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境內轉讓定價

境內轉讓定價

發布時間:2021-01-01 18:34:08

① 公司跟股東借款需要交稅嗎

需要分兩種情況進行處理:

1、約定利息的公司需要為股東代扣個人所得稅。

個人取回得借款利息屬於「答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單位借款支付利息的同時不要忘記代扣個人所得稅。

2、若個人股東無償借款給企業,沒有取得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1)境內轉讓定價擴展閱讀

企業若是向股東借款,由於屬於關聯關系,還要注意債資比2:1的限制規定。

《企業所得稅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企業從其關聯方接受的債權性投資與權益性投資的比例超過規定標准而發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財稅〔2008〕121號第一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實際支付給關聯方的利息支出,不超過以下規定比例和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有關規定計算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的部分不得在發生當期和以後年度扣除。企業實際支付給關聯方的利息支出,除符合本通知第二條規定外,其接受關聯方債權性投資與其權益性投資比例為:(一)金融企業,為5∶1;(二)其他企業,為2∶1。

② 急!急! 急!財政與稅收

作業第一題都已經有答案了,你還沒去看嗎?
1.(2000+100+100×17.5)×33%=12705

2.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率是怎樣規定的?
答:納稅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依照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具體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等外商投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外國商社、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從事生產經營的,或雖未設立機構、場所而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外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此外還包括從事經營活動的其他組織。
征稅對象: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
稅率:企業所得稅稅率分為基本稅率、優惠稅率兩類。
(一)基本稅率。居民企業,以及在中國境內設有機構、場所,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按25%比例稅率征稅。
(二) 優惠稅率。為了照顧眾多小型企業和微利企業的實際困難,參照國際上一些國家對小企業採用較低稅率征稅的優惠辦法,對小型微利企業採用20%的比例稅率。對非居民企業在我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而取得的來源於我國境內的所得,或者雖設有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該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所得,按10%的稅率徵收。
3.新舊企業所得稅的主要區別有哪些?
納稅人義務人
新法將外資企業列入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
新《所得稅法》將繳納所得稅的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並採用「登記注冊地標准」和「實際管理機構地標准」相結合的辦法,同時,對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做了明確界定。
居民企業是依照中國法律、法規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非居民企業是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法規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從概念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里既包括內資企業也包括外資企業。
在納稅人范圍的確定上,新稅法明確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作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這與現行稅法的有關規定是基本一致的。同時,為了增強企業所得稅與個人所得稅的協調,避免重復征稅,企業所得稅法明確了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適用本法。
稅率
我國現行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均為33%。同時,對設在經濟特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在經濟特區設立機構、場所從事生產、經營的外國企業和設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等減按15%的稅率徵收;對設在沿海經濟開放區和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減按24%的稅率徵收;對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至10萬元和3萬元以下的分別實行27%和18%的照顧稅率。
