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取得哪些成果
今年是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全國各地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以實專干促振興,農業農村經屬濟活力明顯增強。盛夏時節,海南省嶺腳村這家蓮霧合作社正忙著做標准化培訓,在當地政府扶持下建設共享農庄,發展休閑旅遊。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一二三產業融合促使訂單生產農戶的比例達到45%,經營收入增加了67%。其中,農村電商帶動2800多萬人就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帶動就業超過1100萬人。來源:央視新聞移動網
㈡ 當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大力開展專形式多樣屬的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發展農村科教文體及廣播電視事業,農村的文明程度、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整體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開展,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勃勃生機,給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注入了源源動力,為老百姓辦了實事,辦了好事,成就是巨大的。具體體現在:第一,大力創建文明生態村,走出了一條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路子。第二,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水平,促進了農村「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第三,發展農村基層文化,推動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實踐證明,只要精神文明建設與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相結合,就會受到農民的歡迎,取得看得見、摸得著的良好效果。目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仍十分繁重,各地必須從加強黨的基層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出發,積極探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路子,推動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㈢ 近年來我國農村以農業的發展成就主要得益於什麼
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內綜合國力躍居世界第二位容
二、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升級,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提高
三、農村改革成就輝煌,農業基礎地位更加鞏固
四、對外開放水平全面提升,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逐步形成
㈣ 農村成果展示會作文500字
農村成果展示會作文
近年來,我國農村金融業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領導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金融服務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建設、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使得金融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廣大農村和農民,不斷適應了我國「三農」發展需求。
黨的建設和發展始終與「三農」緊密相連,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在大力推進支農服務的機制建設,支持「三化」同步發展、支持新農村建設方面作出新的巨大的貢獻。為了集中展示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豐碩成果,中國農村信用合作報在新年來臨之際,擬推出「中國農村金融服務成果展示」宣傳活動.
獅舞龍騰展現歡樂豪邁的氣氛,鑼鼓吹打敲出幸福生活的節奏。今天,來自全省各地的1100多名農民演員們「送文化」進省城。由浙江省文化廳和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的「文化集市——2014年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成果展示」暨「出彩浙江——浙江省小城鎮大文化示範樣本」頒獎活動在杭州西湖文化廣場舉行。
我省自2013年全面啟動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以「文化地標、精神家園」為主題,全力打造集思想道德、文體娛樂、知識普及於一體的農村文化綜合體——農村文化禮堂。本次2014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成果展示,是對此項工作的一個回顧。
發展農村文化離不開示範引導。今年浙江日報聯合我省相關部門在全省組織開展了首屆「出彩浙江——浙江省小城鎮大文化示範樣本」推選活動,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踴躍反饋。經過初選、復選兩個階段的激烈角逐,活動組委會結合公眾投票和專家評審團打分,從全省近200個符合推選要素的小城鎮中,最終決選出紹興市柯橋區蘭亭鎮、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桐廬縣江南鎮等10個「出彩浙江——浙江省小城鎮大文化示範樣本」。今天,這些樣本單位代表接受了頒獎,其發展「小城鎮大文化」的經驗和做法也在現場得到了展示。
鄉音鄉曲,傳遞濃郁鄉情;民俗表演,彰顯文化底蘊;熱烈排舞,展現奮發向上的時代風貌……本次演出活動是在全省93個農村文化禮堂業務建設示範點和10個「浙江省小城鎮大文化示範樣本」里選拔出30餘個能代表當地文化特色的優秀節目,1100多名農民演員們以文化傳承、歌舞表演、小戲小品、器樂表演、視覺藝術等表現形式綜合展示,營造出「百姓嘉年華」般的節日氣氛。現場設置的3個舞台與周邊文化禮堂畫廊形成一個盛大的傳統鄉鎮文化集市場景,恰似一幅風情濃烈的民俗畫卷,呈現出我省農村文化禮堂、美麗鄉村和文明城鎮建設的嶄新面貌和豐碩成果。浙報8531合唱團也友情參演,在本次活動中與農民歌友同台競技。
活動現場人山人海,杭州市民饒有興致地欣賞民俗表演,觀摩民間工藝,感受來自希望田野的喜悅和鄉土文化的芳香,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據悉,和本次活動配套的2014年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成果展示之工藝美術作品展於19日在省文化館西湖文化廣場展廳展出,至23日結束。
㈤ 農村土地調查成果
3.7.1.1 縣級調查成果
(1)外業調查成果:①外業調查圖件;②土地調查記錄手簿;③《土地權屬協議書》或《土地權屬界線爭議原由書》。
(2)數據成果:①縣級土地利用分類面積數據;②縣級不同權屬性質面積數據;③縣級坡耕地匯總數據;④縣級基本農田數據;⑤縣級基礎設施專業匯總數據。
(3)圖件成果:①縣、鄉(鎮)級土地利用現狀圖;②縣、鄉(鎮)級基本農田分布圖;③縣級耕地坡度分布圖;④縣級圖幅理論面積與控制面積接合圖表;⑤標准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
(4)文字成果:①縣級農村土地調查工作報告;②縣級農村土地調查技術報告;③縣級土地利用分析;④基本農田調查報告等專題報告。
(5)資料庫成果:縣級土地調查資料庫。
3.7.1.2 市級調查成果
(1)數據成果:①坐標系轉換整理成果;②市級各類土地分類面積數據;③市級不同權屬面積數據;④市級基本農田面積數據;⑤耕地坡度分級面積數據;⑥市級專項調查匯總數據。
(2)圖件成果:①1:10萬標准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②市級土地利用現狀圖;③市級基本農田分布圖;④市級坡耕地分布圖;⑤市級圖幅理論面積與控制面積接合圖表。
(3)文字成果:①市級農村土地調查工作報告;②市級農村土地利用及專題報告。
(4)資料庫:市級農村土地利用調查資料庫及管理系統。
㈥ 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有哪些
農村經濟發展
小崗村的發展迅速
華西村的發展之快都可以算吧
㈦ 兩河口村發展成果的介紹
