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識產權的基本內容包括( ) A、商標權 B、版權 C、地理標志權 D、專利權
您好!
狹義的知識產權只包括:ABD
但廣義的知識產權包括:ABCD等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2. 下列知識產權中,既包括人身權利,又包括財產權利則的是()A.商業秘密權B.商標權C.著作權D.地理標記權
C.著作權.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
3. 知識產權包括( )
商標權
商標的概念和種類: 商標是經營者在商品或服務項目上使用的,將自己經營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與其他經營者經營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區別開來的一種顯著標志。種類:1、根據構圖形式分類:文字商標、圖形商標、圖形與文字組合商標2、根據用途和作用分類:商品商標、服務商標。3、根據擁有者、使用者的不同分類:製造商標、銷售商標、集體商標(射陽大米、庫爾勒香梨)4、根據管理分類:分為注冊商標和未注冊商標5、根據使用動機分類:分為聯合商標、防禦商標、證明商標。6、根據商標的表現方式及構成要素不同分類:分為平面商標和立體商標。7、根據商標的知名度分類:分為普通商標和馳名商標。
商標的構成條件:一、標志的可視性。商標的區分功能和象徵作用要求作商標的標志可為人們所感知,進而藉以識別和選擇產品。二、標志的顯著性。商標最基本的作用是區別商品來源,保護商標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於防止混淆。三、非沖突性。1、不得違反公序良俗不得與在先合法權利相沖突。(1)禁止作為商標的標志(1)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軍旗、勛章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國家機關所在地特定地點的名稱或者標志性建築物的名稱、圖形相同的;(2)同外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軍旗相同或者近似的,但該國政府同意的除外;(3)同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名稱、旗幟、徽記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該組織同意或者不易誤導公眾的除外;(4)與表明實施控制、予以保證的官方標志、檢驗印記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授權的除外;(5)同'紅十字'、'紅新月'的名稱、標志相同或者近似的;(6)帶有民族歧視性的;(7)誇大宣傳並帶有欺騙性的;(8)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已經注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2)禁止作為商標注冊但可以使用:①缺乏顯著特徵的;②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符號的;③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數量、重量、功能、用途、主要原料的。④以三維申請注冊商標的,僅由商品自身的性質產生的形狀、為獲得技術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狀或者使商品具有實質性價值的形狀,不得注冊。
如何判斷商標近似和商品類似:近似商標是指兩個商標相比較,文字的字形、讀音、含義或者圖形的構成及顏色,或者文字與圖形的整體結構混同相似,容易使消費者對商品或者服務來源產生混淆。在上述三個要素中,如有一個以上的要素形同或近似,即構成近似商標。商品類似:類似商品是指在功能、用途、原料、生產部門、銷售渠道、消費對象等某一方面相同之處或者存在特定聯系的商品;類似服務是指在服務目的、內容、方式、對象等方面相關,或者存在特定聯系的服務。判斷商品類似或者類似服務,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相關公眾對商品或者服務的認識;2、參考商品分類表。
商標權包括的權利內容:一、專用權。專用權是指商標權主體對其注冊商標依法享有的自己在指定商品或服務項目上獨占使用的權利。二、許可權。許可權是指商標權人可以通過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的權利。商標的使用許可的類型主要有獨占使用許可、排他使用許可、普通使用許可等。三、轉讓權。商標轉讓權,是指商標權人依法享有的將其注冊商標依法定程序和條件,轉讓給他人的權利。轉讓注冊商標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簽訂轉讓協議,並共同向商標局提出申請。四、續展權。續展權是指商標權人在其注冊商標有效期屆滿時,依法享有申請續展注冊,從而延長其注冊商標保護期的權利。注冊商標的有效期為10年,自核准注冊之日起計算。注冊商標有效期滿,需要繼續使用的,應當在期滿前6個月內申請續展注冊。五、標示權。商標注冊人使用注冊商標,有權標明「注冊商標」字樣或者注冊標記。在商品上不便標明的,可以在商品包裝或者說明書以及其他附著物上標明。六、禁止權。商標禁止權是商標權人依法享有的禁止他人不經過自己的許可而使用注冊商標和與之相近似的商標的權利。
