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現今有哪些高科技領先於世界
超級稻研究
超級稻研究再上新台階,審定優質超級稻新品種百餘項;水稻功能基因組取得新進展,獲得一大批具有重要農藝性狀的功能基因,研究水平處於國際領先。
載人航天圓遨遊太空之夢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活動的國家!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發現新粒子
2006年1月6日,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分析粲粒子J/ψ衰變到1個光子和3個介子的過程中,北京譜儀國際合作組觀測到一個新粒子。該新粒子質量約為1835兆電子伏特,壽命約為10~23秒,人類的正常知覺根本無法感受到它的存在。有關專家指出,如果發現普通誇克模型以外的新型粒子,將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和自然界的認識。
青藏鐵路實現全線通車
2006年7月1日,經過10多萬築路大軍歷時5年的艱苦奮戰,破解了千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術難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創造了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開啟了人類客運火車穿梭「世界屋脊」的新紀元。
三峽大壩百項科技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
三峽壩建成,使我國的水利科技創新成果達200餘項,近30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00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30項水利水電類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高溫氣冷實驗堆研究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實現72小時滿功率發電運行,使中國模塊化高溫氣冷堆的研究與建造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為研發第四代核能系統創造了有利條件。
高性能計算機關鍵技術的突破
曙光4000A高性能計算機的研製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能製造和應用十萬億次級商用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
B. 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標志是什麼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了怎樣的作用
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應用為主要標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帶來了生產技術的根本變革,同時也導致了社會結構和文明性質的深刻變化,使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大大改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帶動「新經濟」的騰飛。
第三次產業革命及其影響是世界范圍的,西歐則是其重心之一,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自然科學革命就已經成為技術革命的先導。
而在第三次產業革命中,科學理論的突破對生產技術的變革發揮了更為重要的指導作用。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為第三次產業革命做了最初的理論准備。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等人創立的量子力學改變了牛頓力學的物質觀、時空觀和運動觀。30年代發展起來的原子物理學揭示了原子核裂變的奧秘,為人類利用原子能開辟了道路。
二戰後建立的高能物理學進一步研究了構成原子核的眾多基本粒子的結構和轉化規律,推動了核技術的發展。
(2)蘇聯科技成果擴展閱讀:
革命背景:
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新科學技術革命,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代表,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
這次科技革命被稱為「第三次技術革命」。第三次技術革命的出現,既是由於科學理論出現重大突破。
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的形成,也是由於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對高科技迫切需要的結果。
第三次技術革命同前兩次技術革命相比,有三個特點:
1、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方面起重越來越重的作用,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隨著科學實驗手段的不斷進步,科研探索的領域也在不斷開闊。
3、科學技術各個領域之間相互聯系加強,在現代科技發展的情況下,出現了兩種趨勢:一方面學科越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
研究越來越深入化,另一方面學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相互聯系滲透的程度越來越深,科學研究朝著綜合性方向發展。
C. 關於中國的成就歷史。
1、嫦娥四號著陸月背 中國航天奇跡讓世界驚訝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12月30日8時55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環月軌道成功實施變軌控制,順利進入預定的月球背面著陸准備軌道。
2019年2月15日,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發布嫦娥四號著陸區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嫦娥四號著陸點命名為天河基地;著陸點周圍呈三角形排列的三個環形坑,分別命名為織女、河鼓和天津;著陸點所在馮·卡門坑內的中央峰命名為泰山。
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預選區域著陸,並傳回了世界首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古老又神秘的月球背面,迎來了首個「地球行者」。
2、雜交水稻的培養。
自2007年以來取得巨大的增產、增收效應,全國已有7個省市實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參加的縣(市、區)由20個增加至2012年50個,面積達882萬畝。截至2012年,累計示範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做出了新的貢獻。
3、體育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體育產業全面發展,全民健身蓬勃發展,競技體育取得歷史性突破。有超過100萬個體育場館和超過65萬名社會體育指導員。 「十一五」期間,中國運動員共贏得634個世界冠軍,世界紀錄達到88次。