根據全國企業所得稅稅源調查資料測算,在現行內資稅法、外資稅法的實施過程中,內資企業平均實際稅負為25%左右,外資企業平均實際稅負為15%左右,內資企業高出外資企業近10個百分點。
為了促進統一、規范、公平競爭市場的建立,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內、外資企業適用統一稅率25%。符合條件的微利企業可享受20%的優惠稅率。
從新法調整的稅率可以看出,包括港澳台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所得稅從15%提高到25%,整體稅負有所上升,內資企業的整體稅負下降。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159個實行企業所得稅的國家和地區的平均稅率為28.6%,中國周邊18個國家的平均稅率則為26.7%。相比之下, 25%的稅率,在國際上屬於適中偏低的水平,從而有利於保持我國稅制的競爭力,進一步促進和吸引外商投資。
稅前扣除
目前,內資、外資企業所得稅在成本費用等稅前扣除方面規定不盡一致,總體上是內資企業偏緊、外資企業偏松。如,內資企業所得稅實行工資限額扣除制度,即每人每月工資稅前扣除限額最高為1600元,超過限額部分要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而外資企業所得稅則按實際發放工資的全額,作為費用在繳納所得稅前據實扣除。
稅前扣除辦法的不一致,是造成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實際稅負相差較大的原因之一。為此,新稅法對企業實際發生的各項成本費用扣除做出統一規范並將在與新稅法同步實施的事發實施條例中對具體的扣除方法做出規定。包括工資支出、公益性捐贈支出等,實行一致的政策待遇,按照統一的扣除辦法和標准來執行。由於新稅法擴大了稅前扣除標准,縮小了稅基,新稅法實施後,企業的實際稅負將明顯低於名義稅率。
在新《企業所得稅法》中,企業將實行工資支出據實扣除制度。而目前,內資企業所得稅實行計稅工資制度,外資企業所得稅實行據實扣除制度(即按企業和單位實際發放的工資據實扣除)。對內資企業取消了工資限額扣除政策,實行與外資企業一致的工資支出據實扣除政策,使企業工資支出得到足額補償,可以進一步降低內資企業的稅負水平。
在對企業的公益性捐贈方面,新稅法進一步擴大了稅收支持社會公益捐贈的力度,將內資企業和單位的捐贈稅前扣除比例由3%提高至12%。同時,借鑒國際通行作法,將現行對外資企業捐贈稅前扣除從無比例限制統一到12%的比例上,實行內外資企業一致的政策。12%的捐贈扣除比例在國際上屬於較高水平。按照上述稅前扣除比例和目前企業公益性捐贈的一般水平,企業的公益性捐贈基本上可以在稅前扣除。實行捐贈扣除比例限制,主要是為了堵塞稅收漏洞,防止部分企業利用捐贈扣除達到少繳稅的目的。
在對企業的廣告費扣除方面,新法規定,企業的廣告支出不超過當年銷售收入15%的部分,都可以據實扣除;超過比例部分可以結轉到以後年度扣除。而目前,對內資企業,企業廣告費用的扣除實行分類扣除政策:一是高新技術企業等可以據實扣除;二是糧食類白酒廣告不得在稅前扣除;三是其他企業的廣告費支出按當年的銷售收入的比例(包括2%、8%、25%)扣除,超過比例部分可結轉到以後年度扣除。在對外資企業的政策中,企業發生的廣告費用據實扣除。
稅收優惠
新的企業所得稅法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借鑒國際上的成功經驗,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要求,對現行稅收優惠政策進行適當調整,將現行企業所得稅以區域優惠為主的格局,轉為以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兼顧社會進步的新的稅收優惠格局。
為統一內資、外資企業所得稅稅負,結合各國稅制改革的新形勢,新法對現行稅收優惠政策進行了下面的調整:
(一)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實行20%的優惠稅率。
事實表明,小企業占我國的企業總量比重很大,小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自主創新、吸納就業的優勢。為了更好地發揮它們的優勢,新稅法利用稅收政策鼓勵、支持和引導小企業的發展。參照國際通行做法,新稅法規定對符合規定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實行20%的優惠稅率。
(二)將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高新技術企業15%低稅率優惠擴大到全國范圍(草案第二十八條)
借鑒國際稅收政策和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考慮到我國目前對高新技術企業實行的15%的優惠稅率,僅限於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區內區外政策待遇不一致,難以充分發揮這項優惠政策的有效作用。因此,新法規定在全國范圍內,對高新技術企業實行15%的優惠稅率,不再作地域限制。這項規定的目的是繼續保持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的步伐,推動我國產業升級換代,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新增了對創業投資機構、非營利公益組織等機構的優惠政策,以及對企業從事環境保護項目所得的優惠政策。
為了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資到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新稅法規定,對創業投資企業實行按企業投資額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的優惠政策,從而有利於風險投資盡快回收,減少投資風險,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和發展。
