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抗疫科技成果

抗疫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1-01-07 01:59:21

1. 中國科技有哪些

中國的科技有航空技術、航天技術、核能技術、高速鐵路、激光技術、電子技術等。
航空技術
在民用飛機的領域中ARJ21於2008年11月28日12時23分在上海大場機場成功首飛並在2009年成為中國第一個完全自主設計並大規模製造的支線飛機。軍用飛機也取得了較大進步,2012年11月22日首架殲-15原型機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進行著艦測試和起飛測試成功。運-20運輸機(Y-20)在2013年1月26日完成試飛。
航天技術
2011年和2012年嫦娥二號先後探測了日地拉格朗日L2點和小行星4179,使得中國成為第三個探測日地拉格朗日點和第四個探測小行星的國家和組織,中國從此進入深空探測俱樂部。中國也是世界上僅有兩個成功試驗中段反導的國家之一,在2010年1月11日和2013年1月27日成功完成了兩次中段反導實驗。

核能技術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中子束注入系統(NBI)完成了氫離子束功率3兆瓦、脈沖寬度500毫秒的高能量離子束引出實驗。這標志著中國的中子束注入系統基本克服所有重大技術難關。
高速鐵路
從2012年8月起,中國開始向歐盟定期出口高鐵關鍵技術大部件。2012年10月,中國同意70億美元援建寮國高鐵並由中國公司建設。中國北車集團還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以及通用電氣簽署了合作協議,向其提供高速鐵路技術、設備和工程師。中國南車集團與美國GE公司在2011年簽署高鐵技術出口協議。
激光技術
2012年7月19日,中國進行的大口徑高通量激光碟機動器實驗平台出光試驗中,單束出光能量第三次超過16千焦,達到16.523千焦,成為繼美國、法國之後第三個邁入「單束萬焦耳出光」俱樂部的國家。
電子技術
在電子與信息技術產業方面,中國取得了長足進步,達到世界一流水平。2009年中國製造世界上48.3%的電視機,49.9%的行動電話,60.9%的個人電腦,和75%的液晶監視器。

2. 為何科技如此發達的美國,疫情當前寧願相信政治而不相信科學

隨著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但令人詭異的是,最初美國卻對疫情並非像其他國家那樣全力防控,甚至號召民眾不要戴口罩。看了一段3月初美國一則視頻,美國餐廳照常營業,而且該吃吃,該喝喝,彷彿病毒離他們很遠。其實病毒離美國很近,美國議員稱美國感染的數很驚人,只是沒有報而已。

3. 除開在抗擊疫情方面有突出貢獻,鍾南山院士還有什麼科研成果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爆發之後,84歲高齡的鍾南山院士在第一時間就趕往武漢,因為時間緊迫,他還是在高鐵上隨便找了一個靠近餐車的位置,爭分奪秒,在高鐵餐車上面研究文件。鍾南山院士的出現,彷彿一劑社會情緒的鎮定劑。在民眾眼裡,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學,代表權威。鍾南山院士對抗擊新冠肺炎有著巨大的貢獻,不過,他不僅僅是在抗擊疫情有突出貢獻,他在其他領域也是得到豐碩的科研成果。

鍾南山院士多次獲得中國國家、省市各級科研成果,在2005年獲中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特等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並獲得了廣東省和廣州市科技進步個人特等獎。2003年獲何梁何利科技獎。

4. 中國抗疫彰顯的制度優勢

中國抗擊新復冠肺炎疫制情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給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沖擊,也考驗著各國的國家治理能力。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過去8個多月時間里,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

(4)抗疫科技成果擴展閱讀:

在新冠病毒在全球依然肆虐的今天,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採取的有效措施以及成功經驗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世界衛生組織多名高級官員對中國成功抗擊新冠疫情並為世界抗疫提供有益經驗點贊;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說,中國抗疫行動有三方面「特別突出」,這些經驗對當前全球疫情防控很有幫助,包括中國對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巨大投入、中國人民的個人責任感以及在病例數下行情況下,仍持續提高疫情應對能力。

5. 嫦娥五號發送升空,有什麼看點和重要意義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盤旋、墜落、返回」三步走戰略的最後一戰,將刷新世界無人月球重返新的任務記錄。在其中,軌道飛行器是貫穿整個任務過程的核心產品,也是目前最復雜的航天器之一。
在整個任務期間,軌道飛行器承擔了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往返運輸、航天器之間的分離、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等關鍵任務。形象地說,在相距38萬公里的地球和月球之間,軌道飛行器應該建造一個特殊的「太空物流",」通道,它不僅承擔著將「乘客」安全運送到目的地的任務,而且還安全地完成太空中的「貨物接收和包裝」,最終返回地球。
在此期間,軌道飛行器分離了5次,處於6種組合狀態。在結合狀態下連接牢固,在分離狀態下可靠安全是研發的難點之一。軌道飛行器創新性地採用多點高強度分離螺母進行連接,每個分離面上設置不同數量的分離螺母,以滿足艙間連接強度和剛度的要求。同時,雙驅動分離螺母包含兩套解鎖機構,其中的任何一套動作都能保證分離面上各分離點的可靠分離。這種高度可靠的連接和分離技術讓嫦娥五號悠閑地飛行。
受探測器整體重量的影響,軌道飛行器承載能力很強,必須輕如燕。七項創新技術使其結構量比達到9.6%,達到最佳效率。46kg承重球帽可承受3噸儲物盒,極限承載力30噸,真正達到了「把重量掛在蛋殼上」的目的。此外,在軌道飛行器模塊設計的基礎上,研究團隊提出了具有區域管理的分布式綜合電子單機的設計思想,藉助區域劃分和整體布局,可以滿足各個模塊的配電管理、熱控管理和信息管理的要求。

6. 國防動員後作為醫生我們應該怎麼做

必須充分發揮制度制勝優勢、及時落實完善褒獎措施等。

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應著眼打一仗、進一步,健全制度執行機制,提高制度執行力,最大程度地把人民力量凝聚起來,匯聚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

抗疫中,包括廣大民兵在內的各行各業人員的大局觀念、奉獻精神都令人動容、值得點贊。應充分利用現有法規、政策,協調地方黨委、政府把該鼓的掌聲鼓響,該給的榮譽給足,讓奮勇爭先者、志願服務者、犧牲奉獻者政治上很光榮、經濟上不吃虧、生活中受優待,激勵千千萬萬的人在危難面前挺身而出、為國逆行。

(6)抗疫科技成果擴展閱讀:

國防動員的相關要求規定:

1、國防動員系統應以此為契機,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動員體系,統籌推進高精尖科研力量和科研團隊的平時建設和戰時使用,及早形成軍民通用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快速應用的制度機制,不斷提高科技動員對打贏戰爭、化解危機的支撐度和貢獻率。

2、科學技術不僅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第一動員力。在5G時代,信息化、智能化、專業化成為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鮮明特徵,必將改變國防動員面貌和發展趨勢:「智能化+精準化」將成為動員的內在要求。

閱讀全文

與抗疫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