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東盟自貿區和中國有哪些成果

東盟自貿區和中國有哪些成果

發布時間:2021-01-02 03:07:06

A. 中國-東盟自貿區是到底是指哪些地方

是中國與東盟十國組建的自由貿易區。
涉及國家:
中國、汶萊、柬埔寨、印版尼、老權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
東盟工商會由東盟十國最具代表性的商會組成。
它們是:
汶萊國家工商會、柬埔寨總商會、印尼工商會、寮國全國工商會、馬來西亞國家工商會、緬甸工商聯合會、菲律賓工商會、新加坡工商聯合會、泰國工業聯合會、越南工商會。
中方理事單位由中國有代表性商會和知名企業組成。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的東盟合作方是東盟工商會。

B. 中國東盟自貿區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實施零關稅僅是雙方的制度安排,打造好雙方密切的產業鏈才能形成你我相依的經濟共同體。中國與東盟行業對接和產業合作已成自貿區發展當務之急。面臨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中國與東盟雙方貿易中第一大類產品是電子產品,這主要是區域外跨國公司在中國與東盟間電子產業內的分工。第一大貿易產品主要掌控在域外公司,且世界電子產品市場一波動就會直接影響中國與東盟貿易額。 2、中國與東盟雙方產業合作缺乏規劃性、組織性,在紡織、鋼鐵、機械等領域,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商協會尚未有效對接,雙方的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缺乏溝通和協調,未實施在「自貿區」概念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行動。上述兩大類問題將直接或間接影響自貿區的可持續性互利發展。 3、盡快加強雙方行業對接和產業合作是中國―東盟自貿區發展達到互利共贏目標的現實必然選擇。唯有此,才能形成自貿區新的生產力和對外競爭力,才能有效銜接雙方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計劃,使雙方產業結構調整在自貿區這一廣闊領域更有效進行,促進本地區產業升級,減少自貿區內盲目競爭和改變雙方行業合作粗放狀況。 4、東盟正在大力實施《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中國各有關方應了解這一規劃,提高與東盟及其成員國的合作效益。雙方在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合作方面應充分考慮產業合作,並以實現產業互補性的互利合作促進互聯互通,同時雙方互聯互通的發展也將推動產業擴大合作。 5、加強中國和東盟政府間的產業政策互相通氣、互相協調,並即而發展為部長級合作機制。發揮中國向東盟國家提供的信貸、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在產業合作中的作用等。

C. 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打造中來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自,能夠使東亞經濟一體化與歐洲、美洲等區域經濟一體化齊頭並進,在世界區域經濟一體化版圖中凸顯重要地位,使東亞在國際經濟合作中贏得更多主動權,乃至打造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典範,在全球治理改革和經濟合作中起到示範作用。
加勒比自貿區是加勒比地區的跨政府經濟組織。意圖通過在加勒比共同體各成員國建立專業自由貿易園區的方式來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形成覆蓋加勒比海地區的世界一流經濟特區。世界自貿區聯合會是一家注冊於香港的全球性非營利性組織,旨在為聯合會會員提供全球自貿區資訊及研究的最新動態,促進各地方會員的交流,通過資源導入、全球招商等方式幫助會員實現各自的戰略目標。

D. 中國東盟自貿區到底是個啥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英文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縮寫CAFTA,是中國與東盟十國組建的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於2010年1月1日。
中國—東盟自貿區內成員國包括中國和東盟10國,涵蓋19億人口和1400萬平方公里。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後,將形成一個擁有19億消費者,6萬億美元GDP總值,4.5萬億美元貿易總額的經濟區,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世界經濟發展的格局;從經濟規模上看,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貿易集團。這是一個被稱為繼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後,「未來世界第3大經濟體」的自貿區。特別是,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貿區。
當今世界經濟有兩大顯著特點:一是經濟全球化,一是區域經濟一體化。 中國和東盟成員都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有限,經濟增長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度高,全球經濟的變動會對其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是為應對經濟全球化中的負面影響和應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應運而生。
東盟,即東南亞國家聯盟,正式成立於1967年8月,是一個在政治、經濟和安全問題上協調合作的區域性組織,由汶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王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聯邦、菲律賓共和國、新加坡共和國、泰王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組成。

