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李永軍的科研成果
(1)《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2)《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3)《破產法律制度》,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1月版;
(4)《破產重整制度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5)《民事權利體系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 1、《自然之債源流考評》,李永軍,《中國法學》,2011年6月發表
2、《論破產法上債權人委員會的地位》,李大何; 李永軍,《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年6月發表
3、《論姓名權的性質與法律保護》,李永軍,《比較法研究》,2012年1月發表
4、《從權利屬性看人格權的法律保護》,李永軍,《法商研究》,2012年1月發表
5、《我國《企業破產法》上破產程序開始的效力及其反思》,李永軍,《法學雜志》,2011年2月發表
6、《合同法發展趨勢的前瞻性探索——讀《歐盟合同法一體化研究》有感》,李永軍,《人民司法》,2010/17發表
7、《論連帶責任的性質》,李永軍,《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2月發表
8、《論《侵權責任法》關於多數加害人的責任承擔方式》,李永軍,《法學論壇》,2010年2月發表
9、《對《物權法》第一編的反思》,李永軍,《當代法學》,2010年2月發表
10、《我國《物權法》登記對抗與登記生效模式並存思考》,李永軍; 肖思婷,《北方法學》,2010年3月發表
11、《民法上的住所制度考》,李永軍; 王偉偉,《政法論壇》,2009年6月發表
12、《破產法的程序結構與利益平衡機制》,李永軍,《政法論壇》,2007年1月發表
13、《從物權法規范看物權法的立法精神》,李永軍,《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7年3月發表
14、《新《破產法》焦點問題透視》,李永軍,《財會學習》,2006年10月發表
15、《物權與債權的二元劃分對民法內在與外在體系的影響》,李永軍,《法學研究》,2008年5月發表
16、《非財產性損害的契約性救濟及其正當性——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二元制體系下的邊際案例救濟》,李永軍,《比較法研究》,2003年6月發表
17、《論私法合同中意志的物化性——一個被我國立法、學理與司法忽視的決定合同生效的因素》,李永軍,《政法論壇》,2003年5月發表
18、《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礎》,李永軍,《法學研究》,2005年5月發表
19、《論我國人格權的立法模式》,李永軍,《當代法學》,2005年6月發表
20、《合同法上的錯誤及其法律救濟》,李永軍,《山東審判》,2003年3月發表
21、《論合同解釋對當事人自治否定的正當性與矯正性制度安排》,李永軍,《當代法學》,2004年2月發表
22、《論權利能力的本質》,李永軍,《比較法研究》,2005年2月發表
23、《重申破產法的私法精神》,李永軍,《政法論壇》,2002年3月發表
24、《私法中的人文主義及其衰落》,李永軍,《中國法學》,2002年4月發表
25、《誠信面面觀》,李永軍; 姚輝; 葛晨虹; 陳少峰; 鄭也夫,《前線》,2002年7月發表
26、《論商法的傳統與理性基礎——歷史傳統與形式理性對民商分立的影響》,李永軍,《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年6月發表
27、《論破產法上的免責制度》,李永軍,《政法論壇》,2000年1月發表
28、《從契約自由原則的基礎看其在現代合同法上的地位》,李永軍,《比較法研究》,2002年4月發表
29、《試論破產原因》,李永軍,《政法論壇》,1995年6月發表
30、《破產犯罪的比較研究》,李永軍,《中國法學》,1995年2月發表
31、《論破產程序中的取回權》,李永軍,《比較法研究》,1995年2月發表
32、《定式合同問題研究》,李永軍,《中國工商管理研究》,1996年10月發表
33、《對我國格式合同的思考》,李永軍,《工商行政管理》,1996/19發表
34、《契約效力的根源及其正當化說明理論》,李永軍,《比較法研究》,1998年3月發表
35、《我國合同法是否需要獨立的預期違約制度─—對我國正在起草的合同法草案增加英美法預期違約制度的質疑》,李永軍,《政法論壇》,1998年6月發表
Ⅱ 房紹坤的學術成果
教學研究論文
1.《法學教育對法律職業道德意義的探討》,載《中國大學教學》2004年10期
2.《如何順利地通過律師自學考試》,載《中國當代教育》2003年第7期
3.《當代法律家培養的困境及出路》,載《煙台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4.《WTO與中國法學教育的現代化》,載《山東省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2期
5.《21世紀法學專業的教育方法及其改革》,載《煙台大學學報》2002年高教研究專輯
6.《21世紀法學專業教學改革的宏觀思路》,載《煙台大學學報》2004年高教專輯
7.《構建富有特色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確保教學水平穩步提高》,載《傳承歷史呼喚未來》,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教學表彰/獎勵
1.全國首屆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名師獎」,2003年(證書)
2.《民法》(教材),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一等獎(第二位),2006年(證書)
3.《法學專業教學改革思路、特色與成效》,山東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首位),2005年
4.《法學院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的構想》,山東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首位),2002年
5.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2006年
6.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2012年
學術研究課題
1.《用益物權基本問題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3—2005年,負責人
2.《中國未來民法典·繼承權制度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1—2003年,第二位
3.《特許物權研究》,司法部科研課題,2003—2005年,負責人
4.《礦業權法律制度研究》,山東省社科基金項目,2006—2009年,負責人
5.《山東省水權及其市場化理論研究》,山東省軟科學項目,2006—2009年,負責人
學術論文
1.《公司IT化的若干法律問題》(首位),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2期
2.《公司瑕疵設立的法人格規制》(首位),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2期
3.《用益物權的法律屬性》(獨立),載《現代法學》2003年第6期
4.《構建預告登記制度的幾個問題》(首位),載《法學家》2003年第4期
5.《民事習慣的動態法典化》(首位),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7年第1期
Ⅲ 武樹臣的研究成果目錄
〔著作類〕
《中國法律思想史綱(上下)》,甘肅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1987年1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法律出版社,1983年1月。
《蘇維埃行政法總論》(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10月。
《中國法律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12月。
《科技法律手冊》,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年10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10月。
《法律文書寫作》,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12月。
《嘉靖新例》(點校),中國稀見法律典籍集成乙編二冊,科學出版社,1993年9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台灣漢光書局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中國法律思想通史》(第一卷、第二卷),(國家七五重點項目)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國家七五重點項目),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
《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5年6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概論》,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鳥瞰》,大象出版社,1997年12月。
《法家思想與法家精神》,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3月。
《法律社會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9月。
《法學基礎》,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年3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辭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中國法律史》,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年3月。
《武樹臣法學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儒家法律傳統》,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中國法律樣式》,台海出版社,2004年1月。
《判例制度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月。
〔論文類〕
