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蒸汽時代」襲、「電氣時代」、「信息時代」。(3分)
蒸汽機的
發明和使用;電力的廣泛應用;互聯網的出現。(3分)
(2)科技進步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改變著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增加了社會財富,豐富了人們的生活。(4分)同時也帶來環境污染、網路犯罪、世界動盪等一系列消極影響。(2分)但它對人類社會產生的積極影響遠大於消極影響。(2分)
(3)三大成就,法拉第的電磁感應理論;達爾文的進化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6分)影響:①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使機械能可以轉化為電能,使製造發電機成為可能。從而推動了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核心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3分)
②達爾文的進化論科學地解釋了生物物種的發展變化,是對生物學的一次重大發展,使人的認識從宗教迷信中解放出來。(3分)
③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打破了傳統物理學的觀念,確定了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基礎。使人的認識深人到微觀高速運動領域,其質能關系式奠定了利用原子能的理論基礎。(3分)
6. 什麼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是實現人與自然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和諧社會不僅要做到人專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屬,而且要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構建和
7. 話說,成果能掠奪的話,懂掠奪的人才是社會頂端的人吧要啥有啥,別人生產就行了
德是文明的產物,野蠻人之間沒有道德。
韋小寶自小在妓院中長大,妓院是最不講道德的地方;後來他進了皇宮,皇宮以是最不證明道德的地方。在教養上,他是一個文明社會中的野蠻人。為了求生存和取得勝利,對於他是沒有什麼不可做的,偷搶拐騙,吹牛拍馬,什麼都干。做這些壞事,做來心安理得之至。吃人部落中的蠻人,決不會以為吃人肉有什麼不該。
韋小寶不識字,孔子與孟子所教導的道德,他從來沒有聽見過。
然而孔孟的思想影響了整個中國社會,或者,孔子與孟子是歸納與提煉了中國人思想中美好的部分,有系統的說了出來。韋小寶生活在中國人的社會中,即使是井和皇宮中的野蠻人,他也要交朋友,自然而然會接受中國社會中所公認的道德。尤其是,他加入天地會後,接受了中國江湖人物的道德觀念。不過這些道德規范與士大夫,讀書人所信奉的那一套不同。
士大夫懂的道德很多,做的很少。江湖人物信奉的道德極少,但只要信替,通常不敢違反。江湖唯一重視的道德是義氣,「義氣」兩字,從春秋戰國以來,任何在社會上做事的人沒有一個敢勿視。
中國社會中另一項普遍受重視的是情,人情的情。
五
注重「人情」和「義氣」是中國傳統社會特點,尤其是在民間與下層社會中。
統治者講究「原則」。「忠」是服從和愛戴統治者的原則;「孝」是確定家長權威的原則。「禮」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原則;「法」是執行統治者所定規律的原則。對於統治階層,忠孝禮法的原則神聖不可侵犯。皇帝是國家的化身,「忠君」與「愛國」之間可以劃上等。
「孝」本來是敬愛父母的天性,但統治者過分重視提倡,使之成為固定社會秩序的權威象徵,在自然之愛上,附加了許多僵硬的規條。「孝道」與「禮法」
結合,變成敬畏多於愛慕。在中國的傳統文學作品中,描寫母愛的甚多而寫父愛的極少。稱自己父親為「家嚴」,稱母親為「家慈」,甚至正式稱呼中,也確定父嚴母慈是應有的品格,似乎直到朱自清寫出《背影》,我們才有一篇描述父愛的動人作品。「忠孝」兩字並稱之後,「孝」的德行被統治者過分強調,被剝奪了其中若干可親的成分。漢朝以「孝」與「廉」兩種德行選拔人才,直到清末,舉人仍被稱為「孝廉」。
在民間的觀念中,「無法無天」可以受,甚至於,「無法無天」,是蔑視權威與規律,往往有一些英雄好漢的含義。但「無情無義」絕對沒有,被摒絕於社會之外。
甚至於,「無賴」的人也有朋友,只要他講義氣。