對於未注冊的商標給與保護的條件:一、馳名商標。馳名商標是指經長期使用,在市場上享有較高信譽並為公眾熟知的商標二、有一定影響的商標。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在知名度上未達到馳名商標,但它在一定范圍內為相關消費者所知,具有一定的知名度。1、應當是實際使用,及商標附著於行銷市面的商品或服務的使用2、公開使用,即普通消費者可以接觸到、可感知的方式使用3、持續使用,帶有商標的商品在市場上連續銷售一段時間,如至少6個月。
商標注冊的無效:商標注冊無效,是指商標注冊完成取得商標權之後,由於商標注冊時或者注冊後不具備商標注冊條件,由專門機關經過法定程序宣告該商標無效,從而使該商標歸於消滅的制度。一、因違反絕對條件而無效。1、違反禁止性規定2、以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二、因違反相對條件而無效。1、他人的在先權利:著作權、外觀設計專利權、肖像權、姓名權、商號權、注冊商標專用權;2、他人合法權益:未注冊的馳名商標、有一定影響的未注冊商標、地理標志、未經授權搶注商標。
商標侵權的概念和處理方式:商標侵權是指未經商標所有人同意,擅自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相似的標志,或者妨礙商標所有人使用注冊商標,並可能造成消費者產生混淆的行為。(使用侵權、銷售侵權、標識侵權、更換商標等)。處理方式:可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活著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制止混淆和制止淡化的保護標准:混淆:1、主觀標准,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准;2、客觀標准,商標之間的相似程度,商品的類似程。淡化
馳名商標的概念和認定標准:馳名商標是指經長期使用,在市場上享有較高信譽並為公眾熟知的商標。認定標准:1、相關公眾對該商標的知曉程度2、該商標使用的持續時間3、該商標的任何宣傳工作的持續時間、程度和地理范圍4、該商標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的記錄5、該商標馳名的其他因素。保護:1拒絕或撤銷注冊2 禁止作為商標使用3禁止作為商號登記4禁止作為域名注冊
不正當競爭的概念和特徵: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有如下特徵:1.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體是經營者。所謂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非經營者不是競爭行為主體,所以也不能成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體。但是在有些情況下,非經營者的某些行為也會妨害經營者的正當經營活動,侵害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這種行為也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制對象。2.不正當競爭行為是違法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違法性,主要表現在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既包括違反了第二章關於禁止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具體規定,也包括違反了該法第2條的原則規定。經營者的某些行為雖然表面上難以確認為該法明確規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但是只要違反了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原則或違反了公認的商業道德,損害了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也應認定為不正當競爭行為。3.不正當競爭行為侵害的客體是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破壞性主要體現在:危害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阻礙技術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損害其他經營者的正常經營和合法權益,使守法經營者蒙受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損害。
商業混同行為的表現形式:1、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2、擅自使用知名商標特有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11、簡述商業秘密的概念和特徵:商業秘密: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特徵:秘密性是指有關信息不為其所屬領域的相關人員普遍知悉和容易獲得。經濟性是指有關信息具有現實的或潛在的商業價值,能為權利人帶來競爭優勢。