「朱熹法律思想探索」,《北京大學學報》,1983年5期。
「亞里士多德法治理論探索」,《法學》(上海),1985年5期。
「耶律楚材與元初封建法制建設」,《法學論文集》(北大),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6月。
「運用判例是加強法制建設的重要途徑」,《北京司法》,1986年4期。
「論判例在我國法制建設中的地位」,《法學》(上海),1986年6月。
「孔子與鑄刑鼎」,《孔子法律思想研究論文集》,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從判例法時代到成文法時代——對春秋末期法制變革的再探索」,《自修大學》,1987年3月。
「《易經》與我古代民法」,《法學》(上海),1987年4期。
「中國傳統法律意識探索」,《自修大學》,1987年5期。
「應當重視法律文化的研究」,《法學》(上海),1987年6期。
「一部禮治的盛衰史——中國法律思想史的主旋律」,《自修大學》,1987年7期。
「《易經》與我國古代法制」(上下),《中國法學》,1987年4-5期。
「中國法律文化探索」,《北大法學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12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講座(連載),自修大學
緒言「一個萌芽中的法學分支——法律文化學」,1987年8期。
第一題「法律文化理論」,1987年9-10期。
第二題「中國法律文化的起源」,1987年2-12期。
第三題「神治·任意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1期。
第四題「禮治·判例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2-3期。
第五題「法治·成文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4-5期。
第六題「禮法合治·混合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6-7期。
第七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終結與新生」,1988年8-9期。
第八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發展線索」,1988年9期。
第九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發展規律」,1988年10期。
第十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總評判」,1988年11期。
第十一題「中國法律文化的現狀與未來」,1988年12期。
「中國傳統法律意識批判」,《煙台大學報》,1988年2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總評判」,《學習與探索》,1988年4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與當今法制建設」,《政法叢刊》,1988年4期。
「法原:中國法觀念的萌動、萎縮與覺醒」,《比較法研究》,1988年4期。
「晉國文化:法治思潮的發祥地與輸出港」,《晉陽學刊》,1989年1期。
「法律文化研究的現狀與趨勢」,《法律學習與研究》,1989年1期。
「關於法律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中外法學》,1989年1期。
「法律文化述要」,《政法叢刊》,1989年2期。
「讓歷史預言未來——論中國法律文化的總體精神與宏觀樣式」,《法學研究》,1989年2期。
「歷史沒有捷徑——論中國傳統法觀念的總體落伍與局部早熟」,《青年學者》,1989年2期。
「生命固應重,人格猶宜尊——近代法觀念的一大變革」,人民日報海外版,1989年2月2日。
「中國法律文化的總體風貌」,《北大法學論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5月。
「判例法與我國法制建設」,《法律科學》,1990年1期。
「中國法律實踐的歷史足跡」,《中國法治四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中國法系的特徵及其價值」,《人民日報》,1990年1月15日(6版)。
「中國成文法探源」,《政法論叢》,1990年4期。
「易經與我國古代法律實踐活動」,《中國法律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傳說時代的社會狀況與法的起源」。
「中國成文法的起源」,《學習與探索》,1990年6期。
「從以刑統例到以罪統刑」,《文史知識》,1991年2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構成及其對實踐的影響」,《法學研究》,1991年2期。
「名辯思潮與成文法的誕生」,《中國法學》,1991年4期。
「親親與尊尊——孔子的直與封建法制」,《文史知識》,1991年7期。
「中國古代的人治與法治之爭」,《文史知識》,1991年11期。
「從荒閱到質要——中國古代奴隸製法一瞥」,《文史知識》,1992年1期。
「比較法律文化研究的對象和方法」,《中外法學》,1992年1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社會成因」,《學習與探索》,1992年2期。
「中國法的起源及其特點」,《中外法學》,1992年6期。
「法律文化與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論綱」,儒學與法律文化研究(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
「中國的混合法——兼及中國法系在世界的地位」,《政治與法律》,1993年2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法制建設(筆談)」,《中外法學》,1993年2期。
「失序的法文化透視與對策」,《法學史》,1993年3期。
「直文化與隱文化——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兩大基因」,《學習與探索》,1993年4期。
「循吏酷吏與漢代法律文化」,《中外法學》,1993年5期。
「法字新考」,《中外法學》,1994年1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價值基礎」,《法律科學》,1994年2期。
「夫與父孰親——先秦倫理觀的一次裂變」,《文史知識》,1994年3期。
「中國法律樣式的反思與重構」,《學習與探索》,1994年5期。
「走出法系——論世界主要法律樣式」,《中外法學》,1995年2期。
「走向東方,走向混合法——從中國法律傳統的角度看判例法」,《判例研究》,1995年2期。
「正視傳統,開創未來——《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座談會紀要」,《法學研究》,1995年3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歷史遺產」,《中央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學報》,1995年3期。
「判例意識與判例價值」,《判例研究》,1995年3期。
「世紀之交的中國法律文化建設」,《學習與探索》,1995年5期。
「淡化專業與課程體系的調整」,《中外法學》,1996年2期。
「大力擴充以法治國的法」,《法律科學》,1996年3期。
「二千年來之法,荀法也——荀子與中國封建法律文化」,《儒家義利觀與市場經濟》,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年4月。
「現代中國的法律樣式」,《中國研究》,1996年7月號。
「中國法律樣式一百年」,《走向法治之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國古代的法學、吏學、律學和讞學」,《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6年5期。
「橫的法與縱的法——先秦法律文化的沖突與終結」,《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6年秋季號。
「中國古代法律樣式的理論詮釋」,《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1期。
「尋找最初的法——對古法字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學習與探索》,1997年1期。
「淪語五十以學易當為卒以學易說」,《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春季號。
「法律涵量、法官裁量與裁判自律」,《中外法學》,1998年l期。
「裁判自律引論」,《法學研究》,1998年2期。
「春秋決獄:儒家經義與判例法」,《判例與研究》,1998年2期。
「再論橫的法:對先秦法律文化的再探索」,《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8年春季號。
「論世界三大法律樣式」,《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兩個轉變,三個課題——關於中國法史研究的幾點想法」,《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啟動裁判自律工程,探索司法改革之路」,《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淡化專業與課程體系的調整」,《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貴族精神與判例法傳統」,《中外法學》,1998年5期。
「勁士精神與成文法傳統」,《法律科學》,1998年5期。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實踐」,《法律史論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9月。
「怎樣理解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統一性」,《人民日報》,1998年9月15日第10版。
「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評判」,《上海華東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1期。
「荀子的混合法理論」,《判例與研究》,1999年3期。
「荀子法律思想新論」,《法律史論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
「鑄造灰色之法」,《法學研究》,2000年l期。
「《左傳》與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論集》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
「尋找最初的德對先秦德觀念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法學研究》,2001年2期。
