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冼星海歌曲創作的特色、成就及影響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番禺,出生於澳門,中國近代作曲家、鋼琴家,於1939年所作的《黃河大合唱》是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另外有影片《冼星海》
中文名: 冼星海
別名: 黃訓、孔宇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澳門
出生日期: 1905年6月13日
逝世日期: 1945年10月30日
職業: 作曲家,鋼琴家
畢業院校: 巴黎國立音樂學院
代表作品: 《民族解放》,《神聖之戰》,《黃河大合唱》
籍貫: 廣東番禺
創作背景
冼星海回國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眾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他站在民族斗爭的前面。他確信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發出怒吼」,他縱筆譜寫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遂盪其共鳴,樂思如潮。創作一星期,半月之內又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寫就了這一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 《黃河大合唱》,在抗戰烽火的洗禮下,迅速成長為中華兒女愛國救亡的號角;與此同時,以其所負載的精神力量和民族個性,在海外華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線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猶如一位戰功累累的元勛,繼續馳騁在國內外樂壇,成為中華民族傲人的藝術財富。 《黃河大合唱》一問世,就迅速在中國大地上傳唱,成為抗戰救亡的精神號角。並推動了團結抗日的形勢發展。首演時,樂隊只有兩三把小提琴,二十來件民族樂器,低音弦樂器是用煤油桶製成,打擊樂器有臉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搖晃選成效果……這支原始的隊烘托著40多位勢血青年放聲高唱,《黃河大合唱》從此傳遍了延安,傳遍了中國,飛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響不絕,震撼人心,經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後,特別高興,站起來使勁鼓掌,連聲說:「好!好!好!」周總理也為冼星海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心聲!」 在冼星海的歌曲創作中抒情性的獨唱歌曲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為舞台劇和電影所作的插曲。這些作品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的遭遇和內心感受,或傾訴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或抒發投入斗爭的熱切情感。如:《夜半歌聲》《莫提起》,充滿激情和幻想,唱出了橫遭封建勢力迫害和國土淪喪後的痛切感情與戰斗呼號;《熱血》和《黃河之戀》都是慷慨悲歌,表達了為自由而戰的堅強意志和勝利信心;《做棉衣》《江南三月》和《戰時催眠曲》等,則以優美親切、純朴清新的民
間音調,抒發了抗戰婦女的愛國深情。 為了表現廣闊的現實生活和使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冼星海還探索創造了一些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歌曲樣式。其中有將抒情性與戰斗性兩者不同的表現特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三八婦女節歌》;有頌揚性的歌曲《贊美新中國》;還有將民間說唱音樂與戰斗性的群眾歌曲音調相結合的敘事性歌曲,如《梁紅玉》和《打倒汪精衛》等。他很善於發掘歌詞語言的韻律美,在表現主題形象的前提下予以音樂性的發揮。他也很善於運用多種多樣的歌曲演唱形式,如獨唱、齊唱、領唱、合唱和有說有唱等,特別是在群眾歌曲中廣泛運用輪唱和二部合唱的形式,在當時的抗戰歌詠中具有創新的意義,並具有廣泛的影響。