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革創新時代精神的事例
1、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魯班大約生於公元前507年,本名公輸般,因為「般」與「班」同音,是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所以稱之為魯班。
他主要是從事木工工作。那時人們要使樹木成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還沒有什麼好辦法。魯班在實踐中留心觀察,模仿生物形態,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如鋸子、刨子等。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
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
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
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
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3、蔡倫造紙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把字寫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編成冊,那種用來寫字的絲綢叫做紙。絲綢很貴而竹簡又太笨重,並且不便於人們使用。蔡倫於是想出一種方法,用樹皮、麻頭以及破布、魚網造成紙。元興(漢和帝年號)元年上奏皇帝,皇帝誇贊他的才能,從此都採用他造的紙,所以天下都說「蔡侯紙」
4、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斗,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5、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的「地心體系」的理論統治著人們的頭腦,托勒玫認為地球居於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恆星都環繞地球運行。
後來,哥白尼推翻了托勒玫的理論。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闡明了日心說,告訴我們: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旋轉。
而後,布魯諾接受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
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日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虧現象等。
不久,開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
網路-蔡倫造紙
網路-商鞅變法
2. 近代改革創新的重大事件
改革開放,特區建設
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主創新的一些具體事例
一、超級雜交水稻
超級雜交水稻是農業部超級雜交水稻培育計劃的成果,該計劃於提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培育計劃。
2000年,超級雜交水稻品種達到了第一階段單次水稻產量標准即每公頃產量超過了10.5噸;2004年超級雜交水稻達到第二期產量指標;2012年9月24日,湖南省農業廳組織的專家驗收組宣布超級雜交稻第三期大面積畝產900公斤攻關的圓滿實現。
二、中國高鐵
中國大陸鐵路分高速鐵路、快速鐵路、普通鐵路。中國高鐵居高鐵級,而國鐵Ⅰ級只用於快速鐵路和骨幹線普通鐵路。中國通過引進加創新,研製"和諧號"動車組列車(China Railway High-speed縮寫,中國鐵路高速列車)以及「復興號」中國標准動車組列車。
中國高鐵具有三大優勢: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價格低、性價比高;運營經驗豐富,中國每建設一條鐵路其標准至少保證二十年不落後。
中國已經成功擁有世界先進的高鐵集成技術、施工技術、裝備製造技術和運營管理技術,具有組團出海的實力,可以挑戰任何競爭對手。中國高速列車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
列車覆蓋時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個速度等級,種類最全;動車組累計運營里程約16億公里,經驗最豐富。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國企業更具優勢。據測算,國外企業修建高鐵平均成本為每公里0.5億美元以上,中國只需約一半,且中國企業的工期短,施工效率又是外國企業的一倍以上。成本低,標准卻更高。安全性能上,中國標准與歐洲標准基本一致,施工標准遠高於歐標。
三、6DCT變速器
6DCT變速器是安徽江淮汽車公司自主研發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濕式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整車油耗與手動擋相當。之前,國內不少企業在自動變速器道路上摸爬滾打數十年,卻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卡脖子的地方還是在於關鍵核心零部件。
江淮同德國公司合作,開發並完全掌握液壓控制模塊HCU的設計、模擬計算、加工裝配及測試驗證,建立15萬套高水平生產加工線。
這為後期產品應用、匹配、優化提升等帶來核心競爭優勢。江淮DCT經過嚴格的性能及可靠性測試驗證,關鍵總成零部件完成多達337項,DCT總成18類測試,整車相繼完成試驗場綜合、強化、高環道路測試。
四、「天河一號」
「天河一號」是中國首台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從2008年開始研製,按兩期工程實施:一期系統(TH-1)於2009年9月研製成功;二期系統(TH-1A)於2010年8月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升級完成。
2010年11月14日,國際TOP500組織在網站上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級計算機前500強排行榜,中國首台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一號」排名全球第一。其後2011年才被日本超級計算機「京」超越。2012年6月18日,國際超級電腦組織公布的全球超級電腦500強名單中,「天河一號」排名全球第五。
