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附圖河南省GPS控制點成果圖
河南省遙感影像規模化高效率處理技術及數據建庫綜合研究
❷ 高丹盈的個人成果
1996-1998年在加拿大Sherbrooke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工作。一直從事新型建築復合材料及其結構性能的研究,當時是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纖維混凝土專業委員會委員、高等學校水利水電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建築結構與建築材料教學組成員、中國水利學會青年科技工作委員會委員。完成的專著「鋼纖維混凝土基本理論」43萬字。1994年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主編的「水工結構工程理論與實踐」論文集50多萬字。1992年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主審的「鋼筋混凝土習題集」 一書20多萬字,1998年由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外正式發行的學術刊物和會議論文集上發表了70多篇論文。主持完成的5項科研成果已通過河南省科委鑒定,其中4項成果分別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主持承擔了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河南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項目、1項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項部級留學回國人員基金、2項河南省重點攻關項目、2項水利水電科學基金、4項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及多項橫向科研項目
先後主持承擔了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項目、1項人事部留學回國人員重點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重點攻關項目、1項河南省傑出人才創新基金項目、1項河南省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河南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項目、1項河南省高校傑出科研人才創新工程項目、2項河南省重點攻關項目、2項水利水電科學基金項目、3項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及多項橫向科研項目。完成論著3部,在國內外正式發行的學術刊物和會議論文集上發表了100多篇論文,其中國際刊物、國內一級學報和核心期刊、國際會議論文集70多篇;主持完成的9項科研成果已通過部省級鑒定,其中一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成果分別獲得部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成果分別獲得部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❸ 河南打擊涉黑團伙成果如何
河南省商丘市睢陽警方從偵辦一起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尋釁滋事案件入手,順線追蹤,深挖細查,成功打掉了一個涉黑涉惡犯罪團伙。該30餘人的團伙竟大多是老年女性,年齡大都在50歲左右,最大的已70歲。為達目的,公然採取辱罵、脫衣侮辱、恐嚇毆打、損毀財物等手段,威脅傷害他人人身安全,引起群眾恐慌,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
警方介紹,該團伙成員大部分是女性,年齡大都在50歲左右,最大的已70歲。為達目的,公然採取辱罵、脫衣侮辱、恐嚇毆打、損毀財物等手段,威脅傷害他人人身安全,引起群眾恐慌,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據介紹,該團伙涉案人員30餘人,尋釁滋事案件29起。目前,犯罪嫌疑人胡某、陳某等14名主要團伙成員分別被判處2至11年有期徒刑。
❹ 河南省科技創新成就有哪些
省科學院建於1958年,前身為中國科學院河南分院,是我省唯一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規模較大、科研開發實力較強的省級科學院之一。據介紹,「十五」以來,省科學院共取得科技成果和授權發明專利289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92項,今年對經濟社會發展科技貢獻值達55億元。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提高。通過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解決了一批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難題,使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礦山裝備、超硬材料、多晶硅、盾構、生物疫苗、鋰離子電池等產業的技術水平達到了國內領先或先進,有力促進了這些產業的發展。「十一五」期間,河南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年均增長20%左右,高於同期工業增長速度6個百分點左右。「十一五」期間,全省共培育農作物新品種494個,其中國家審定新品種78個。培育的小麥新品種「鄭麥9023」、玉米新品種「鄭單958」連續多年位居我國小麥、玉米推廣面積第一位,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近期,新培育的小麥新品種「百農矮抗58」、「鄭麥366」和玉米新品種「浚單20」又成為新一代主導品種,「百農矮抗58」推廣面積已躍居全國第一。小麥品種已從過去的8-10年更換一代提升到4-5年更換一代,小麥良種對小麥生產的科技貢獻率達40%以上,位居全國首位。
