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15項領先科技成果

15項領先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1-01-07 14:49:34

㈠ 中國有哪些真正的自主領先科技

應該是反衛星武器技術。我國已經發明寄生星多年。現在開始向菲律賓的一顆商業衛星部署寄生星。寄生星只有中國才有,世界任何國家都沒有研製出來。是我國鎮國之寶。也是我們作為國人為止驕傲的一想科技。

㈡ 中國現今有哪些高科技領先於世界

超級稻研究
超級稻研究再上新台階,審定優質超級稻新品種百餘項;水稻功能基因組取得新進展,獲得一大批具有重要農藝性狀的功能基因,研究水平處於國際領先。
載人航天圓遨遊太空之夢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活動的國家!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發現新粒子
2006年1月6日,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分析粲粒子J/ψ衰變到1個光子和3個介子的過程中,北京譜儀國際合作組觀測到一個新粒子。該新粒子質量約為1835兆電子伏特,壽命約為10~23秒,人類的正常知覺根本無法感受到它的存在。有關專家指出,如果發現普通誇克模型以外的新型粒子,將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和自然界的認識。
青藏鐵路實現全線通車
2006年7月1日,經過10多萬築路大軍歷時5年的艱苦奮戰,破解了千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術難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創造了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開啟了人類客運火車穿梭「世界屋脊」的新紀元。
三峽大壩百項科技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
三峽壩建成,使我國的水利科技創新成果達200餘項,近30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00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30項水利水電類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高溫氣冷實驗堆研究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實現72小時滿功率發電運行,使中國模塊化高溫氣冷堆的研究與建造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為研發第四代核能系統創造了有利條件。
高性能計算機關鍵技術的突破
曙光4000A高性能計算機的研製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能製造和應用十萬億次級商用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

㈢ 建國以來我國取得的十項科技成就

科技文化建設方面:建國六十年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成為先進文化建設的原動力。
中國航天事業「兩彈一星」取得長足進步,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著名「兩彈」。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軌道,宣告中國進入航空時代。兩彈一星被載入史冊。經10多年努力,根據航天需要,我國成功研製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四種系列火箭,後又發展九種型號的火箭。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發射成功, 2003年「神舟」五號乘坐楊利偉,開創中國航天新時代,2005年「神舟」六號將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航天員送上太空。2008年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名航天員乘載「神舟七號」圓滿完成航天任務,邁出中國人太空行走的第一步,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和美國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嫦娥一號」是航天事業另一壯舉,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成功升空成為中國航天事業新的里程碑。
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是社會的大變遷,1986年我國科學家啟動中國學術網,1994年我國實現與國際聯網的全功能連接,成為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一員,中國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1998年我國信息產業部成立,2005年中國網民總數突破一億大關,居世界第二位。人人可以上網發電子郵件,視頻交流,查閱資料,網上交易••••••可以有博客和個人網頁,中國的互聯網和社會信息化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的成就巨大,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國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基本形成結構完整、專業齊全的職業教育體系。高等教育國家啟動「211工程」,教育改革全面推進,建立一套獎,貸、助、補、「減免」的資助幫困尖子生政策體系。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本、專科校在校生2000萬人以上,是1949年的170倍。2008年高校畢業生達550萬人,在學研究生110多萬,為現代建設輸送到專門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國民平均壽命比解放前35歲增長到72歲,13億人民健康水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啟動,全國一大批衛生城鎮和鄉村涌現,醫療衛生設施不斷完善。中國基本解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的衛生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年報中指出,中國人民健康水平總體上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同時,我國已形成現代化的世界覆蓋人口最多的廣播電視網,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4%,覆蓋人口12億多。
體育事業蒸蒸日上,邁進體育強國之列。國家實施《全面健身計劃綱要》和《奧運爭光計劃綱要》,2001年中國申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取得成功。實現百年奧運,百年圓夢。讓世界感受中國國家軟實力的提高,2008年中國又成功舉辦奧運會,讓世界為中國喝彩,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獲51金,21銀,28銅,列金牌榜第一位,這一年中國運動員共獲120個世界冠軍,有11人2隊16次創16項世界記錄。

#######################################################

一、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1)
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後,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
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
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製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制
造胰島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
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
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基因工程

(5)
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
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
際領先水平。
(6)
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
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
在基因葯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製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
製成功治療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葯物,其中
一些葯物已進入市場。二、農業技術