此外,他在去蘇聯期間,主要採用中國古典詩詞譜寫的藝術歌曲,在探索新的體裁和民族風格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冼星海在音樂創作上的另一重要貢獻,是開創了表現我國人民革命斗爭並具有民族特點的大合唱創作。所作4部大合唱,在題材、內容的現實性和表現形式的民族化、群眾化方面是相同的,但又根據不同的題材、內容,以不同的藝術手法進行處理,而使各個作品具有不同特色。作於1939年3月的《生產大合唱》,以載歌載舞和戲劇表演相結合的形式,通過「春耕」、「播種與參戰」、「秋收突擊」和「豐收」4個場面,表現解放區人民的生產勞動和抗戰生活,音樂具有民間風味,合唱粗獷質朴,其中的《二月里來》和《酸棗刺》兩個段落,常被作為獨唱和童聲合唱曲目,流傳至今。為紀念「九一八」事變8周年而作的《九一八大合唱》,是一部敘事性的大合唱,採用交響性和迴旋曲的形式結構,全曲以具有舞蹈特點的音樂主題和悠長深沉的副主題對比貫串和反復出現,其間插入許多不同性格的段落,表現人民群眾在歡慶勝利時回顧抗戰歷程,激發起抗戰到底的決心;其中的女聲獨唱與合唱段落《九一八子夜歌》,運用了戲曲、說唱音樂中的板式變化手法,具有戲劇性效果。《九一八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的樂隊伴奏,在對民族打擊樂器和中國音樂風格的節奏的運用上很有特色。作於1940年3月的《犧盟大合唱》,是為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的抗日決死隊寫作的一部群眾歌曲聯唱形式的大合唱,包括齊唱、獨唱、輪唱、合唱等6個段落,音樂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
《黃河大合唱》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這部作品創作於1939年,它以黃河為背景,熱情贊頌了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堅強意志和斗爭精神以及悠久的文化歷史,突出地表現了中國人民勤勞朴實、酷愛自由、胸懷寬廣的崇高品德,憤怒地控訴了敵寇的入侵給黃河兩岸人民所造成的深重災難,最後以激昂的旋律威武雄壯地奏出了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為反抗日寇的侵略、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英勇戰斗的時代最強音。整個作品自始至終都以扣人心弦的藝術感染力鼓舞人們為真理和正義而戰斗,對未來和勝利充滿著信心。《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反映中國人民為求民族解放、爭取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而斗爭的優秀作品,在藝術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和獨創性。 《黃河大合唱》演出後,轟動了整個延安。1939年5月11日,在慶祝魯迅藝術學校成立一周年的晚會上,毛澤東觀看了冼星海親自指揮的演出,連聲稱贊。同年7月,周恩來也觀看了《黃河大合唱》的演出,並親筆給冼星海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 !為大眾譜出呼聲!」郭沫若在《黃河大合唱》的序中寫道:「《黃河大合唱》是抗戰中所產生的最成功的一個新型歌曲。音節的雄壯而多變化,使原有富於情感的辭句,就像風暴中的浪濤一樣,震撼人的心魄。」 《黃河大合唱》的問世,對抗日民族解放斗爭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黃河大合唱》的介紹與欣賞
《黃河大合唱》有五個版本。一個是「延安版本」,是冼星海在延安用簡譜寫的。因為當時延安條件非常艱苦,要組成一個真正的管弦樂隊是不可能的。當時只有幾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之類的樂器,大多數人都不能識五線譜,所以就用簡譜。第二個版本是「蘇聯版本」、是冼星海在前蘇聯重新配器的一個版本,在主旋律及聲部上也作了一些調整。第三個版本是「上海樂團版本」,就是李煥之1987年根據冼星海的「蘇聯版本」為上海樂團改編的一個版本。第四個版本是「中央樂團版本」是1975年嚴良堃等人根據冼星海的延安版本重新配器的版本。這個版本影響最大,傳播最廣。今天,大家能聽到的就是這個版本。第五個版本是鋼琴伴奏版本。這個版本是由瞿維來編訂的,主要是為演出方便而改編的。 《黃河大合唱》作為一部「大合唱」。