「法」是規律,「天」是自然規律,「無法無天」是不遵守是不遵守規律與自然規律;「無賴」是不遵守社會規律。
但在中國社會中,「情義」是最重要的社會規律,「無情無義」的人是最大的壞人。
傳統的中國人不太重視原則,而十分重視情義。
六
重視情義當然是好事。
中華民族所以歷數千年而不斷壯大,在生存競爭中始終保持活力,給外族壓倒之後一次又一次的站起來,或許與我們重視情義有重大關系。
古今中外的哲人中,孔子是最反對教條,最重視實際的。所謂「聖之時者也」就是善於適應環境,不拘泥教條的聖人。孔子是充分體現中國人性格的偉大人物。孔子哲學的根本思想是「仁」,那是在現實的日常生活中好好對待別人,由此而求得一切大小團體(家庭,鄉里,邦里)中的和諧與與團結,「人情」是「仁」的一部分。孟子哲學的根本思想是「義」。那是一切行動以「合理」為目標,合理是對得住自己,也對得住別人。對得住自己午容易,要旨於不能對不起別人,尤其不能對不起朋友。
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父母和朋友是人生道路上的兩大支柱。
所以「朋友」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的關系並列,是「五倫」之一,是五大人際關系中的一種。西方社會,波斯,印度社會並沒有將朋友的關系提到這樣高折地位,他們更重視的是宗教,神與人之間的關系。
一個人和諧團結,互相講愛,在環境發生變化時能採取合理的方式來與之適應。這樣的一個人,在與別的人斗爭之時,自然無往不利,歷久而常勝。
古代無數勇武強悍,組織緊密,紀律森嚴,刻苦奮發的民族所以一個個在歷史上消失,從此影蹤不見,主要是他們的社會缺乏彈性。在社會教條或宗教教條下僵化了。沒有彈性的社會,變成了僵屍的社會。再兇猛剽悍的僵屍,終究會倒下去的。
七
中國的古典小說基本上是反教條反權威的。
《紅樓夢》反對科舉功名,反對父母之命的婚姻,頌揚戀愛,是對當時正統思想的叛逆。《水滸》中的英雄殺人放火,打家劫舍,雖然最後招安,但整部書寫的是殺官,反抗朝廷。《西遊記》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反抗玉皇大帝。《三國演義》寫的是歷史故事,然而基本主題是「義氣」而不是「正統」。
《封神榜》作為小說並不重要,但對民間的思想風俗影響極大,寫的是武王伐紂,「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也」,最精彩部分是寫哪吒反抗父親的權威。《金瓶梅》描寫人性中的丑惡(孫述宇先生精闢的指出,主要是刻畫人性的基本貪,嗔,痴三毒),與「人之初,性本善」的正統思想相反。《三俠五義》中最精彩的人物是朝廷時期白玉堂,而不是為官府服務的御貓展昭。
武俠小說基本上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
武俠小說所以受到中國讀者的普遍歡迎,原因之一是,其中根本的道德,是中國大眾所普遍同意的。武俠小說又稱俠義小說。「俠」是對不公道的事激烈反抗,尤其是指為了旁人所受的不公道而努力。西方人重視爭取自己的權力,這並不是中國人意義中的「俠」。「義」是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往往具有犧牲自己的含義。「武」則是以來反抗不正義的。中國人向平喜歡小說中重視義氣的人物。在正史上,關羽的品格,才能與諸葛亮相差極遠,然而在民間,關羽是到處受人膜拜的「正神」,「大帝」,諸葛亮中是智慧的象徵,中國人認為,義氣比智慧重要得多。《水滸》中武松,李逵,魯智深等人既粗暴,又殘,破壞一切規范,那不要緊,他們講義氣,所以是英雄。許多評論家常常表示不明白,宋江不文不武,猥瑣小吏,為什麼眾家英雄敬之服之,推之為領袖。
其實理由很簡單,宋江講義氣。
「義氣」在中國人道德觀念中非常重要。不忠於皇帝朝廷,起義,那是可以的,因為中國人的反叛性很強。打僧謗佛,咒道罵尼,那是可以的,因為中國人不太重視宗教。偷窺,搶劫,謀殺,通姦,殘暴等等罪行,中國民間對之憎厭的程度,一般不及外國社會中之強烈。但不孝父母絕對不可以,朋友也絕對不可以。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孝道」對繁衍種族,維持社會秩序有重要作用;「義氣」對忠誠團結,進行生存競爭有重大作用。「人情」對消除內部矛盾,緩和內部沖突有重要作用。
同樣是描寫幫會的小說,西洋小說中的《教父》,《天使的憤怒》等等中,的領袖,可以毫無顧忌的殘殺自己同黨兄弟,這在中國的小說中決計不會出現,因為中國人講義氣,絕對不能接受。法國小說家雨果《悲慘世界》中那個只重法律而不顧人情的,中國人也絕對不能接受。
士大夫也並非不重視義氣。《左傳》,《戰國策》,《史記》等史書中記載了不少朋友之間重義氣的史實,予以頌贊美。