(8)
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
良種。此後,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
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
一步研製出只採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
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
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
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
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並應用於雜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
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
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
很大成績。三、工業技術
(14) 1956年7月,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15) 1957年7月,昆明機床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高精度電應坐標鏜床。

(16)
1957年10月,鞍鋼第二初軋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1150毫米初軋機。
(17)
1958年6月,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輛國產高級轎車。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廠製造成功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
四、通信技術
——大型計算機

(19)
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出被命名為 「銀河」的大型計算
機系統。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製成功。
——微電子技術

(21)
自1965年研究開發成功第一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集成電路重點科
研和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九五」末期集
成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並在0.5—0.6微米工
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智能機器人

(22)
目前,我國已研製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壁面爬
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
——激光技術

(23)
經過10餘年的研究,我國在X光、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
玻璃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

(24)
80年代,我國陸續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
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新材料技術
(25) 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後,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了微合金鋼。

(26)
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實際信息
寫入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五、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兩彈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
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
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
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9) 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製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發
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國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將3顆不同用途的衛星送入地球軌
道,成功地實現了一箭多星的壯舉。
(32)
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 長征二號」、「長征
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
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
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人造地球衛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星送
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
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六、能源技術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
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
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並採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准。1984年動工,1991年
12月建成並首次並網發電。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
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7)
此外,我國還在研製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製
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
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研製,目前正在清華大
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
運行;5 、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劃」。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體發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基地
,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
電一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
(39)
太陽能發電的研製始於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
和與發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
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
(40)
風力發電在三北北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展迅速,19 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
3台發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 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
力發電站的建設,並網發電均運行良好。
(41)
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
益」的政策,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42)
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利用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容量
為2.7萬千瓦。
(43)
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六
、科學考察
——青藏科學考察

(44)
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對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沒有間斷。60—70年
代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兩次科學考察與70年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
,對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冊著作。
自1973年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後8次赴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對大峽谷形
成歷史、資源環境及其與人類和自然資源之相互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遠洋和極地科學考察

(45)
1970年,「向陽紅5號」船首次進行太平洋特定洋區的綜合調查,獲得海洋重力
、磁力、水深、地質、水文等多學科珍貴資料。 1980年5月,「向陽紅5號」船再
赴太平洋執行任務,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為我國海洋事業、國防建設和國
際海洋合作做出了貢獻。
(46)
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極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登
上喬治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國南
極中山站在南極大陸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國首次赴北極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雲南澄江發現大批動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
的突發性,向傳統的「漸進論」為代表的達爾文進化理論提出了挑戰,被國際科
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49)
1997年,我國科學家在貴州甕安考察前寒武紀含磷地層,發現大量微型多細胞
動物及礤胚胎化石,將動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50 00萬年,再次取得早期動物研究
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斷代工程

(50)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項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紀年問題的
大型項目。工程設置9個課題、40個專題、170名學者經過聯合考察,在文獻學、
天文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就將成為邁向21世紀
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點。

以上來自網路

㈣ 世界上最領先的科技成果都有哪些

網上搜的,不全,一樣對你有幫助

在浙江烏鎮舉辦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增添了一項重磅環節:15項全球最新科技成果在16日集體發布。其中一些堪稱顛覆性的行業突破。

15項世界領先科技成果

特斯拉增強型自動輔助駕駛(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

IBM Watson 2016(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

以飛天開放平台為基礎的大規模分布式高可用電子商務交易處理平台(阿里巴巴(中國)軟體有限公司、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

卡巴斯基工控安全平台2016(卡巴斯基實驗室)

量子通訊技術(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

微軟Hololens混合現實全息眼鏡(微軟)

Transistor Density Increase by 1000X(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網路大腦(北京網路網訊科技有限公司)

深度神經網路處理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三星復合生物信號處理器(三星電子)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

SAP工業4.0互聯網製造解決方案(思愛普(中國)有限公司)

微信生態創新(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華為麒麟960手機SoC晶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Qualcomm 5G NR(新空口)原型系統和試驗平台(美國高通公司)

一秒12萬筆賬不出錯

「『雙11』這天,24小時內1207億元的購物背後,是我們的飛天技術平台在支撐。」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說,「今年我們創造了一個紀錄,電子交易系統支撐了每秒鍾17.5萬筆交易訂單和12萬筆支付,零錯誤。」