所謂「大合唱」就是「康塔塔」(contata),是歐洲巴羅克時期重要的聲樂體裁。「康塔塔」雖然不具有歌劇那麼完整的故事情節,但戲劇性還是存在的。《黃河大合唱》作為一部中國的「康塔塔」,也具有這種戲劇性。《黃河大合唱》一共八個樂章,每一章節,都是通過朗誦和樂隊為背景串聯起來。雖然每個樂章在從表現形式、藝術形象、思想內容都各有側重或有所不同,但是整個作品貫穿著一個主題思想,這就是「抗日救亡」,同時也歌頌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 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是一首混聲合唱。這里運用了黃河船夫號子的音調素材。這一樂章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繪了船夫們與風浪搏擊的場面,音樂充滿戰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據開始的主題旋律,拉寬了節奏、放慢了速度,表現船夫們穿過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種欣慰。這表明,中國人民盡管處在艱難抗戰之中,但已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樂又回到了樂章開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強漸弱,由近到遠。這一樂章通過黃河船夫與急浪、險灘的搏鬥,象徵著中國人民與日本帝國主義日趨激烈的民族矛盾。 第二樂章的《黃河頌》,是一首男中音獨唱曲,表達了詩人對黃河——母親河的贊美。這一樂章由三個樂段構成。開始樂隊奏出一個音域寬廣、氣息深長的引子,這就是這一樂章的主題,顯示出了黃河的雄偉氣魄。接下,男中音唱出了內心熱情的贊美。這里唱出了黃河的源遠流長和曲折婉轉,它象徵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幅員遼闊。第二段從「啊、黃河」開始,進入一個熱情澎湃的音樂段落,這里歌頌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及其光榮的革命傳統。接著又來了一個「啊、黃河」。這是一個激情的甩腔,音樂上更加熱情昂揚。似乎在說,中華民族站起來了,我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誓與外敵斗爭到底。此時音樂到達高潮。跟進來的第三個「啊、黃河」使音樂進入第三樂段,這時音樂變成4/4拍,氣息寬廣,像黃河一樣奔流而下。這個章表達了詩人對黃河的贊美,但又將黃河形象地比作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因此,這里對黃河的贊美也就是對中華民族的贊美。 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是一個配樂詩朗誦。原來是由三旋伴奏,後來改為有琵琶伴奏。這個樂章,冼星海吸取了《義勇軍進行曲》《滿江紅》的音調素材, 講述了民族的災難,也歌頌民族的英雄。是詩人進一步對黃河、對中華民族的贊美。同時也暗示著黃河或者說是中華民族將面臨一場劫難。但遺憾的是,我們今天在音樂會上很難聽到這一樂章了,因為考慮到演出效果,常常被省略! 第四樂章是《黃水謠》,是女聲二部合唱。這是一首民謠體的三段體歌曲,其曲調非常優美動人,把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祖國的無限深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第一段展現出黃河兩岸人民安寧、平靜的生活,音樂十分流暢,也顯得十分祥和。中段情緒急轉直下,「自從鬼子來,百姓遭了殃……」。這一段表現日寇入侵中國,踐踏祖國的大好河山,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第三段是第一樂段的再現,但在情感上則變得壓抑和悲涼。這一樂章是全曲中的一個轉折點,整個作品的悲劇性和戲劇的矛盾就此展開。 第五樂章是《河邊對口曲》,是一個男聲二重唱及混聲合唱。採用了樂段反復的民間音樂結構形式,音樂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調,採用鑼鼓伴奏的方法。整個樂章是兩個流亡者的對話。這里作者借兩個流亡者的對話,講述了全國廣大流民、顛沛流離、背井離鄉的悲慘遭遇。引出合唱發出「打回老家去」的吶喊。 第六樂章《黃河怨》,是一首女聲獨唱。用悲慘纏綿的音調唱出被壓迫、被侮辱的淪陷區婦女的痛苦的哀怨。這一段是一個絕望的婦女的內心獨白。