西漢呂後當政時,諸呂想篡奪劉氏的權位,陳平與周勃謀平諸呂之亂。那時呂祿掌握兵權,他的好朋友酈寄騙他出遊而解除兵權,終於盡誅諸呂。誅滅諸呂是天下人心大快的事,猶如今日的撲滅「四人幫」,但當時大多數人竟然責備酈寄朋友(《漢書》:「天滅酈寄為友。」)這種責備顯然並不公平,將朋友交情放在「大義」之上。不過「朋友決不可」的觀念,在中國人心中確是根深蒂固,牢不可拔。
至於為了父母而違犯國法,傳統上更認為天經地義。儒家有一個有名的論題:舜的父親如果犯了重罪,官皋陶依法行事,要處以極刑,身居帝位的舜怎麼辦?標准答案是:舜應當棄了帝位,背負父親逃走。
「大義滅親」這句話只是說說好聽的。向來極重視親情人情的中國人很少真的照做。倒是「法律不外乎人情」,「情理法律兼顧」的話說更加振振有詞。說是「兼顧」,實質是重情不重法。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情」總比「法」重要。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雖得人稱道,但如他不揮淚,評價就大大不同了,重點似乎是在「揮淚」而不在「斬」。
八一個民族的自下而上與興旺,真正基本畢竟在於生產。中華民族所以歷久常存,基礎建立在極大多數勤勞節儉,能自己生產足夠的生活資料。一個民族不可能依靠掠奪別人的生產成果而保持生存,更不可能由此而偉大。許多掠奪性的民族所以在歷史上曇花一現,生產能力不強是根本原因。
民族的生存競爭道德是在自己能養活自己,其次才是抵禦外來的侵犯。
生產是性的,沒有什麼戲劇意味的事,雖然是自下而上的基本,卻不適宜於作為小說的題材,尤其不能作武俠小說的題材。
少數人無法無天不要緊,但如整個社會都無法無天,一切規范律則全部破壞,這個社會決不可能存在。然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情景不適宜作為小說的題材。正如男婚女嫁,養兒育女的正常家庭生活不適宜作為小說的題材。(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小說的第一句話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寫的是不幸的家庭。)但如全世界的男人都如羅密歐,全世界的女人都如林黛玉,人類就絕種了。
小說中所寫的,通常是特異的、不正常的事件與人物。武俠小說尤其是這樣。
武俠小說中的人物,決不是故意與中國傳統道德唱反調。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出於側隱之心;除暴安良,鋤奸誅惡,是出於公義之心;氣節凜然,有所不為,是出於羞惡之心;挺身赴難以德報怨,是出於是非之心。武俠小說中的道德觀,通常是反正統,而不是反傳統。
正統是只有統治者才重視的觀念,不一定與大眾的傳統觀念相符。韓非指責「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指責儒家召仁愛與人情,搞亂了嚴峻的統治,俠者以為手段,侵犯了當局的手段。
古典小說的傳統,也即是武俠小說所接受的傳統,主要是民間的,常常與官府處於對立地位。
九
武俠小說的背景都是古代社會。
拳腳刀劍在機關槍、之前毫無用處,這固然是主要原因。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現代社會的利益,是要求法律與秩序,而不是破壞法律與秩序。
武俠小說中英雄的各種行動--個人以來執行「法律正義」,殺死官吏,組織非法幫會,劫獄,,搶劫等等,在現代是的,不符合大眾的利益。這等於是的活動,極少有人會予同情,除非是心智不正常的人。因為現代正常的國家中,與是一體,至少理論上是如此,事實上當然不一定。
古代社會中俠盜羅賓漢、梁山泊好漢的行徑對大眾有利,施之於現代社會中卻對大眾不利。除非是為了反抗外族侵略者的佔領,或者是反對極端暴虐、不人道、與大多數為敵的專制統治者。
幸好,人們閱讀武俠小說,只是精神上有一種「維護正義」的感情,從來沒有哪一個天真的讀者去模仿小說中英雄的具體行動。
說讀了武俠小說的孩子會入山拜師練武,這種廉潔或事跡,也幾十年沒聽見了。大概,現代的孩子們都聰明了,知道就算練成了武功,也敵不過一支,也不必這樣的辛苦的到深山中去拜師了。
十
我沒有企圖在《鹿鼎記》中描寫中國人的一切性格,非但沒有這樣的才能,事實上也決不可能。只是在韋小寶身上,重點的突出了他善於適應環境與講義氣兩個特點。
這兩個特點,一般外國人沒有這們顯著。
關於適應環境,在生存競上是優點,在道德上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惡的。
就韋小寶而言,他大多數行動決不能值得贊揚,不過,在清初那樣的社會中,這種行動對他很有利。
如果換了一個不同環境,假如說是在現代的瑞士、芬蘭、瑞典、挪威這些國家,法律相當公正嚴明,社會的制裁力量很強,投機取巧的結果通常是很糟糕,規規矩矩遠比為非作歹有利,韋小寶那樣的人過去,相信他為了適應環境,會選擇規規矩矩的生活。雖然,很難想像韋小寶居然會規規矩矩。
