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駱姓的最原始起源
1、出自姜姓。據《姓譜》和《元和姓纂》所載,姜太公之後有公子駱,子孫以名為氏。 2、出自嬴姓。據《史記》所載,惡來革之玄孫曰大駱,子孫以名為氏。 3、春秋時鄭大夫王孫駱之後。 4、據《史記·東越列傳》所載,越東海王搖,姓騶,騶一作駱。或稱夏禹裔孫少康之後有駱姓。 5、出自他族改姓。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代北人他駱拔氏,後改為駱姓;唐時吐谷渾人有駱姓;唐時駱元光祖先為安息人,過繼為駱奉先養子,改駱姓;金時女真人散答氏、獨鼎氏,後改漢姓駱;清滿洲八旗姓薩克達氏後改為駱姓;今滿、布依、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說字望,又稱呂尚、呂望,號太公望。商末周初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匡扶文王興周,輔佐武王滅紂,是周朝第一開國功臣。成王時封於齊,建都營丘(今山東淄博東),授以征討五侯九伯之特權。姜太公之後有公子駱,為別他族,子孫以其名為氏,稱駱姓。因姜太公功高蓋世,智慧超群,於是駱姓子孫便奉姜太公為駱姓得姓始祖。
駱姓出自齊國,亦即駱姓發源於今山東境內,齊都營丘就是駱姓最早的繁衍之地。此後,伴隨著時代的變遷,駱姓逐漸遷往江南。江南的駱姓,有言出自齊太公之後,有言出自越王勾踐之後,而當時的越國,是傳自四千年前曾經中興夏室的少康。由此推溯,此支駱姓應是夏禹的後代子孫。先秦時期,駱姓不見於史。秦漢之際,見諸史冊之駱姓有秦重泉人駱甲,東漢馮翊(今陝西大荔)人駱異孫,河南尹駱業,東漢末會稽烏傷(今浙江紹興一帶)人駱俊、駱統父子。這說明在魏晉以前,今北國之陝西,南國之浙江已有駱姓人定居。魏晉南北朝時期,永嘉之亂,五胡亂華,政權更迭,勢力擴張,無一不伴隨血腥的殺戮和兵火過後的凄慘景象,人民流離失所,飄泊天涯,以求一方凈土,得以安身養命。時江東偏僻,人口稀少,又有長江天塹阻隔刀兵,於是駱姓伴隨其他士族,大批南下,與原居會稽之駱姓相融合,經繁衍發展,逐漸形成了駱姓會稽郡望。此後至隋唐,駱姓在今河南之洛陽、內黃等地繁衍迅猛,族大人眾,成為婦孺皆知的著姓之一。並逐漸北移,在今河北、山西等地播遷繁衍。宋元兩代,稱盛於江浙一帶的駱姓,播遷到今福建、廣東,待成為閩粵兩地的較大家族後,又逐漸播遷雲貴等地。明初,山西駱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浙江、河南、河北、山東、北京等地。明中葉以後,閩、粵等沿海省份之駱姓有渡海定居台灣者。滿清入關後,有八旗姓改為駱姓者,加之河北等省駱姓人入居京城,使北京之駱姓漸多。如今,駱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東、貴州、北京等省市多此姓,上述三省市之駱姓約佔全國漢族駱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② 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入會條件是什麼呢!
具備以下基本條件之一者可提出入會申請:申請者在創作上有較高水平;申請者在理論研究上有較高成就;申請者從事書法教育、編輯出版、組織工作有顯著成績或有突出貢獻。
中國書法家協會入會規則,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書法藝術領域取得一定成就,具有較高的思想文化素質,符合入會條件,贊成本會章程者,由本人提出申請,兩名本會會員介紹,經申請人所在的團體會員推薦,報本會批准並履行手續後,可成為本會個人會員。
(2)專題教育成果顯著擴展閱讀
2010年1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准,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為了具有跨省考級資質的全國性專業書法藝術水平考級機構。為此,經中國書協分黨組批准,成立了「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中心」。
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中心以繼承和發揚中國書法藝術傳統、進一步在全國普及書法藝術教育為己任。自中心成立以來,先後制定、頒布了書法等級考試大綱、書法考級注冊教師培訓考試標准等指導性文件。
同時,已在全國近40個省、市、自治區及地級市建立了書法考級承辦單位,方便廣大書法愛好者就近參加培訓和考級。凡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中心的授權承辦單位,均懸掛由我書法考級中心統一規格設計的牌匾,並標明授權編號以示真偽。
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目前設有軟筆非專業書法考級、軟筆專業書法考級、硬筆書法考級等三大項。
其中,軟筆非專業和硬筆書法考級又分為三個等級十個級別:初級(1-3級)、中級(4-6級)、高級(7-10級)。軟筆專業書法考級設立一至三級書法考級,其中取得專業三級證書可作為加入中國書協會員條件之一。
根據文化部要求,考級主辦單位必須使用自編的統一教材,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中心聘請專家編撰並出版了各級各類專業教材提供給考生使用,以達到考級標準的一致性。
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中心擁有雄厚的書法人才庫,聘請全國各地一流的書法家擔任考官,保證了書法考級的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