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經6年的研製,終於取得成果
本題考查了合作的重要性,依據課本知識分析材料可知,「蛟龍號」載入潛水器研專制歷經6年,集結了中船屬重工集團等100家科研機構及所屬單位的1000多人聯合攻關,表明了成功需要合作,合作有助於成功,所以C是正確的選項;A選項太絕對;B選項不符合題意;D選項太絕對,排除.
故選C.
Ⅱ 6.18海交會的作用與成果
一年一度的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於每年6月18日舉行,6.18海交會已成為大力推進內自主創新,引容導高校和科研機構科技創新資源、成果與企業需求有效對接,推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促進產學研深度結合,實現科研單位與企業雙贏的平台。6年來,交易會累計推薦項目8000多項,為福建省經濟發展提供了持久的項目、技術、資本和人才支撐。 這是一個項目、資本、技術、人才集聚的平台。從2003年到現在,我們已經成功舉辦了七屆,10000多項國內外先進的科研成果通過這個平台實現了對接,每屆觀眾人數超過8萬人次。2009年,隨著國家商務部、國家科技部、建設部、教育部、信息產業部、國務院僑辦、中國科學院、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國家外專局、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了第七屆「6 18」,這標志著「6 18」項目成果交易會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同時「6.18」也為廣大廠商提供一個產品展示、技術交流、貿易促進、項目合作、技術對接、相互合作的經貿平台。
Ⅲ 課題成果的主要內容概述(高中物理學習困難的研究) 我研究了六個活動,怎麼寫課題結題報告啊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時間
人均年收入
家用電器
交通工具
住房條件
60年代
50元左右
僅有版供照明
用的電燈權
無(步行)
一家六口擠在兩間低矮的平房內,房內僅有生活必需的傢具(農村)
70年代
150元左右
手電筒、
收音機、電燈
無(步行)
新建40㎡平房一間(農村)
80年代
1000—3000元
新增:14英寸
黑白電視機、
單門冰箱
一輛
自行車
新建兩層樓房二間(農村)
90年代
10000—18000元
新增:雙門冰箱、 21寸彩電、
半自動洗衣機
3輛
自行車
三口之家進城,租70m2左右的樓房一套
現在
35000元左右
新增:32寸液晶電視、全自動洗衣機、
油煙機、微波爐、消毒櫃、電腦
一輛電瓶車、一輛摩托車
三口之家住進自購房:90m2左右的多層公寓,家中裝飾豪華。
Ⅳ 我收獲了知識作文6oo字
歲月的年輪在不停的前進,留下了許許多多無法抹掉的痕跡,見證了我們了成長與收獲.
自懂事以來,就立志要好好學習,有一天能出人頭
地.父母給予我很大的希望,而我也對自己充滿了自信,相信成功的大門一定會向我敞開.那時,在父母,在老師的眼中我是個乖乖女,優秀的學生,常受到別人的
誇贊,然而這種狀況未持續.上了初二後,由於各種原因,我的學習成績開始不斷下滑,最終我沒有如願以償得考試高中,一路走來,幾乎沒有遇到過太多坎坷,直
至上了中學後,我才發現所有的 一切都不像我想像的那般順利,我也曾努力過,拼搏過,只可惜當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時,一切都太遲了.
有
時感想如果時間能倒流,那麼我的成長路程將會有所改變,我一定把握好每一次機會,小心翼翼地經營我的人生,認真地走每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但我知道那隻是
一種幻想,一種奢望,事實已成一種對自己的考驗,在失敗尋找到錯誤的根源,總結教訓,再整裝待發,重新迎接挑戰,找尋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成功的
背後需要付出很多汗水,只有全心全意地付出才會有收獲,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所有人的成長路程都不是一番豐順的,陽光總在風雨後,成功固然可貴,但更
可貴的是成功後擁有自己;失敗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失敗後迷失自我,從此一蹶不振.說的再多都是次要的,關鍵要付諸於行動,用實際證明一切誒.