這個婦女的丈夫流離失所,不只去向,她的兒子也被日本鬼子殺死了,自己又被鬼子給糟蹋了,最後不得不跳入黃河母親懷抱自殺而死。作者之所以有這樣一個構思,就是想通過一個婦女的死來激發全國人民的鬥志。在整個《黃河大合唱》中,這是戲劇性最強的一段,作為一首獨唱歌曲,技巧性非常強,是檢驗女高音的「試金石」。 第七樂章《保衛黃河》,是一首輪唱、合唱歌曲,是人們最熟悉的一首。這里採用了「卡農」的復調手法,給人一種此起彼伏、群情激奮、萬馬奔騰的藝術效果。首先是二部輪唱、然後是三部輪唱,並穿插了「龍格龍」的襯詞,增強了音樂的氣氛,使人感覺到抗日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和勢不可擋。 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是一個混聲合唱歌曲,它是整個作品的主題思想的概括和升華,也像是一個回顧,用富於詩意和浪漫色彩的筆調,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終將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必勝信心。「黃河在怒吼」、「揚子江在怒吼」、「珠江在怒吼」描述了全民抗戰的戰爭態勢。最後發出了「戰斗的警號」,這一句被多次重復,整個音樂給人以巨大的號召力,無疑是向法西斯、侵略者的宣戰! 整個作品雖然沒有像歌劇那樣,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但它卻有一個嚴密的戲劇性構思,給人一種強烈的矛盾沖突。這個矛盾沖突就在於開始時的人與自然的沖突,是船夫與險灘、急浪的搏鬥,後半部分是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沖突。但二者是相呼應的,即通過人與大自然的搏鬥,表現出中國人民的英勇頑強,進而為中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民族矛盾得以解決作了鋪墊。整個作品就在於展示這個矛盾(《黃水謠》)、激化這個矛盾(《黃河怨》)、解決這個矛盾(《保衛黃河》)。這種矛盾的展示、激化、解決正是其戲劇性所在。 作品:黃河大合唱(大合唱)、到敵人後方去、二月里來、夜半歌聲、在太行山上(歌曲)、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室內樂)等等。 論著:冼星海發表過20餘篇音樂論文和編寫過一些音樂教材。他在去延安之前發表的《救亡音樂在抗戰中的任務》(1937)、《救亡歌詠運動和新音樂的前途》(1938)、《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造者》等短文中,著重總結了抗日救亡歌詠運動的經驗,論述了以聶耳為代表的新興音樂的方向和發展前景。到延安後陸續發表了《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1939)、《民歌與中國新興音樂》(1940)、《現階段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幾個問題》(1940)等論文,並在1940年1月舉行的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代表大會上作了《邊區的音樂運動》的報告。他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就如何發展中國新音樂、中國新音樂發展的歷史經驗、中國新音樂的大眾化和民族形式以及中國民歌的特點和民歌研究等問題,發表了許多重要意見。他主張以馬克思主義的藝術理論指導中國新音樂的建設。他認為不論是音樂的民族形式問題,還是大眾化問題,都應以發展中國的工農音樂為基本出發點。他通過實際調查采錄和研究,初步歸納了中國民歌具有現實性、形象化、地方性等特點,並認為在音樂創作中吸取民間音樂的因素,能夠更真實更生動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和大眾的語言,創造出更豐富的最具有民族性、同時也是最具有國際性的音樂作品。他以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為指導思想,對「五四」前後中國新音樂發展的歷史和分期,以及有代表性的音樂家、音樂作品的歷史作用等,作了簡要述評,並論述了新音樂的本質特徵和形式特點,指出中國新音樂必須朝著「他的內容應該是新民主主義的,他的形式應該是民族的」方向發展。他的這些理論著述,對中國革命音樂理論的建設起過重要的作用!
編
Ⅱ 歌詞 保衛文化革命勝利成果,反擊右傾翻案風 什麼歌
反擊右傾翻案風
[ti:未知]
[ar:]
[al:]
[by:]
