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古代中國成果

古代中國成果

發布時間:2021-01-04 04:24:06

1. 中國古代科技的主要成就

1、戰國時期的《考工記》---齊國官營手工業
2、《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內學著容作。
3、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系統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農牧業情況,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最完整的農書。我國第一部農書是《汜勝之書》
4、西晉 裴秀《禹貢地域圖》---繪制地圖的原理。
5、北魏酈道元《水經注》
6、北宋沈括《夢溪筆談》總結北宋以前的許多科技成就,----「中國科技史的里程碑」
7、明朝徐光啟《農政全書》-----介紹我國傳統農學成就。介紹歐洲先進水利技術和工具。
8、宋應星《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9、明代徐霞客《徐霞客游記》----其中石灰岩地貌的描述比西方早2世紀。
10、明末李時珍《本草綱目》----東方醫葯巨典

2.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太多了
時間
發明
成就
世界地位
(戰國)
甘德
石申
《甘石星經》
我國最早的一部天內文學專著
《石氏星表》
世界上容最早的星表

東漢

(張衡

水運渾象儀
´

地動儀)(測定地震方向)
´
地球是圓的
比歐洲早1000多年

唐朝

僧一行
黃道游儀
世界上首次用它發現了(
恆星)位置的變動
實測子午
線的長度
´
製成以水流為動力的水運渾象儀
´




郭守敬)
簡儀
比歐洲同類發明早

300)
多年
測定(黃道
)和(赤道
)的交角值
受到世界天文學界的推崇
《授時歷》
我國古代最精密的一部歷法

3. 中國古代的科學成就有哪些

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一)造紙術

1.西漢先後出現絮紙和麻纖維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 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

2.東漢宦官蔡倫於105年改進造紙術,製作植物纖維紙。

(二)印刷術

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詩,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國印製的《金剛經》卷子。

2.宋代雕版印刷業很發達,刻印的書,字體工整。11世紀中葉,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

(三)指南針

1.戰國時期發現磁石指南特性,發明「司南」。

2.北宋已會使用磁針指南,後來把磁針裝在羅盤上,製成指南針用於航海。

3.南宋時指南針傳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國,促進了各國航海事業的發展,並為新航路的開辟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四)火葯

1.唐朝時《真元秒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

2.北宋時火葯已經廣泛在軍事上使用,東京設立「廣備攻城作」,製造火葯和火器;宋仁宗時成書的《武經總要》記載了許多火器的製作方法。

3.宋代時發明了「突火槍」,管形火器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二、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成就

1.春秋:《春秋》中「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留下世界公認的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比歐洲早670多元。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歐洲早160年。

2.西漢:武帝時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時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的記錄。

3.東漢: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4.元朝: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授時歷》年周期與現行公歷同,但早於現行公歷300年問世。

三、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1.西周:勾股定理載於《周髀算經》。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歐洲早 一千年。他還為《九章算術》作注。

4.清代: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推出「割圓九術」,將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圓密率捷法》。

今天主要給大家總結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天文成就、數學成就這三部分內容,後續我們再學習其他的。

4. 中國古代文明成就

我們的民族是個偉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國人民創造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燦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
自然科學統計資料表明:中國歷代重大科技成就(項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佔比例為:公元前6世紀前為57.4%;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為50%;公元前1世紀到400年為62%;401年到1000年為71%;1001年到1500年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發明和偉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項,其中有175項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從公元前三世紀到十五世紀,中國的科技發明使歐洲望塵莫及,有許多項目比歐洲早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我國曾位居世界前列的文化成就
數學:東漢成書的《九章算術》、南朝時祖沖之精確算出圓周率。
天文歷法:商朝關於日食、月食的記錄、哈雷彗星的記錄、十九年七閏法、《甘石星經》、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地動儀、對月食的科學解釋、《授時歷》。《徐霞客游記》中關於石灰岩溶蝕地貌的記述。
四大發明:蔡倫改進造紙術、隋朝出現雕版印刷,北宋畢日

發明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在宋朝時用於航海,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南宋時發明了「突火槍」。
二、中醫學的發展扁鵲發明切脈,形成望、聞、問、切四診法。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研究病理學的著作。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最早的葯物學著作。
《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張仲景被稱為「醫聖」。
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外科麻醉葯物。
《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定的葯典。《千金方》總結了唐朝以前和唐朝當時的醫葯學成果。
《四部醫典》是藏醫著作。
《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醫學的集大成著作,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醫葯成就。
三、農學:《齊民要術》反映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農牧業經驗,是現存中國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農桑輯要》是忽必烈統一中國後,由國家頒發的農書,也是蒙古族接受農耕和封建化的標志。
《農政全書》介紹了我國傳統農學成就,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書中還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是西學東漸的代表。
四、地理學:《禹貢地域圖》《水經注》《徐霞客游記》。
五、網路學:沈括的《夢溪筆談》、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其中收錄了一些日本、朝鮮、歐洲傳來的技術)。