成長之路不免荊棘坎坷,但我不灰心,也不失望,我會勇敢向前,相信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
Ⅳ 邱均平的主要研究成果
1. 論知識管理與知識創新,中國圖書館學報,1999(3) (第1作者)
2. 論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中國圖書館學報,1999(6)(第1作者)
3. 論知識經濟中的知識管理及其實施,圖書情報知識,1999(3) (第1作者)
4. 信息資源網路化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及對策(1--4),情報學報,1999(6)-2000(3)連載4期。
5. 文獻計量學科學計量學情報計量學的發展,情報與實踐,1999(3) 獨著
6. 關於信息管理幾個問題的探討,圖書情報知識,1998(1) (獨著)
7. 適應信息時代需要,大力推進我國圖書館自動化網路化建設,情報科學 ,1998(1)(獨著)
8.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ir in Development, P』96ISIRSD. Wuhan University Press, 1996,7(獨著)
9. 論知識經濟與我國圖書情報事業的發展。情報學報2000(1)(第1作者)
10.論知識管理與競爭情報,圖書情報學報,2000(4) (第1作者)
11.信息計量學,情報理論與實踐、2000(1)-2001(6)連載12期(獨著)
12.論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知識產權管理,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2000(3)(第1作者)
13.論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產權保護,大學圖書館學報,2000(4)(第1作者)
14.論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的產權保護,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2)(第1作者)
15.網路信息資源工業產權的管理與對策,中國軟科學,2001(1)(第1作者)
16.《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意義、特點與改進意見,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 ⑵
(獨著)
17.網路用戶使用記錄的計量分析,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2002 ⑸ (第1作者)
18.關於網路文獻的引用和著錄問題的探討,情報學報2002 ⑴ (第3作者)
19.《情報學報》與我國情報學發展( I )—《情報學報》創刊20年來發文的計量分析,情報學報
2002 ⑸ (第1作者)
20.國內外內容索引研究進展與趨勢分析,《中國索引》2012年第4期(第一作者)
21.基於作者互引分析的科學結構研究探析——以科學計量學為例,《科學學研究》2012年第6期(第一作者)
22.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的理念、方法和結果分析,《中國出版》2013年第12期(第一作者)
23.基於CSSCI的情報學資源本體構建,《情報資料工作》2013年第3期(第一作者)
24.從期刊評價看中國期刊的質量發展——RCCSE期刊評價的做法、特色和結果分析,《評價與管理》2013年第2期
25.基於共現與耦合的館藏文獻資源深度聚合研究探析,《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年第3期(第一作者)
Ⅵ 中國古代各方面的成就
1、造紙術
(1)西漢先後出現絮紙和麻纖維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
(2)東漢宦官蔡倫於105年改進造紙術,製造植物纖維紙。
(3)造紙術6世紀傳到朝鮮、越南和日本,8世紀傳到中亞,並經阿拉伯人傳到非洲和歐洲。
2、印刷術
(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詩,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國印製的《金剛經》卷子。
(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書籍。
(3)宋代雕版印刷業很發達,刻印的書,字體工整,裝訂精美。11世紀中葉,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
(4)元朝出現錫、木活字。後來又有銅、鉛活字印書。
(5)活字印刷術發明後,向東傳入朝鮮、日本,向西傳入埃及和歐洲,改變了當時歐洲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
3、指南針
(1)戰國時期發現磁石指南特性,發明「司南」。
(2)北宋已會使用磁針指南,後來把磁針裝在羅盤上,製成指南針用於航海。
(3)南宋時指南針傳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國,促進了各國航海事業發展,並為新航路的開辟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4、火葯
(1)唐朝時《真元妙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
(2)北宋時火葯已廣泛在軍事上使用,東京設立「廣備攻城作」,製造火葯和火器;宋仁宗時成書的《武經總要》記載了許多火器的製作方法。
(3)南宋時發明了「突火槍」,管形火器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4)金的火器製造業比較發達,所制的「震天雷」、「飛火槍」威力很大。金的軍隊用這兩種火器打退了蒙古軍隊的進攻,取得局部勝利。