重大科技專項成為科技工作重要抓手
❺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認識
土地生態安全事關糧食安全,糧食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因此,研究土地資源的生態安全具有非常重大的科學意義。河南省地處中原,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糧食主產區,選擇河南省域的土地資源進行生態安全評價研究,有利於充分認識研究河南省土地資源的生態安全狀況,從而針對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問題採取生態建設措施,對保障區域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生態安全、協調區域人地關系、保證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生態安全研究是首次在河南省開展的關於土地生態方面的系統工程。本項研究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經濟和土地利用等基礎資料,運用 GIS 和各種數理統計分析程序,採用定量、定性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對河南省土地生態安全進行了系統地、全面的研究。
(1)系統地闡述了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的概念和內涵; 從可持續發展、土地生態學、人際關系論、區域科學與分析和系統論等方面奠定了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研究的理論基礎;從土地資源生態安全驅動因素、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設計和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維護管理方面理清了其研究內容。
(2)系統地分析了河南省土地利用現狀及用地結構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時空變化。
1)河南省土地利用特點是: ①土地利用率較高,耕地後備資源潛力小,全省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墾殖率在全國均居前列; ②土地利用類型分布規律明顯,受南北氣候過渡性和東西地貌差異性的影響,農用地地域分布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耕地面積約有 75% 集中分布於佔全省土地總面積 55.6%的平原地區,約有 25% 分布於佔全省土地總面積 44.4%的山地丘崗地區,林木用地面積三分之二以上集中於山區; ③土地資源開發條件區域差異性大,河南省東部黃淮海平原區和南陽盆地區水、熱、土的組合條件較好,是全省耕作農業發展的主體,西部丘陵區水土條件相對較差,土地開發利用難度大,投入產出率低,適宜發展林果牧業,南部丘陵山區有較好的水熱條件,土地開發條件較好,潛力亦較大; ④居民點及工礦用地比重較大,全省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高於北方多數省份,其中主要是農村居民點佔地過多。
2)河南省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是: ①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②後備資源不足、耕地保護形勢嚴峻; ③城鎮化進程加快、用地需求增大; ④區域統籌不夠、土地利用率較低,一些地方城鄉、區域土地利用缺乏統籌,盲目競爭、無序發展現象比較嚴重,降低了土地資源利用的整體效率,嚴重影響了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⑤生態環境惡化、可持續能力降低,一些地方不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過度開發建設,導致土地退化和破壞嚴重,生態環境質量惡化,削弱了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從耕地、林地、水土環境和礦山環境等方面對土地資源生態形勢進行了評析,結果表明: ①耕地土壤養分偏低,耕地安全形勢較為嚴峻; ②工業 「三廢」的大量排放,造成水體和耕地污染,農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耕地資源的污染影響了土地的產出和食品安全; ③對耕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投入,導致肥料、農葯、地膜等農業生產資料污染耕地嚴重; ④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森林質量不高,森林覆蓋率低,生態環境惡化; ⑤水質污染嚴重,水資源過量使用導致水環境破壞,地下水的過量開采造成嚴重的環境地質問題;⑥人類的長期干擾,致使生物多樣性日趨減少; ⑦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的主導因素之一,水土流失不僅導致耕地質量退化,也加劇了洪澇災害和乾旱的發展; ⑧礦產資源的開采改變了土地利用類型,減少了耕地面積,誘發了地質災害,對礦區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4)首次建立了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並對各因子進行了定義和說明。