「懷念恩師張國華先生」,《法律史論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尚書》與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論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地域文化與比較法律文化研究」,《比較法在中國》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
「判例意識的覺醒與判例機制的誕生」,《判例與研究》,2003年1期。
「三辟」與「參辟」,《武樹臣法學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說『象刑』」,《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五辭』辨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有教無類』新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束脩』新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古往今來說『無訟』」,《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刑訊的產生、原因及其禁絕」,《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雲夢秦簡對法史研究的價值」,《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政治文化法律文化縱橫」,《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法律傳統與歐洲法治精神」,《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法觀念的啟蒙」,《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歷史決定論』的是與非」,《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儒家法律傳統及其對實踐的影響」,《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法史研究要注意五個相結合」,《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時代呼喚活的法律」,《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民事審判制度的改革」,《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法官認證方式實務調查分析與對策」,《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自省自礪努力提高兩個素質」,《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倡導三種精神提高隊伍素質」,《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學歷、能力及其他」,《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開創首都法制建設一盤棋的新格局」,《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商法的制定與國際規約」《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日文論文〕
「中國の法文化」,《比較法學》,25卷1號(1992年3月)。
「中國法律文化の總體精神と宏觀樣式」,《法政研究》60卷(1993年11月)。
「中國の傳統的法文化の社會的成因」,《法政研究》62卷(1995年8月)。
「法の淵源を尋ねへ」,《法政理論》29卷3號(1997年2月)。
「中國法百年の樣式(上、下)」,《法律文化》,1997年3期、4期。
Ⅳ 楊小軍的主要科研成果
主編《行政法》,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
主編《行政訴訟法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杜年版。
副主編高等政法院校規劃教材《行政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獨著《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理論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版。
主編《行政法學基礎理論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主編《行政訴訟法學》,陝西旅遊出版杜1999年版。
主編《行政法治探索》,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主編《行政強制與行政程序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副主編高等法律職業教育教材《行政法原理與實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獨著《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獨著《行政處罰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合著《法定行政程序實證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分主編《當代中國行政法》,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獨著《國家賠償法律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版。
獨著《重大行政案件選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版。
獨著《行政訴訟問題研究與制度改革》,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
主編《國家賠償制度的完善》,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8年10月。
「二十世紀西方國家行政權的擴張」,《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
「法院主持行政訴訟中的幾個問題」,《政治與法律》1987年第1期。
「試析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的差異」,《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
「關於檢察機關參加行政訴訟的探討」,《法學與實踐》1988年第2期。
「濫用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法律思考」,《法律科學》1991年第2期,該文被《高校文科學報文摘》摘轉。
「內外行政法律關系的理論與實踐」,《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該文被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法學》1993年第6期全文轉載。
「關於建立與完善行政法學分論體系的思考」,《法律科學》1994年增刊。
「行政訴訟補證問題探析」,《當代法學》1998年第3期。
「析行政訴訟上的授權與委託」,《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該文被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199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行政處罰量化理論探析」,《法律科學》1998年增刊。
「政府機關推行合同管理應當遵守的若干法律規則」,《經濟改革》1998年第4期。
「我國行政法治的發展——制度與理論」,《人文雜志》1998年增刊。
「關於仲裁與第三人的法律思考」,《經濟改革》1998年仲裁專刊。
「論行政合同的特徵、法律性質」,《行政法學研究》1998年第2期。
「試論行政強制措施與刑事強措施的區別及其與行政訴訟的關系」,《甘肅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199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依法行政的概念新探」,《東吳法學》1998年號,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經驗的民主與理性的憲政」,《法治研究》,1998年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正確認識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基本模式」,《中國法學》1999年第6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00年第3期全文轉載。
「關於行政認定行為的法律思考」,《行政法學研究》1999年第1期。
「行政強制設定權的原則與規則」,《求是學刊》2000年第4期。
「國家賠償的歸責原則與歸責標准」,《法學研究》2003年第2期。
「怠於履行行政義務及其賠償責任」,《中國法學》2003年第6期。
「行政被告資格錯別「辨析」應該改成「辨析」」,《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
「程序違法撤銷與重作行政行為的限制」,《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對行政復議書面審查方式的異議」,《法律科學》2005年第4期。該文被在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復印中心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5年第10期上全文轉載。
「怠於履行職責的國家賠償責任」,《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國家賠償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中國法學》2005年第1期。
「和諧社會與糾紛解決制度」,《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5年5月號
「行政訴訟案件理論的發展與檢討」,《政法論壇》2005年第5期。
「中國國家賠償法的立法與實踐」,《中國法律》2005年12號。
「行政法律規范的沖突」,《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會議紀要』與行政訴訟」,《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6年第6期。
「行政訴訟原告資格:影響與利害關系」,《法治論叢》2006年第4期。