張勇說,阿里巴巴發明的異地雙活技術,使系統面對巨大人流安然無恙。

網路總裁張亞勤說,他們研發的網路大腦,目前已包含了海量數據,包括搜索的、有行為的、定位的、交易的數據,可打造個性化的知識圖譜、商業邏輯和用戶畫像。網路大腦還是全球目前最大的深度學習神經網路,包含萬億級的參數,千億級的特徵訓練和千億級不同的模型,以及幾十萬台伺服器。

VR眼鏡帶你上火星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播放了一段視頻,戴上眼鏡的用戶看到實景和虛景貼合呈現,並可以操縱虛景。家裡的用戶,可以跟千里外的人共享圖像,做出虛擬標記,好把家裡的下水管卸下來。

㈤ 中國有哪些高科技是領先世界的

中國八大全球領先科技成果

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

人類基因組計劃(HGP)是一項舉世矚目、越國界、跨世紀的科學壯舉。中國作為參加人類基因組計劃6個成員國中惟一的發展中國家,承擔並出色地完成了1%的測序任務,對提高我國生物技術整體自主創新能力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性科學意義。

超級稻研究

超級稻研究再上新台階,審定優質超級稻新品種百餘項;水稻功能基因組取得新進展,獲得一大批具有重要農藝性狀的功能基因,研究水平處於國際領先。

載人航天圓遨遊太空之夢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活動的國家!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發現新粒子

2006年1月6日,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分析粲粒子J/ψ衰變到1個光子和3個介子的過程中,北京譜儀國際合作組觀測到一個新粒子。該新粒子質量約為1835兆電子伏特,壽命約為10~23秒,人類的正常知覺根本無法感受到它的存在。有關專家指出,如果發現普通誇克模型以外的新型粒子,將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和自然界的認識。

青藏鐵路實現全線通車

2006年7月1日,經過10多萬築路大軍歷時5年的艱苦奮戰,破解了千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術難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創造了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開啟了人類客運火車穿梭「世界屋脊」的新紀元。

三峽大壩百項科技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

三峽壩建成,使我國的水利科技創新成果達200餘項,近30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00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30項水利水電類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高溫氣冷實驗堆研究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實現72小時滿功率發電運行,使中國模塊化高溫氣冷堆的研究與建造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為研發第四代核能系統創造了有利條件。

高性能計算機關鍵技術的突破

曙光4000A高性能計算機的研製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能製造和應用十萬億次級商用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

㈥ 中國十大領先世界的高科技,你都知道幾個

對於世界的發展來說,中國就像一個小孩子,別人都已經上大學的時候,我們還是一回個小學答生!

所以說中國的科技,能達到今天的地步,和很多科研人員,日以繼夜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那麼中國現在,有多少科技領先世界呢?

最近有一則新聞,那就是中國的天眼,多麼龐大的工程,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天眼是什麼,其實就是天文望遠鏡,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之一。

中國的衛星領域,也在世界佔有主導地位,眾所周知,自從北斗衛星成功使用以來,對我們的生活,以及軍事起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實我們都小看了,北斗衛星,它的覆蓋率甚至超越了谷歌,我指的是在軍事方面。

如果說中國的軍事領域,有沒有領先世界的。

海陸空來說,只有二炮才是最令我們驕傲的,中國的遠程巡航洲際導彈,絕對可以站在世界的領導地位。

這也是我們有資本,與美國為之抗衡的武器。

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以往的中國,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信在不久的一天,中國就會變成世界第一強國!

㈦ 中國領先世界的十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國軍事科技在很多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總體水平離美俄還有很大差距,主要集回中在生產環節答上。但是在一些高端領域,我國卻起步很早,所以在未來高技術軍事領域我國不會吃虧,這也就是美國為什麼認為我國在未來10-20年內將成為其主要競爭對手的原因。

㈧ 中國領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1964年,周恩來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上首次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內技術現代化,簡稱"四個容現代化"。在此期間,科技事業得到迅速發展。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學家們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此過程中,中國形成了一批學科較齊全、設備較好的研究所,培養了一支水平較高、力量較強的科研隊伍。到1965年,全國科學研究機構已達到1700多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員達到12萬人。這是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繼續發展的基礎。
1966年5月,中國數學家陳景潤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證明世界領先成果,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1973年,袁隆平用九年時間選育了首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優高產雜交水稻組合,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1978年8月,王選等研製成功計算機激光漢字編輯排版系統,是首個能用大屏幕整頁編排組版中文日報的系統。

㈨ 我國在世界上有哪些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科技成果

我國領先世界的科技

1、激光技術,我國激光技術世界第一,領先全世界15年。


閱讀全文

與15項領先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