買服務。明確森林資源監管主體,由國家、省、市林業部門分級監管,對林地性質變更、採伐限額等強化多級聯動監管。將森林資源考核結果作為綜合考核評價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主要領導政績的重要依據,對國有林場場長實行森林資源離任審計。實施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制度,啟動森林資源保護和培育工程,合理確定國有林場森林商業性採伐量,建立森林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趙樹叢告訴記者,與國有林場類似,國有林區改革的重點也主要有3個方面。

10. 林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林區總體發展方向定位

1、黨中央國務院對林業進行了科學定位。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林業發展,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賦予了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賦予了林業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賦予了林業以基礎地位;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中,賦予了林業以主要地位。這就明確了林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為新時期林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2、林區生態作用不可替代。大興安嶺林區是全國最大的國有林區之一,也是我國天然林主要分布區之一,有林地面積653.2萬公頃, 占黑龍江省的37.1%, 佔全國的4.1%。大興安嶺山脈及其森林抵禦著西伯利亞寒流和蒙古高原旱風的侵襲,是東北松嫩平原和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天然屏障。大興安嶺是黑龍江、嫩江的發源地,兩大集水區內的大小河流500多條,年徑流量149億立方米,為流域內的廣大地區提供著寶貴的生產生活用水,維系著「兩江」流域的生態安全。同時,大興安嶺林區又是我國唯一的具有代表性的寒溫帶生物基因庫, 區內有各類植物966種,各類動物325種,其中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54種,珍貴植物38種, 區內還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7個省部級自然保護區,保存著完整的森林、濕地生態系統。

3、資源狀況呈明顯惡化趨勢。經過近40年的開發建設,我區活立木總蓄積由開發初期的7.3億立方米減至5.2億立方米,減少27.4%;可采蓄積由4.6億立方米減至1.3億立方米,下降68.5%。其中,商品林區內的成過熟林蓄積僅有3,334萬立方米;開發初期的南部林緣已向北退縮140公里,在東南部形成了大面積的無庇護的三角形乾旱、半乾旱地帶;寒溫帶針葉林濕地也由開發初期的80多萬公頃減至41萬公頃。洪水、沙塵、大風等災害性天氣次數呈上升趨勢。同時, 由於森林資源的減少, 區內珍貴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種類銳減,生物多樣性遭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特別是由於我區氣候寒冷,林地生產力低,林木生長周期長,森林資源破壞容易,恢復十分困難。

4、堅持建設生態林區的定位。重要的生態地位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我區在維持區域生態平衡和國土生態安全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當前我區可采資源銳減、林木生長緩慢、森林質量下降的情況下,要順應國家對林業主導需求的轉變,及時調整和明確我區林業發展方向,把大興安嶺的未來發展定位在建設生態型林區上,這是我區現實的、必然的選擇。這一定位對於我區維護國土生態安全,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決定》,充分利用國家關於林業發展的政策,加快經濟發展,實現林區的長治久安,有著重要的意義。

5、抓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按照生態林區建設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天保工程實施方案,逐步擴大公益林保護區面積,爭取把大興安嶺林區全部劃為生態公益林區,實行嚴格保護、積極培育、保育結合、休養生息,盡快扭轉森林資源逆向演替的局面。通過森林分類,調整林業資源經營方向,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積極調減木材產量,直至全面停止主伐生產,使森林資源得以休養生息乙建立以家庭管護、機動巡護和木材檢查站為主的「三道防線」, 嚴厲打擊偷拉私運、濫砍盜伐的不法行為;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的長效治本機制,避免發生大的森林火災;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6、抓好植被恢復工程。對採金採煤礦體、荒山荒地、岩石裸露地、退耕地、火燒跡地、採伐跡地等無林地,按照適地適樹、見縫插針的原則,採取人工促進為主、人工更新為輔等方式,大力營造生態公益林,爭取用10年的時間完成跡地更新和宜林地造林任務,盡快恢復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蓋率,遏制寒溫帶明亮針葉林林緣退縮。

7、抓好森林質量優化工程。科學、合理經營天然中幼林和人工幼林,通過及時撫育等人為措施,努力優化和改善林分結構,提高林分質量和生長量,恢復和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對一般限伐區的森林,以培育為目的進行更新和撫育採伐,在促進森林恢復的同時,生產一定數量的木材產品。生產時要依法、依規程作業,保證伐區作業質量。

8、抓好「兩江」源頭生態建設工程。對「兩江」源頭內生態功能低下的無林地、疏林地、護岸林、國防林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切實搞好綜合治理,建設護岸生態體系,保障國土安全。對重點區位的濕地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遏制「兩江」源頭植被的破壞,使其充分發揮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社會功能。

9.抓好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按照依託現有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帶動省部級自然保護區建設,重點發展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思路,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充分發揮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保護、監測站點的作用,抓緊搶救瀕危珍稀物種,修復典型生態系統,擴大森林生態保護區、濕地生態保護區、珍貴動植物保護區面積,切實保護好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在提高已批復的9個國家和省(部)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嫩江源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同時增加物種引進、野生動植物物種的馴養與合理利用項目。建立以森林、濕地、河流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為主體,集保護、旅遊、科研、生態建設於一體,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具有自養能力的自然保護網路。

10、抓好城鄉綠化及綠色通道建設工程。要把城鎮鄉村綠化美化與增強生態功能結合起來,與城鎮周邊的荒山 造林結合起來,逐步提高綠化質量和檔次。要對道路建設與綠色通道建設統籌規劃,做到道路建設和改造到哪裡,就綠化到哪裡,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提高林區的生態文明程度。在城鎮綠化和綠色通道建設工程中,要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不斷豐富和完善義務植樹形—式,鼓勵軍隊、社會團體、機關、學校以及企事業單位以各種形式參與社會造林,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城鎮和鄉村、各單位和各部門齊抓共管的義務植樹責任體系,使義務植樹成為林區人民的自覺行動。

閱讀全文

與林業改革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