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納稅等級證明在哪裡開
納稅等級證明在主管稅務機關開。納稅信用評價結果的確定和發布遵循誰評價、誰確定、誰發布回的原則。稅務答機關每年4月確定上一年度納稅信用評價結果,並為納稅人提供自我查詢服務。
納稅人對納稅信用評價結果有異議的,可以書面向作出評價的稅務機關申請復評。作出評價的稅務機關應按本辦法第三章規定進行復核。
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納稅信用級別實行動態調整。因稅務檢查等發現納稅人以前評價年度需扣減信用評價指標得分或者直接判級的,稅務機關應按本辦法第三章規定調整其以前年度納稅信用評價結果和記錄。
納稅人信用評價狀態變化時,稅務機關可採取適當方式通知、提醒納稅人。稅務機關對納稅信用評價結果,按分級分類原則,依法有序開放:
(一)主動公開A級納稅人名單及相關信息;
(二)根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以及與相關部門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合作備忘錄、協議等規定,逐步開放B、C、D級納稅人名單及相關信息;
(三)定期或者不定期公布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具體辦法由國家稅務總局另行規定。
B. 納稅信用等級A,B,C,D,M是什麼意思
自2018年4月1日期,增設M級納稅信用級別,納稅信用級別由A、B、C、D四級變更為A、B、M、C、D五級。具體參見以下標准:
A級:年度評價指標得分90分以上的納稅人;
B級:年度評價指標得分70分以上不滿90分的納稅人;
M級(新增):
1、新設立企業(從首次在稅務機關辦理涉稅事宜之日起時間不滿一個評價年度的企業。評價年度是指公歷年度,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2、評價年度內無生產經營業務收入且年度評價指標得分70分以上的企業。
C級:年度評價指標得分40分以上不滿70分的納稅人;
D級:年度評價指標得分不滿40分的納稅人或者直接判級確定的;
被稅務機關進行納稅信用評級的條件:
已辦理稅務登記(含「三證合一、一照一碼」、臨時登記),從事生產、經營並適用查賬徵收的獨立核算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和個人合夥企業。
納稅信用評級的周期:
評價年度為公歷年度,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納稅人,本評價年度不能評為A級:
(一)實際生產經營期不滿3年的;
(二)上一評價年度納稅信用評價結果為D級的;
(三)非正常原因一個評價年度內增值稅或營業稅連續3個月或者累計6個月零申報、負申報的;
(四)不能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設置賬簿,並根據合法、有效憑證核算,向稅務機關提供准確稅務資料的。
《信用管理辦法》第二十條所列失信行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納稅人,本評價年度直接判為D級:
(一)存在逃避繳納稅款、逃避追繳欠稅、騙取出口退稅、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行為,經判決構成涉稅犯罪的;
(二)存在前項所列行為,未構成犯罪,但偷稅(逃避繳納稅款)金額10萬元以上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10%以上,或者存在逃避追繳欠稅、騙取出口退稅、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稅收違法行為,已繳納稅款、滯納金、罰款的;
(三)在規定期限內未按稅務機關處理結論繳納或者足額繳納稅款、滯納金和罰款的;
(四)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或者拒絕、阻撓稅務機關依法實施稅務稽查執法行為的;
(五)存在違反增值稅發票管理規定或者違反其他發票管理規定的行為,導致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未繳、少繳或者騙取稅款的;
(六)提供虛假申報材料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
(七)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被停止出口退(免)稅資格未到期的;
(八)有非正常戶記錄或者由非正常戶直接責任人員注冊登記或者負責經營的;
(九)由D級納稅人的直接責任人員注冊登記或者負責經營的;
(十)存在稅務機關依法認定的其他嚴重失信情形的。
為及時反映企業納稅信用狀況,8號公告明確:無論是新參迦納稅信用評價的企業,還是原來已參迦納稅信用評價的企業,如果發生《信用管理辦法》第二十條所列失信行為的,稅務機關應及時對其納稅信用級別進行調整,並以適當的方式告知。
C. 怎麼查詢企業納稅信用等級
1、網路搜索稅局官網,打開首頁,點擊右上方的登錄。
D. 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為B級 什麼意思呢有什麼說法嗎
B級納稅人所佔比例最大,不會影響納稅核定,也不要罰款。
納稅信用等級評定是稅務機關針對企業開展的一項評定納稅信用的工作,分成A、B、C、D四級。A級企業最好,D級最差。一般說來,A級企業在管理措施上有一定的優惠傾斜,C、D級特別是D級則是稅務機關重點關注對象。
拓展資料
評價指標
(一)稅務登記情況
1.開業登記;
2.扣繳稅款登記;
3.稅務變更登記;
4.登記證件使用;
5.年檢和換證;
6.銀行賬號報告;
7.納稅認定情況(包括一般納稅人認定等)。
(二)納稅申報情況
1.按期納稅申報率;
2.按期納稅申報准確率;
3.代扣代繳按期申報率;
4.代扣代繳按期申報准確率;
5.報送財務會計報表和其他納稅資料。