「完善糾紛解決機制,構建和諧社會」,《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完善糾紛解決機制,構建和諧社會」,載於《和諧社會建設與糾紛解決法律制度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我國行政訴訟被告資格認定標准之檢討」,《法商研究》2007年1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4期全文轉載。
「契約與依法行政」,《法學研究》2007年第2期。
「我國刑事賠償范圍辨析」,《人民檢察》2007年第18期。
「契約對行政職權法定原則的影響及其正當規則」,《中國法學》2007年第5期。
「政府應急法制體系建設的若干問題」,《中國應急管理》2007年第11期。
「從蘭州牛肉拉麵最高限價看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8年第2期。
「國家賠償制度革新與國家賠償法的修改」,載於《憲法與行政法治演講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堅持科學發展觀,完善行政立法」,載於《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的思考與探索》,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拒絕簽字致孕婦胎兒雙死亡案件的法律分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從法律視角看服務型政府」,《法治論叢》2008年第6期。
「市民要看政府『賬本』的法律分析」,《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9年第1期。
「試論行政作為請求權」,《北方法學》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為形式及其違法性」,《重慶工業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為問責的性質與構成要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獨著。
「論公民的政府信息知情權」,《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政府信息公開范圍的若干法律問題」,《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之反思」,《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
「創新體制機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載於《政府法制載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的作用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10月。
「校園綁架案引發的『公開』討論」,《人民法院報》2009年12月20日。
參編法學研究生精品教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22章,行政賠償,5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消費券的法律問題」,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2009年3月10日。
「擴大住房公積金用途的法律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2009年4月23日。
「重視使用少數民族語言宣傳教育的建議」,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52號。
「關於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對策建議」,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59號,2009年11月11日。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家經濟權益」,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46號,2010年5月18日。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之』潛伏』性缺陷」,《海峽法學》2010年第1期。
「城管執法機構性質與城管執法體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鄉政府所公開的信息」,《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0年第4期。
「契約與依法行政」,《全球時代下的行政契約》,2010年6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契約與行政職權法定原則」,《全球時代下的行政契約》,2010年6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國家賠償法修改問題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城管執法機構性質與城管執法體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鄉政府所公開的信息」,《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0年第4期。
「官員問責從風暴走向常態 2009年被問責官員超7000」,2010年01月2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規范執法裁量權的制度建設」,《學習時報》2010年5月3日。
「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載於《科學發展與行政改革》,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0年出版。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家經濟權益」,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46號,2010年5月18日。
「民族地區矛盾糾紛調處的問題與建義」,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84號,2010年10月28日。
Ⅳ 王繼軍的學術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法
主要講授經濟法學、法學經典著作選讀等課程。
已在《法學研究》、《法學評論》、《新華文摘》、《中國法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
已出版《市場規製法研究》(獨著)、《市場經濟條件下民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與汪淵智等合著)、《新編經濟法》(主編)等著作;
主持國家、省部級研究項目以及委託研究項目共11項。 1、礦產資源有償取得法律問題研究,《政法論壇》,2008年第6期;
2、論公法與私法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山西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3、社會安全與法律安全淺論,《山西政法》,2008年第8期;
4、研究性理念與法學本科教育的模式創新,《晉中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5、山西大學法學院的復健與發展,《三晉法學》2008年第3輯;
6、國有企業市場退出問題的物權法考察,《三晉法學》2007年第2輯;
7、論中部崛起與競爭法律秩序,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年第2期;
8、論公法私法的劃分與區別,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
9、物權法草案的社會主義性質與違憲性辨析,《三晉法學》2006年第1輯
10、 公用企業改革與市場規製法,《山西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12、對新《對外貿易法》中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條款基本問題的思考《美中法律評論》2005年6期
13、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中的法制環境建設,《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4年3期
14、新《對外貿易法》中關於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條款的規定,收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規則解析,2004年8月
15、電信業反行政壟斷的反思——從國際長途話費提高談起,《生產力研究》,2004年1期。
16、高等法學教育現代化的思考,《山西大學學報》,2004年3期。
17、論市場規製法的基本原則,《山西大學學報》,2003年3期。
18、鍛造警察法學教育的學術界石——評陳晉勝教授的《警察法學概論》《山西大學學報》,2003年2期。
19、入世後宏觀調控法與市場規製法的協調問題,《宏觀經濟研究》,2003年5期。
20、試論地方大學法學教育模式,《海峽兩岸法學學術研討會首屆全國JM教育論壇論文匯編》,2002年4月。
21、晉商誠實信用法律文化特點研究,《理論探索》,2002年第4期
22、傳統法律文化與山西票號的興衰, 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2年11期(全文轉載),《山西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23、試論商業秘密交存制度,《經濟問題》,2002年第3期。
24、關於我國反壟斷法的幾個問題,《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第1期
25、對加入WTO後中國大陸經濟法功能的再認識—兼論經濟法與民商法的關系,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2年5期(全文轉載),《法學家》,2001年第6期。
26、 公司董事表見代表制度之我見,人大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1年11期(全文轉載),《現代法學》,2001年第3期。
27、對加入WTO後中國大陸經濟法功能的再認識—兼論經濟法與民商法的關系,《第7屆海峽兩岸法學學術研討會》,2001.5.14
28、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學 促進法學研究創新,《山西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29、論特別取回權—國有企業法人財產權制度新創設研究,《法學評論》,2000年第3期