12、簡述商業秘密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1不正當獲取商業秘密。包括盜竊,利誘,脅迫2披露或使用費發貨區的商業秘密3非法披露或使用合法窒息的商業秘密4第三人的侵權行為,包括善意的第三人和惡意的第三人。
13、廠商名稱的概念,廠商名稱權的權利內容有:廠商名稱(商號、企業名稱、商業名稱):商事主體之間相互區別而使用的具有顯著特徵的文字標志。
權利:1,使用權 2,轉讓權 3,許可權 4,禁止權
14、地理標志的定義,與貨源標志的區別。地理標志:標示某商品來源於某地區,該產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徵,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志。
地理標志與貨源標志區別:1貨源標志只是標示商品或服務出處的標識,地理標志除了表示商品、服務出處外還表示商品的質量、信譽等其他特徵。2地理標志與原產地名稱是與真實存在的地理名稱有關的標識。貨源標志不一定是真實的地理名稱。3地理標志和原產地名稱具有財產權屬性,貨源標志不具有財產的性質。4地理標志和原產地名稱都與商品的質量、信譽等有關,地理標志比原產地名稱更廣泛。
15、簡述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的概念和內容。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權利人依法對布圖設計享有的復制和進行商業利用的專有權。內容:1,復制權 2,商業利用權
16、植物新品種的概念及植物新品種權的授權條件、保護期限。
植物新品種:經過人工培育的或對發現的野生植物加以開發、具備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並有適當命名的植物品種。
植物品種權是指育種者依法享有的對植物新品種在一定期限內的獨占權。
授權條件:1,新穎性 2,特異性 3,一致性 4,穩定性 5,有適當的命名
保護期限:自授權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果樹和觀賞樹木為20年,其他植物為15年
4. 地理標志權是否屬於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
商標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地理標志,可以依照商標法和本條例的規定,作為證明專商標或者集體商標申屬請注冊。
以地理標志作為證明商標注冊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該地理標志條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要求使用該證明商標,控制該證明商標的組織應當允許。以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注冊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該地理標志條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要求參加以該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注冊的團體、協會或者其他組織,該團體、協會或者其他組織應當依據其章程接納為會員;不要求參加以該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注冊的團體、協會或者其他組織的,也可以正當使用該地理標志,該團體、協會或者其他組織無權禁止。
5. 地理標志與商標權的沖突有哪些
給你一篇論文吧。
地理標志權與一般商標權之權利沖突
馬曉莉
[摘要] 我國應采商標法模式,用證明商標從積極方面使地理標志權得到行之有效的保護。同時,用《反不正當競爭法》從消極方面作為補充;對於歷史遺留的一般商標權與地理標志權的沖突,應依據照顧在先權利下的社會利益最大化原則進行個案審查,區別對待。
[關鍵詞] 地理標志 商標 沖突
知識產權權利競合是知識產權法學界近來頗為關注的話題,作為其子權利的地理標志權與商標權關系之探討仍有待深入。本文擬針對日益突出的地理標志權與商標權的競合問題管抒己見,以期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地理標志權與商標權概念之界定
(一)地理標志與商標
根據TRIPS,地理標志「系指下列標志:其表示出某商品來源於某成員地域內,或來源於該地域中的某地區或某地方,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徵,主要與該地理來源相關聯。」[1]它具有兩個特徵:(1)真實性。地理標志必須是一個國家、地區或地方的實名,而不是虛假的、臆造的;(2)關聯性。地理標志並非單純的地理概念,它必須與特定產品的質量、聲譽和其他特徵相聯系。
值得注意的是,地理標志不同於原產地名稱。原產地名稱僅指名稱,而地理標志除指名稱外,還可以以符號、標記形式表現,例如,用艾菲爾鐵塔表示巴黎,用天安門表示北京等。