天河一號於2010年投入使用後,在航天、天氣預報、氣候預報和海洋環境模仿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就。中國將採用超級計算機技術監控霧霾天氣。
五、中國量子通信衛星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主任潘建偉透露,中科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預計2016年8月發 射,這既是中國首個、更是世界首個量子衛星。該衛星的發射將使中國在國際上率先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連接地面光纖量子通信網路,初步構建量子通信網路。
他還透露,「京滬干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工程預計於今年下半年交付。據悉,這一工程將構建千公里級高可信、可擴展、軍民融合的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 絡,建成大尺度量子通信技術驗證、應用研究和應用示範平台。
4. 求個現代中國改革創新的例子
華西村
5. 求中國從古至今開拓創新的事例,如商鞅變法、一國兩制這樣的
首先是戰國時期是秦國逐漸變為強國的商鞅變法,商鞅變法廢除了周朝的奴隸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度,極大的提高了民力,並且在秦國實行法治,用法律來約束貴族。
接著是西漢末年的王莽新政,公元9年1月1日,王莽代漢自立,正式即位稱帝。改國號叫新,都城還是長安。當上了皇帝後,他根據《周禮》改革進行設計藍圖,鞏固新朝貴族的統治,是走原始社會末期的復古制度。依井田制為模式的「王田令」,「私屬令」、「五均」、「六管」等都是他的新政。
但是,他的政治經濟改革只是一些表面的文章,措施不明確。土地改制等沒有什麼人支持。在貴族、豪強的反對下,有些改革一開始就沒法實行。即使他個人再用心良苦卻使新法危機四伏,以至最後自己四面楚歌,國家亂上加亂。王莽還想借對外戰爭來緩和國內的矛盾,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少數族的反對。他又徵用民夫,加重傜役和老百姓的刑罰。這樣外患未除、內憂又起。綠林軍起義了,王莽只能用軍隊鎮壓,後來農民起義軍殺向洛陽和長安,攻破宣平門,王莽被一商人所殺,死無全屍。
接著比較著名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奇改革的目的是學習漢族優秀的文化制度,其內容是 1)生活方式農耕化: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2)社會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進程
(3)生活方式漢族化:緩和民族矛盾,鞏固封建統治,促進民族融合,為統一奠定基礎
孝文帝的改革使北魏政治、經濟發展以及鮮卑族進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結果,但從另一方面,孝文帝的改革也促進了北魏政治、經濟的發展,體現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鮮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但卻不得不被漢族較高的文化所征服,並從中吸收了漢族文化的精華,更加促進了自身的發展、鞏固了封建統治。同時漢民族也從中吸收了鮮卑族文化中優秀的部分,使自己的發展更為完善。
孝文帝的改革體現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動作用,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就是各個民族不斷交流、融合所產生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應該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與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間的尊重與友愛。然而孝文帝的改革也遇到了鮮卑舊貴族的激烈反對,在孝文帝的堅決鎮壓下才保證了漢化政策的推行,鞏固了改革的成果,由此也可見孝文帝改革的勇氣與決心以及高瞻遠矚的改革眼光。
到了隋朝,隋文帝和隋煬帝開創了中國沿用千年的考試選拔人才制度科舉制度
宋太祖趙匡胤將長期困擾中國的藩鎮問題解決了。靠的就是改革了兵制,廢除府兵制,建立了禁軍和以文官為主壓制武官的行政制度。不過這么做內亂雖平,卻為宋朝留下了貧弱的病根。
再接著是宋代的王安石變法,他的變法不似王莽,新法在經濟、政治、軍事、教育等方面的具體措施。還建立一個指導變法的新機構叫制置三司條例司,他提出了「法先王之意」的口號。新法內容有:均輸法、市易法、免行法、青苗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將兵法、保甲法等。王安石變法以「富國強兵」為目標,還實行了改革科舉制、整頓學校等措施。從新法實施,到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廢罷新法,前後將近十五年時間。在此期間,每項新法在推行後,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國家也加強了對直接生產者的統治,增加了財政收入。但主要是各項新法或多或少地觸犯了中、上級官員、皇室、豪強和高利貸者的利益
6. 改革開放前30年有哪些偉大成就舉10個具體實例
一、科技投入不斷增加,科技隊伍不斷壯大
科技隊伍不斷專壯大,人員素質不斷提高
創新體屬系建設取得進展,企業在科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日益顯現
基礎研究工作得到加強,原始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國際競爭力日益增強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得到推進
科技產出成績斐然,重大成果振奮人心
專利事業取得長足進展,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明顯改善
論文數量與質量均有提高,國際地位得到提升
1世界第六大研發科技大國
2研發人員居世界第二
3 神州五
4神州六
5神州七
6銀河系巨型計算機研製成功
7雜交水稻
8 三峽水利工程
9論文排名世界第二
10 秦山核電站
11大亞灣核電站
7. 改革創新實例!