E. 中國與東盟自貿區未來的發展對雙邊貿易有什麼影響

我國與東盟在資源稟賦、產品構成、產業結構和工農業品等方面各具特色內,互補性很強。自容由貿易區的建立,自然會推進雙邊貿易的發展。 從整個亞洲經濟發展來講,在未來的整個經濟區域發展當中,北美、歐盟各自形成了經濟發展的一極,在未來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當中,亞洲肯定要形成一極,這一極有可能由於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形成,推動整個亞洲經濟的發展,最後形成亞洲的一極,影響整個世界的發展。 同時,由於中國東盟自貿區實施以後,又形成了一個規模經濟效應的問題,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一個很大的影響,同時比如說提升了雙方技術上的水平和產業結構的優化,這樣也促進了整個世界經濟和產品結構的調整。

F. 中國 東盟自由貿易區與世界經濟的相互影響是如何體現部分與整體關系的。

全球三分之一人口 年GDP6萬億美元———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於1月1日全面啟動,成為繼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後的第三個世界區域經濟合作區。全面建成後,這個擁有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年GDP達6萬億美元的共同市場,將改變世界經濟版圖。「零關稅」時代來臨後,會給中國商人帶來哪些機會?普通市民又將得到什麼實惠?

北京

中華老字型大小

看好東盟市場

「我一直關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消息。」史建軍是北京月盛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告訴本報記者,作為有著200多年歷史的京城老字型大小,「月盛齋」看好東盟市場。「印尼、馬來西亞是清真食品的消費大國,不僅可以打入這個市場,還能利用和它們的合作把中國傳統美食推向世界清真食品市場。」

■傳統美食的「國際化」潛質

「醬香醇厚,不膻不膩」,說起「月盛齋」的醬燒牛羊肉,北京人都不陌生,用現代工藝加工的袋裝熟肉更是銷往全國。但走出國門,卻幾乎見不到這個中華老字型大小。國際清真食品市場蘊藏著巨大商機,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市場被東南亞、特別是馬來西亞等國家佔領。

「其實我們是有自己特色的。」史建軍說,馬來西亞等國的清真熟肉多採用西式工藝,常用食品添加劑來提香,「月盛齋」用的則是天然香料和中草葯,口感更好,也更符合現代人綠色健康的理念。

當年印度洋海嘯過後,「月盛齋」的清真牛羊肉製品曾經作為救災物資運往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地區,在當地十分受歡迎。「近幾年我們在參加世界清真食品博覽會時,馬來西亞等國家的代理商對月盛齋食品贊不絕口,說明我們是有國際化的潛質的。」

自貿區啟動後,隨著大多數商品降至「零關稅」,中國將和東盟國家有更多的貿易往來。印尼和馬來西亞都是穆斯林國家,其中印尼穆斯林人口近兩億,對清真食品有巨大的需求,「我希望借著這個東風打開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市場。」

■老字型大小需要

「麥當勞」式的標准化

機會就擺在面前,但史建軍認為,中國食品企業要進軍國際市場不能操之過急。

「麥當勞等洋快餐能走遍全球,是因為產品標准化,我們這些老字型大小也要採用先進管理方式。此外,要了解自貿區啟動後的新政策和新動向,比如企業如何領取原產地證書享受『零關稅』,還要了解不同東盟國家的國情法律等,以更好地進行投資。」

而對清真食品來說,除了食品質量關,還有一道「宗教關」要過。

史建軍說,清真食品要有嚴格的清真認證,要按照伊斯蘭教規進行生產加工,作為原料的牛羊肉要遵照伊斯蘭教的屠宰方式,由阿訇親自主持。據媒體報道,在制定清真食品國際標准方面,馬來西亞起步較早,它的認證體系被90多個國家認可,是兩大國際通用清真認證標准之一,因此馬來西亞清真食品用品在國際市場上所佔的比重也最大。「如果我們能和馬來西亞展開密切的合作,我們的食品就能進入更廣闊的市場。」