30、反經濟壟斷中的豁免問題研究—中國壟斷性企業集團立法的合理性分析,《經濟問題》,2000年第8期
31、經濟法是市場規製法與宏觀調控法的有機結合,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1999年3期(全文轉載),《法律科學》,1999年第1期。
32、刑事訴訟證據制度的立法完善,《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33、股份有限公司累積投票制度研究,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1999年1期(全文轉載),《中國法學》,1998年第5期
34、附贈式有獎銷售的若干法律問題,《法學研究》,1998年第5期
35、市場經濟應是民主與法制經濟,《新華文摘》,1998年6期(全文轉載),《經濟問題》1998年第1期。
36、鄧小平法制思想論綱,《山西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37、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累積投票制度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38、不動產、企業集合財產轉移佔有擔保債權研究,《中國法學》,1996年第4期
39、解決我國若干經濟問題的法律對策,《山西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
40、對我國經濟法制建設的反思,《山西大學學報》,1990年第1期
41、對我國刑法修改和解釋的思考,《文科學報文摘》,1988年6期(全文轉載),《山西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
42、未構成犯罪的人在被關押期間逃跑是否構成逃脫罪,《中國法制報》,1984.9.21 1、《經濟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 主編
2、《國際經濟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 主編
3、《市場規製法研究》(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4、《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民商法與經濟法》(合著,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資助項目成果),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5、《新編經濟法》(主編),山西經濟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1、市場規製法理論問題研究 高等學校校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O509030 2005.04
2、反行政壟斷研究 山西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20053203 2005.06
3、市場規製法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01JA820022 2001.05-2005.07
4、山西法制環境建設研究 山西省教育廳A0401 2004.08-2005.12
5、山西企業競爭力培養與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問題研究 山西省科技廳 031032-1 2003.07-2005.06
6、公用企業與市場規製法研究 山西省電力公司 0306025 2003.06-2005.06
7、民法、商法、經濟法的功能、作用與相互關系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00bfx011 2000
8、山西地方經濟立法及民主政治問題研究——山西企業競爭力培育與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問題研究山西省軟科學研究項目 03056 2003
9、太原市地方法規與城市競爭培育法律問題研究 太原市科技局 031108 2003
10、法學理論教學隊伍建設問題與實踐 山西省21世紀初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0205726 2002
11、山西市場經濟法治環境研究 省市自治區教委人文社科研究規劃項目 99003 1999
12、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研究 山西省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項目 9409 1994
13、山西市場經濟法治對策研究 山西省社科規劃項目 93051 1993
14、市場經濟行政管理法律規范問題 山西省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項目9309 1993
15、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研究 山西省社科規劃項目 93051 1993
16、市場規製法理論問題研究 高等學校校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0509030 2005
17、市場規製法研究 山西大學社科研究項目 0109031 2001
18、強化預算監督的有關法律問題 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項目0108059 2001
19、國有企業財產權制度研究 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項目9908026 1999
20、附贈式有獎銷售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項目 9808020 1998
2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行政管理研究 山西大學社科研究項目9711002 1997
22、我國經濟法若干理論問題探討及對策 山西大學社科研究項目9109 1991 1、2006年山西省社會科學聯合會評為2004——2005年度先進社科工作者
2、2006年《市場規製法研究》一書榮獲二00五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獎
3、2005年山西省首屆傑出中青年法學家稱號
4、2005年「光榮從事律師工作二十周年」「光榮從事律師工作二十周年」榮譽稱號
5、2005年山西省高校法學師資理論隊伍建設問題與實踐 山西省2005年優秀高教研究成果三等獎
6、2005年 尊老敬老先進個人榮譽證書
7、2005年為政之道 山西省社科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高峰論壇優秀論文獎
8、2005年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優秀共產黨員
9、2005年社會安全與法律安全—公安機關執法目標研究山西省公安機關執法能力建設理論研討會特別獎
10、2004年《市場經濟應是民主與法治經濟》獲山西省第四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 一等獎
11、2003年《傳統法律文化與山西票號的興衰》獲2002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獎
12、2002年《對加入WTO後中國經濟法功能的再認識—兼論經濟法與民商法的關系》獲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13、2002年《市場經濟應是民主與法治經濟》獲第三屆山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 一等獎
14、2001年《運用模擬法庭教學法,培育高素質法律人才》獲山西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 一等獎
15、2001年《經濟法是市場規製法與宏觀調控法的有機結合》獲山西省第三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16、獎2000年《對新世紀發展律師業的幾點思考》獲山西律師2000年大會一等獎
17、1999年《市場經濟應是民主與法治經濟》獲1998年度「百部(篇)工程」優秀成果獎
18、1998年《關於中美瑞合資建立長治鋁廠項目法律咨詢意見書》獲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推廣應用獎二等獎
19、1998年《關於中美瑞合資建立長治鋁廠的法律咨詢意見》(咨詢報告)獲山西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 二等獎
20、1997年《不動產、企業集合財產轉移與有擔保債權研究》獲1996年度「百部(篇)工程」優秀成果 優秀成果獎
21、1997年《試論依法治省與山西市場經濟法制對策》獲山西省依法治省理論研討會 一等獎
22、1995年《對我國經濟法制建設的反思》獲山西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3、1994年《庭審制度改革研究》(研究報告)獲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 推廣應用獎二等獎
24、1993年《對我國經濟法制建設的反思》獲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佳作
Ⅵ 申衛星的個人成就
自1991年發表第一篇論文以來,共發表法學學術論文40多篇,其中被《新華文摘》轉載2篇,被《高校文科學報文摘》轉載1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2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轉載10篇,1篇德文論文,1篇論文被翻譯為法文。 1.《環境權初探》,《中國環境管理》,1991年第4期;
2.《俄羅斯外國投資法述評》,《東北亞論壇》,1993年第4期;
3.《對民事法律行為的重新思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第6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1996年第2期和《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6年第2期分別轉載;
4.《優先權性質初論》,《法制與社會發展》,1997年第4期;
5.《中國優先權制度立法研究》,《法學評論》,1997年第6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1998年第2期轉載;
6.《論新合同法中的合同自由原則與誠實信用原則》,《政法論壇》,1999年第1期,(與江平教授、程合紅博士合作),人大復印資料《民商法學》1999年第7期轉載;
