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2013年中國有哪些成果

2013年中國有哪些成果

發布時間:2021-01-02 14:58:18

㈠ 中國近幾年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重大的成就

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1979-2009年),年均經濟增長率高達9.8%,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三。
中國人口占據世界人口數目的第一位,約十三億三千二百四十六萬人(2009年08月)。
中國陸地國土面積960多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擁有領海400多萬平方公里,總面積1400多萬平方公里。
中國有八座位於全世界十大最高的建築物之列,包括「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和建設中的「上海中心」大樓。
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一員。
中國是全世界三個擁有可以生產載人太空飛船技術以及航天員出艙技術的國家之一。
中國的綜合軍事力量排名位於世界第三位。
中國的綜合國力排名居世界第四位(2010年)。
中國是世界公認擁有核武器的五個國家之一。
中文博客現有數量約達到一億零七百多萬個(2008年07月),居世界首位。
中國電話用戶總數達十億六百多萬戶,其中行動電話用戶六億七千多萬戶(2009年5月)[2],居世界首位。
中國互聯網用戶約為三億三千八百多萬戶(2009年06月底)[3],居世界首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1日成立。
中國於1964年10月首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中國於1967年06月首顆氫彈試爆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
中國於1978年實現改革開放。
中國於昆明在1999年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中國沈陽在2006年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中國於2007年10月24日18時許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嫦娥一號(CE-1)」發射成功。
中國於2008年在北京舉行奧運會和殘奧會。
中國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以51金、21銀、28銅首次位列奧運金牌榜首位.
中國體育代表團在1984至2008年的奧運會上,共奪得金牌一百六十三塊。
中國於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中國哈爾濱於2009年2月18日舉辦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
中國洛陽於2009年4月10日到4月16日舉辦世界郵展。
中國北京於2009年10月1日舉辦建國60周年閱兵式。本次閱兵將有14個徒步方隊、30個裝備方隊、12個空中梯隊受閱。總數為352人。
中國濟南在2009年10月16日到10月28日舉辦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
中國香港於2009年12月5日到13日舉辦第五屆東亞運動會。
中國上海將在2010年4月30日到11月1日舉辦世界博覽會。
中國廣州將在2010年11月12日至11月27日舉辦亞運會。
中國西安將在2011年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中國深圳將在2011年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中國天津將在2013年舉辦第六屆東亞運動會。
中國南京將在2014年舉辦世界青奧會。

㈡ 2013年中國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

階級敵人人還在,心不死,同志們,要時刻警惕啊,抓緊階級斗爭這根弦,堅持無專產階級專政,絕不鬆懈!屬!
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不斷革命,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
火紅的革命年代,毛澤東時代,東方浩盪,紅旗飄揚,凱歌震天,鋼槍鋥亮,戰歌嘹亮,警棍粗壯,刺刀錚亮,革命形勢一片大好,不是小好!!!!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最後的勝利是我們的。
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光輝旗幟,把革命的紅旗插遍全球,解放全人類。《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開篇第一句話:「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學好毛澤東思想走遍天下都不怕!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

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

繼續和諧,不斷和諧,和諧,和諧,再和諧!!!!!!!!!!!!!!!!!!穩定壓倒一切!一百年不動搖!正確、光榮、偉大的國家,無堅不摧,無所畏懼,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怎樣消滅資本主義 興旺無產階級專政,滅資本主義意思形態,興無滅資,打倒帝修反!!!

㈢ 求2013年中國(世界)科技成就。

1.遼寧號航母正式服役。
2.J-15艦載機航母甲板起降成功,J16空對地攻擊機試飛。
3.殲31試飛,殲20 2002號試飛,雷達已經安裝,已經進行武器掛載投放實驗。
3.武裝直升機武直10、武直19亮相。
4.試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
5.翼龍無人攻擊機,翔龍無人偵察機再次現身.
6.中華神盾052c批量生產,重驅052D下水,國產輕護056下水,
7.蛟龍號深潛超7000米。
8.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始服務,覆蓋整個亞太。西至中東,東至美國部分地區。
9.大運Y-20試飛,殲10B頻繁試飛,即將批量生產。
10.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達到預期。