在某一個社會中,如果貪污、作弊、行騙、犯法的結果比潔身自愛更有利,應當改造的是這個社會和制度。小說中如果描寫這樣的故事,譴責的也主要是社會與制度。就像《官場現形記》等等小說一樣。
十一
中國人的重視人情與義氣,使我們生活中憑添不少溫暖。在艱難和貧窮的環境中,如果在家再互相敵視,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充滿了冷酷與憎恨,這樣的生活很難過得下去。
在物質條件豐裕的城可以不講人情、不講義氣,生活當然無聊乏味,然而還得活下去。在貧乏的農業社會中,人情是必要的。
在風波險惡的江湖上,義氣是至高無上的道德要求。
然而人情與義氣講到了不顧原則,許多惡習氣相應而生。中國的一直不能上軌道,與中國人太講人情義氣有直接關系。拉關系、組山頭、裙帶風、不重才能而重親誼故鄉、走後門、不講公德、枉法舞弊、隱瞞親友的過失,合理的人情義氣固然要講,不合理的損害公益的人情義氣也講。結果是一團烏煙瘴氣,「韋小寶作風」籠罩了整個社會。
對於中國的處境,「韋小寶作風」還是少一點為妙。
然而像西方社會中那樣,連父母與成年子女之間也沒有多大人情好講,一切公事公辦,絲毫不能通融,只有法律,沒有人情;只講原則,不顧義氣,是不是又太冷酷了一點呢?韋小寶如果變成了鐵面無私的包龍圖,又有什麼好玩呢。
小說的任務並不是為任何問題提供答案,只是敘述在那樣的社會中,有那樣的人物,你們怎樣行動,怎樣思想,怎樣悲哀與歡喜。
以上是我在想韋小寶這小傢伙時的一些拉雜感想。
坦白說,在我寫作《鹿鼎記》時,完全沒有想到這些。在最初寫作的幾個月中,甚至韋小寶是什麼性格也沒有定型,他是慢慢、慢慢地自己成長的。
在我的經驗中,每部小說的主要人物在初寫時都只是一個簡單的、模糊的影子,故事漸漸開展,人物也漸漸明朗起來。
我事先一點也沒有想到,要在《鹿鼎記》中著力刻畫韋小寶關於(不擇手段地)適應環境和注重義氣這兩個特點,不知怎樣,這兩種主要性格在這個小流氓身上顯現出來了。
朋友們喜歡談韋小寶。在台北一次座談會中,本意是討論「金庸小說」,結果四分之三的時間都用來辯論韋小寶的性格。不少讀者問到我的意見,於是我自己也來想想,試圖一下。
這里的半點也沒有「權威性」,因為這是事後的感想,與寫作時的計劃與心情全然無關。我寫小說,除了布局、史實的研究和描寫之外,主要是純感情性的,與理智的沒有多大的關系。
因為我從來不想在哪一部小說中,故意表現怎麼樣一個主題。如果讀者覺得其中有什麼主題,那是不知不覺間自然形成的。相信讀者自己所作的結論,互相間也不太相同。
從《書劍恩仇錄》到《鹿鼎記》,這十幾部小說中,我感到關切的只是人物與感情。韋小寶並不是感情深切的人。《鹿鼎記》並不是一部重感情的書。其中所寫的比較特殊的感情,是康熙與韋小寶之間君臣的情誼,既有矛盾沖突、又有情誼友愛的復雜感情。這在別的小說中似乎沒有人寫過。
韋小寶的身上有許多中國人普遍的優點和缺點,但韋小寶當然並不是中國人的典型。民族性是一種廣泛的觀念,而韋小寶是獨特的、具有個性的一個人。劉備、關羽、諸葛亮、曹操、阿、林黛玉等等身上都有中國人的某些特性,但都不能說是中國人的典型。
中國人的性格太復雜了,一萬部小說也寫不完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他們都不是人,但他們身上也有中國人的某些特徵,因為寫這些「妖精」的人是中國人。
這些意見,本來簡單的寫在《鹿鼎記》的後記中,但後來覺得作者不該多談自己的作品,這徒然妨礙讀者自己的判斷的樂趣,所以寫好後又刪掉了。何況作者對於自己所創造的人物,總有偏愛。
「癩痢頭兒子自家好」,不可能有比較理性的。事實上,我寫《鹿鼎記》寫了五分之一,便已把韋小寶這小傢伙當作了好朋友,多所縱容,頗加袒護,中國人重情不重理的壞習氣發作了。因編者索稿,而寫好了的文字又不大捨得拋棄,於是略加增益,以供談助。
8. 什麼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因為澱粉本身就是一種比較常用的能源物質,如果是纖維素之類的應該就可以了
9. 現代科技成果 發明人或國家 對人類社會的貢獻
1.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2006年9月26日,由國家發改委投資建設的國家大科學工程EAST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在進行的首日物理放電實驗的過程中,成功獲得了電流大於200千安,時間接近3秒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這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已在中國首先建成並正式投入運行.