7.《債權人代位權的構成和效力》,《西南政法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8.《論合同權利轉讓的條件》,《法律科學》,1999年第5期;
9.《論無名合同及其法律適用》,《法制日報》,1999年12月12日理論版;
10.《債權人代位權制度的適用》,《人民法院報》,1999年8月11日理論版,(與韓世遠教授合作);
11.《論債權人撤銷權的構成》,《法制與社會發展》,2000年第2期;
12.《合同保全制度三論》,《中國法學》,2000年第2期;
13.《百年民法典》(譯文,系德國科隆大學法律系霍恩教授為紀念德國民法典實施一百周年而作,發表於《新法學周報》(NJW)2000年第1期),《中外法學》,2001年第1期,《中國民法學精粹》2002年卷全文收錄,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4.《論優先權與其他擔保物權之區別與競合》,《法制與社會發展》,2001年第3期,該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1年第10期轉載;
15.《所有權保留制度的一般理論》,載王利明教授主編《中國物權法專題研究》(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16.《中國未來民法典應設立優先權制度》,載王利明教授主編《中國物權法專題研究》(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17.《期待權研究導論》,《清華法學》,2002年第1卷;
18.《所有權保留買賣保留買主期待權之本質》,《法學研究》,2003年第2期,《中國民法學精粹》2004年卷全文收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被收入《中國法學文檔》第三輯;
19.《對民事法律關系內容構成的反思》,《比較法研究》,2004年第1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4年第4期轉載,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第5期摘編,被《中國民法學精粹》2005年卷全文收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20.《法律理論繼受與法律科學化》,《法制日報》2004年1月18日;
21.《形成權基本問題研究》,《民商法論叢》第30卷;
22.《地役權制度的立法價值與模式選擇》,《現代法學》2004年第5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5年第2期轉載;
23.《自治與受制的法律基石——業主公約的基本法律問題》,《物權法報告》第一期,中信出版社2004年;
24.《附條件買賣中被分割的財產利益》(譯文),《清華法學》第6期;
25.《法律制度形式合理化與法律的發展》,《民法9人行》(第2卷);
26.《權利一詞何處來》,載高鴻鈞主編:《清華法治論衡》第5期;
27.《物業管理問題之組織法規制論》,與向磊等合作,《法大法律評論》第4卷;
28.《信心與思路:中國設立優先權制度的立法建議》,《清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 2005 年第 8 期轉載;
29.《論人體器官的捐贈與移植的立法原則》,與王琦合作,載《比較法學研究》2005年第4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 2005 年第 12 期轉載;
30.《法律行為理論四題》,載《判解研究》2005年第4輯;
31.《宏觀三思物權立法》,載《政治與法律》2005年第6期,該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3期和人大書報資料中心《法學文摘卡》2006年第1期摘編;
32.《視野拓展與功能轉換:中國設立居住權制度必要性的多重視角》,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5期,該文獲2006年度中國法學會優秀科研成果獎(民法學科論文獎);
33.《物權立法的實用性與體系化》《東吳法學》2005年秋季卷,總第11卷;
34.《內容與形式之間:中國物權登記立法的完善》,《中外法學》2006年第2期,該文被法國公證人理事會摘要翻譯成為法文Entre fond et forme: perfectionment de la législation sur l』enregistrement de la propriété en Chine
35.《中國民法典的品性》,《法學研究》 2006年第3期,該文被《新華文摘》2006年第15期轉載;
36.《中國物權立法中論爭焦點問題探討》,《法學雜志》2006年第4期;
37.《淺析醫葯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的主體》,《中國衛生產業》2006年第6期;
38.《溯源求本道「權利」》,《法制與社會發展》2006年第5期;
39.Die sozialistische Marktwirtschaft und das einheitliche chinesische Vertragsrecht,in Private and Commercial Law in a European and Global Context,Verlag Walter de Gruyter GmbH & Co KG,Berlin/New York 2006,S.125-142.
40.《被誤讀的中國民法與夢想中的中國民法典》,《光明日報》2006年7月25日第11版,分別被人民網、新華網和新浪網等多家網站轉載。
41.《從〈物權法〉看物權登記制度》,《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 2007年第9 期轉載;
42.《〈物權法〉與農民權益保護》,《今日中國論壇》2007年第7期;
43.《物權法的時代意義》,《光明日報》2007年6月5日第11版,該文被《新華文摘》2007年第15期全文轉載;
44.《時代發展呼喚臨床法學》,《比較法研究》2008年3期;
45.《構建公權與私權平衡下的中國物權法》,《當代法學》2008年第4期。 1.《知識產權法》(與李建華教授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2.《物權法》(合著、第一作者),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3.《新合同法原理與案例評釋》(上、下)(崔建遠教授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4.《合同法》(馬新彥教授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5.《合同法》(修訂本)(崔建遠教授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6.《民法學》(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7.《北京大學法學網路全書 民法學、商法學卷》(魏振瀛教授主編),撰寫其中的擔保物權和佔有部分,共計5萬余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8.《中國物權立法難點問題研究》(崔建遠教授主編、申衛星副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年 6 月出版;
9.《中國衛生法前沿問題研究》(與美國 Scott Burris 教授共同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年 11 月出版,該書被美國SSRN收錄摘要,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Asian Law Abstracts,Vol. 4,No. 11: April 21,2006;
10.《期待權基本理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11.《物權法:以案說法》(主編),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12.《中國物權法:原理釋義和立法解讀》(參編),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13.《物權法》(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8年5月出版;
14.《物權法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8年8月出版。
Ⅶ 秦國榮的主要科研成果有
(核心期刊部分代表作)
1、《論中國法制變革中的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學習與探索》1996年第6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新華文摘》1997年第2期索引)。
2、《國際經濟一體化與中國法制現代化的內在關聯考察》,《科學·經濟·社會》1997年第1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
3、《論中國法制現代化的國際化趨勢——兼論中國法制變革中的法律移植》,《學術交流》1997年第3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
4、《國際經濟一體化對中國法制現代化的影響》,《法學》1997年第1期(法學類二級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
5、《法律形式化的意義分析》,《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1996年第4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1997年第1期轉載)。
6、《法律形式化——中國法制現代化的時代課題》,《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1998年第1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1998年第3期轉載)。
7、《試論世界法制發展國際化趨勢下的中國法制現代化》,《江海學刊》1999年(中文二級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
8、《論中國法制現代化過程中的幾個重大關系》,《山東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1年第1期全文轉載)
9、《國際法與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中國法學》2000年專刊(法學類一級一類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
10、《知識經濟及其全球化對中國法律發展的影響》,載《法律科學》2001年第3期(法學類二級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