1.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五年來,中國基礎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國際論文總數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國際論文檢索系統(SCI,EI,ISTP)論文總數中佔7%,進入世界第二方陣,與英國、德國、日本相當;納米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二。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非線性光學晶體、量子信息通訊、超強超短激光、高溫超導等前沿技術研究居世界領先水平,涌現了載人航天、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准等一批自主創新重大成果。

2.產業技術創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來,中國在基礎工業、加工製造業以及新興產業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鋼鐵、船舶、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和生物技術等領域重大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整體技術素質邁上新台階。重大技術裝備自主開發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綜合工程化能力明顯提高,有力地支撐了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

3.科技走進千家萬戶、惠及億萬人民。近年來中國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和發展社會事業放在突出位置,科技進步為人口健康、節能減排、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撐。雜交水稻的培育和應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的實施,為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能源領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設備、大型水電設備、先進核電等關鍵技術,攻克一批燃料電池、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關鍵技術,為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傳染病防控技術取得重要進展,一批新葯創製成功,傳統中醫葯得到新的發展,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來,中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持續、快速增長,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進一步增強。2002年到2006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從3.97萬件增長到12.2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從0. 58萬件增長到2.5萬件。隨著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國專利局受理的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量連年增長,2006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總量達21萬件,居世界第4位。

5.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持續高速增長。五年來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平均增速高達27.0%,高於「九五」時期平均增速6.5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製造業比重由14.5%上升到16%。2006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1322億元,是2002年的2.7倍;高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5288億美元,是2002年的3.5倍,優化了貿易結構,國際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

6.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收入和總產值分別達到4.3萬億和3.6萬億;聚集了全國一半數量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究開發投入佔全國的1/3;區內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數為32600;區內企業創造的工業增加值達8520.5億元,約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9.4%。2007年上半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營業總收入25891.8億元,工業總產值21873.2億元,工業增加值5021.6億元,出口創匯967億美元。

7.科技投入規模和強度持續提高。2006年,全社會科技支出經費總額4500億元,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3003.1億元,居世界第5位;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升,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2%。近5年國家財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較快增長,其中2006年中央財政科技撥款達1009.7億元,比上年增加25.0%。

8.中國成為世界科技人力資源大國。2005年,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為3500萬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達150萬人/年;一支充滿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正在迅速成長,45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占研究人員總數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總規模達到2300萬人,成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養規模最大的國家。

9.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逐步增強,大學、科研機構在科技創新中的骨乾和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2006年,中國企業研究開發支出總額達到2134.5億元,佔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的71.1%,企業開發的重大技術成果不斷涌現;民營科技企業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發展為2006年的15萬家。高等院校現有研究開發人員22.7萬人,取得了人類細胞衰老主導基因、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家蠶基因組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科研院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應用開發類科研院所面向市場的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公益類科研院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成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10.國際科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目前,中國已與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與96個國家簽訂了102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協議,簽訂了1000多項部門間科技合作協議,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政府間雙邊和多邊國際科技合作框架。積極利用國際科技資源,中國參與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國際對地觀測、地球空間雙星探測、人類肝臟蛋白質組、中醫葯國際科技合作等等國際大科學、大工程計劃。中國科學家、科學技術人員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的渠道進一步拓展,人員交流與合作更加緊密、便捷,方式更加靈活、多樣。迄今為止,中國已參加了大約350個國際科技組織,有206位科學家在國際科技組織中出任各級領導職位。

㈣ 近年中國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1、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指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兩彈」指原子彈和導彈,「一星」指人造衛星。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

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

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

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2、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

它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時14分)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

神舟十號飛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完成自動交會對接。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

天宮一號整器結構完整,運行軌道仍在持續、密切跟蹤監視之中,平均軌道高度約370公里,而且正以每天100米的速度衰減,預計2018年「受控」墜落,殘骸落入指定海域。

