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為一名新入職的工作人員,你准備怎樣為鞏固提高脫貧攻堅成果做貢獻
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完成我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單位裡面如果說需要去額外完成,我所需要的工作的時候努力完成。
㈡ 喀什地區有多少個縣市,多少個村,111.85萬人口需要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喀什地區共轄1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1個縣級市、10個縣、1個自治縣,分別是喀什市、疏附縣、疏勒縣、英吉沙縣、岳普湖縣、伽師縣、莎車縣、澤普縣、葉城縣、麥蓋提縣、巴楚縣、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㈢ 哪一年來扶貧資產效益,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
哪一年來扶貧資產效益,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
經濟
㈣ 在脫貧攻堅鞏固提升期間,應該怎樣去開展具體的幫扶工作,從而進一步提升幫扶效
答復:以(精準扶貧)主題為中心思想?
①工作提綱,簡單闡述扶貧日記工作專時間、內容、屬事例、對象及性質、要求;
②工作提綱,精準扶貧過程中突出的問題,和需要羅列詳細事務清單(改進方案);
③工作提綱,扶貧工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相關問題,予以大家討論會,以集中分析問題,更要求集中協商處理問題,(事例)予以大家討論達成共識;
④工作提綱,跟進上級領導指示要求,以進行下一步工作目標部署與規劃,以回望過去工作總結整體效益、業績與成果,並作出扶貧工作匯報,以集中討論精準扶貧過程中突出性問題,以進行大會集中研究和討論,並作出會議議題的記錄,以領導作指揮和評論扶貧工作;
⑤個人對扶貧工作的事務紀要,以進行總結分析提論,以針對事務清單(列、項),以進行事務清單評估與考察,並批閱工作事務量的完成進度與工作進度的考核指標;
⑥個人修改草稿及扶貧日記詳細內容,最後並整理工作內容文案書稿,並裝訂成冊(宗卷文件名稱、扶貧工作時間、工作內容、工作性質、工作要求)等等。
謝謝!
㈤ 什麼是穩定脫貧人口和鞏固提高人口
應該是穩定脫貧人口和鞏固提升。穩定脫貧人口是指經濟狀況和收入情況基本穩定下來,不會再返貧的人口。鞏固提升是指經濟再發展,貧困人口減少,脫貧工作更有成效。
今年(2016年)我省(海南省)脫貧攻堅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實現市縣18.8萬貧困人口脫貧、鞏固提升,省農墾0.4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人口人均收入達到2965元以上,並實現「兩不愁,三保障」。5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其他市縣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將324個貧困村納入全省「五網」建設規劃,完成126個貧困村整體推進扶貧開發任務,實現貧困發生率低於4%的貧困村整體脫貧出列。其他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農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
㈥ 人才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發揮的作用
現在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只有吸引人才利用人才。才能夠促進農村經濟向更好更快的方向發展,才能夠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
㈦ 2020年喀什地區有多少個縣市多少村多少萬人口需要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一、區域范圍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境內,古稱彭蠡,《尚書·禹貢》有「彭蠡既瀦,陽鳥攸居」之說,又有彭蠡湖、彭蠡澤、彭澤、彭湖、揚瀾、宮亭湖等多種稱謂。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達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體面積35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經調蓄後,由湖口注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總和,是一個季節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陽湖水系流域面積16.22萬km2,約占江西省流域面積的97%,占長江流域面積的9%:其水系年均徑流量為1525億立方米,約占長江流域年均徑流量的16.3%。鄱陽湖是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是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的世界六大濕地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網成員,集名山(廬山)、名水(長江)、名湖於一體,其生態環境之美,為世界所罕見。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位於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鎮、鷹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撫州、宜春、上饒、吉安市的部分縣(市、區),共38個縣(市、區)和鄱陽湖全部湖體在內,國土面積為5.12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國土面積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經濟總量占江西省60%。該區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區,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承擔著調洪蓄水、調節氣候、降解污染等多種生態功能。鄱陽湖又是長江的重要調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約占長江徑流量的15.6%。鄱陽湖水量、水質的持續穩定,直接關繫到鄱陽湖周邊乃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用水安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還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峽西岸經濟區等重要經濟板塊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區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長極之一,具有發展生態經濟、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良好條件。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38個縣市區 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安義縣;共青城、九江縣、彭澤縣、德安縣、星子縣、永修縣、湖口縣、都昌縣、武寧縣;鄱陽縣、余干縣、萬年縣;東鄉縣;浮梁縣;余江縣;新干縣; 瑞昌市;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樂平市;貴溪市 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灣里區、青山湖區;潯陽區、廬山區;珠山區、昌江區;月湖區;臨川區;渝水區
編輯本段二、區域定位
根據《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定位是: 1.建設全國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示範區 2.建設長江中下游水生態安全保障區 3.加快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帶動區 4.國際生態經濟合作重要平台