[00:02.35] [00:14.95]歌手:李秀英 韓國
[00:20.15]歌曲名稱:I Believe
[00:30.24]庫地古 呀蘇古 ki要卡
[00:34.86]伍伊蘇咖喲回
[00:37.82]i belive ibelive i belive
[00:44.61]媽米biou 呢蘇 嘎答
[00:50.19]莫輸不 啊啦庫咖喲
[00:54.15]and i belive i belive i belive
[01:01.42]米那較那干那
[01:06.32]NO耶賓切沙泥耶。。
[01:10.45]太嘎革必革,
[01:14.02]古媽奴 楠gi 喲 k喲
[01:18.78]噢奴泥怕勞,
[01:23.16]酷地呀索 砍酷那 林夠喲
[01:33.10]莫接莫菜 古爛古來古伊所
[01:40.10]哈不奴左奴歐泥
[01:44.04]不輸哇大林溝輸
[01:48.26]伊接泥些沙年
[01:51.30]no拉沙拉 奴no奴古泥
[01:56.35]內尬丑莫大尬喜ki比古伊搜
[02:02.26]
Ⅲ 有首歌裡面有這幾句歌詞, 我們是真的愛過,,,謝謝你這樣愛我 ,,,為我守護愛的成果,, 不是連起
歌曲:我知道你愛我 歌手:胡量 專輯:《我知道你愛我》
[ti:我知道你愛我]
[ar:胡量版]
[al:我知道你愛我]
[by:陳穩權]
[t_time:(04:00)]
胡量-我知道你愛我
詞曲:胡力
誰都不知道
你有多重要
在心裡你是我的寶
誰又能知道
心裡的煩惱
為了愛我選擇了逃
都是我不好
讓你受盡了煎熬
如果能夠讓你更好
命都不要
我知道你真的愛過我
我知道沒有你的滋味
我知道你為我掉過太多淚
我知道你真的愛過我
我知道折磨人的滋味
我知道你為我受過太多罪
為了我你受過太多罪
Ⅳ 求國內外流行音樂研究現狀述評
流行音樂在中國[內容摘要]: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對流行音樂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到21世紀初為止,已涌現出不少研究成果。本文大致以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三個時期,來闡述各個時期流行音樂在中國的研究狀況。
[關鍵詞]:流行音樂 中國 研究狀況
流行音樂最早起源於20世紀初美國黑人的民間音樂,迄今為止已有將近一百年的發展歷史。在這期間,流行音樂經歷了不斷地發展和演變。出現了多種風格的流行音樂和大量的流行音樂作品。目前流行音樂發展更為成熟和多元化,並為我們的業餘生活也增添了不少色彩。我國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的,到當今21世紀初為止,已涌現出不少研究成果。筆者將分為三個時期來論述流行音樂在我國的研究狀況。
一、20世紀80年代——對流行音樂身份的認同階段
20世紀80年代的流行音樂形成了初步的繁榮,然而我國對於流行音樂的研究正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音樂學家們對流行音樂只是進行初步的研究和討論。對於流行音樂概念、風格特徵及其種類的研究是相當淺和模糊的。大多是談對流行音樂的一些看法或是對某種與流行音樂有關的現象作進一步的思考討論,並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這個時期也未出版過關於此類研究的專著(根據筆者收集的資料做出的判斷)。文獻方面以1980年南詠在《人民音樂》第9期的期刊上發表的《還歷史本來面目——關於〈何日君再來〉答問》這篇文章為基礎,它是我國最早致力於流行音樂研究發表的期刊論文。標志著我國對流行音樂的研究邁出了第一步,後來此類文章相繼而出。研究成果可分為兩個方面:
1、對我國流行音樂的研究
三十、四十年代曾在上海風靡一時的歌曲《何日君再來》,到了八十年代又突然走紅。一些報刊上就如何評價《何日君再來》一歌發表了不同意見的文章。1980年第9期南詠在《人民音樂 》 第9期的期刊上發表的文章《還歷史本來面目——關於〈何日君再來〉答問》,是我國最早發表的有關流行音樂的研究的期刊論文。在文章中,作者對劉雪庵創作的歌曲《何日君再來》以問答的形式對有關問題進行討論研究。主要是圍繞「這首歌曲是不是漢奸歌曲、黃色歌曲?」這個問題展開的「應該怎樣還這首歌的歷史本來面目?」問答。作者認為,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總結我國音樂發展的歷史,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作為創造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音樂藝術的借鑒,是很有必要的。同年,應國靖的《也談<何日君再來>問世經過 》和長河的《還歷史的本來面目——關於歌曲〈何日君再來〉問世經過的討論綜述》兩篇文章也對這首歌的相關討論進行了綜述。