溫州

在馬來西亞

投資4億建「中國城」

在溫州商人陳冠亨看來,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啟動是中國商品「改頭換面」的好機會。「過去在歐美市場,溫州商品總被看成是質量不好,這次我們在馬來西亞建中國城,要改變中國製造的形象。」

■成為東盟的中國商品中心

投資4億人民幣,佔地8萬多平方米,將在未來25年內帶來高達200億元的利益,這就是溫州商人們將要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士乃國際機場附近投資的「溫州企業城」。順利的話,項目將在4月動工,預計3年之內可以完工。

該項目的負責人陳冠亨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迄今為止溫州商人在東南亞地區「獨一無二」的投資項目。去年年初,常年居住在新加坡的陳冠亨帶領著從國內來的溫州商人到馬來西亞考察,很快就和柔佛州的負責人敲定了這個項目。「過去溫州商人總把眼光放在歐美等國家,現在自貿區帶來了新機遇,把這里變成東盟乃至亞太地區領先的商貿中心。」

陳冠亨很看好這個中國城。「不僅是免稅區,而且地理位置很好,距離新加坡只有45分鍾車程,從泰國、越南等地過來也很方便。東盟國家的商人不用再去義烏批發市場了,從服裝鞋帽到日用百貨,這里都能找到。」

■打破中國產品傾銷「魔咒」

很多國家都有「中國商貿城」,但近年來卻屢遭厄運:莫斯科查抄「一隻螞蟻」、西班牙焚燒溫州鞋、羅馬尼亞華商遭遇斷電斷水……中國商品或因為低價,遭到同行抵制;或因質量不佳,無奈退出市場。在中國-東盟自貿區,「中國製造」如何避免「厄運」呢?

「是時候改變中國商品的形象了。」陳冠亨說,在馬來西亞興建的中國城不是照搬「義烏市場」,而將是一個「混血兒」,經營中國商品,但採用新加坡的管理模式。商城會建設得比較現代化,改變過去中國城破舊簡陋的形象,商戶也要經過嚴格挑選,只有有競爭力的商家才能入駐。

昆明

湄公河闖出的女老闆

要打造東盟物流中心

13年前,懷揣著2700元人民幣,下崗職工閻松到泰國開始了淘金之旅,那時的她根本想不到中國和東盟會走得這么「近」。如今,她已經是一家商貿公司的董事長,正計劃著在昆明打造一個能輻射東盟的物資集散中心。

「商機無限的時候,風險也無限。『零關稅』時代來臨了,不是說你推著一車的貨物,拉到國外就能賺到錢。」閻松還記得經商之初的「蘋果教訓」。「泰國不產蘋果,很多中國人看到其中的機會,都一擁而上,完全不了解當地情況。蘋果到了,沒人接貨,有的被騙,有的賠本賣,還有的人因此跳了湄公河。」

與東盟國家做了十多年農產品生意,閻松說,中國-東盟自貿區啟動後,90%的貨物實行「零關稅」,這其中肯定有很多商機,但不能再靠「原始」的方法獲利。「還是以蘋果為例,以前我們就是出口蘋果,但現在要對它進行深度開發,提高性價比,比如加工成蘋果乾、蘋果醋、蘋果酒,來增強競爭力。」

加工農產品僅是閻松設想的第一步,她想在昆明打造一個雲南和東盟物資集散的中心。閻松說,她的一位馬來西亞客戶擁有馬來西亞到寮國和馬來西亞經泰國到緬甸的鐵路使用權,也看中了昆明優越的地理位置,「他等了我很多年,希望和我合作,共同建立一個農副產品深加工和物流中心。」

為了在開發區拿到地,閻松已經奔波了幾年,「政府一般優先照顧大投資項目,但願自貿區啟動後,能更多照顧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

自貿區

產品、旅遊、留學變化

■產品更便宜

家住海淀區的劉大媽感覺,過去價格高高在上的東南亞水果近幾年明顯便宜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早就享受到了自貿區「零關稅」帶來的實惠。

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李光輝介紹,中國和泰國在2003年10月就對彼此的188種水果蔬菜實行「零關稅」,其中包括芒果、山竹等。2004年1月,中國和東盟國家實施了「早期收獲計劃」,到2006年,500多種農產品已經實現「零關稅」。