商標可分為一般商標和證明商標。一般商標是指一個企業用來區別另一個企業的商品和服務項目的標志,此種商標完全具備商標的一般特徵[2]。其中,最為本質的是一般商標具有顯著性,使之與他人的同種類商品或類似商品的商標相區別。證明商標是指由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具有監測和監督能力的組織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務上用以證明該商品或服務的原產地、原料、製造方法、質量、精確度或其他特定品質的商品商標和服務商標。
(二)地理標志權與商標權
地理標志權是指某一地域內特定商品生產者對其地理標志所享有的專有性權利。商標權是指商標注冊人享有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通過使用和轉讓,尤其是許可他人使用可以獲取經濟利益。商標權也可分為一般商標權與證明商標權。對於證明商標權的主體,筆者以為可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控制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具有監督能力的組織;另一方面是該組織以外的使用該證明商標的主體。本文以下論述側重於後一方面。
(三)地理標志權的保護模式
地理標志與商標都是商業標志,在功能方面具有許多共同點,這正如學者所言:「地理標志與商標在本質上都是一種識別性標記,基本功能都是用來區別商品的來源。因此,現代商標往往拓寬了商標的保護種類,將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納入其保護之列。」[3]而以專門法來保護地理標志,「將會使商標和原產地注冊登記機關分離,因而造成注冊審查工作的重復和資源浪費。如在確定商品類別和與在先權利是否沖突的檢索等方面均會造成不便」[4]。因此,在國外,除法國在農業部成立有專門負責原產地名稱的注冊和保護機構外,英、美、加、澳、德、日等大多數國家也通過《商標法》,以證明商標的形式來保護地理標志,這已成為國際慣例。經過近10年的努力,我國也已初步形成了以證明商標保護地理標志的格局。2002年修改後的《商標法》在國家法律層面確認以證明商標保護地理標志。所以,我國應尊重傳統,順應潮流,整合地理標志權與證明商標權,用證明商標保護地理標志,充分發揮現有的商標法律制度的作用,以節約法律資源。這也完全符合TRIPS協議的要求。
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隨著地理標志保護的新發展,權利主體保護自己權利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而由於法律的穩定性和滯後性,使得《商標法》的相關規定難以充分保護地理標志,這可求助於《反不正當競爭法》。因為《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在共同的目標——維護企業、個人對其地理標志的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維護健康的經濟關系特別是公平的競爭關系的激勵下,在共同的原則——誠實信用和利益平衡原則的指導下,分別以不同的機制、不同的切入角度、不同的發展方式出現,針對相同的客體——地理標志產生交易活動,所以,這兩套制度是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拋開其中任何一項制度,地理標志的保護機制都是不完善的,權利人只有綜合運用這兩項法律制度,才能充分保護其自身的利益。
二、地理標志權與一般商標權沖突之表現形式及原因
(一)地理標志權與一般商標權沖突之表現形式
1.在先注冊的商標權與在後由商品檢驗檢疫局授予的地理標志權的沖突。即某民事主體已經獲得了以地理名稱的文字或代表圖形或其組合為構成要素的商標。而後,國家質檢總局又受理了該地產品的地理標志保護申請,從而產生兩權論爭。
例如,2002年2月25日,「東阿阿膠」被認定為原產地保護標記(地理標志),並據此予以保護。就在有關公告發布不到一個月里,東阿阿膠集團對此提出異議,理由是該公告侵犯了東阿阿膠集團對注冊商標「東阿阿膠」依法享有的權利[5]。
2.一般商標權與地理標志權(證明商標權)的沖突。我國《商標法》只禁止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作為商標注冊,而不禁止縣級行政區劃以下的地名注冊為商標,這樣的規定顯然使縣級以下行政區劃的地名可被獨占使用。
例如,西湖龍井茶的主要產地——梅家烏,作為一個村,就可以被注冊為商標。這必然損害產地內相關商品生產經營者的利益,並使梅家烏這一龍井茶的傳統產地造成巨大損失。而且若被產地外的單位或個人注冊,以及注冊人允許產地外的市場主體使用,就會混淆商品來源,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6]。
3.期待地理標志權與在先注冊商標權的沖突。即某一區域的眾主體認為某一商品其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徵主要取決於該地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人文背景等因素,主張應由眾主體統一享有地理標志權,而此地理標志已先由他人注冊為商標而產生沖突。
例如,金華火腿是金華的傳統名特產品,千百年來金華火腿的生產地域一直限制在舊金山府屬八縣,成為金華的代名詞。但是「金華火腿」卻被注冊為商標,輾轉由不屬於金華地區的省食品公司持有,每年從金華所屬縣市的各火腿廠收取近百萬元的商標使用費,外地廠家只要繳納商標使用費也可生產金華火腿。金華人認為自己的傳統名特產品和商標為人所控,與省食品公司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論爭,主張行使自己的地理標志權。