趙沨在《從香港三位歌唱家的音樂會想起的》文章中對香港著名歌唱家費明儀、林祥園、陳供生,應中國音樂家協會的邀請,在北京紅塔禮堂公開舉行了兩場獨唱、重唱音樂會。這兩場音樂會公開售票的時候,在很短的時間內幾千張入場券就被搶購一空的現象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主要是由於一些喜歡流行歌曲的青年錯誤的認為費明儀等先生從香港來,可能是演唱香港流行歌曲的,所以踴躍購票。說明了國內一些年輕人很欣賞西方、港澳的流行歌曲這一事實。
周蔭昌在《「流行歌曲」略析》一文中對「什麼是流行歌曲?為什麼它對一部分青年具有吸引力?他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應如何正確認識、對待?」這些問題作了比較具體的分析並提出自己的看法。林明在《「流行歌曲」問題》文章中從其他方面對流行歌曲進行了論述,主要針對建國三十年後的今天,「流行歌曲」 出現的問題以及它的社會地位和影響進行討論。
楊曉魯在《1988年中國流行歌曲鳥瞰》文章主要以1988年中國流行音樂歌曲的創作風格、題材、體裁、節奏、旋律、調性、民族性與審美趣味、歌星演唱以及理論研究的狀況這些方面對當時流行音樂的歷程進行了回顧。對於1979年到1985年中國流行音樂的艱難歷程也進行了簡單的回顧。
2、對國外流行音樂的研究
鍾子林在《談美國爵士樂》文章中主要談了三個問題:爵士樂的流傳和影響;爵士樂的形成;爵士樂的發展。並在最後簡單地談了一點對爵士樂的看法。
陳地在《對流行音樂的觀測》一文中主要對較有影響的流行音樂:爵士樂、節奏與布魯斯、搖滾樂、搖擺樂、鄉村音樂或西部音樂、迪斯科和新浪潮的發展和演變分別進行了闡述。並由此得到了以下結論:1、流行音樂或鄉村流行音樂均對資本主義制度不滿而產生了「叛逆性」的一面。2、流行音樂都是源於勞苦白人和黑奴。3、流行音樂中,除了民間音樂和以它發展起來的鄉村音樂一直流行至今,其它的流行音樂都只是風靡一時。4、流行音樂不是孤立的發展的各派之間互為影響、促進。並在交流中相互滲透、吸收。
陳銘道、宋今為的《失去了靈魂的民間藝術——美國鄉村音樂的沿革》文章主要闡述了我們今天所聽到的「鄉村音樂」是由鄉村、布魯斯、爵士、搖滾混合在一起的雜拌菜——失去了靈魂的民間音樂!「鄉村音樂將要在全世界獲得商業性的成功,它是成功了,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唯獨失去了自己真正的靈魂」。①
鍾子林在《美國流行音樂新品種——新時代音樂》一文中主要闡述了美國流行音樂呈現出多樣化局面,各種類型和風格的音樂都在發展,如搖擺樂、鄉村音樂、爵士樂、布魯斯、索爾(soul,城市黑人的流行音樂)、福音歌、雷蓋。這時一種新的時代音樂繼60年代和70年代初搖擺樂高潮之後形成並廣泛傳播。以及這種時代曲的特點和流傳因素。
二、20世紀90年代——對流行音樂深入探討階段
20世紀90年代開始,流行音樂占據了中國音樂的半壁江山,我國對流行音樂的研究逐漸深入。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音樂學家對國外流行音樂的研究也只是蜻蜓點水,大多都是較淺的研究國內的流行音樂。到了90年代,我國對國外流行音樂的研究逐漸完善。流行音樂的身份已得到認同,音樂學家們不單是對其進行簡單的研究討論,還專注於其某一方面的研究,並進行深入的探討。也從各個方面對流行音樂進行了研究。
這個時期相關研究的專著也出版了很多。其中以季永堅,廉維編的《發燒搖滾》、關穎著的《搖滾王族》、黃燎原,韓一夫主編《世界搖滾樂大觀》、鍾子林編著《搖滾樂的歷史與風格》、中國電影出版社編的《搖滾夢尋》等以研究搖滾樂方面的專著成果最為顯著。此時,各大期刊上的文章也相繼發表,主要以探討流行音樂的社會功能和流行音樂的傳播及美學意義為主。筆者將這個時期發表的文獻分兩個方面來論述其對流行音樂的研究狀況。
1、對我國流行音樂的研究
范守生; 華林泰在《流行音樂為何退潮》一文中論述了改革開放以來,以港台流行歌曲為主體的通俗音樂會象一個新生的混血兒在華夏樂壇上誕生了,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贏得了觀眾青睞。然而,只幾年光景,它就呈現出風燭殘年之。作者對此現象進行了研究,並從三個方面來論述曾經風靡全國的通俗音樂會為何落潮:1、七拼八湊的演出隊伍;2、拜金主義的演出意圖;3、庸俗無聊的演出內容。