康輝旅行社市場部經理張慶珠認為,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和「零關稅」時代到來,東南亞的更多商品會變得更便宜。「馬來西亞奶茶、寮國啤酒、新加坡肉乾、越南咖啡和紅木傢具等備受中國百姓喜愛的東盟國家商品,將以更實惠的價格走進國門。」

■旅遊更便利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自1日啟動後,自貿區內簽證政策將更靈活。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北京市各個旅行社目前暫未接到「免除簽證」的通知,但業內人士認為,今後中國公民前往東盟十國旅遊時,享受「免簽」待遇並非遙不可及。

「到時候,去東盟國家旅遊,拿個身份證或護照就夠了,和去趟海南島一樣輕松,」華遠國旅市場部負責人孫麗嬋告訴記者。

孫麗嬋說,如果免除簽證,最直觀的好處就是旅遊費用降下來了。「比如去泰國,簽證費可能就要幾百元,如果省下這筆錢,旅行費用可能就能降低5%到10%。」

另外,辦理簽證通常需要幾個工作日,這樣就增加了出行前的規劃時間。康輝旅行社市場部經理張慶珠說,北京市民到東盟國家旅遊,從報名到踏上飛機成行,通常需要半個多月的時間,如果免簽證,時間可控制在一周內。

張慶珠說,免簽證對人們最大的影響是「心理上的」。一部分原來對辦理各種手續望而卻步的人士,現在可能被重新喚起出境旅遊的熱情。如果東盟十國下一步對中國公民免簽證,到上述國家出遊人群將會形成一個「小高峰」是可以期待的。

■留學選擇更多

據媒體報道,從2006年開始,選擇去東南亞國家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開始呈上升趨勢。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推進,彼此之間的教育交流也將日益密切。自貿區正式成立後,成員國之間留學將更加便捷,人才交流更加頻繁。2009年至2010年學年,中國教育部計劃向東盟國家提供約1200個中國政府獎學金名額。爭取到2020年,實現「雙10萬」學生流動計劃,也就是說東盟來華和中國到東盟的留學生均達到10萬人次。

北京女孩蔣俐告訴記者,和以往留學就必去歐美不同,她身邊不少同學也在考慮去東盟國家的一些大學就讀。「東盟國家有地緣優勢,文化上與我們有相近之處,更容易適應;從教育質量上來看,東盟國家也有名校,也採取英文教學,教育水平有保障,不少國家都和中國有學歷學位認證協議。以後中國和東盟國家貿易往來會越來越多,如果有過一段留學經歷會為就業增加優勢。」

北京如何「沾光」中國-東盟自貿區?

中國-東盟自貿區如同一列快車,廣西、雲南等與東盟地區鄰近的前沿地區,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專家認為,中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特點,只要提出適合本地區的發展方案,一樣可以搭上這趟車。

具體到北京,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執行秘書長許寧寧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東盟十國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北京首先應該根據和這些國家產業的互補性,對不同國家提出有針對性的方案,找到不同的切入點。

「比如對於馬來西亞,北京的清真食品企業可以和該國的食品協會合作,通過獲得伊斯蘭清真食品的認證資格,打入世界清真食品市場。再比如說服務業,新加坡在這方面比較有經驗,北京可以和新加坡就此進行積極探討。」許寧寧說,作為首都,北京是很多國際企業進入中國首選的地方之一,可以充分發揮這方面的優勢,吸引東盟企業在北京設立總部。

許寧寧提示說,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也應該協助企業獲得和自貿區相關的信息,把相關政策及時告知企業,使得各方能夠分享經濟一體化的成果

專家視點

中國-東盟自貿區之路

難免波折

呼籲延遲實行「零關稅」,擔心中國商品沖擊……中國-東盟自貿區1日才正式啟動,卻已經出現了不和諧聲音。「這是中國對外的第一個自貿區,是一種創新,難免會出現很多新的問題,」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執行秘書長許寧寧說。