世界聞名的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中國人民百年的期待,成為奧運史上無與倫比的盛會,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51枚金牌,21枚銀牌和28枚銅牌。金牌榜上排名第一。
8月8日被定為「全民健身日」,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全國性體育節日。
4、中國高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的交通線路總長度大大增加。中國已經擁有可與發達國家相媲美的運輸網路。中國的運輸干線繼續延伸到內陸和邊境地區,交通網路不斷擴大,運輸能力逐步提高。
自2008年8月1日中國首條350公里/小時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開通以來,中國大陸的高速鐵路發展迅速。
根據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鐵路規劃,以「四縱四橫」快速客運網為主要骨架的高速鐵路建設全面加快北京,天津,滬寧,京滬,京廣,哈爾濱等地已建成。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
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系統掌握了時速200~250公里動車組製造技術,成功搭建了時速350公里的動車組技術平台,研製生產了CRH380型新一代高速列車。
5、港珠澳大橋落成通車 成為一項革命性創舉
據拉美社報道,2018年中國一項革命性創舉就是港珠澳大橋落成,這項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工程項目把香港、澳門和珠海緊密聯系在一起,大大縮短了往返三地的路程時間。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從設計到建設完工歷時14年,它集橋、島、隧於一體,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D. 你還知道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請舉出四個例子
關於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有以下:
1、人類基金組計劃
2000年2月12日,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六國科學家聯合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其分析結果,人類基因組的完成圖繪制完成。
繪制出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破譯出人類全部遺傳信息。這一計劃的實施將為人類自身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依據,給醫葯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變化,將促進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及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2、神舟五號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
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標志著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太空漫步
神舟七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器,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神舟七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全長9.19米。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將宇航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送入太空。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4、嫦娥三號
2013年12月14 日, 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預選著陸區域成功著陸,標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的國家。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12月2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當月14日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著陸器巡視器分離,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取得一定成果。
2017年1月9日,嫦娥三號工程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中國深海技術
2002年中國科技部將深海載人潛水器研製列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專項,啟動「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工作。
2009年至2012年,「蛟龍」號接連取得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成功。
2012年6月30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試驗區成功進行7000米級海試的最後一次下潛試驗,下潛最大深度達到7035米。「蛟龍」7000米級海試的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下潛試驗都突破七千米,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可以說這次海試獲得圓滿成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由國家海洋局下屬的中國大洋協會組織多家科研單位共同承擔研製任務,中船重工七〇二所、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聲學所作為核心單位,聯合國內百餘家科研、生產部門和高校,在長達10年的研製和試驗過程中,攻克了中國在深海技術領域面臨的一系列空白和關鍵技術瓶頸。
E. 第三次科技革命初期,蘇聯領先於美國的新興科學技術成就是
答案B
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早於美國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的太空探索時代。
F. 1945年美蘇分了德國的科技成果。美國得到了導彈之父,而蘇聯得到了什麼
俄羅斯搶的是設備和一些武器成品 半成品 而美國幾乎搜颳了所有的資料和科學家 短期內看蘇聯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但觀看現代美國的科技 結果見分曉
G. 中國的十大世界之最
