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版用者,由土地權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是土地交易一級市場,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代表國家通過拍賣、招標、掛牌出讓和協議四種方式出讓土地。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已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讓的行為。是土地使用權交易二級市,採取方式多為出售、交換和贈與。
② 租賃和轉讓使用權有沒有區別
有著本質的區別,租賃使用權,你只是把使用權租借了出去,但使用權終歸是你的。而轉讓使用權的話,使用權就再也不是你的啦,使用權屬於另外的人了,你與這件事情就沒有任何關系了。
③ 著作財產權中的許可使用權與轉讓權有什麼區別
許可使用權是指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許可他人使用作品並獲得報酬的權利。使用他人專作品,應當同著作權屬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但屬於法定使用許可情形的除外。許可使用合同包括下列主要內容:許可使用的權利種類,如復制權、翻譯權等;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或者非專有使用權;許可使用的地 域范圍、期間;付酬標准和方法;違約責任;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內容。使用許可合同未明確許可的權利,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另一當事人不得行使。
轉讓權是指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轉讓使用權中一項或多項權利並獲得報酬的權利。轉讓的標的不能是著作人身權,只能是著作財產權中的使用權,可以轉讓使用權中的一項或多項或全部權利。轉讓權是新修訂著作權法增加的著作財產權內容,符合國際通行做法。轉讓作品使用權的,應當訂立書面合同。合同的主要內容有:作品的名稱;轉讓的權利種類、地域范圍;轉讓價金;交付轉讓價金的日期和方式;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內容等。轉讓合同中未明確約定轉讓的權利,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另一方當事人不得行使。
④ 什麼是轉讓專利權和轉讓非專利權
什麼是轉讓專利權和轉讓非專利權?對於我們國家的一些相關的專利權來說,有些專利權會受到保護,那麼這里並不是有人很了解對於專利權的一些相關內容,那麼什麼是轉讓專利權和轉讓非專利權?根據相關的規定,轉讓專利權就是將個人的權益轉讓給另一方,同理非轉讓權,具體的看下文。什麼是轉讓專利權和轉讓非專利權什麼是轉讓專利權和轉讓非專利權專利權轉讓是指專利權人作為轉讓方,將其發明創造專利的所有權或將持有權移轉受讓方,受讓方支付約定價款所訂立的合同。通過專利權轉讓合同取得專利權的當事人,即成為新的合法專利權人,同樣也可以與他人訂立專利轉讓合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專利權轉讓合同屬於技術轉讓合同的范圍,那麼,專利權轉讓合同的讓與人應當保證自己是所提供的技術的合法擁有者,並保證所提供的技術完整、無誤、有效,能夠達到約定的目標;而受讓人則應當按照約定的范圍和期限,對讓與人提供的技術中尚未公開的秘密部分,承擔保密義務。讓與人未按照約定轉讓技術的,應當返還部分或者全部使用費,並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超越約定的范圍的,違反約定擅自許可第三人實施該項專利或者使用該項技術秘密的,應當停止違約行為,承擔違約責任;違反約定的保密義務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受讓人未按照約定支付使用費的,應當補交使用費並按照約定支付違約金;不補交使用費或者支付違約金的,應當停止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交還技術資料,承擔違約責任;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超越約定的范圍的,未經讓與人同意擅自許可第三人實施該專利或者使用該技術秘密的,應當停止違約行為,承擔違約責任;違反約定的保密義務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受讓人按照約定實施專利、使用技術秘密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由讓與人承擔責任,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⑤ 專利許可和轉讓的區別是什麼
1、獲取權利的方式不同
專利轉讓一般都是通過購買專利時實現專利權變更的一種方式,就是指權利人將其專利的專利權全部轉讓給受讓人的行為;而專利許可通常是以簽訂專利許可合同的方式來實現的,是指專利權人允許被許可方在一定區域內、一定期限內以一定方式使用專利的行為。
2、專利權歸屬不同
專利許可中被許可方僅能在一定期限、一定地區、以一定方式實施許可方所許可的專利,並支付一定的費用。專利所有權仍在許可方手中,被許可方僅僅只有有限的使用權,許可方有權轉讓其專利。
專利轉讓則不同,轉讓人喪失所有專利權,受讓人獲得所有的專利權。受讓人成為新的專利權人,有資格完全支配該項專利。
3、生效條件的不同
專利許可只需通過許可方和被許可方訂立書面合同,以合同中的有關約定作為專利生效的主要參考條件。
專利轉讓出需雙方當事人訂立合同外,還必須向管理專利的相關部門登記專利轉讓事項後方能正式生效。
(5)與轉讓權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十條