(三)賬簿、憑證管理情況
1.報送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體;
2.按照規定設置、保管賬簿、憑證,根據合法、有效憑證記賬,進行核算;
3.發票的保管、開具、使用、取得;
4.稅控裝置及防偽稅控系統的安裝、保管、使用。
(四)稅款繳納情況
1.應納稅款按期入庫率;
2.欠繳稅款情況;
3.代扣代繳稅款按期入庫率。
(五)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行為處理情況
1.涉稅違法犯罪記錄;
2.稅務行政處罰記錄;
3.其他稅收違法行為記錄。
E. 昆明稅務部門是否頒發納稅信用評定等級證書
國家稅務總局於二○○三年七月十七日以國稅發〔2003〕92號通知印發了《納稅專信用等級評定管理試行屬辦法》,要求各級稅務機關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做好貫徹落實工作。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結合稅收工作實際搞好學習、宣傳和輔導,廣大稅務幹部、納稅人和社會各界廣為知曉本辦法的精神實質和具體操作規定,積極爭取當地黨政領導、社會各界和廣大納稅人的支持和配合。
具體你參考這個文獻《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管理試行辦法》
F. 怎麼取得A級納稅信用等級
自從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於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取消增值稅發票認證有關問回題的公告》後,很多童鞋都答很關心怎麼取得A級納稅信用等級這個問題,所以小編認真學習了相關文件,為大家來個普及。
首先,大家要了解評價方式及起評分
根據《納稅信用管理辦法(試行)》第十五條,年度評價指標得分採取扣分方式。納稅人評價年度內經常性指標和非經常性指標信息齊全的,從100分起評;非經常性指標缺失的,從90分起評。這里解釋下,非經常性指標主要是指稅務稽查或評估等指標。就是說如果評價年度你企業沒有被稽查或評估的信息,那麼從90分開始扣,否則,從100分開始扣。
其次,大家要知道符合什麼條件評為A級
根據《納稅信用管理辦法(試行)》第十八條,A級納稅信用為年度評價指標得分90分以上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詳細掌握評價指標和扣分標准,見下圖:
G. 2016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是指什麼
a級納稅人:一種來納稅信用源級別。
考評分在90分以上的,為A級。
級別分類:增設M級納稅信用級別,納稅信用級別由A、B、C、D四級變更為A、B、M、C、D五級。
(7)納稅等級證書擴展閱讀
2016年度納稅信用評價結果主要呈現三個特點:
1、A級納稅人數量和佔比穩中有升。2014年至2016年三個年度A級納稅人數量呈逐年遞增態勢,表明通過實施聯合激勵和懲戒措施,納稅人對納稅信用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納稅人誠信自律意識不斷增強。
2、B級納稅人增幅較大。2016年度B級納稅人佔比提升14個百分點,且在2016年度新增的B級納稅人中,多數為2015年度的C級、D級納稅人,表明納稅信用整體狀況持續改善。
3、C級、D級納稅人開始減少。2016年度C級納稅人較2015年度減少。D級納稅人成「波動」過程,失信納稅人群體數量呈減少趨勢。
H. 企業納稅信用等級怎麼查詢(是指國稅還是地稅啊)
指的是國稅,查詢方法:
1、登錄國家稅務總局官網,打開納稅服務欄。
納稅信用等級由國地稅聯合評定,一般主要是國稅管的,由國稅出信用等級;如果是地稅管的,由地稅出信用等級。
B.C.D級一般縣區級就可以評定了,A級的至少要市級國地稅都同意才可以評定。
(8)納稅等級證書擴展閱讀
《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管理試行辦法》第三章 激勵與監控
第十條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的不同等級實施分類管理,以鼓勵依法誠信納稅,提高納稅遵從度。
第十一條對A級納稅人,主管稅務機關依法給予以下鼓勵:
(一)除專項、專案檢查以及金稅協查等檢查外,兩年內可以免除稅務檢查;
(二)對稅務登記證驗證、各項稅收年檢等採取即時辦理辦法:主管稅務機關收到納稅人相關資料後,當場為其辦理相關手續;
(三)放寬發票領購限量;
(四)在符合出口貨物退(免)稅規定的前提下,簡化出口退(免)稅申報手續;
(五)各地可以根據當地情況採取激勵辦稅的服務措施。
第十二條對B級納稅人,主管稅務機關除在稅務登記、賬簿和憑證管理、納稅申報、稅款徵收、稅款退免、稅務檢查、行政處罰等方面進行常規稅收征管外,重點是加強日常涉稅政策輔導、宣傳等納稅服務工作,幫助其改進財務會計管理,提高依法納稅水平,提升納稅信用等級。
第十三條 對C級納稅人,主管稅務機關應加強管理,並可依法採取以下措施:
(一)嚴肅追究違法違規行為的有關責任並責令限期改正;
(二)列入年度檢查計劃重點檢查對象;
(三)對驗證、年檢等報送資料進行嚴格審核,並可根據需要進行實地復核;
(四)發票的供應實行收(驗)舊供新、嚴格限量供應等辦法;
(五)增值稅實行專用發票和稅款先比對、後抵扣;
(六)納稅人申報辦理出口貨物退(免)稅時,應從嚴審核、審批
(七)各地根據情況依法採取其他嚴格的管理措施。
第十四條對D級納稅人,除可採取上述C類納稅人的監管措施外,主管稅務機關還應當將其列為重點監控對象,強化管理,並可實施以下措施:
(一) 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收繳其發票或者停止向其發售發票;
(二) 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停止其出口退(免)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