改革創新實例如下:
改革開放3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廣大財政幹部職工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黨在不同時期的戰略部署和重大決策,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扎實推進財政改革與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
接近於1978年全年的財政收入。國家財政整體實力不斷壯大,增強了綜合國力,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7)改革創新成果案例擴展閱讀:
改革創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動力。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首次把改革創新作為時代精神的核心。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006年召開的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把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起,確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
中華民族開拓進取的思想品格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相結合的偉大成果,已經深深融入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成為振興中華的力量源泉。
8. 公司創新成功改革的例子
2004年1月,交大銘泰(北京)信息技術公司,在香港創業板成功上市。
7年來,為適應客戶和市場的需求,何恩培和他的公司不斷調整業務方向和公司理念,公司名稱也因資本的介入而幾次變化。有人批評何恩培和他企業總在「變臉」。
何恩培卻認為,正是由於不斷地自我否定和創新,才使得公司有今日的成就。
「我小學的時候想當飛行員,初中、高中想當老師,大學一年級想當科學家,畢業後想當一個企業家。」何恩培坦率地說,他自己的理想也隨著歲月的延伸而不斷改變。
2008年,交大銘泰主要有三大股東,一個是公司總裁何恩培為首的創業者團隊,約持有30%的股份;二是上海交通大學,占據20%的市場股份;三是香港實達和實達集團,占據40%的股份,為交大銘泰最大的股東。
有人說,一面在企業每次融資中不斷稀釋自己的股份,一面一直在融資後的公司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像何恩培這樣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創業者太少了。
1998年6月從實達集團引進600萬元後,2002年4月,何恩培又從上海交大引入1000多萬元,並以優良的業績促使交大銘泰在香港創業板上市。
1998年底,何恩培還並購了當時在漢化翻譯軟體市場中獨占鰲頭的南京月亮公司,並於2008年8月收購了香港博漢語文漢化公司。
何恩培表示,從實達集團融到600萬元的產業資本時,「創業才一年多,企業剛推出新產品,營業額很小,沒有成規模,也沒有什麼明確的管理思路,沒有什麼資源去進行跳躍式發展,實達資本進入把這幾個方面的問題都解決了。」
談到自己屢次成功融資的感受,何恩培說,投資者主要看團隊,也就是看人,具體的項目並不是太重要。
另外,在1998年左右,很少有人明白資本,誰明白資本誰就佔有了先機。「現在競爭的層面和規模與當初不一樣了,以前可能幾十萬元就能起家的,現在動輒的幾百萬元、上千萬元,創業或成功的成本也高了」。
一、摸著石頭過河
1月9日的上市,令交大銘泰連續創造了幾個第一:國內第一個通用軟體上市公司、亞洲首隻「信息本地化概念股」、2004年香港股市第一家上市企業。
在交大銘泰的2004年戰略發布會上,何恩培指出:「信息本地化能力是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實力的標准之一。要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讓中國更好地走向世界,必須發展信息本地化產業。」
盡管公司的轉型現在看來很成功,但讓何恩培一直難以釋懷的是soyou網的失敗。這個連老員工都不願意再談的項目和往事,這個在互聯網第一輪投資浪潮中的興起而又破滅的夢幻,讓何恩培至今都感到可惜。
「互聯網的出現確實改變了整個世界,我認為所有的商業模式也會通過互聯網再生和重演。可由於片面追求現金流,不願意對soyou網持續投入,從而放棄了這個很好的機會。」
何恩培反思說,「1999年開始做的soyou網是我們推出的一個目錄式服務,由於我們的不成熟,放棄了。如果能堅持到今天,soyou的結果會比google還要好。」
soyou網整個項目的投資達到2000萬元,融資來源於香港實達。在今天看來這是個不小的數目,但和當時互聯網一燒就是上億元的項目相比,soyou網的投資並不算大。
soyou網的失敗和當時的網路大環境密切相關,但除此之外,何恩培分析,還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管理團隊自身的不成熟,另一方面就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者。
但何恩培至今只是感到可惜,而並不後悔。他認為,帶領企業向前發展就如摸著石頭過河,有時難免出現錯誤,關鍵是怎麼讓企業生存下來和更好地發展。「我們認為機會是不斷有的,只要我們不斷地進步。」
二、做好一面鏡子
何恩培1995年從華中理工大學碩士畢業後,放棄了去日本讀博士的機會,到了珠海一家台資企業。沒想到技術出身的他,一個月後,就被老闆安排去做管理了。
1997年,為了更好地發展,何恩培來到北京的中關村,在一家軟體企業任副總經理。那家公司是個家族企業,老闆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而他希望能參與決策。這一矛盾的無法解決導致了他的離開。