2007年,兩河口村按照年初目標計劃,投資200多萬元,完成了第六村民組商住樓開發建設;投資15萬元,完成南環路至二組蘋果園道路硬化工程,解決了二組群眾走路難問題;投資30萬元,建成兩個標准化公墓,並完成了綠化、美化工程;投資10萬元完成了該村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方案;投資20萬元對村委辦公樓進行了改造,建成了標准化電教室、購買科技圖書3000多冊,建成了高水平的圖書室,購買了電腦、象棋等娛樂器材。「三八」節召開全村的「好婆婆、好媳婦」表彰獎勵大會,倡樹文明新風尚。「七一」成功舉辦了該村第一屆農民運動會,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了干群力量。投資5萬元,建成了標准化村衛生所,為方便群眾就醫提供了便利條件,促進和諧社會構建。
㈧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農村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第一 偉大轉折開啟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思想冰封的解凍 改革開放的醞釀 改革元年的標志 第二 石破天驚 農村改革之船艱難起航 農村改革的先行者 農民的偉大創舉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 第三 國門漸開經濟特區是對外開放的「窗口」 蛇口,對外開放從這里啟動 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實驗場 對外開放的全新格局 第四 格局初定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改革向城市進軍 濃墨重彩的一筆 萬紫千紅才是春 第五 東方風來迎來改革開放的第二個春天 思想的交鋒 在南海邊寫下詩篇 天地間盪起滾滾春潮 第六 碩果累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 理論上的重大突破 化為一篇精彩的大文章 宏觀調控,經濟「軟著陸」 第七 世紀號角 改革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 為新世紀奠基 輝煌新篇章 中國戰略發展 第八 征帆啟航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 科學發展譜新篇 一切發展為了人民 偉大的旗幟附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大事記 的30年,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堅持解放思想和理論創新,深化對於實踐的認識,不斷改革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舊思想,從而持續推動改革和發展。 每一次的思想解放或理論創新都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 大歷史關頭所發生的,並且所解決的都是關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轉折的問題。改革開放初期的思想解放,解決了撥亂反正問題,並最終選擇了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道路。進入新世紀以來,改革發展進程面臨著一系列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如何正確理解發展的內涵,如何創新發展模式以及如何深化改革開放等問題亟待解決。在此背景下的理論創新,明確指出了要樹立什麼樣的發展觀、如何進一步發展,並確立了繼續堅持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和觀點。 30年思想解放或理論創新的主要經驗,就是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確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等重大思想和方法。正是在這些重大思想方法的引導下,逐步產生和形成了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必將成為人類發展史上最寶貴的經驗之一。 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發展生產力 我國30年的高速發展,得益於30年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通過對於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農村經濟體制、國有經濟體制、城市管理體制、金融體制、教育體制、就業體制、外貿體制、收入分配體制、社會保障體制等十大方面的重大改革和調整,城鄉經濟迅速發展,資源配置效率逐步提高,國有企業發展逐漸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金融發展也正在步入國際化和全球化,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總的來說,經過30年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我國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解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得以完善,社會經濟系統的活力和效率不斷提升。 更為顯著的是,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也讓經濟社會生活面貌、國人的物質和精神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具體來說,一是在經濟持續高速發展過程中,減貧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1978年我國的絕對貧困人口為2.5億,到1985年時這個數字下降了一半,1990年則下降到8500萬,到2000年更下降到3200萬。目前,我國貧困人口數進一步下降為2375萬。二是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明顯得到提高和改善。30年來,我國人均收入增加了10倍,到2006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3%,城鎮居民家庭則為35.8%。 中國不斷發展的另外幾個重要因素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發展得益於市場化改革和制度創新所產生的激勵和效率。市場化導向的改革以及中央和地方機制的理順,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內在動力;經濟系統引入內在激勵機制,使得經濟效率大大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動力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我國的發展也得益於對外開放進程中的學習模仿效應。對外開放不僅大量引進了外來投資,直接彌補了我國資金不足的問題;更為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體系,學習全球先進技術、管理、經驗以及理念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機會。 我國的發展同樣得益於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的科學決策。政府作為改革的發動者,不僅制定改革發展的規劃和實施計劃,還是經濟社會資源的積極動員者,能有效避免單一市場調節所帶來的無序等問題。同時,在參與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過程中,政府能充分重視和吸收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以及一切先進的國際經驗,從而推動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有效減少了失誤。 我國的發展還得益於資源稟賦結構所產生的豐富勞動力資源和人口紅利優勢。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及其人口紅利,很好地支持了30年來我國低成本的經濟增長。 當然,我國的發展也得益於較高的資本形成率。中國人民歷來擁有勤儉節約的習慣,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長時期內擁有較高的儲蓄率和資本形成率,從而使得我國經濟能夠保持持續、大規模的投資高增長。 最後必須指出的是,我國的發展也得益於漸進式改革所產生的穩定社會效應。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使得改革沒有引起大的經濟破壞和社會震盪,從而為改革順利推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