(5)我國發明的火葯在13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後來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5、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成就
(1)夏朝:歷法「夏小正」,載有一年中各個月份的物候、天象、氣象和農事情況。
(2)商朝:干支紀日法是商朝歷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紀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國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記錄。
(3)春秋:留下世界公認的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比歐洲早670多年。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了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歐洲早160年。
(4)戰國:《甘石星經》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人們還測定了一年的季節。
(5)西漢:武帝時制定「太初歷」。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是世界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6)東漢: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7)隋唐:①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歷》,創立了計算日月運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②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皇極歷》的基礎上制定的《大衍歷》,比較准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③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8)元朝: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授時歷》年周期與現行公歷同,但早於現行公歷300年問世。
6、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1)西周:商高講過「勾三股四弦五」這一勾股定理特例,載於《周髀算經》。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漢:劉歆推算圓周率為3.1547。
(4)東漢:《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5)三國: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6)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歐洲早一千年。他還為《九章算術》作注。又著《綴術》等書。
(7)唐朝:著名數學家王孝通撰寫的《緝古算經》,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決工程建設中上下寬狹不一的計算問題,是對古代數學理論的卓越貢獻,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8)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編著《演算法統宗》,奠定了後世珠演算法基礎。
(9)清代: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推出「割圓九術」,將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圓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幾何方法把三角函數和圓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6)知識成果6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指中國古代各項科技成果,包括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等。
中國古代科技源於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種實用技術。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建築等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發明創造無不帶有鮮明的實用烙印。
物理學成就
戰國時期:物理學有較大成就。《墨經》中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包括杠桿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還有聲學和光學的記載。關於光影關系、小孔成像等,寫的很系統,被現代科學家稱為「《墨經》光學八條」。
醫葯學成就
(1)先秦時期: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生,後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從脈象中診斷病情。切脈是扁鵲的主要成就。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2)兩漢時期: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②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③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被稱為「醫聖」,其代表作《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