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可以轉讓。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向外國人、外國企業或者外國其他組織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手續。
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並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登記,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予以公告。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轉讓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第十二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他人專利的,應當與專利權人訂立實施許可合同,向專利權人支付專利使用費。被許可人無權允許合同規定以外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該專利。
⑥ 轉讓專利使用權和轉讓專利權的區別
簡單說,轉讓使用權是允許別人使用,專利還是你的。轉讓專利權是把專利給別人了。
⑦ 轉讓和授權的意思一樣嗎
還是有抄區別的,轉讓是把自己的東西或者權力轉給他人,自己就不再擁有了。一般商業性質的比較多一些,感覺兩個個體地位平等,比如資產、技術什麼的轉讓。授權只是讓別人有權代你行事某件事,權力的最終所有人還是你自己,關繫上類似一種委託代理關系。
,比如上級向下級授權,授權律師代替你進行訴訟等。另外像版權是既可以轉讓又可以授權
⑧ 轉讓非專利技術使用權和轉讓所有權是一樣的嗎,怎麼做
使用權是你授權給別人的專利技術,你可以終止。但是所有權的轉讓就是直接把專利過戶到別人那裡了
⑨ 或在同等條件下,乙方享有優先租賃權和轉讓權是什麼意思
房東就同一房屋簽訂多份租賃合同的,如果合同均有效,各承租人都要求履行合同的,一般按照下列順序進行:首先由已經合法佔有租賃房屋的承租人優先取得租賃權。
如果都沒有佔有該租賃房屋,則由已經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的承租人優先取得租賃權,仍然無法確定的,由租賃合同成立在先的承租人取得房屋的租賃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出租人就同一房屋訂立數份租賃合同,在合同均有效的情況下,承租人均主張履行合同的,人民法院按照下列順序確定履行合同的承租人:
(一)已經合法佔有租賃房屋的;
(二)已經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的;
(三)合同成立在先的。
不能取得租賃房屋的承租人請求解除合同、賠償損失的,依照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處理。
合同法中規定了「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也就是說未經出租人同意,承租人是不得轉租他人的,租賃合同雖然未標明是否轉讓,但也要經房東同意才能轉讓。如果承租人有轉租的打算。
必須提前寫明出租人同意在租賃期間允許承租人轉讓,否則轉讓時就必須經出租人同意。租賃合同到期不續簽繼續租賃的,原合同繼續有效租房時,很多人都是只簽一次合同了事,即使合同期滿了,雙方時常也不會特意重新簽訂新的租賃合同。
通常是租客繼續按照原合同交租用房,房東照常收租。這樣的做法,讓不少人疑慮原租賃租賃合同是否有效。其實大可不必疑慮,當租賃合同到期後,雙方未簽訂新租賃合約的,若租方又繼續按使用租賃房屋,房東有未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有效,雙方都要繼續履行原合同的約定。
只是原合同的租賃期限改變為不定期。雙方在給予對方合理的時間後,都可以隨時提出解除租賃合同結束雙方的租賃關系。如果不想租賃合同的期限變成不定期的,應當在租賃合同期限屆滿前,及時提出簽訂新的房屋租賃合同,重新約定明確的租賃期限。
因為房屋租賃合同到期後,不是自動續約的,若雙方未及時簽訂新的租賃合同,租方繼續使用租賃房屋,房東又未提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且成了不定期租賃合同。
(9)與轉讓權擴展閱讀:
承租人優先承租權及優先購買權相關司法解釋:
承租人優先承租權及優先購買權相關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九條承租人租賃房屋用於以個體工商戶或者個人合夥方式從事經營活動,承租人在租賃期間死亡、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其共同經營人或者其他合夥人請求按照原租賃合同租賃該房屋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合同法》第234條規定,承租人在房屋租賃期間死亡的,與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原租賃合同租賃房屋。本條司法解釋將前述規定中的「共同居住」擴大為「共同經營」,包括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合夥。
對於承租人租賃房屋用於以個體工商戶或個人合夥方式從事經營活動的,若承租人在租賃期間死亡(包括宣告死亡、宣告失蹤),共同經營人或者其他合夥人可以概括繼受原租賃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該共同經營人或合夥人取代承租人在原合同中的地位,成為新的承租人。
正確適用本條司法解釋,涉及到個人合夥的認定。認定個人合夥,首先要依據合夥協議;沒有合夥協議且未辦理工商登記手續的,只要具備合夥條件(共同出資、共同參與經營、共擔風險、共享收益),並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合夥人之間存在口頭合夥協議的,也可認定為個人合夥。