正是由於這種經歷,讓何恩培深深地體會到,企業領導一定要勇於承認錯誤,同時要學會包容。「我認為自己的領導能力並不一定比其他領導者更強,但我最擅長做團隊中每個人的一面鏡子。
比方說領帶打歪了自己不知道,面對鏡子的時候就知道了。因此並不需要我絕頂聰明,我只要做好一面鏡子,做好一個交流者,溝通者。」
為了更廣泛地聽取管理團隊的建議,1999年,何恩培提出每一個管理人員都必須有3個顧問,第一個必須是行業的老大,第二個必須不在自己的行業,第三個至少在某一方面有特長。
在外人看來,何恩培和他的公司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一步一個台階,但他卻說:「當你從遠處看海的時候,海只有一條線;但你走到近處看的時候,會發現有各種波浪。
當你離我們很遠的時候,就會看到一步一個腳印,因為你只看得到腳印;但你近看的時候,才會看到我們遇到的很多挫折和問題,以及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難。」
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何恩培立志使交大銘泰成為翻譯行業的聯想和戴爾,到2008年做到銷售額10億元人民幣。
「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帶領別人去成功。我不希望是做一件具體的事情而成功,而是希望我能幫助他們搭平台,協助他們成功。」 他說。
(8)改革創新成果案例擴展閱讀:
何恩培,傳神公司總裁,何恩培1995年獲華中理工大學固體電子學碩士學位,曾創立銘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交大銘泰軟體有限公司)並任總裁,現任傳神聯合(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
從1997年開始,帶領公司從一個4名員工的「小螞蟻」,發展到擁有億元資產的「大象」。他既有從商的智慧,也有科學的頭腦,中國翻譯工具軟體市場品牌「東方快車」就是出自何恩培之手。
從「北京銘泰」到「實達銘泰」再到「交大銘泰」,何恩培經歷了數次波折,但是福禍相依,億萬富翁何恩培的成功之路仍具有「標本」意義。
交大銘泰(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交大銘泰)的通用軟體上市公司、亞洲「信息本地化概念股」、2004年香港股市上市企業。
1997年,從4名員工、不足9平米的地下室開始創業,8年後,交大銘泰已擁有億元巨額資產,員工150餘人。何恩培打造了他的軟體:翻譯軟體(東方快車)、播放軟體(東方影都)和網路軟體(東方三王、東方虹)。
2005年, 創立傳神聯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成為客戶的虛擬語言部門(VLD)。
9.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哪些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以下的成就:
1、經濟方面:
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2、思想方面:
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面貌帶來的歷史性變化,還不僅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巨大轉變。3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最大變化就是打破了過去那種單調、統一的帶有個人崇拜和違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趨多樣化,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
3、經濟增長方面:
我國經濟不僅實現了長期、持續、快速增長,而且實現了平穩增長。這里所說的經濟平穩增長,主要就是指經濟周期實現了由建國以來多次發生的超強波周期(波谷年與波峰年經濟增速落差在20個百分點以上)、強波周期(落差在10個百分點以上)、中波周期(落差在5個百分點以上)到輕波周期(落差在5個百分點以下)的轉變。
4、能源工業方面:
能源技術進步不斷加快,在石油勘探開發、水電建設、綜合機械化採煤等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節能環保取得進展,2007年國家核准關停小火電1438萬千瓦,實際關停2336萬千瓦;與2006年相比,6000千瓦及以上燃煤電廠供電標准煤耗降低11克/千瓦時,電網輸電線路損失率減少0.07個百分點。
5、交通運輸建設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交通運輸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1979年至2007年,我國交通運輸業累計完成投資74246億元,年均增長19.9%,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提高。鐵路營業里程由1978年的5.2萬公里增至2007年的7.8萬公里,增加了2.6萬公里。這些新增里程大部分是採用先進技術和設備的電氣化鐵路營業里程。
(9)改革創新成果案例擴展閱讀: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扭轉了長期佔主導地位的「左」傾路線,標志著「以階級斗爭為綱」時代的結束,開啟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從那時以來的30年,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斗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30年的基本經驗告訴我們,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