(3)隋唐時期:①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葯學成果,並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③唐高宗時期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
(4)明清時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李時珍重視實地考察和試驗觀察,注意運用比較方法,所以他對葯物的認識和總結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本草綱目》對葯物的分類反映了由低級到高級的生物進化觀。李時珍還提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徵等方面的新認識。
Ⅶ 高企六項知識產權就可以申請,為什麼成果轉化要求15項
據我所知了解,高新技術企業申請條件的基本條件如下:
(一)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台地區)注冊的企業,近三年內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並購等方式,或通過5年以上的獨占許可方式,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二)產品(服務)屬於《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三)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四)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於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於5%;
2.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於4%;
3.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於3%。
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於60%。企業注冊成立時間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計算;
(五)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於60%;
(六)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七)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基本條件中未提及知識產權數量及成果轉化數量,但是,認定評判中涉及知識產權和成果轉化呢,但是具體需要達到多少,這方面我也不太確定,可以去i路浩問問,他們更專業一些
國家高新企業技術認定的四個評判標准:
1、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2、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3、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
4、成長性指標
企業四項等分達到70分以上即可通過。
如果你還有疑問,可以去i路浩問問,他們更專業一些
Ⅷ 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書是在充分吸收消化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對華北克拉通北緣哈達門溝和金廠溝梁兩個最有代表性的典型金礦床進行重點解剖研究,通過野外地質調查和室內測試,綜合分析研究相結合,查明典型金礦床的成礦地質背景、礦床地質特徵、成礦流體地球化學特徵、成礦物質來源以及成礦時代,進行成礦機制分析。在單個礦床解剖的基礎上,對兩個典型礦床進行對比研究,探討華北克拉通北緣區域控礦因素及成礦規律,為進一步找礦提供依據。本書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成岩(礦)時代方面
通過精確的成岩(礦)年齡測定,在哈達門溝金礦區,獲得沙德蓋岩體鋯石SHRIMP U-Pb加權平均年齡為221.6±2.1 Ma,西沙德蓋岩體鋯石LA-ICPMS U-Pb加權平均年齡為222.9±0.82 Ma;獲得哈達門溝金礦床輝鉬礦Re-Os等時線年齡為386.6±6.1 Ma,金成礦的形成主要發生在早泥盆世;礦區北部西沙德蓋鉬礦床輝鉬礦Re-Os等時線年齡為226.4±3.3 Ma,鉬礦床形成於三疊紀。在金廠溝梁金礦區,獲得對面溝似斑狀花崗閃長岩鋯石LA-ICP MS加權平均年齡140.86±0.71 Ma~142.65±0.44 Ma,對面溝細粒花崗閃長岩鋯石LA-ICP MS U-Pb加權平均年齡138.7±1.2 Ma,西檯子似斑狀黑雲母二長花崗岩鋯石LA-ICP MS U-Pb加權平均年齡226.8±0.87 Ma,金廠溝梁片麻狀二長花崗岩鋯石LA-ICP MS U-Pb加權平均年齡258.6±1.6 Ma~261.61±0.94 Ma,礦區石英斑岩脈鋯石LA-ICP MS諧和年齡為154.68±0.45 Ma。與礦脈相互穿插的黑雲粗安斑岩鋯石LA-ICP MS U-Pb加權平均年齡為131.7±1.1 Ma,接近或略早於成礦年齡,礦區南部對面溝銅鉬礦化輝鉬礦Re-Os加權平均年齡131.45±0.93 Ma,西礦區深部鉬礦化石英脈輝鉬礦Re-Os等時線年齡244.7±2.5 Ma,加權平均年齡243.5±1.3 Ma。