3、神舟四號飛船

「神舟」四號飛船於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環繞地球108圈。飛船在軌運行期間,廣大參試人員在江主席賀電的鼓舞下。

團結協作,精心測控,努力確保飛船安全飛行和回收成功。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統一調度分布在三大洋的四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及各有關地面測控站,對飛船進行了持續跟蹤、測量與控制。

飛船在太空成功地實施了太陽能帆板展開、軌道機動、姿態確定等數百個動作,成功實施變軌,並進行了兩次軌道維持。「神舟」四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樣無人飛船。

除沒有載人外,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在這次飛行中,載人航天應用系統、航天員系統、飛船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分系統全面參加了試驗。

先後在太空進行了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試驗及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等研究項目;預備航天員在發射前也進入飛船進行了實際體驗。

飛船在軌飛行期間,船上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試驗數據和科學資料。「神舟」四號飛船的返回艙運回北京後。

由科研人員對飛船及試驗項目進行技術分析和科學研究。飛船軌道艙將繼續在軌運行並進行有關的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專家稱,「神舟」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返回。

表明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技術日臻成熟,為最終實現載人飛行奠定了堅實基礎。北京時間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飛行試驗。這次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向實現載人飛行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4、神舟十一號飛船

神舟十一號飛船,是中國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Y11運載火箭發射的載人飛船。

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

飛行乘組由兩名男性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神舟十一號飛船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研製,飛船入軌後經過2天獨立飛行完成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自動對接形成組合體。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從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個過渡,為中國建造載人空間站做准備。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

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長達33天。2016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返回著陸。

5、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如果說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

當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網」織就,海量信息將在其中來去如影,並且「無條件」安全。2017年1月18日。

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等單位相關領導在交付使用證書上簽字。

㈤ 2013年我國取得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首台全部採用國產CPU構建千萬億次計算機成功應用大亞灣實驗發回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我國首次答空間載人交會對接順利實現「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達7062米空間環境監測網建成「子午工程」創世界第一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入列殲-15戰機完成航母起降飛行導航衛星成功發射16顆北斗完成亞太地區全覆蓋攻克國際三大技術難題首條高寒地區高鐵開通「嫦娥」成功面對「戰神」首次實現飛越探測

㈥ 中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港澳回歸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港人治港」的政策,享有獨立立法、司法、行政權及免向中央繳納關貿稅等政策,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歸中國之後,經濟迅速增長,比往日更繁榮,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其著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為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

2、神舟五號升空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

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

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標志著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中國「天眼」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

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

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著名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

4、「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指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兩彈」指原子彈和導彈,「一星」指人造衛星。近幾年,「兩彈一星」又指導彈、核彈、人造衛星。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5、航母研發成功

遼寧號航空母艦(代號:001型航空母艦,舷號:16,簡稱:遼寧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隸下的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也是中國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艦。

遼寧號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中斷,完成度68%。

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

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2013年11月,遼寧艦從青島赴中國南海展開為期47天的海上綜合演練,期間中國海軍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為主編組了大型遠洋航空母艦戰斗群,戰斗群編列近20艘各類艦艇。

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除美國海軍外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單國海上兵力集結演練,亦標志著遼寧號航空母艦開始具備海上編隊戰斗群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兩彈一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港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神舟五號飛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遼寧號航空母艦

㈦ 中國近幾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幾年科技發展迅速,在很多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在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雙向驅動已成為當今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

下面就是我國近幾年在科技突破上取得的傲人成績。

中國大飛機:2017年5月5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中國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民用客機試飛成功。

造島神器:2017年11月3日,亞洲最大絞吸挖沙船「天鯤號」在江蘇啟東下水,相比之前的絞吸挖沙船,「天鯤號」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將更多的泥沙送至更遠的目的地。以「天鯤號」為代表的新中國系列絞吸挖泥船現在是南海快速吹填造陸的主力軍,在永興島、美濟島、永暑島等8個島礁建設中得到應用,依靠其強大的挖掘能力,打通了堅硬環礁口門,在不到20個月內吹填造島近14平方公里、增加永陸面積17倍,創造了世人矚目的中國速度。