(二)地理標志權與一般商標權沖突之原因
1.基礎原因:同屬識別性標志權。作為知識產權子權利的地理標志權與商標權均是一種識別性標志權利,其客體地理標志和商標都是用於產品或服務之上的標記、符號,對消費者起著廣告宣傳的作用,在視覺效果上容易產生混淆。這使得各市場主體對自己的地理標志、商標極為重視,欲最大程度地使之能分別實現標示產品品質,區別產品來源的功能。
2.內在驅動:蘊含巨大經濟利益。地理標志與商標所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喚醒了人們的知識產權意識,使曾經潛在的沖突凸顯出來。某一區域的特定商品經過千百年的歷史積淀,獲得了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使其本身就具有了經濟價值。而企業在注冊商標時,又會努力尋找一種既具內蘊價值又含外生價值的商標,於是,延續至今的代表著特定品質的地名則成為商標法修訂前的一個極優選擇。
3.歷史遺留:法律改前許而改後禁。我國1982年頒布的《商標法》並未禁止地名商標,因此,許多符合地理標志特點的地名被注冊為商標。1993年修改後的《商標法》則明確規定:「縣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義的除外;已經注冊的使用地名繼續有效。」這樣,在1982年至1993年間的地名商標就得以存留,以致相互產生沖突。
三、地理標志權與一般商標權沖突解決之嘗試
分析地理標志權與一般商標權沖突的各種原因,可以知道,基礎原因是地理標志成為地理標志所必需的,是不可更改的;歷史遺留是歷史的原因,以後不會再發生。因此,要解決地理標志權與一般商標權的沖突,只能從兩者的內在驅動原因切入,通過國家調控確定利益之所向。此外,要解決此問題,還應根據某種價值取向,確定一個基本原則。筆者認為,一個可能的合理的價值取向應是照顧在先權利下的社會利益最大化原則。
我們應尊重國家法律所賦予企業的以地理名稱命名的一般商標權,照顧在先權利,不能因之與地理標志權相沖突而將之一概否定,成為地理標志權的犧牲品。同時,也不能聽憑那些沒有得到很好保護和利用的此類商標苟延殘喘,而應秉承社會利益最大化原則,比較商標所生之增值與其外部性,以確定到底應優先保護哪一種權利。具體如下圖所示:
如圖所示,「a0」表示在國家法律未賦予企業或地域內的眾主體以一般商標權和地理標志權時,地域內某種商品因其所在的特定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人文因素而具有較高品質,從而自發地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並廣為傳播。地域內的眾主體通過對其所產的該特定商品標注原產地名,消費者識記原產地,而自發地受益於其產地的信譽值。「a1」表示在「a0」所代之產地信譽變化過程中的某點(p),個別企業搭了一個便車,將該地理標志注冊為自己的商標,這相當於踩在地域內眾人的肩膀上,繼續利用並創生該地理標志的無形資產。這樣,就會產生如下問題,企業注冊該商標之後,並非只使自己受益,還要產生外部性,這個外部性就是使地域內其他眾主體的利益受影響。以金華火腿為例,一方面,省食品公司取得「金華火腿」注冊商標,其他金華人在其生產的火腿上標注金華火腿的權利就受到限制。他們不能將「金華火腿」作為商標使用,也不能隨便在包裝上標注「金華火腿」,因為這容易引起所謂的消費者的混淆,有不正當競爭之嫌。這時,他們只能在商品的產地欄註明產地金華,而且還得符合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消費者在認牌購物時,一般會首先關注商品的商標,一看商標是「金華火腿」,第一反應往往為這就是產在金華地區的那種質量較好的火腿,於是就購買了。而很少會有消費者先不看商標去找那字體較小,相對並不顯眼的產地:浙江金華。除非是在沒有標注「金華火腿」的火腿中選擇時,才有可能依據產地來判別。這樣,就使原來的a0變成了a2。
再來計算一下社會總價值的變化情況。設y(社會總價值的變化)=一般商標所增之值-地域內主體所減之值。具體到圖示,即是y=y1y0-y0y2。此處,y1y0、y0y2為向量,可能為正,也可能為負。y可能大於零,也可能小於零。若大於零,則表示社會總價值增加了;反之,則表示社會總價值減少了。根據先前我們確定的社會利益最大化原則,在社會總價值增加時,應允許一般注冊商標繼續存在;在社會總價值減少時,應注銷一般商標,代之以證明商標保護地域內眾主體的利益。當然,對於允許繼續存在的一般商標,在每次續展時,主管部門都應重新考查y的情況,以便正確審時度勢,作出科學合理的決定。此外,對於那些已經產生第二含義的商標,就可以不必再審查了,因為此時原本缺乏顯著性的地理標記,通過連續使用已成為消費者藉以判明商品來源的標志,從而具備了顯著性。
[參考文獻]
[1]鄭成思.WTO知識產權協議逐條講解[Z].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88.
[2]陶希晉.中國民法學•知識產權法[Z].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557.
[3]吳漢東.無形財產權制度研究[Z].法律出版社,2001:481.
[4]張今.知識產權新視野[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281.
[5]岳善勇.原產地保護起異議——東阿阿膠集團為自家商標討說法[N].知識產權報,2002-04-17.
[6]周燕.完善我國產地標志保護法律制度的思考[J].南開學報,2001,(6).