5. 古代中國科技成就有哪些

醫葯學成就

(1)先秦時期: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生,後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從脈象中診斷病情。切脈是扁鵲的主要成就。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2)兩漢時期:

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

②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

③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被稱為「醫聖」,其代表作《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

(3)隋唐時期:

①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葯學成果,並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②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

③唐高宗時期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

(4)明清時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李時珍重視實地考察和試驗觀察,注意運用比較方法,所以他對葯物的認識和總結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本草綱目》對葯物的分類反映了由低級到高級的生物進化觀。李時珍還提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徵等方面的新認識。


(5)古代中國成果擴展閱讀:

(1)先秦時期: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國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門供居民出入,城內有整齊寬廣的街道。

(2)隋唐時期:隋唐是中國古代建築的成熟時期,取得了輝煌成就。

①隋朝著名建築師宇文愷主持修建了大興城,唐朝在此基礎上擴建為長安城。長安城政體設計合理,建築規模宏大,體現了當時城市建築的高超技術。

②宇文愷採用圖紙和模型結合的設計方法,是我國建築技術上的一大突破。

③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3)宋元時期:

①北宋末年李誡編寫的《營造法式》,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傑出著作。

②遼代河北薊縣獨樂寺、山西應縣木塔,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

③金代的盧溝橋聞名中外。

④元大都建築宏偉,城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

(4)明清時期: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北京城,約八十萬能工巧匠中,最有名的是木工蒯祥,被譽為「蒯魯班」。北京城有三重,宮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

宮城又稱紫禁城。北京城的主體建築都布置在中軸線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鍾樓、鼓樓位於城北。宮城的黃色琉璃瓦和紅牆相配,充分體現出封建皇帝的威嚴。

6. 中國古代各方面的成就

1、造紙術

(1)西漢先後出現絮紙和麻纖維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

(2)東漢宦官蔡倫於105年改進造紙術,製造植物纖維紙。

(3)造紙術6世紀傳到朝鮮、越南和日本,8世紀傳到中亞,並經阿拉伯人傳到非洲和歐洲。

2、印刷術

(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詩,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國印製的《金剛經》卷子。

(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書籍。

(3)宋代雕版印刷業很發達,刻印的書,字體工整,裝訂精美。11世紀中葉,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

(4)元朝出現錫、木活字。後來又有銅、鉛活字印書。

(5)活字印刷術發明後,向東傳入朝鮮、日本,向西傳入埃及和歐洲,改變了當時歐洲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

3、指南針

(1)戰國時期發現磁石指南特性,發明「司南」。

(2)北宋已會使用磁針指南,後來把磁針裝在羅盤上,製成指南針用於航海。

(3)南宋時指南針傳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國,促進了各國航海事業發展,並為新航路的開辟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4、火葯

(1)唐朝時《真元妙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

(2)北宋時火葯已廣泛在軍事上使用,東京設立「廣備攻城作」,製造火葯和火器;宋仁宗時成書的《武經總要》記載了許多火器的製作方法。

(3)南宋時發明了「突火槍」,管形火器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4)金的火器製造業比較發達,所制的「震天雷」、「飛火槍」威力很大。金的軍隊用這兩種火器打退了蒙古軍隊的進攻,取得局部勝利。

(5)我國發明的火葯在13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後來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5、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成就

(1)夏朝:歷法「夏小正」,載有一年中各個月份的物候、天象、氣象和農事情況。

(2)商朝:干支紀日法是商朝歷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紀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國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記錄。

(3)春秋:留下世界公認的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比歐洲早670多年。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了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歐洲早160年。

(4)戰國:《甘石星經》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人們還測定了一年的季節。

(5)西漢:武帝時制定「太初歷」。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是世界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6)東漢: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7)隋唐:①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歷》,創立了計算日月運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②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皇極歷》的基礎上制定的《大衍歷》,比較准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③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8)元朝: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授時歷》年周期與現行公歷同,但早於現行公歷300年問世。

6、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1)西周:商高講過「勾三股四弦五」這一勾股定理特例,載於《周髀算經》。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漢:劉歆推算圓周率為3.1547。

(4)東漢:《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5)三國: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6)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歐洲早一千年。他還為《九章算術》作注。又著《綴術》等書。

(7)唐朝:著名數學家王孝通撰寫的《緝古算經》,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決工程建設中上下寬狹不一的計算問題,是對古代數學理論的卓越貢獻,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8)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編著《演算法統宗》,奠定了後世珠演算法基礎。

(9)清代: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推出「割圓九術」,將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圓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幾何方法把三角函數和圓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6)古代中國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指中國古代各項科技成果,包括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等。

中國古代科技源於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種實用技術。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建築等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發明創造無不帶有鮮明的實用烙印。

物理學成就

戰國時期:物理學有較大成就。《墨經》中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包括杠桿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還有聲學和光學的記載。關於光影關系、小孔成像等,寫的很系統,被現代科學家稱為「《墨經》光學八條」。