5G的到來:2019年2月18日,「全國首個5G火車站」在上海虹橋站啟動建設。2019年3月30日,全國首個行政區域5G網路在上海建成,隨著首個5G手機通話的撥通,上海也成為全國首個中國移動5G試用城市。

最後,我們要堅信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讓科技強國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讓科技強國的偉大力量更加充分展現,最終讓科技強國的宏偉藍圖早日實現。

㈧ 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首登月球暗面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2、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3、人造瀑布

人造瀑布是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烈變廣場的一個城市景觀,樓高121米,瀑布設計高度達到108米,也是全世界最高的人造瀑布。

4、渤海之眼

「渤海之眼」摩天輪,位於山東濰坊,是當今世界上最高的無軸摩天輪。有別於傳統的有軸摩天輪,渤海之眼摩天輪中間沒有任何支撐,運行時輪盤不轉動,轎廂自帶行走機構,通過軌道沿輪盤轉動。

5、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

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是世界首個建造在廢石坑內的自然生態酒店。被美國國家地理譽為「世界建築奇跡」。

㈨ 2013到2016我國科技成就有哪些 大型的

【一】、中國研成首顆量子衛星關鍵部件 世界第一
12月12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常務副總師、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王建宇近日在「量子信息、量子計算和量子測量學科發展戰略院士論壇」上透露,由中國科學家完全自主研發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現已完成關鍵部件的研製與交付,衛星有望先於歐美在2016年左右發射,在軌設計壽命為2年。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是中科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首批確定的五顆科學實驗衛星之一,旨在建立衛星與地面間遠距離量子科學實驗平台,並在此平台上完成多項大尺度量子科學實驗。該項目啟動於2011年,由中科院院士、中國量子科學研究的領軍人物潘建偉團隊牽頭實施。
專家們認為,「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關鍵部件的成功研製,不僅是中國保密通信領域「殺手鐧」技術研發的重大突破,實現了從跟隨創新到引領創新、從集成創新到原始創新的跨越,同時也是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的重要創新,它有望將人類科技發展史上「最安全的通信手段」具備覆蓋全球的能力。
話說這玩意有多先進,樓主也不是很了解,總之就一句話,「不明覺厲」啊,今兒高興,中午來一杯!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曾評論: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現在的世界勁旅;中國或將先於歐洲和北美發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建立首個全球量子通信網路。
如今,中國距離這一預言的實現已越來越近……
二】、中國超強超短激光器實現1千萬億瓦輸出

國際首次美軍試驗艦載激光武器(資料圖)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日前在超強超短激光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正在研製的10PW(千萬億瓦,拍瓦)級超強超短激光裝置,實現了1PW激光脈沖輸出,這是國際上基於光學參量啁啾脈沖放大器首次突破1PW激光峰值功率大關,驗證了啁啾脈沖放大鏈(CPA)與光學參量啁啾脈沖終端放大器(OPCPA)相結合的混合放大器方案作為10PW級超強超短激光裝置總體技術路線的可行性。
據介紹,拍瓦超強超短激光能在實驗室內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強電磁場、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時間尺度綜合性極端物理條件,在激光加速、激光聚變、核醫學等領域有重大應用價值,是國際激光科技競爭前沿之一,多個國家已提出了大型超強超短激光裝置研究計劃。
恩...話說這玩意簡單點說可以在0.001秒內可能時間更短,就可以讓擊中的物體直接氣化成分子甚至是原子。好厲害有木有...我們申明,這項科技絕對是民用不會應用到武器上(笑)。
【三】、中國臨空飛行器試驗成功 未來可近太空旅遊

圖為直徑7米的360度雙圓周裸眼3D穹幕。11月16日上午,在深圳會展中心三個機器人的勁歌熱舞中,第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拉開了帷幕。