6. 地理標志權的法律屬性
在以往的學術研究中,多將地理標志等同於地理標志權,將探討地理標志權的法律屬性多表述為地理標志的法律屬性。這其實不利於對地理標志進行全面的研究和把握。從最基本的權利和義務的角度來審視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尤其是國際法的保護,最根本的問題還在於對地理標志權的認識問題。所謂地理標志權,是指附著在來源於特定地區的特定商品上的權利束。
從《巴黎公約》開始到《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地理標志一直都是作為一種民事法律事務中知識產權的內容加以規定,所以也造就了一批學者直接將地理標志權的法律屬性武斷地界定為一種私權利。如TRIPS協議明確規定知識產權是一種私權,進而作出「雖然地理標志的使用人不能是某地域內的一個企業或個人,但是這種使用主體的擴大絲毫也不能改變地理標志的私權屬性」。依協議規定,賦予利害關系人享有禁止第三人以任何不正當手段使用地理標志的法律救濟屬於其財產權利的行使和保護。成員域內法為地理標志提供的法律救濟不管是民事司法程序還是行政程序,都是對民事權利的保護。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民事法律制度,一方面是財產法領域有形財產法律規范和無形財產法律規范分離的結果,另一方面又是知識產權領域私法與公法、實體法與程序法綜合的產物,然而公權力的介入,公私法的相互滲透,並未改變知識產權是民事權利的本質屬性。上述兩種典型的論斷都將地理標志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私權利。但不能簡單的從TRIPS協議的規定和財產權的淺顯認識出發將地理標志權認定為一種私權利。相反,地理標志權兼具私權和公權的特徵。如果遵從現行學術研究的態勢和公法、私法以及第三法域的分法,它這種法律屬性當屬於經濟法或第三法域性質的權利。 地理標志權同時蘊含了對特定地域環境權的保護。根據《里斯本協定》和TRIPS協議對「原產地標記」和「地理標志」的定義中,不難看出地理標志至少涉及三個標准或內涵三個構成要件,即(1)用於標明商品地理來源的標志;(2)與特定地域有關;(3)商品的質量、信譽或其他特性主要歸因於特定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以一項地理標志的構成與當地特定的自然環境因素是密切相關的。如法國的香檳酒,主要就是因法國東北部一個省的名稱,該地區特定的自然和地理因素決定了該種加汽葡萄酒盛名於世。再如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的Basmati大米產於印度次大陸的最北端,其產區橫跨印度和巴基斯坦。該地區氣候獨特,最低氣溫達到零下120F;土壤肥沃,因為含有豐富磷元素的恆河水和印度河水灌溉這片沃土,從而匯聚了具有獨特品質的Basbati大米。所以在特定地理地區的商品,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受當地地理條件的約束,也就是說自然因素在地理標志中起著舉足輕重的決定因素。一旦特定地域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該地域內具有特定自然因素的產品及其地理標志就不再具有給予特別保護的必要。反過來,地理標志的保護過程中應當加強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或者說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本身就蘊含著對特定生態環境的一種間接保護。地理標志權應當包括一定程度的環境權益,即意味著地理標志權人負有保護生態環境的義務,維護當地獨特生態環境的權利。