在對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態勢分析基礎上,構建了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擬選指標體系。本次研究選取了土地生態環境的自然狀態、土地生態環境的經濟狀態和土地生態環境的社會狀態 3 個一級指標; 土地自然資源數量、土地自然資源質量、土地經濟投入壓力、土地經濟產出質量、土地承載數量指數和土地整治能力指數 6 個二級指標;人均耕地、人均水資源、森林覆蓋率、人均後備資源、耕地質量指數、地表水質等級、農田旱澇保收率、水土流失面積百分比、單位土地工業 「三廢」負荷、單位耕地化肥、農葯、農膜負荷、單位耕地糧食產量、單位土地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口密度、城鎮化水平、土地利用結構多樣性指數、工業 「三廢」處理率和環境污染治理強度 17 個評價因子。
(5)建立並確定了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的基準值。依據國家、行業和地方規定的標准、環境背景基準、類比基準和通過科學研究已判定的生態效應確定了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指標基準值。
(6)採用直線型無量綱化方法,將表示區域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的各指標都轉化成以百分比為單位的指標值或單個指標安全指數。以單個指標安全指數為基礎,運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法,建立了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數學模型。
(7)按照綜合分析性、主導性和可操作性原則,運用 GIS 技術採用多邊形疊置分析法進行評價區域的選擇和劃分。土地生態環境適宜性分區圖和自然經濟分區圖疊加形成生態安全評價分區圖,將河南省分為太行山地丘陵區、秦嶺-伏牛山山地丘陵區、桐柏-大別山山地丘陵區、南陽盆地區和黃淮平原區 5 個評價區域。在不同的區域內,按照均質性原則、獨特性原則等,以縣 (市)為單位選取代表性樣點,展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生態安全評價研究。本次研究在不同的評價區域共選取了34 縣 (市)作為樣區進行了評價。
(8)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定量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綜合評判標准,將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分為 5 個安全等級,即 I (不安全狀態)、Ⅱ (較不安全狀態)、Ⅲ (一般安全狀態)、Ⅳ (較安全狀態)和Ⅴ (安全狀態)。在評價的 34 個縣(市)里,有 4 個評價單元的生態安全狀況處於不安全狀況,其生態安全綜合值均接近上限。有 20 個評價單元狀態表徵處於較不安全狀態,占評價單元總數的 58.82%。其中,近八成評價單元的生態安全綜合值處於中下等水平,義馬市更是接近不安全狀態。有 10個評價單元處於一般安全狀態,占評價單元總數的 29.41%。其中的 80%生態安全綜合值處於一般偏差狀態。
(9)提出了河南省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生態安全調控機制和對策。依據評價結果了解不同區域所處的生態安全態勢及其主要生態安全問題,從而針對不同的生態安全態勢做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分析。
1)河南省情要求在未來時期內,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 改變土地利用方式,節約集約土地利用; 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推進循環經濟,切實把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轉化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責任。
2)做好相關規劃,以實現對土地合理利用的調控引導。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為主體,在保有足夠數量和品質的耕地、鞏固河南省農業基礎地位的前提下,保護好土地生態環境,遏制生態惡化,提高城鄉人居環境品質; 合理配置各業建設用地,支持經濟快速發展; 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提高土地資源的生產能力,構建以不導致土地生態環境退化和不超過土地資源生態安全閾值為約束條件的生態理念下的可持續性土地利用模型。突出城市總體規劃引導資源節約、推廣可再生能源的前瞻性、戰略性、綜合性和權威性的作用,從源頭上把好資源節約和有效利用關。