劉若鵬博士介紹了「光啟」從做超材料起步到雲計算、大數據再到近太空開發的研究,目標其實就是改變未來人類的生存條件。劉若鵬說,近太空(臨近空間)是指離地30公里—800公里這層空間,低於衛星軌道,高於戰斗機飛行高度,氣流溫度都比較穩定,無論科研還是國防都十分重要,各國都去開發,還沒有真正成功,但光啟去年已經成功進行了臨空飛行器試驗。造價只有衛星的1/10,並打破了WiFi數據傳輸的壁壘;同時,他們還在推進近太空載人旅行項目。
【四】、中國攻克第四代核電核心技術 世界領先水平

圖為主氦風機試驗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HTR-PM)的核心裝備——主氦風機試驗樣機,已於本月初在上海電氣集團鼓風機廠通過業內專家評審和鑒定。
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採用電磁軸承的大功率主氦風機,大量採用了創新技術,無論功率還是技術水平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標志著我國已攻克世界高溫氣冷堆先進核電技術研發中的主要技術難關。在未來,這一主氦風機將被安裝在位於山東省榮成市的華能石島灣核電廠,該核電站將是世界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電特徵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
【五】、保密神器:中國開建全球最長量子通信干線
量子態隱形傳輸是一種全新通信方式,它傳輸的不再是經典信息而是量子態攜帶的量子信息,是未來量子通信網路的核心要素。
今年上半年中國開始建設世界上最遠距離的光纖量子通信干線——連接北京和上海,光纖距離達到2000公里。

數據安全依賴於密鑰(由數字0和1組成的一段序列,用於對信息進行加解密)的安全性。然而傳統的加密系統中,密鑰在傳輸過程中面臨著被竊聽的風險。 而量子通信通過一項利用光子微觀特性的量子密鑰分發技術「解決了現有通信系統中這一最薄弱的環節」,提供量子密碼產品和服務的瑞士公司ID Quantique的共同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格列瓦·里波迪說。
量子密鑰分發利用單光子的量子狀態對密鑰進行編碼。當存在任何竊聽時,量子力學原理決定了這種行為一定會擾動光子的量子狀態,從而被通信方察覺。中國上述投資約1億美元的開創之舉和上面提到的聯合研究中的系統都應用了量子密鑰分發技術。

㈩ 2013年中國科技取得的成就,要有明確時間及具體的事件描述。

1.我國自主發展的運-20大型運輸機首次試飛取得圓滿成功
2013年1月26日,我國自主發展的運-20大型運輸機首次試飛取得圓滿成功。該型飛機是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研製的一種大型、多用途運輸機,可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
2.我國研發的首台基於再生風能驅動的機器人「走」出第一步
2013年2月8日,由中國自主研發的風能機器人「極地漫遊者」在南極中山站附近冰蓋上「走」出了第一步,這是我國研發的首台基於再生風能驅動的機器人。我國自主研製的「極地漫遊者」機器人在南極開展基於風能發電驅動技術、復雜地面適應性的自平衡機構技術、基於視覺、激光與GPS融合的冰蓋自主導航等關鍵技術實驗研究,在國際尚屬首次。
3.我國東北首個核電站正式進入並網調試階段
2013年2月17日,中廣核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一期1號機組首次並網成功,這標志著中廣核紅沿河核電站正式進入並網調試階段。中廣核紅沿河核電站一期1號機組於2007年8月18日在遼寧大連瓦房店市紅沿河鎮正式開工建設,是我國東北首個核電站。
4.我國對竹子基因組學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2013年2月24日,「毛竹基因組序列」在世界權威生物學雜志——《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表,由國際竹藤中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等機構科學家共同開展的「毛竹基因組測序研究」項目圓滿完成,標志我國對竹子基因組學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5.中核集團研製的鈾濃縮離心機在蘭州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
2013年2月24日,中核集團表示,歷經長期艱苦攻關,中核集團研製的鈾濃縮離心機,最近在蘭州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這標志著我國具備了核燃料生產的自主化工業能力,完全掌握了離心法鈾濃縮技術,對保障我國核電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戰略意義。等
滿意請採納謝謝
http://wenku..com/link?url=-

閱讀全文

與2013年中國有哪些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