從生態意義的角度來理解地理標志權:(1)地理標志權具有生態性。享受地理標志保護的特定產品主要取決於特定地區的生態環境因素,如法國香檳、印度的Basmati大米。再加上當地人民的聰慧,最終形成具有地理標志的特定產品。但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之間仍然具有層次性,即自然因素前置於人為因素,並最終決定了人為因素的作用效果。因此,一項地理標志的形成是以自然因素為前提,輔以人為的智力創造。所以在對地理標志的保護過程中,不能過分的誇大人為的作用,主張只保護當地部分生產者的權益。實際上,更應當注意的是在保護當地生產者權益的同時,強調他們對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的義務。以生態環境質量的維持或提高作為保護生產者其他地理標志權益的限制性標准。(2)地理標志權不僅僅是私法意義上的私權,而且更應當是整個社會本位乃至全球本位上的介於公權與私權之間的一種權利。我們不能只仰賴於私權對地理標志的保護,它的作用被私的利益之上的原則和優先的保護對象所限制。相反,獲得保護的特定群體會利用這種所謂的私權對生態環境進行盤剝,造成整個生態利益的降低。如果將地理標志權當作一種私權之外的權利加以保護的話,既有利於對特定生態環境的保護,又有利於保持特定自然品牌的維持,從而最終有利於該地域特定產品的生產者的長久利益,包括後代的利益。 從地理標志的商標法律保護途徑來看,地理標志權也不單純屬於私權的范疇。根據地理標志保護的立法模式的不同,一般可將地理標志的保護分為專門法保護和商標法保護兩種。專門法保護以法國和愛沙尼亞為典型,商標法保護以美國、德國和義大利為典型。在商標法的保護中,各國又通常以證明商標和集體商標的形式來達到保護地理標志的目的。《美國商標法》第45節、《美國注釋法典》第15篇第1127條講集體商標定義如下:所謂集體商標是由合作社、協會、團體或者組織的成員使用,也可以由這些合作社、協會、團體或者組織善意地商業使用或者將其申請注冊於本法規定的主注冊簿上的商品商標或者服務商標,包括用以標志集體、協會或者組織成員之間關系的標記。另外《美國商標法》第4節,《美國注釋法典》第15編第1054條也允許證明商標,包括低於來源標志的注冊。其將證明商標定義為:是指所有人以外的其他人使用,或者所有人具有善意的允許他人進行商業使用的意圖,並申請注冊於主注冊簿上的字詞、名稱、符號、設計或者其組合,以證明某人商品或服務的地域或者其他來源、原材料、生產工藝、質量、精確度或者其他特徵,或者商品或服務上的工作或者勞務由聯合會或其他組織的成員完成。我國新商標法對地理標志也規定了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的保護形式,並對其內涵作出解釋,即:「 本法所稱集體商標,是指以團體、協會或者其他組織名義注冊,供該組織成員在商事活動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該組織中的成員資格的標志。 本法所稱證明商標,是指由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具有監督能力的組織所控制,而由該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使用於其商品或者服務,用以證明該商品或者服務的原產地、原料、製造方法、質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質的標志。」由於地理標志權主體的多元性,為了更好的保障相關權利主體的利益,保證地理標志中財產權益的公平合理分配,維護地理標志中特有的生態權益,適用證明商標和集體商標兩種商標保護形式的根本法律宗旨就在於:(1)克服各獨立權利主體的私利的、無序的、甚至是惡性的競爭;(2)倡導在行業協會或相關政府行政監督機構在維護公平競爭和生態環境中的作用。雖然各國對證明商標和集體商標的定義各有不同,但在實體上和維護上述宗旨上是明確而統一的。另外,即使有了證明商標和集體商標的保護,但仍然無法使權利人阻止第三人在工商業活動中善意使用這樣的標記或標志,尤其這種商標不能對抗第三人合理使用地理名稱。
因此,地理標志的商標保護從立法的層面很好的說明了地理標志權的非私法性和非公法性,而是基於二者之間的一種法律權利。首先,權利主體的多元性表明,地理標志權不能完全歸屬於某一個單一的個體,相反是屬於在一定范圍內被共有的一種權利,這種共有的權利不能使用所謂的私權至上,所有權絕對等私法上的傳統原則。其次,如果將地理標志權賦予特定的部分生產者或經營者,那麼它們那種私的價值取向會最終衍生不正當競爭、侵害消費者權益和無休止的向大自然攫取資源或利益的結果。從學理上來講,這種結果正是市場乃至國際市場失靈的產物。根治這種市場自由就必須從宏觀的角度對市場進行適當的干預,而這種干預正是通過政府或者中介組織來實現的。地理標志商標保護中的團體協會和監督組織等就是這種意義上的適當干預組織,從而也明確了地理標志權是具有經濟法屬性的或者說是第三法語性質的權利。
7. 什麼是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的定義 對象與性質?