1、面積最大的洋: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它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南北最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寬約19000千米,總面積為18134.4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2、跨緯度最廣的洋:大西洋
大西洋(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佔地球表面積的近20%,原面積9165.5萬平方千米,在南冰洋成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2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溝深達9219米。大西洋呈「S」型,以赤道為界被劃分成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
此外,大西洋還有數個附屬海,較大的如地中海、加勒比海、北海、波羅的海、墨西哥灣等。大西洋南北距離甚遠,故氣候多樣,自北部格陵蘭島的極地氣候,直至西非、巴西沿岸的熱帶沙漠或雨林氣候,大西洋都囊括其中。而在歐洲、美國、加拿大以及巴西和幾內亞灣以南的海域則常年出現大風浪。
3、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中國)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4、面積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亞歐大陸是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的合稱,也做歐亞大陸,面積達5000多萬平方千米。從板塊構造學說來看,亞歐大陸由亞歐板塊、印度板塊、阿拉伯板塊和東西伯利亞所在的北美板塊所組成。
亞歐大陸亦可以是前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共和國所在的地域的雅稱。亞洲和歐洲地理環境復雜多樣,自然景觀銜接過渡,經濟與社會發展各有特色。
5、面積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丹麥)
格陵蘭島(丹麥語:Grønland;格陵蘭語:Kalaallit Nunaat),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2,162,313.54 平方千米。位於北美洲東北方,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
H. 當初蘇聯挖穿地球計劃,為何挖到1.2萬米就停了呢
截止到如今,人類已經發展出了強大而且先進的科技,然而無論是對外太空,還是地球的深處,我們依然知之甚少,在著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創作的《地心游記》當中,他們在地底世界發現了另外一番洞天,盡管如今的人們已經得知,地心深處是6000攝氏度的岩漿,哪怕是堅硬的金剛石由於密度和溫度的關系,在這里都如同黃油一樣軟,但依然無法阻擋人們對於地心深處的嚮往。
雖然沒有能達到打通地球的目的,1.2萬米的深度,甚至連地球表面6300公里的半徑都沒有達到,然而它依然做出了跨時代的貢獻,其鑽探深度,保持了數十年的紀錄,一直到2008年才被卡達一口石油鑽井打破,也希望在將來,人們能夠取得更大的科技成果。
I. 前蘇聯有哪些科學成就
1922年,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蘇聯科學家亞歷山大•弗里德曼指出,宇宙依然處在膨脹之中。 1934年,蘇聯科學家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切倫科夫發現,運行速度接近光速的粒子,當它穿過液體或半透明物體時發光。這種現象被後來物理學界稱為"切倫科夫輻射"。隨後這個原理被廣泛應用於高能物理中,用於檢測帶電粒子並測量它的速度。 1954年,蘇聯在奧勃寧斯克建立了世界第一座核電站,標志著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開端。 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此標志著人類活動進入太空。 1959年,蘇聯空間探測器「月球」Ⅱ號發回第一張月球背面的圖片。人類第一次了解到月球背面的景象。 1961年,蘇聯英雄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 1962年,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因凝聚態特別是液氦的先驅性理論,被授予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4年,蘇聯物理學家尼古拉•根納季耶維奇•巴索夫、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普羅霍羅夫和美國科學家查爾斯•湯斯共同獲諾貝爾物理獎。表彰他們分別獨立製成微[2]波激射器,並導致了激光器的發展。 1978年,蘇聯物理學家彼得•卡皮查因從事低溫學方面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1986年,蘇聯發射了和平號太空站,在2001年墜毀以前,它是人類最大的飛行器。
J. 新中國取得的成就
1、政治方面的成就:
港澳回歸,一雪百年恥辱;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
2、經濟方面的成就
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世界上10萬億俱樂部成員,是日本GDP的2倍。高鐵2萬公里,佔世界6成。鋼鐵產量,世界16億噸,中國佔8億噸;中國高速公路12萬公里,佔世界的52%,力壓美國佔世界第一;有六個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橋。
3、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北斗衛星,世界排名第二位;神舟飛船,載人航天;我國是世界第三個把飛行員送入太空的國家;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太空進行試驗;神威·太湖之光計算機,計算能力世界第一。
4、體育方面的成就
成功舉辦北京奧運;男足曾實現歷史性突破,闖入2002年韓/日世界盃賽;跳水從夢之隊時代到里約奧運會中國隊的金牌第一的超級夢之隊;中國橫掃世界乒壇;中國女排東山再起,兩奪世界冠軍,更奪得了里約奧運會金牌。
5、軍事方面的成就
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航母服役;四代重殲,世界第二個能造四代重型殲擊機的國家;雙體穿浪導彈艇,世界上第一種雙體穿浪軍用船隻;機動登陸平台艦,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中國有的半潛式運輸艦;蛟龍600,世界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
(10)蘇聯科技成果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1、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的歷史進入一個新紀元。
2、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3、佔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