3)從加強水土資源保護與深度治理,對土地沙化、鹽漬化進行控制,強化對農業面源污染的控制,控制 「三廢」,改善土地生態環境等方面建立有序人類生態安全活動模式。
4)加大對土地生態建設的投入,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5)加強土地生態監測站網建設,及時注意區域內土地生態環境狀況的動態變化。在監測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技術、GIS 技術和 RS 技術等先進手段,構建生態安全信息資料庫與智能決策系統,及時快捷地發現警情,確定警源,評判警度,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❻ 河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的工作成果
河南省科技期刊質量標准及評價方法研究
河南省科技文獻服務現代化建設專的研究
我省R&D投入及相關政策屬研究
跨世紀河南農業發展思路研究
河南省傳統產業高新技術改造戰略研究
鄭州市大中學在校生科學素養調查
民營科技型企業科教投入及發展研究
科技咨詢服務業經營方式及運行機制的研究
蘋果金紋細蛾發生規律及綜防技術研究
河南省政策法規信息計算機管理系統
網際網路上科技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
我省科技人才資源士度及比較研究
河南省貧困山區鄉鎮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河南省科技專家庫系統的建立與研究
發展民營科技推動河南科技產業化
新型三維防火裝飾板的研製
企業技術創新對利枝咨詢服務需求的調研
河南省科技文獻電子閱覽室
SCI綜合指標統計研究
深基坑支護技術研究
科技查新科學化規范化研究與應用
河南省科技文獻集約化布局與開發利用研究
❼ 取得的主要成果與效益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基本解決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問題
在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實施探采結合示範井20口,鑽探總進尺3453.4m,總涌水量22 323.4 t/d,直接解決了當地26 137人、5000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的問題和13 040畝農田的灌溉問題(表1-3)
表1-3 南京地質調查中心河南鞏義應急抗旱鑽探成果統計表
(二)基本查明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水文地質條件和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
河南鞏義市由於地表水資源相對缺乏,因此,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在鞏義市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地下水開采量(供水量)平均為12388萬m3。
河南鞏義市地下水分鬆散岩類孔隙水、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3種類型。依據地下水水化學特徵可大致劃分出4個水化學類型區:邙山丘陵與黃河階地區(HCO3-Ca.Na.Mg型和HCO3-Ca.Mg.Na型)、伊洛河灘階地與階地後緣山前傾斜平原區(HCO3-Ca.Mg型)、東南碎屑岩分布區(HCO3-Ca.Na型)和南部石灰岩分布區(HCO3-Ca型)。
鞏義市深層地下水水位總體上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如伊洛河以南的黃土丘陵區北部及山前傾斜平原區以及米河、新中、小關、大峪溝、核桃園、涉村、夾津口、西村等鄉丘陵山區。
鞏義市地下水總體上基本符合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三)基本查明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賦存規律和蓄水構造類型
河南鞏義市地下水主要賦存在鬆散岩類孔隙、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和基岩裂隙中,鬆散岩類孔隙水按深度可進一步劃分出淺層(60m以淺)和深層水(60~300m)兩類孔隙水。淺層含水層組水量豐富區分布在黃河灘及階地、伊洛河河谷、汜水河河谷及階地、崗地等地段,定井成功率高;淺層含水層組水量貧乏區分布在邙山、山前傾斜平原及山前黃土丘陵地區康店、沙魚溝—北山口—芝田—魯庄一帶,黃土厚度大,定井成功率不高。深層孔隙水水量豐富區分布在鞏義市區、北山口-沙魚溝、回郭鎮-芝田以南、念子庄-羅口以北地帶,定井成功率較高;深層孔隙水水量中等區分布在富水區南側,東部位於站街一英峪南一帶,西部位於魯庄—西村一帶,定井成功率較高。丘陵區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水量中等區分布在東部的新中—米河一帶及核桃園、涉村—夾津口一帶,含水層為寒武系及奧陶系灰岩、白雲質灰岩、白雲岩,定井成功率較高;但由於礦山開采造成區域地下水位下降,部分基岩含水層被疏干,加之礦坑排水,使部分地區定井成功率不高。丘陵區基岩裂隙水分布在嵩山主峰和五指嶺主峰的北側、米河-小關-大峪溝以北及涉村-關帝廟以北,地下水較貧乏,定井成功率不高。