醫葯學成就

(1)先秦時期: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生,後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從脈象中診斷病情。切脈是扁鵲的主要成就。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2)兩漢時期: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②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③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被稱為「醫聖」,其代表作《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

(3)隋唐時期:①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葯學成果,並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③唐高宗時期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

(4)明清時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李時珍重視實地考察和試驗觀察,注意運用比較方法,所以他對葯物的認識和總結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本草綱目》對葯物的分類反映了由低級到高級的生物進化觀。李時珍還提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徵等方面的新認識。

7. 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成果有那些

一、天文學

中國古代的天象記錄

中國古代在天體測量方面的成就

渾儀和簡儀——中國古代測天儀器的成就

中國古代的歷法成就

中國古代的宇宙理論

二、數學

十進位值制、籌算和珠算

出入相補原理

割圓術和圓周率

劉徽割圓術

中國剩餘定理

高次方程數值解法和天元術

內插法和垛積術

中國古代的無窮小分割思想

三、物理學

中國古代的力學知識

中國古代的聲學知識

指南針和中國古代的磁學知識

中國古代光學成就

四、化學和化工

造紙術的發明和發展

火葯和火葯武器

馳名世界的中國瓷器

中國古代的油漆技術和漆器

古代煉丹術中的化學成就

五、地學

中國古代對天氣現象的觀測和理論

中國古代的物候歷和物候知識

中國古代的旅行考察事業

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和水文知識

馬王堆出土的地圖和裴秀制圖六體

中國古代的礦物學和采礦技術

中國古代對海陸變遷的認識

中國古代的地震測報和防震抗震

六、生物學

中國現存的幾部古代動植物志

中國古代的動植物分類

中國古代關於遺傳育種的研究

中國古代認識和利用微生物的成就

七、農學

中國古代幾部重要農書

精耕細作是中國農業技術的優良傳統

歷史悠久的中國園藝技術



中國古代養蠶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傳播

中國古代畜牧獸醫方面的成就

八、醫葯學

從兩部古典的中醫名著看中國醫學的早期成就

中葯學的突出成就

中國醫學獨特的針灸療法

中國古代醫學的突出成就之一——脈診

中國古代的外科學成就

免疫法的先驅

世界第一部法醫學專著

九、印刷術

印刷術的發明發展和外傳

十、紡織

中國古代的紡車和織機

中國古代的絲綢和絲織技術

中國古代的葛、麻紡織

中國古代的染色技術

十一、冶金鑄造

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的成就

煉鋼技術

濕法冶金的起源——膽銅法

中國古代三大鑄造技術

十二、機械

中國古代的農業機械

中國古代原動力的利用——人力的進一步發揮和自然力的有效利用

中國古代各種車輛、指南車和記里鼓車

水運儀象台

十三、建築

雄偉的萬里長城

中國古橋成就

世界歷史名城——唐代的長安城

輝煌燦爛的故宮建築

頤和園——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的珍貴遺產

中國古代高層磚石建築——嵩岳寺塔和其他

世界上現存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築——山西應縣木塔

十四、造船和航海

中國古代造船工程技術成就

中國古代航海技術上的成就

十五、軍事技術

中國古代的兵器成就

中國古代戰車、戰船和城防技術成就

十六、少數民族的科技成就

蒙古族在我國古代科學上的貢獻

藏族醫學的成就

新疆古代少數民族在農業科學技術上的貢獻

美麗精緻的壯布和壯錦

彝族的火器——「葫蘆飛雷」

8. 古代中國有哪些成就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1、指南針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

2、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3、火葯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4、印刷術

目前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單頁版印度梵文撰寫的《陀羅尼經》,該經是印在亞麻紙上,於650年至670年間出版,且在1974年於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1966年,考古學家在韓國發現了一本微型《陀羅尼佛經》,該經內含唐朝女皇武則天(約690年-705年)頒行的則天文字。

5、明代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是古代葯物學最高成就。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葯性理論。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

9. 古代中國科技成就有哪些

你們說了很多很多古代奇跡,但其絕大多數,無論是多麼精巧的工藝品,還是回多麼宏偉答的建築,其實用價值大都止於古代,除了到了現代只具有文物價值,就算有沿用至今的,其傳統工藝也早被現代工業所替代。它們固然雄極一時,但總歸只是農業文明的成就,僅僅是輝煌歷史的見證。
我要說的是到今天仍然還發光發熱的。
岷江水利樞紐都江堰。
人類治水,要麼築堤,要麼建壩,要麼疏浚河道,到了今天,工業文明能做的也就是這三項。但是都江堰卻別出心裁,用精巧的設計同時滿足了防洪、灌溉、清淤的需求。
兩千多年前的超級工程,後世只是對其修補、加固、翻新、調整,但其主體工程的原理仍然不變。
比秦始皇統一天下還早,堪稱東方建築史上的第一奇跡。看完下面這介紹,我簡直產生了李冰是22世紀穿越者的錯覺。

閱讀全文

與古代中國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