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將自己的作品版權賣給別人了,那買的人就可以隨便改作者名字嗎那樣算不算侵權
可以拿去宣傳,版權一旦轉讓便不再屬於自己,只擁有作品署名權,所以無權再賣給另一個人。
版權,又稱著作權,含以下人身權和財產權: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買賣雙方簽過著作權轉讓合同後,除甲方外,乙方此後除享有該作品的署名權外不再享有任何權利並且不得再授權任何第三方以同樣的方式使用該作品。
甲方除自己按照本合同項下的方式使用合同作品外,還有權自行決定許可第三方按照與本合同相同的方式使用合同作品,甲方有權根椐市場需求對作品的歌名及詞曲內容作適當修改。甲方發表該作品時,乙方享有作詞/作曲署名權。
(1)侵權權利轉讓擴展閱讀:
契約責任
侵權行為責任與契約責任
侵權行為法調整的是一般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即「一般保護義務」),與契約法調整的是特定的相對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即「特別保護義務」)不同,因此在大陸法系(尤其是德國法)的發展過程中,
比起適用范圍不斷膨脹的契約責任(例如締約過失責任、保護第三人效力契約、附隨義務與積極侵害債權理論),侵權責任做為一般保護義務一直以來都被嚴格限縮。
侵權行為法中義務人承擔的多為消極的不作為義務,而契約法中由於當事人的接觸因而其所承擔的往往是積極的義務。另外契約法中通常需要保護當事人之間的信任利益,而侵權法則無。
從現有的中國法律實踐來看,二者的區別還在於,契約法所引起的違約責任是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但是侵權可能會承擔精神賠償責任。
民事責任
侵權民事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1)侵權民事責任的概念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侵權民事責任的特徵
①侵權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不是道義責任;
②侵權責任是民事法律責任,不是刑事、行政責任;
③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是財產責任;
④侵權責任以補償性為主。
㈡ 著作權轉讓後,受讓方能對之前的侵權索賠嗎
關於這個問題你可以去相關的平台上找專業的人士去咨詢。
比如知羚網或者是飛鏢網等知識產權平台。
㈢ 不是夫妻的兩人共有的東西,一個人私自把使用權轉讓給他人,屬於侵權行為嗎
在夫妻倆沒有事先書面約定前提,屬於一方的個人財產一直屬於這一方個人所有。
對方不經過當事人同意私自處置當事人個人的財產,當事人可以有權追回。如果受讓方是善意取得,當事人可以要求私自處置財產一方承擔賠償責任。
《物權法》規定:
第一百零六條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1,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2,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3,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婚姻法》: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方的婚前財產;
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
第十九條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㈣ 著作權轉讓和著作權許可的區別
著作權轉讓和著作權許可的區別:
(1)版權轉讓後,原版權所有者不再享有被轉讓的權版利,受讓人成權為新的版權所有者;而在授權使用的情況下,版權仍歸原版權所有者,被授權人只有按雙方約定的使用方式和條件使用作品的權利;
(2)轉讓一般是較長時間的,而授權使用一般僅限於較短時間;
(3)轉讓的付酬較高,而授權使用的付酬相對低一些。
㈤ 專利購買人是否有權追究專利轉讓成功日之前的他人侵權賠償責任
無權請求賠償。
乙生產銷售該專利產品確實是侵犯專利權的行為,但當其侵權行為一經實施以後,其侵權行為就轉化為了債權。債權具有相對性,即只對特定人承擔債務,這里乙僅對前權利人付有賠償責任。
㈥ 侵權之債能否轉讓
侵權行為之債,是指行為人不法侵害他人財產權利或人身權利而使他人遭受損害時,行為人依法應對受害人承擔責任,構成侵權行為之責。
依據法律規定,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否則,不能轉讓。
下面是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七十九條 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第八十條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第八十四條 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㈦ 著作權中的發表權可以轉讓嗎發表權侵權如何認定
著作權中的發表權可以轉讓嗎?發表權侵權如何認定?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於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著作權受到法律保護,那麼著作權中發表權轉讓可以嗎,關於發表權侵權如何認定的法律規定有哪些呢?著作權中的發表權可以轉讓嗎?著作權分為人身權和財產權,其中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發表權屬於著作人身權,該權利由作者終身享有,不可轉讓、剝奪和限制。所以,如果作品本身是自己的,即使你轉讓了著作權,以上權利你還是仍然享有的。發表權侵權如何認定?發表權是作者享有的最重要的著作人身權,作者將作品創作完成後,如果不行使其發表權,則其他任何著作人身權或著作財產權均無從行使。然而,為什麼許多立法例,包括《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均未規定發表權?這是由發表權的特殊性質決定的。發表權是屬於著作財產權與著作人身權交錯領域里的權能,任何利用未發表作品的決定,都意味著必須做出發表該作品的決定,故英美法系國家通常將發表權作為使用專有權來保護 ,使之包含於財產權權能當中。由於發表權的行使往往與作者的聲望和名譽密切相關,涉及到作者的人身權利,故我國著作權法將發表權作為著作人身權而不是作為著作財產權來保護。正因為發表權是屬於著作財產權與著作人身權交錯領域里的權能,故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作者的發表權與其他著作人身權即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限不同,其他著作人身權的保護期限是永久的、不受限制的,而發表權的保護期限與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限相同。由於發表權的保護期限不是永久的,故在判斷某一行為是否侵犯作者的發表權時,必須先確定該行為是否發生在發表權的保護期限之內,這是必須考慮的首要因素。其次,發表權的本質特徵在於將尚未發表的作品向不特定的人公開,因此,只要某一作品受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凡未經作者的許可,將其尚未發表的作品向不特定的人公開的行為,均將侵犯作者的發表權。關於著作權中的發表權可以轉讓嗎?發表權侵權如何認定?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專業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㈧ 著作權轉讓合同受讓人是否有權追訴轉讓前的侵權行為
沒有。對於受讓人來講,轉讓時起權利才生効。但是如果發生因轉讓前的侵權行為而受損害,可以向原著作權者索取賠償。
㈨ 商標在轉讓過程中,有人涉及到侵權了該如何呢
如果您是轉讓人,持有商標證書,如果您是受讓人,可以持商標使用授權書去回起訴,商標使用授權書是答商標持有人出具的獨家商標使用授權書,作用是在商標轉讓期間(一般為6-10月),買方能夠立即使用商標,商標轉讓成功後授權書作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