(四)將目前環保、節水設備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政策擴大到環保、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
這項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鼓勵企業加大對以上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更加突出產業政策導向,貫徹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於我國節約型社會的建設
(五)保留了對國家重點扶持的基礎設施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保留了對技術轉讓所得的稅收優惠政策;保留了對農林牧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六)用特定的就業人員工資加計扣除政策替代現行勞服企業直接減免稅政策;用殘疾職工工資加計扣除政策替代現行福利企業直接減免稅政策;用減計綜合利用資源經營收入替代現行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直接減免稅政策。新法三十、三十三條規定,安置殘疾人員及國家鼓勵安置的其他就業人員所支付的工資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產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計收入。
(七)法律設置的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的特定地區(即經濟特區)內,以及國務院已規定執行上述地區特殊政策的地區(即上海浦東新區)內新設立的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過渡性優惠;繼續執行國家已確定的其他鼓勵類企業(即西部大開發地區的鼓勵類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草案第五十七條)。
(八)取消了生產性外資企業定期減免稅優惠政策,以及產品主要出口的外資企業減半征稅優惠政策等。
(九)對企業研發費用實行150%加計扣除
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是新稅法規定稅收優惠的一項重要內容。為貫徹落實國家科技發展綱要精神,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引導企業增加研發資金的投入,新稅法實施後,與新稅法同步實行的實施條例中將具體規定企業的研發費用實行150%的加計扣除政策。這個扣除比例在全世界范圍內是比較高的,有利於提高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
另外,根據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見,草案增加了「企業從事環境保護項目的所得」和「企業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可以享受減免稅優惠等方面的內容(草案第二十七條),以體現國家鼓勵環境保護和技術進步的政策精神。
通過以上整合,草案確定的稅收優惠的主要內容包括:促進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鼓勵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農業發展及環境保護與節能、支持安全生產、促進公益事業和照顧弱勢群體,以及自然災害專項減免稅優惠政策等。
同時,為了緩解新稅法出台對部分老企業增加稅負的影響,新法規定,對新稅法公布前已經批准設立,依照當時的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享受低稅率和定期減免稅優惠的老企業,給予過渡性照顧:按現行稅法的規定享受15%和24%等低稅率優惠的老企業,按照國務院規定,可以在新稅法施行後5年內享受低稅率過渡照顧,並在5年內逐步過渡到新的稅率;按現行稅法的規定享受定期減免稅優惠的老企業,新稅法施行後可以按現行稅法規定的優惠標准和期限繼續享受尚未享受完的優惠,但因沒有獲利而尚未享受優惠的企業,優惠期限從新稅法施行年度起計算
特別納稅調整
反避稅制度是完善企業所得稅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借鑒國外反避稅立法經驗,同時結合我國稅收征管的工作時間,企業所得稅法將反避稅界定為 「特別納稅調整」,建立了反避稅制度,加大了企業通過關聯交易逃稅的風險和成本,進一步完善現行轉讓定價和預約定價法律法規。
為了更好地防止避稅行為,新稅法規定,企業與其關聯方共同開發、受讓無形資產,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勞務發生的成本,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按照獨立交易原則進行分攤;企業可以向稅務機關提出與其關聯方之間業務往來的定價原則和計算方法,稅務機關與企業協商、確認後,達成預約定價安排;企業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就其與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附送年度關聯業務往來報告表。新稅法同時增加條款,防止跨國公司將國內產生的利潤轉移到稅率較低的國家納稅。
新稅法增列了「成本分攤協議」條款,要求關聯交易各方支出分攤、關聯交易定價有監控,並賦予企業提供合法交易證明材料義務,將明顯加大企業通過關聯交易逃稅的風險和成本。增加這些內容,強化了納稅人及相關方在轉讓定價調查中的協力義務,對成本分攤協議的認可和規范有利於保護本國居民無形資產收益權,防止濫用成本分攤協議,亂攤成本費用,侵蝕稅基。

閱讀全文

與境內轉讓定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