11、《試論「三個代表」的思想對確立當代中國法律發展價值取向的意義》,載《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2001年第5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
12、《淺談民事訴訟期間規定在實務中的幾個問題》,載《法學雜志》2001年第10期(法學類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
13、《人民調解制度的現代意義分析》,載《新疆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
14、《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法律特徵、存在問題及其法治化研究——兼論WTO透明度原則對我國立法的影響》,載《理論與改革》2002年第3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2年第9期全文轉載)。
15、《WTO規則與中國法制建設——以WTO透明度原則和司法審查制度為視角》,載《長白學刊》2002年第5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16、《人民調解制度:法律性質、文化成因及現代意義分析》,《蘭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
17、《經濟法學基本理論研究的困境與出路》,《南京師大學報》2004年第5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經濟法學精粹(2004年卷)全文收錄》)。
18、《法治社會中法律的局限性及其矯正》,《法學》2005年第3期(法學二級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5年第6期全文轉載)。
19、《維權與控權:經濟法的本質及功能定位——對「需要干預說」的理論評析》,載《中國法學》2006年第2期(法學類一級權威期刊)。
20、《論WTO反補貼訴訟機制——兼論我國應對國際反補貼訴訟之對策》,《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法學類二級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
21、《勞動違約責任:歸責原則、構成要件及立法完善》,《當代法學》2006年第2期(法學類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
22、《The Legislative Objectives and Historical of China』s Anti—monopoly Law 》,《China Legal Science》Journal Agency 2005《中國法學》2005年外文刊(法學類一級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
23、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ules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21st Century Law Review No.4,2005(法學類核心期刊)。
24、《WTO反補貼措施:價值理念與制度功能---對《SCM協定》的法理解讀與思考》,《法學家》2006年第4期(法學類一級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
25、《我國反壟斷立法的制度功能與歷史任務》,《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第9期(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
26、《法律衡平與勞權保障:現代勞動法的價值理念及其實現》,《南京師大學報》2007年第2期(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
27、《國際經濟法的緣起及其效力》,《法律科學》2007年第3期。(法學類二級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國際法學》2007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9、《法律上的勞動概念:法理邏輯與內涵界定 》,《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第3期(二級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
30、《建國前我黨勞動立法政策的演變及其啟示》, 《江海學刊》2008年第4期( 二級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 )。
31、《服務期協議:概念、本質及其法律效力分析》,《法律科學》2009年第1期(法學類二級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9年第6期全文轉載)。
32、《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資倫理定位與制度安排》,《中國法學》2010年第2期(法學類一級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
33、《勞動爭議解決的法律機制研究》,《江海學刊》2010年第3期(二級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
34、《勞動權的權利屬性及其內涵》,《環球法律評論》2010年第1期(CSSCI核心期刊,法學專業核心期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10年第5期全文轉載)。
35、《勞動合同中止制度:勞動者的權利維護與制度架構》,《政法論叢》2010年第4期(法學專業核心期刊)。
36、《勞資均衡與勞權保障:勞動監察制度的內在功能及其實現》,《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10年第6期(CSSCI來源期刊,法學專業核心期刊)。 1、《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南京師范大學青年學者文叢全額資助出版。
2、《市民社會與法的內在邏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學術著作全額資助出版。 1、《你所關心的涉外經濟知識產權法律問題》,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勞動合同的訂立與解除》,南京出版社2000年版。 1、《怎樣排解涉外經濟合同糾紛》,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怎樣排解合同糾紛》,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部分)
1、《現代理論法學原理》,安徽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2、《中國公民的現代法律觀念》,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現代市場經濟法律制度架構》,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4、《法制現代化與中國經濟發展》,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5、《新合同法詳解與應用》,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6、《中國經濟法新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六、 科研獲獎
1、專著《市民社會與法的內在邏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2008年獲得江蘇省高校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009年獲得教育部全國高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2、論文《論經濟法的的基本原則》,2001年獲得全國十三省市自治區經濟法學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3、論文《我國市場競爭法制建設的理論邏輯與歷史目標》,2007年獲得全國十三省市自治區經濟法學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Ⅷ 姚莉的學術成就
主要從事刑事訴訟法學教學和研究,主講刑事訴訟法學、證據學、司法制度等課程,主持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多項課題,近年來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權威和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六十多篇,有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刊物轉載復印;並出版專著、教材等十多部。
曾獲全國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司法部法學優秀教材和科研成果二等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湖北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主編和參編著作及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及部級統編教材等十多部,並有多部教材獲獎。
主要學術成果:
1、《司法公正要素分析》,《法學研究》2003年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2003年6期轉載。《中國訴訟法學精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全文轉載。《刑事訴訟法論文選萃》,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全文轉載。2005年獲中國法學會第六屆全國中青年優秀訴訟法學論文一等獎;2006年獲教育部第四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2、《刑事審判中的證據引出規則》,載於《法學研究》2001年第4期。機械工業出版社《中國訴訟法學精萃》2002年卷,2002年9月版全文轉載。2002年獲司法部法學教材和法學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
3、《法制現代化進程中的審判組織重構》,《法學研究》2004年5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1期轉載12000字。《高等學校文科學報》2005年1期摘要。2007年獲湖北省政府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4、《反思與重構:中國法制現代化進程中的審判組織改革研究》(中青年法學文庫),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版。2007年獲中國法學會第一屆全國中青年優秀刑事訴訟法學論文一等獎。