■部分國家商會「發難」

自貿區啟動後,中國與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和汶萊這6個東盟老成員國之間除了「敏感商品」外,九成產品實行「零關稅」,中國對東盟的平均關稅從9.8%降到0.1%。

對於關稅下調,印尼商會反應最為強烈,害怕無法和中國競爭,擔心會給當地企業帶來「致命打擊」,要求暫緩取消部分商品的關稅。印尼紡織和鋼鐵兩個工業協會要求其工業部與中國協商,把這兩種行業產品進口列為「敏感商品」,延至2017年實施「零關稅」。

東盟其他國家,如馬來西亞、泰國也表示,希望與中國產品「零關稅」制延緩實施,在與中方更深入談判後再決定。據報道,東盟各國傢具協會企業家經過磋商,正在設法游說各自政府,聯手延遲實施中國-東盟自貿協議。

■防止「隱形」貿易保護壁壘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李光輝認為,東盟成員國之間國情不同,經濟水平發展不均,對降稅的承受力也有所不同。「中國和東盟國家的關稅不是一下子到零,而是逐步降下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國家根據形勢變化進行了調整,有的調整得不好。」

許寧寧說,當初東盟熱衷和中國建立自貿區,是想分享中國的大市場,並嘗到了其中甜頭,部分國家擔心實行「零關稅」後,中國的商品會大量進入東盟市場,使得中國對東盟貿易從逆差變為順差。分析人士稱,雖然關稅沒了,但有些國家可能會出於貿易保護主義設置「隱形壁壘」。

李光輝提醒說,對中國-東盟自貿區要有冷靜的認識,因為除了和中國開展自由貿易區建設外,東盟同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也啟動了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簽訂了一系列的貿易協定,「今後在市場上,中國還面臨著和這些國家的競爭。」

G. 中國與東盟自貿區是不是在廣西成立的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是中國與東盟十國組建的自由貿易區。
中國和東盟對話始於1991年,中國1996年成為東盟的全面對話夥伴國。
為擴大中國和東盟10國的經貿交往,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1999年在馬尼拉召開的第三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中國願加強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聯系。這一提議得到東盟國家的積極回應。2000年11月,朱鎔基總理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四次中國一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想,並建議在中國-東盟經濟貿易合作聯合委員會框架下成立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專家組,就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關系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自2004年起,由中國和東盟10國經貿主管部門以及東盟秘書處共同主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下簡稱「東博會」)首次在中國廣西南寧舉辦。自此,每年一屆的東博會建立了融友好交流、經貿、人文於一體,推動中國與東盟全方位深度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成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進程的有力助推劑。
經過多年的談判和一系列協議的簽署,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全面啟動。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涵蓋18億人口,GDP接近6萬億美元,貿易額達4.5萬億美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也是世界上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2010年1月7日,在廣西南寧舉行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慶祝儀式上,中國—東盟18個合作項目正式簽約,簽約金額48.96億美元。
綜上,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一個抽象性的合作模式,惠及中國和東盟11個國家。2010年1月1日自貿區正式全面啟動,是根據之前數年雙方談判商議的結果,自動生效。自此,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合作打破壁壘,11國商家充分受益。並沒有具體在哪裡成立這樣一個概念。

H.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主要內容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縮寫CAFTA,是中國與東盟十國組建的自由貿易區。
中國內和東盟對話容始於1991年,中國1996年成為東盟的全面對話夥伴國。
2010年1月1日貿易區正式全面啟動。自貿區建成後,東盟和中國的貿易佔到世界貿易的13%,成為一個涵蓋11個國家、19億人口、GDP達6萬億美元的巨大經濟體,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貿區,也是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貿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員國包括:中國和原東盟6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和4個新成員國(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

I. 中國東盟自貿區中國應該向東盟出口什麼產品

缺什麼就出口什麼,這得做市場調研才能決定。

J. 東盟自貿區與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區別是什麼

東盟自貿區是東南亞國家聯盟自己的自由貿易區.

中國—東盟自貿區是東南亞國家聯盟自己的自由貿易區的范圍擴大,超越地域限制,變成了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聯盟的自由貿易區.

閱讀全文

與東盟自貿區和中國有哪些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