編輯本段三、戰略目標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規劃近期為2009年至2015年,遠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務是創新體制機制,夯實發展基礎,壯大生態經濟實力,初步形成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新模式;到2015年實現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率先在欠發達地區構建生態產業體系,生態文明建設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到2020年,構建保障有力的生態安全體系,形成先進高效的生態產業集群,建設生態宜居的新型城市群,為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良好基礎。 區域規劃
編輯本段四、現行意義
加快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有利於探索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路,有利於探索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的新模式,有利於構建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實施的新支點,有利於樹立我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新形象。國務院指出,要把鄱陽湖區生態經濟區規劃的實施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貫徹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的重大舉措,促進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推動這一地區科學發展。國務院要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實施要以促進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為主線,以體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途徑,加快發展步伐,努力把鄱陽湖地區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經濟示範區。
編輯本段五、產業基地
光電產業基地:以南昌為中心,重點建設硅襯底發光二極體(LED)晶元及器件項目、LED照明光源項目、高亮度LED顯示屏項目、LED背光源項目、有機發光器件(OLED)項目、計算機等終端電子產品項目、第三代移動通信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新能源產業基地:以南昌、新余為中心,重點發展高性能且資源高效利用的高純硅材料、太陽能電池組件與發電系統、兆瓦級以上風電設備和螺桿膨脹發電機組等項目。 生物產業基地:以南昌、樟樹為中心,依託南昌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樟樹中葯產業傳統優勢,重點推進中葯現代化,建設治療艾滋病新葯、抗癌原料葯、新型功能糖、血細胞分析儀器、磁共振成像系統等產業化項目,積極培育生物醫葯、生物農業等新興產業,形成從生物醫葯到生物醫療器械、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的完整產業鏈。 銅冶煉及精深加工產業基地:以鷹潭、南昌為中心,以江銅集團為龍頭,提高銅冶煉水平,重點開發銅引線框架、銅板帶、銅箔、特種漆包線等高精度、高性能產品。 優質鋼材深加工基地:以超量或等量淘汰省內落後鋼鐵產能為前提,依託新鋼、萍鋼、南鋼現有生產能力,以區域市場需求為導向,重點發展船板、彈簧鋼、建築用鋼、線材等鋼材深加工產品,提升鋼材深加工水平。 煉油及化工產業基地:以九江為中心,實施九江石化油品質量升級工程,適時實施化肥原料路線改造項目,落實環保措施;以永修為中心,重點發展有機硅單體和有機硅系列深加工;以樟樹、新干為中心,積極開發離子膜燒鹼、純鹼以及無機氯產品和有機氯產品。 航空產業基地:以南昌、景德鎮為中心,積極參與民用飛機製造,承擔國際航空轉包生產任務,重點建設南昌航空工業城。 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以環湖中心城市為重點,重點開發乘用車、商用車、特種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以及小型高速柴油機、汽油發動機、變速器、柴油車超低排放後處理裝置。 產業布局
編輯本段六、城市發展
南昌:全面提升中心城區的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文化引領和綜合服務功能。強化昌北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出口加工區的引領作用,重點發展汽車、航空、醫葯食品、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等產業,全面提升先進製造業基地水平;加快發展金融、商貿、物流、會展、旅遊、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金融、旅遊集散中心,全國重要的服務外包示範基地。加快形成南昌一小時經濟圈,聯動發展新建、安義、進賢、余干、南昌縣城和豐城、樟樹、高安市區。 九江:進一步發揮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加快臨港產業開發,積極發展商貿旅遊業,建成贛北區域中心城市、現代化港口旅遊城市、區域性物流樞紐和長江沿岸重要工業基地。以九江城區為中心,聯動發展瑞昌、沙河、湖口、彭澤沿江城鎮板塊以及德安、共青、永修、星子、都昌南部城鎮板塊。 景德鎮:依託千年瓷都的產業基礎和品牌優勢,積極推進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大力發展功能陶瓷、結構陶瓷、生物陶瓷、工藝陶瓷和精品建築陶瓷,培育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建設世界瓷都、贛東北工業重鎮和文化生態旅遊城市。以景德鎮城區為中心,聯動發展浮梁、鄱陽、萬年縣城和樂平市區,形成以景德鎮為中心的贛東北城鎮群。 鷹潭:發揮銅產業基礎、交通樞紐、旅遊資源優勢,建設世界銅都、贛東北物流中心和道教文化旅遊城市;依託中心城區,向東逐步與貴溪城區連接成片,向南逐步建成寶山片區,進一步建設余江縣城。 新余:著力發展光伏、鋼鐵和旅遊產業,建設光伏產業基地、特種鋼材製造基地和贛西區域中心城市;以主城區為依託,重點建設下村、羅坊工業基地。 撫州: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醫葯輕紡和文化產業,創建工業新城和文化生態旅遊名城;以新城區為依託,聯動建設東鄉縣城,加快融入南昌一小時經濟圈。 在2010年,又開展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知識答題競賽活動。
編輯本段七、具體措施
――保護生態環境,創建一流生態文明示範區。主要是實施「綠色生態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為重點,推進污水達標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節能降耗減排工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及濕地保護工程,血吸蟲病防治工程等建設。同時,大力推進鄱陽湖生態水利樞紐工程的前期工作。 ――加快經濟發展,使環鄱陽湖區成為江西崛起的帶動區。主要是大力發展新型工業、生態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有序推進昌九工業走廊建設;積極推進生態工業園區建設。 ――加強城鄉統籌,使環鄱陽湖區成為江西城鄉協調先行區。合理發展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產業為基礎、功能互補、空間布局合理的環鄱陽湖城市群;繼續落實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各項政策措施,形成穩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機制。 ――建立生態文明與經濟文明高度統一的長效機制。科學制定規劃,指導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強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強鄱陽湖保護治理、促進經濟開發等方面的法規;制定新型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分行業制定鼓勵、限制、禁止發展的產業目錄;利用財政轉移支付,加大對生態保護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