5、《刑事訴訟法學》(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8月版,入選普通高校「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6、《關於兩類自訴案件若干問題的研究》,載於《中國法學》1999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99年第8期轉載。
7、《論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載於《法學家》1998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99年第2期轉載。
8、《我國刑事起訴制度研究》,載於陳光中主編《訴訟法學論叢》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
9、《新刑事訴訟法實施過程中的幾個問題》,載於《法商研究》1997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98年第2期全文轉載。
10、《公訴審查制度研究》,載於《政法論壇》1998年第3期。
11、《刑事訴訟法教程》主編,中國方正出版杜1997年10月版。
12、《從集體決策到個體決策—— 一種審判組織改革的新思路》,載於《中國律師》2000年第10期。
13、《中國內地與香港刑事簡易程序比較研究》,載於陳光中主編《訴訟法論叢》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14、《美國判例法中不受強迫自證其罪的特權極其相關規則》,載於,《法學》2001年第12期。
15、《辯護律師的程序動議權》,《法商研究》2002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02年第6期轉載。
16、《證人資格問題重述》,《中國刑事法雜志》2002年第5期。
17、《認罪後的訴訟程序——簡易程序與辯訴交易的協調與適用》,《法學》2002年第12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03年第3期。2004年獲湖北省政府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8、《功能與結構:法院制度比較研究》,《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03年第8期。
19、《中國法官制度的現狀分析與制度重構》,載於《法學》2003 年第9期,獨撰。
20、《中國陪審制度的理論反思與制度重構》,《法學家》2003年第6期。
21、《證人經濟補償制度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22、《論價值選擇維度中的檢察官追訴裁量權》,《法商研究》2004年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1期轉載。
23、《司法效率:理論分析與制度構建》,《法商研究》2006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06年9期轉載。
24、《刑事訴訟法學》,法學精品課程系列教材,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25、《論偵查監督中的合比例性審查》,《人民檢察》2006年11期。
26、《刑事被告人程序選擇權論要》,《法學家》2007年1期。
Ⅸ 憲法研究領域的權威人士及其所持觀點
焦洪昌
中國政法大學憲法學教授,憲法教研室主任,教學生動,提綱挈領,直擊精髓。
學術目錄
研究成果:
1. 《公民的遷徙自由權》2002.4
2. 《論法律人格權》 2002.4
3. 《公民集會權利》2002.4
4. 《公民持有主張和表達自由的權利》2002.4
5. 《公民結社自由權》 2002.4
6. 《公民的政治參與權》 2002.4
7. 《關於「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再認識》2002.6
8. 《我國憲法典中公民基本權利的完善》 2002.6
9.《憲政背景下中國檢察權的屬性定位》憲法研究》第一集 2002.7
10.《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憲法學》俞子濤主編 2002.10
11. 《公民對選舉改革期待的調查與分析》《中國選舉狀況的報告》 2002.12
12.《憲法學案例教程》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4.01.
13.《「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分析》《中國法學》2004.03
14.《依法行政與憲政的關系》《北京黨建》2004.03
15.《中國憲政的歷史經驗》 《法學研究》2004.04
16.《霍布斯-社會契約論新探》(論文集) 2004.08
17.《憲法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08
Ⅹ 王鍇的研究成果
(一)專著:
1、《財產權保障與憲法變遷》,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2、《財產權保障與司法審查》,新華出版社2009年版。
3、《立法不作為與基本權利保障》,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4、《公法釋義學與比較方法》,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年版。
5、《部門憲法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年版。
(二)譯著:
L·Neville Brown、John S·Bell:《法國行政法》,合譯(第二譯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三)主編:
1、《憲法教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司法公信力的理論與實務》,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
3、《憲法學方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四)副主編:
1、《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法律碩士研究生用書)——憲法學原理與案例教程》(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2008年中國十大憲法事例評析》,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2009年中國十大憲法事例評析》,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4、《2010年中國十大憲法事例評析》,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5、《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憲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6、《2011年中國十大憲法事例評析》,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7、《2012年中國十大憲法事例評析》,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8、《2013年中國十大憲法事例評析》,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五)代表性論文:
1、《財產權與生命權關系之嬗變》,合著(第二作者),《法學家》2004年第4期。
2、《我國憲法上「公共利益」的界定》,合著(第二作者),《中國法學》2005年第1期。
3、《比較法視野中的徵用補償——兼論我國徵用補償制度的完善》,合著(第二作者),《法學家》2005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6年第3期全文轉載。
4、《我國城市房屋拆遷中的若干法律問題——以北京酒仙橋拆遷案為例》,合著(第二作者),《法學》2007年第8期。
5、《論我國憲法上的勞動權與勞動義務》,獨著,《法學家》2008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9年第2期全文轉載。
6、《論憲法上的程序權》,獨著,《比較法研究》2009年第3期。
7、《論信訪救濟的補充性》,合著(第一作者),《法商研究》2011年第4期。
8、《行政法上請求權的功能與體系研究》,獨著,《現代法學》2012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13年第1期全文轉載。
9、《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與生效之區分》,獨著,《政治與法律》2012年第10期。
10、《婚姻、家庭的憲法保障——以我國憲法第49條為中心》,獨著,《法學評論》2013年第2期。
11、《制憲權的理論難題》,獨著,《法制與社會發展》2014年第3期。
12、《合憲性解釋之反思》,獨著,《法學家》2015年第1期。
13、《我國國家公法責任體系的構建》,獨著,《清華法學》2015年第3期。
14、《德國憲法變遷理論的演進》,獨著,《環球法律評論》2015年第3期。
(六)主要課題:
1、主持2008年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立法備案審查制度研究》。
2、主持2010年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地方性立法的合法性審查機制研究》。
3、主持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級教改一般項目《法律方法論課程設計研究》。
4、主持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基本權利的概括限制研究——以我國憲法第51條為中心》。
5、主持2011年工信部「唯實」人才培育基金《空管教育培訓聯盟研究》。
6、主持2011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地方立法的備案審查制度研究》。
7、主持2012年中央高校基礎科研業務費《我國航空/空管執法體系研究》。
8、主持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我國憲法總綱條款的規范屬性與實施機制研究》。
9、主持2013年中央高校基礎科研業務費《部門憲法的構建》。
10、主持2014年國家空管委課題《國家XXX的體系構建與應用》。
11、主持2015年中國民航局課題《民航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