2.納米量子結構可控性實驗和理論研究新進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組圍繞納米電子器件的基礎問題,在納米結構的探索、組裝規律和單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過去的幾年裡已產生國際影響.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進展,並逐步形成了系統性的工作.
3.繪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線分布圖,發現宇宙線分布是各向異性的和宇宙線的運動規律
在《科學》雜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據在我國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線觀測站的「西藏大氣簇射探測器陣列」所獲得的、積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億觀測事例的實驗數據的系統分析,中國和日本兩國物理學家合作發表了有關高能宇宙線各向異性以及宇宙線等離子體與星際間氣體物質和恆星共同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最新結果,這些實驗觀測的前沿進展被審稿人譽為宇宙線研究領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4.甲醇製取低碳烯烴技術開發及工業性試驗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與陝西新興煤化工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製取低碳烯烴(DMTO)技術開發」工業性試驗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在日處理甲醇50噸的工業化試驗裝置上實現了近100%甲醇轉化率,乙烯選擇性40.1%,丙烯選擇性39.0%,低碳烯烴(乙烯、丙烯、丁烯)選擇性達90%以上的結果.試驗裝置的成功運轉,對我國綜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烴原料的多樣化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
5.龍芯2E通用64位處理器
龍芯2E通用64位處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處理器,也是祖國大陸地區第一個採用90納米設計技術的處理器.中科院計算機所研製的龍芯2E處理器最高主頻達到1.0GHz,實測性能超過1.5GHz奔騰IV處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點,在不同工作條件下龍芯2E處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圍內.「十一五」期間,龍芯處理器將為推進我國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6.水體污染的激光誘導熒光非接觸監測技術裝備系統
水是人類在生產和生活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我國江河湖庫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體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趨勢.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採用激光誘導熒光監測技術實現水體污染遙測,系統集光學遙感技術、光譜學、分析化學、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於一體,利用激光誘導熒光光譜法,實現對水體多組成份有機物的在線遙測,發展和提高了我國水體污染在線遙測的技術水平.
7.我國科學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機制
2006年11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網路版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組關於β澱粉樣蛋白產生過程新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項成果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機制,並且提示β2-腎上腺素受體有可能成為研發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葯物的新靶點.
8.我國抗糖尿病新葯研究取得開創性進展
中科院上海葯物所科學家2006年在非肽類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的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於2007年元月第一周發表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網路版上.美國科學院院刊編輯部在向媒體的書面新聞發布中指出,這類口服有效的非肽類小分子激動劑有可能成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關代謝性疾病的一種新型療法.
9.揭示果蠅記憶奧秘,探索記憶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組關於果蠅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蠅的腦中並不存在一個通用的記憶中心,而是不同感覺記憶儲藏在不同的區域里,並且像人類能記住圖像的高度、大小、顏色等不同參數一樣,果蠅的圖像記憶也有對應的不同參數.通過對果蠅記憶基因的研究,可進一步運用到小白鼠、哺乳動物甚至人類身上,從而解決人類失眠、老年痴獃等精神性疾病.
10.飲用水質安全風險的末端控制技術與應用
為及時評價水質狀況及應對突發事件,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合作開發出適合末端水質監控的生物在線監測與預警技術,建立並完善生物毒性測試方法,在分子、細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適用於水質評估的技術體系.研究中開發的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共產生發明專利2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