第二十條租賃房屋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承租人請求房屋受讓人繼續履行原租賃合同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租賃房屋具有下列情形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一)房屋在出租前已設立抵押權,因抵押權人實現抵押權發生所有權變動的;
(二)房屋在出租前已被人民法院依法查封的。
《合同法》第229條規定,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即所謂的「買賣不破租賃」原則,若無法定或約定的除外情形,該原則即應被適用。
抵押期間,抵押人將抵押物出租,此時在同一標的物上抵押權與租賃權並存,抵押權更注重標的物的交換價值,而租賃權則更注重標的物的使用價值,二者並不沖突。但由於抵押權設定在先,因而具有優先效力,此後成立的租賃權不得損害抵押權,抵押權實現發生所有權的變動後。
受讓人不受租賃合同的約束,即先抵押後出租不適用「買賣不破租賃」原則。但先出租後抵押的房屋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仍應適用「買賣不破租賃」原則。(抵押和租賃同等效力,按時間順序)
涉及到法院依法查封的場合下,若查封在先,租賃在後,則法院強制拍賣時不適用「買賣不破租賃」;若租賃在先,查封在後,可以使用該原則。(查封和租賃同等效力,按時間順序)
第二十一條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未在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或者存在其他侵害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情形,承租人請求出租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請求確認出租人與第三人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只在租賃房屋作為買賣合同法律關系的標的物時發生,在贈與、互易以及因公徵用等法律關系中則不得適用,亦不能主張優先購買權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關於「合理期限」的認定,《民通意見》第118條規定,「出租人出賣出租房屋,應提前三個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出租人未按此規定出賣房屋的,承租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宣告該房屋買賣無效」,但該條目前已被廢止。
最高院民一庭認為可以參考本解釋第二十四條第(三)項的規定,該條款規定,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後,承租人在15日內未明確表示購買,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該「15日」的屆滿之日肯定得早於出租人與第三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日期。
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必須給承租人留出必要的答復期限——15日,因此出租人最晚應於出賣房屋前15日通知承租人,即在15日答復期之前履行通知義務。
在房屋轉租場合,次承租人是否享有優先購買權在理論上存在爭議,但最高院民一庭認為房屋優先購買權的主體應為承租人而非次承租人,且優先購買權不得轉讓。
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受到侵害時,無權要求確認出租人與第三人房屋買賣合同無效,但可以請求法院判令其直接以同等條件與出租人形成買賣合同關系,為避免承租人濫用權利,在承租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時對其課以一定的義務,如承租人主張與出租人成立買賣合同的,應當交付一定數額的定金或提供擔保,以使出租人信任其履行能力。
承租人雖無權以優先購買權受侵害為由要求確認出租人與第三人房屋買賣合同無效,但並不意味著出租人與第三人簽訂的合同有效,保護其履行。
出租人與第三人之間合同的效力應當依據合同法有關合同效力的規定判斷。承租人行使優先購買權主張以同等條件與出租人成立買賣合同後,應當優先保護出租人履行合同,取得房屋所有權,由此第三人無法繼續履行合同的,第三人可以主張出租人承擔違約責任。
第二十二條出租人與抵押權人協議折價、變賣租賃房屋償還債務,應當在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請求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房屋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抵押權的實現時可能會與租賃權沖突,但抵押權與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並不沖突,不論抵押權設定在租賃合同成立之前或之後,出租人均享有優先購買權。
折價、變賣均屬於出租人出售房屋的行為,不管買受人是抵押權人還是其他人,出租人在同等條件下均享有優先購買權。
「同等條件」的確定要依照買受的第三人與出租人確定的房屋價格,該價格體現的是第三人與出租人的意思表示。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約束的只是出租人對締約相對人的選擇權,而非約束出租人對房屋的處分權。
房屋出賣價格的確定是出租人行使處分權的表現,故承租人主張優先購買權,只能按照第三人與出租人確定的同等條件,承租人對該條件不具有異議權和抗辯權。
第二十三條出租人委託拍賣人拍賣租賃房屋,應當在拍賣5日前通知承租人。承租人未參加拍賣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承租人放棄優先購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