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政協工作 經驗 做法
一、堅定自信,找准政協工作定位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政協組織必須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決維護盟委的核心領導,自覺與盟委保持
方向一致、目標一致和工作一致,自覺圍繞黨政決策部署謀劃工作。作為從黨政部門來到政協
工作的同志,要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上盡快完成角色轉變,要獻策不決策、議政不行政,站
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找准履行職能與促進發展、服務發展的最佳結合點,主動爭取盟委重
視、行署支持,自覺承擔盟委交辦的工作任務。堅持團結各界和凝聚人心,堅持求同存異和體
諒包容,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充分發揮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
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作為政協委員,要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
基本制度抱有充分的自信,要以自信為動力、靠自信添信心、化自信為行動,用扎實有效的履
職活動、實實在在的履職成果,為我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出力,為人民政協事業爭光,充分體
現政協委員的社會價值。
二、增強自覺,提高政協履職實效
盟委書記王程熙同志在政協興安盟八屆一次會議上對全盟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提
出了「五個新作為」的要求,政協組織要充分發揮各界別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政協
調研、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例會等形式,努力為促進全盟跨越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社
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出力。
(一)搞好調查研究,提高議政建言質量
調查研究是政協履行職能的一項基礎性、經常性工作,是政協委員深入實際、聯系群眾、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徑,也是政協建言獻策的重要基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
協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人民政協要選擇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
課題,深入調查研究,開展咨詢論證,提出意見和建議」。按照《意見》要求,盟政協要堅持
把調研工作作為履行職能的主要抓手,圍繞盟委(擴大)會議提出的工作重點,由各主席帶
隊,組織政協委員、專委會、辦公廳及相關職能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圍繞縣域經濟發展、城鄉
統籌發展、推進農牧業現代化、水資源環境保護開發利用、推進新型工業化、推進區域扶貧開
發、民生和社會和諧穩定、加快社會事業發展、非公經濟發展、推進特色城鎮化、推進民主法
制建設、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開展經貿合作交流等課題開展調研,努力提高調研質量,為
我盟跨越發展多謀大計、多獻良策。
(二)發揮委員界別優勢,積極反映社情民意
人民政協是大團結大聯合的象徵,政協按界別組成,委員由界別產生,是政協區別於其他
政治組織的重要特點。八屆盟政協現有14個界別、232名委員,基本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
面,聯系著特定的社會群體、階層和相關人士。要發揮好界別委員團結面廣、包容度大、代表
性強的優勢和民主渠道,使界別成為盟委、行署匯集民意的重要方面。積極探索以界別形式開
展各項活動,鼓勵委員以界別名義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把發揮委員界別作用作為政協履
職的重要抓手。通過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反映社會基層、弱勢群體、困難群眾的合理訴
求,反映一般渠道不易掌握的社會情況和群眾意見,把群眾中分散的、個別的呼聲匯聚成系統
的、集中的意見,便於盟委、行署充分了解民情、深入把握民意、廣泛集中民智,促進社會各
階層和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團結和諧,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廣泛的力量支持。
(三)通過政協例會,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黨和國家完善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形式的偉大創造,發揮協商民主重要
渠道作用是黨和國家賦予人民政協的重大政治職責。盟政協要按照十八大關於充分發揮人民政
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精神,增強協商民主意識,充分靈活運用協商方式開展政治
協商活動。要以協商大事、要事作為主要任務,以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
為主要目標,利用政協全體會議、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專門委員會會議等會議方式,積極開
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讓各方面的意見在人民政協平台上得到充
分表達,努力增進共識。
三、實現自強,加強委員管理
政協委員是政協履行職能的主體,政協要有所作為,實現自強,必須立足實際,以發揮委
員主體作用為切入點,不斷提升委員履職能力和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要做好委員的服務管理
工作,加強與委員的日常聯系,按界別將委員進行分組,確定課題,各有側重開展調研、視察
等活動,積極反映社情民意,有效參與民主監督。加強委員培訓,提高委員履行職能的能力和
水平。注重委員日常管理,建立委員履職檔案,定期或不定期通報。完善激勵機制,根據委員
履職盡責、參與活動、反映社情民意、提交提案質量進行綜合考評,表彰獎勵優秀委員,淘汰
勸退無作為委員。嚴格落實委員管理辦法,嘗試建立委員述職制度,與黨委有關部門協調加大
對委員的實績考核力度,使政協委員的履職成效與培養使用相掛鉤,增強委員的擔責之心、盡
責之能和履責之力。
2. 如何 引導 委員 開展 履職 活動
政協委員履職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民政協的履職成效。做好新時期的政協工作,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政協委員的履職熱情。
1.切實尊重委員,在增強委員榮譽感上下工夫。一是要落實委員政治待遇。認真落實法律法規和《政協章程》賦於委員的各項權利,切實為委員履行職責、行使權利提供法律、時間、經費保障和各種必要服務,充分體現政協委員的重要政治地位。二是要重視委員建議意見。既要相信委員,放手讓委員工作,讓委員在重要場合有機會「說話」,充分發表意見;又要切實保障委員的建議意見受重視、有迴音、得落實。要追蹤委員意見建議辦理落實情況,並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委員。三是要營造尊重委員氛圍。密切與新聞媒體的合作,及時宣傳展示委員風采。
2.正確引導委員,在發揮委員主體作用上下工夫。一是要把握履職方向。引導委員樹立大局觀念,從全局高度看待、思考問題,抓住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發展、民生改善等事關全局的重要問題提出有前瞻性、針對性的建議意見。二是要構建履職載體。積極探索制定政協委員履行職能的具體形式和規范標准,把委員的權利和義務具體化,使委員履行職責、發揮作用有路徑可依。三是要突出界別特色。立足人民政協由界別組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界別委員履職活動,發揮委員專長,拓展履職領域。
3.細心服務委員,在激發委員履職活力上下工夫。一是要搭建平台。積極營造知情問政環境,定期邀請黨政有關部門通報工作情況,為委員多知情、知實情創造條件。二是要搞好協調。加強與委員所在單位的聯系,協調有關部門制訂必要的規章制度,明確委員職責,保護委員權利,盡可能讓他們列席或參加同級組織、本單位的重要會議,優先保證委員履職有充裕的工作時間和精力,優先為委員履職提供便利。三是要關心支持。
4.嚴格教育委員,在提升委員履職能力上下工夫。一是要加強履職理念教育。通過集中學習、舉辦知識講座等形式,不斷加深委員對人民政協性質、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增強委員的履職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體察民情,主動反映民意,大膽建言獻策,自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為推進政協事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二是要搞好履職能力培訓。按照「學識豐富、業務熟練」的要求,切實加強委員的履職能力培訓,不斷提升委員的整體素質。教育委員多關心國家大事,多思考一些事關全局的問題,多出一些利民的點子,做到「腦勤」;引導委員敢於對上級政策落實情況和地方重要事務發表意見,提出各種實事求是的建議和批評,做到「嘴勤」;鼓勵委員大膽提出有情況、有分析、有分量、有獨特見解的社情民意、批評建議和提案,做到「手勤」;動員委員多搞調查研究,多接觸一些群眾,多交一些朋友,加強同各方面聯系,做到「腿勤」。三是要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健全對政協委員的考評監督機制、激勵機制,做到獎優罰劣、「有進有出」,充分調動政協委員的積極性,保持隊伍的活力。探索建立對優秀委員向組織部門推薦任用、委員履職情況納入委員所在單位工作考核范疇等機制,提升隊伍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