2.穩定同位素方面
礦石硫同位素組成:哈達門溝礦區δ34S變化於-21.7‰~5.4‰之間,極差為27.1‰,說明硫來源的復雜性,平均值為-10.6‰,表現出虧損重硫的特點,結合區內變質岩中黃鐵礦的δ34S值,認為這套變質火山-沉積岩系為一套孔茲岩系,本身富32S,哈達門溝成礦流體中硫繼承了這套太古宙地層中硫的同位素特點,並混有深部含礦流體的硫,所以成礦物質來源於深部流體和變質地層。金廠溝梁礦石硫化物δ34S變化於-2.8‰~-0.6‰之間,極差為2.2‰,平均值為-1.61‰,長皋溝金礦區礦石硫化物δ34S變化於-1.5‰~1.2‰之間,極差為2.7‰,平均值為-0.15‰,二道溝金礦區含金硫化物δ34S變化於-0.7‰~2.3‰之間,極差為3‰,平均值為-0.08‰,三者硫同位素組成相似,極差范圍小,均集中在0值附近,具有深源硫的特點。
鉛同位素組成:哈達門溝礦石鉛同位素組成、計算的單階段模式年齡,Th/U比值、μ值等,變化范圍較大,表明鉛不是在單一的鈾、釷-鉛系統中演化的,而是多階段的,鉛同位素的組成並非是正常鉛,而是混合鉛。在鉛構造模式圖上,哈達門溝礦石鉛同位素投點比較分散,表明哈達門溝金礦床鉛來源的復雜性。金廠溝梁、二道溝、常皋溝三個礦區礦石鉛同位素組成,單階段模式年齡,Th/U比值、μ值等一系列參數均相似,說明它們成礦作用有著相同的過程。參數變化范圍很小,說明鉛來源單一。在鉛構造模式圖上,鉛同位素數據主要投在地幔鉛演化曲線和下地殼鉛演化曲線之間,反映了鉛的來源主要為地幔和下地殼。
氫-氧同位素組成:哈達門溝金礦脈的δ18O水‰在3.80‰~5.20‰之間,平均4.49‰,柳壩溝金礦脈δ18O水‰在4.22‰~4.32‰之間,平均4.27‰,將結果投入δ18OH-δD圖上,投影點均落在原生岩漿水及變質水附近,說明哈達門溝金礦成礦熱液來源於岩漿水和部分變質熱液,後期有天水的混入。金廠溝梁金礦脈的δ18O水‰在2.2‰~7.8‰之間,平均4.9‰,δD為-108‰~62.4‰,平均-86‰,二道溝金礦脈δ18O水‰在7.4‰~7.9‰之間,平均7.6‰,δD為-110.9‰~-97.8‰,平均103.1‰,長皋溝金礦脈樣僅有一件,δ18O水‰為7.7‰,δD為-81.3‰,將結果投入δ18O水-δD圖上,三個礦區投影點均落在原生岩漿水及下方,說明成礦流體主要來自岩漿水,有部分天水混入,有1個樣品投入變質水范圍,說明流體繼承了變質流體的性質。
3.流體包裹體方面
哈達門溝金礦石英脈成礦溫度在160~300℃范圍內,成礦溫度集中在200~280℃之間,平均236℃;鹽度集中分布在5%~15%NaCleq之間,平均鹽度9.80%NaCleq;密度為0.75~1.15g/cm3,主要集中在0.75~0.85 g/cm3之間,平均0.86 g/cm3;成礦壓力(平均值)為(139~366)×105 Pa,平均253×105 Pa,對應靜岩深度為0.515~1.354 km,平均0.96 km,靜水深度為1.39~3.66 km,平均2.53 km;包裹體氣相成分以H2O和CO2為主,其次為N2,O2,含微量的CH4、C2H6、C2H2和C2H4等;液相組分陰離子以Cl-和 為主,還有少量的 和F-,微量Br-;陽離子以Na+,K+和Ca2+為主,Na+>K+,含少量Mg2+。
金廠溝梁含金石英脈成礦均一溫度范圍為190℃~380℃,集中在240℃~340℃之間,平均294℃;鹽度范圍為0.18%~8.81%NaCleq,平均鹽度3.79%NaCleq;密度為0.58~0.90g/cm3,主要集中在0.65~0.85g/cm3之間,平均0.75g/cm3;成礦壓力為(170~986)×105 Pa,平均705×105Pa,對應靜岩深度為(0.63~3.65)km,平均2.61 km,靜水深度為1.70~9.86 km,平均7.05 km;包裹體氣相成分中均以H2O和CO2為主,其次為N2,O2;液相組分中陰離子以Cl-和 為主,少量 和F-,微量Br-;陽離子以Na+,K+和Ca2+為主,少量Mg2+。對面溝銅鉬礦754中段含礦石英脈石英包裹體均一溫度范圍為194℃~424℃,平均315℃,鹽度5.41%~38.16%NaCleq,平均23.44%NaCleq,密度0.76~1.00 g/cm3,平均0.88 g/cm3。對面溝銅鉬礦床成礦壓力為(162.79~1189.42)×105 Pa,平均628×105 Pa,換算成相應的深度,靜水深度為1.63~11.89 km,平均6.28km,靜岩深度為0.60~4.41 km,平均2.32 km。早期鉬礦化石英脈石英包裹體均一溫度范圍為315℃~393℃,平均356℃,鹽度范圍為1.74%~11.58%NaCleq,平均值5.30%NaCleq,密度在0.56~0.82g/cm3之間,平均0.66g/cm3。鉬礦化石英脈成礦壓力為(865.99~1027.85)×105 Pa,平均943×105 Pa,換算成相應的深度,靜水深度為8.66~10.28 km,平均9.43 km,靜岩深度為3.21~3.81 km,平均3.49 km。
4.成礦機制方面
哈達門溝金礦床形成機制:在泥盆紀早期華北克拉通北緣處於弧-陸碰撞後的伸展構造背景,這種伸展背景引發山前大斷裂的活動,深部富鉀含礦流體沿山前大斷裂上升,在運移過程中不斷萃取圍岩中的金等成礦元素,在大斷裂的次級斷裂等構造有利部位充填、交代而形成這種金鉬組合型的礦床,後期有經受海西晚期-印支期多次熱液活動的疊加和改造,表現出本區成礦年齡多樣性的特點。
金廠溝梁金礦床形成機制:燕山晚期,中國東部發生過大規模的岩石圈減薄作用,這種減薄作用的結果可以導致陸殼,尤其是下地殼的重熔活化,發生了強烈的岩漿作用,並且導致殼-幔物質發生大比例混合,形成對面溝花崗閃長岩漿,在侵入過程中,從深部帶來豐富的成礦物質,在岩漿期後,深部含礦流體的大量積聚,在岩漿熱和流體壓力驅動下,小部分進入先成岩體斷裂,遷移富集沉澱成礦,如長皋溝金礦的形成;其餘大量含礦流體,與地下水、變質水混合,並在運移過程中萃取高豐度變質岩及部分火山岩中的成礦物質,形成富金流體,隨物化條件改變,在合適空間發生沉澱成礦,最終形成現今這樣的礦床,如金廠溝梁和二道溝金礦床。
哈達門溝金礦床和金廠溝梁金礦床分別代表華北克拉通不同演化階段,不同構造體制下的產物。其中哈達門溝金礦床代表華北克拉通與古亞洲洋相互作用的產物,而金廠溝梁代表華北克拉通東部岩石圈減薄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