調查表明,在尋找地下水過程中辨別地下水蓄水構造和賦存條件非常關鍵,本次工作發現河南鞏義市地下水蓄水構造類型主要有5大類:岩溶或接觸-岩溶蓄水構造、鬆散岩層蓄水構造、斷裂蓄水構造、單斜蓄水構造和基岩風化殼片狀蓄水構造。其中,鬆散岩層蓄水構造可進一步劃分出河流階地鬆散岩層和山前傾斜平原鬆散岩層兩種蓄水構造,斷裂蓄水構造可進一步劃分出斷裂旁側影響帶、斷裂交匯影響帶和斷裂破碎帶3種蓄水構造。
(四)編制了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開發利用區劃
根據區內地下水的空間分布情況以及地下水開採的分配格局,結合野外地質調查與實地鑽探施工結果,對河南鞏義市地下水開發利用進行了區劃,劃分出可增強開采、控制開采、調減開采和尚難規劃利用4個區,為區域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五)總結了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技術方法和找水經驗
本次應急抗旱找水打井過程中應用了高密度電法、激電測深法和測井等技術和方法,針對本地區特點,總結出了「一條高密度電法勘查找水經驗」、「兩種定井方法」和「四種鑽井方式」。
一條高密度電法勘查找水經驗:在鞏義地區該方法找水經驗是在「基岩山區高阻中尋找低阻」和「鬆散層低阻中尋找高阻」。
兩種定井方法:一為通過分析地質構造和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定井;二為通過高密度電法技術、電測深技術結合構造-水文地質條件定井。
四種鑽井方式:沖擊鑽鑽井;迴旋鑽鑽井;挖掘機+迴旋鑽+氣壓潛孔錘組合鑽井;迴旋鑽+氣壓潛孔錘組合鑽井。
以上經驗與方法應用在鞏義地區應急抗旱找水打井中,鑽孔成井率100%,無一眼乾孔,鑽探效率和效果十分顯著。
(六)建立了淮河流域(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資料庫
二、經濟和社會效益
河南鞏義市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是由國土資源部部署、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支援河南嚴重缺水地區抗旱找水的一個重大項目,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缺水地區群眾的巨大關懷和幫助。項目「探采結合」水井工程的實施,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工作區內人畜飲水困難以及農田灌溉的問題。項目成果可為河南鞏義市嚴重缺水地區社會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豐富的地質信息,為區域內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采與保護提供科學依據;項目提出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生態地質環境保護的措施和建議,可以確保當地群眾生活和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需求。項目成果的應用將在長時期內使這一地區的嚴重缺水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對地下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尤其對保障供水需求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持久性的影響。
本次應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完成後,為盡快使抗旱應急示範工程發揮長遠效益,河南鞏義市國土資源局、水務局及時聯合組織對成井工程實地及工程後期所需的配套設施(變壓器、泵房、線路工程等)進行了調查,編制了所需要的資金預算並報請鞏義市政府。鞏義市政府很快劃撥近200萬元資金用於配套設施建設。
在得知我中心抗旱找水打井突擊隊將於4月29日返回南京的消息後,鞏義市很多村民帶著趕做的「喝水不忘打井人,永感南京地調情」、「挖井支農,心繫百姓」、「興水鑽井、惠民支農」、「為民打井、福澤百姓」、「不辭艱辛找水,澤惠山區人民」、「抗旱打井顯真情,不遠千里送甘霖」等錦旗紛紛前來慰問送行並表示感謝。
❽ 河南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在哪裡查詢
經鑒定通過的科技成果,由組織鑒定單位頒發《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因此版需要在成果鑒定權證書的頒發單位對證書真偽予以鑒定。
為了加強科學技術成果(以下簡稱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的管理,正確判別科技成果的質量和水平,促進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制定本辦法。
【方法】
會議鑒定:根據金融行業的特點全部採用的是會議鑒定。對鑒定項目進行現場考察、測試,經過討論答辯後對科技成果作出評價。具體要求如下:
會議鑒定的鑒定委員會由七至十五名同行專家組成了。聘請專家的要求是:專家必須學風嚴謹、具有高級技術職稱、專家不能是成果完成人。各行申請鑒定項目必須有鑒定委員會推薦人員名單一份與鑒定材料同時報科技司。
函審鑒定(依照國家科技成果鑒定辦法的規定進行),申請科技成果鑒定的項目應符合下列條件:
完成合同的約定或者計劃任務書規定的任務要求,項目已正式使用半年以上;
不存在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或者人員名次排列異議和權屬方面的爭議;
技術資料齊全,並符合有關標准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