知識產權也叫"無形產權" 從廣義上講 也就是<<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中所劃的范圍(這是一種原則劃法,爭議頗多,可參照92年東京大會的劃法) 從狹義上講 則包括工業產權和版權兩部分 根據我國有關知識產權法律規定 我國的知識產權類型主要包括著作權 商標權和專利權等權利類型
知識產權的對象是"知識" 知識產權的性質包括 1無形 2專有性 3地域性 4時間性 4可復制性 我給出三個知識產權定義的版本,
知識產權定義1.0、2.0、3.0。1.0的版本就是根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和《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的定義。它把知識產權定義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版權,另外一個部分是工業產權。
所謂版權就是著作權,現在在我們中國在我們國家的法律當中,兩個詞同時使用,叫版權也叫著作權。我參與過多項知識產權的立法,或者叫著作權或者版權,國內主張這個權利叫版權和著作權的人數差不多,每次討論的時候,協調一致,所以我們現在民法通則講著作權(版權)。
我們國家《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和版權是同一個東西,所以中國的法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管理著作權的機關叫國家版權局,但是有一點要清楚,版權不是出版權,而是指著作權。工業產權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和制止不正當競爭。「巴黎公約」和「伯爾尼公約」定義是傳統的定義,同時是基礎的定義,它是其他公約採納並且作為基本原則的定義。
知識產權定義的2.0版本是指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也就是WIPO所做的定義。這個定義規定知識產權包括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表演藝術家、錄音和廣播的演出,這只是指與著作權有關的出版者音像製品的製作者、藝術表演者的權力。第三,在人類一切活動中的發明是指專利。第四,科學發現。
第五,外形設計,工藝品的外觀設計。第六,商標服務標記、廠商名稱和牌號,這是講商標和品牌。第七,制止不正當競爭。第八,在工業、科學、文學藝術領域內其他一切來自知識活動的權利。 這個定義的版本是我在科技部工作期間,參與知識產權活動比較喜歡的一個定義,為什麼呢?它是涵蓋面最廣,對知識產權未來的發展留下足夠空間的包容性最大的定義。因為它裡面有兩項是「巴黎公約我」定義里沒有的,一是科學發現,盡管到目前為止,在我們國家和世界主要國家立法當中還沒有「科學發現法」,但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已經給它留好了位置。第二,還有一個大口袋,就是最後一項,在工業、科學、文學藝術領域內,其它一切來自知識活動的權利。
世貿組織的知識產權,每過一段時間要進行一段討論,要修訂,其中修訂進去的就是把目前法律當中還沒有保護的來自知識的權利補充進去,所以中國同其它國家關於科技合作知識產權的協議當中,有關知識產權的定義一般都注並使用世界知識產權所給的定義。
知識產權定義的3.0版本就是世界貿易組織知識產權協定所做的定義。這個協定的全稱叫做關於與貿易油橄的知識產權協定,它是在承認「巴黎公約」和「伯爾尼公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有關定義的基礎上和以前的協議相銜接的從推進經濟全球化的角度所做的定義,在這個定義當中包含這些內容:版權和有關權(包括計算機軟體)第二是商品商標和服務商標,特別強調對馳名商標給予特別的保護,三是工藝品的外觀設計,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著生活質量的上升,大家對產品的外形設計,得富有敏感和適合工業應用的產品非常歡迎,所以外觀設計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產權。海爾曾經跟我們說過,他每天申請幾個專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觀設計專利。
第四,地理標志。第五是發明專利。第六,植物新品種,是指發現野生或者是經過培育開發的植物品種,只要它具有新穎性、特異性、移植性,並且有適當的命名,像專利一樣可以富於它品種權,如果我們在座有從事耨也的同志,希望你們關注「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這個條例從99年到現在已經實施六年了。如果你的發明、你的發現是草本的品種,歸農業部如果說母本的歸國家林業局管。第七,集成電路不圖設計。第八,未公開的信息(商業秘密)。什麼商業秘密,包括技術密集和經營秘密,只要這個秘密沒有公開過,用法律的話說,法律內容和精確的輪廓不能從公共渠道獲得,第二是有價值的有用的,獲得了這項技術秘密、經營秘密,能夠取得經濟利益或者是形成競爭優勢。
8. 知識產權法. 題:名詞解釋 1:發表權 2:創造性 3.集體商標 4.地理標志 5.平行進口 幫
發表權,也稱公開作品權,指作者對其尚未發表的作品享有決定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是著作權法中規定的著作權中的一項權利。
9. 地理標志權是否屬於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
屬於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
地理標志權作為一種新型知識產權,具有知識產權的一般性特徵,但同時又體現了其自身的獨特性特點,主要體現在地理標志權有一個由公權和私權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內容豐富的權利體系,是一種對國際市場失靈和國家間政府失靈進行雙重矯正的產物,是市場調節和國際宏觀調控關聯耦合的結果。
所謂地理標志權是指為國內法或國際條約所確認的或規定的由地理標志保護的相關權利。 在法律層面上對地理標志予以保護不僅僅是對地理標志的一種技術上的鑒別和判斷,更主要的是注重對地理標識進行法律保護的終極目標,明確附著在地理標志上的權利特點和權利內容,從而最終指導立法的方向。
資料來源:http://ke..com/link?url=mXYZ1Pgl8xVBASYWDy7nU__x9g3KHnf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