王薇的《文化傳播中的中國當代流行音樂:1978──1981》是一篇關於中國當代流行音樂這種通俗文化研究的「音樂傳播學」論文。文章著重於對歷史的研究:認為1978年——1981年為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歷史起點。分別從三個方面討論:1、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歷史起點;2、音樂傳播與打開禁區;3、流行歌曲的是是非非。張彬的《談流行音樂傳播中的從眾現象》一文中主要研究的是流行音樂的傳播過程中產生的青少年群體的從眾現象。文章從社會心理學和傳播學的角度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分析。
金兆鈞在《流行音樂1989》一文中從當時流行音樂創作蕭條與風格流派的分化,治理整頓及市場管理的調整,國內音帶出版的下降與引進版的暢銷,大型活動的減少及「搖滾樂」的發展,港、台音樂的再度走紅五個方面論述了1989年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狀況。在他《中國新時期流行音樂創作的美學觀念》一文中主要是以音樂創作的美學觀念來研究80年代大陸流行音樂以及「西北風」歌曲和廣州流行音樂。韓明昌在《淺論流行音樂的美學意義》文章中主要從音樂美學的角度來研究流行音樂產生的社會基礎和它的功能,以及在中國內地的前景。
2、對國外流行音樂的研究
鍾子林在《搖滾樂的興起和影響》文章中論述了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的爵士樂的生氣蓬勃的節奏意識,活躍的調式變音旋律,以及多樣的演奏風格和獨特的節奏形態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並對爵士樂的節奏形態進行了剖析。
黃明智的《爵士樂的節奏形態與傳統的節奏意識》一文論述了搖滾產生的背景和三個來源:1.節奏布魯斯(rhythm and blues)2.廷潘胡同歌曲(Tin Pan Alley)3.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以及他的社會影響和被稱為「搖滾樂之父」的比爾·哈利和有「搖滾樂之王」稱號的維斯·普萊斯利對搖滾樂作出的貢獻。
三、21世紀初——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步入成熟的階段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當今的21世紀初,跨越了一個世紀的流行音樂也漸漸走向成熟。更多種類和風格的流行曲風相繼出現並迅速佔領廣大市場。由於時代的發展,網路、彩鈴等媒介的出現,使流行音樂的製作更加商業化、世俗化。這個時期我國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更加全面和豐富。對流行音樂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也不僅僅局限於對其歷史、風格、特徵及概念的研究。還包括對流行音樂歌手、流行音樂選秀比賽以及與當今社會、文化和消費者等之關系等研究。發表和出版了大量的相關文獻和專著。並翻譯了大量國外有關流行音樂的專著。所以,這個時代是我國致力於流行音樂研究突飛猛進的時代。
21世紀初研究我國研究流行音樂方面的專著有金兆鈞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親歷中國流行音樂》、孫蕤編著的《中國流行音樂簡史》,付林編著《中國流行音樂20年》,這些書主要研究了我國流行音樂的產生、發展以及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和存在的問題。包兆會著《我動我暈眩:流行音樂》一書是從媒介角度研究流行音樂、既研究流行音樂的載體媒介發生變化後對流化。由尤靜波編著的《流行音樂歷史與風格》一書是中國第一套成體系編寫的流行音樂教材。書中的體例以歷史為縱線,以風格為橫線,比較詳實地勾勒出了西方流行音樂和中國流行音樂的整體面貌。由付林主編尤靜波編著的《西方流行音樂簡史》一書將西方流行音樂發展的脈絡,將爵士樂、搖擺樂、索爾音樂、城市流行音樂、說唱音樂、搖滾樂等眾多音樂類型的形成地域、風格特點、樂隊、代表人物等全方位信息,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進行了簡明而清晰的記載說明。還翻譯了許多國外專著,如:《爵士樂簡明史》、《爵士樂》、《搖滾樂》《搖滾年代》等。這時期發表的文獻也可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對我國流行音樂的研究
王思琦在《流行音樂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徵》一文中對流行音樂的概念進行了歸納:(1)通俗音樂(popular music)泛指一種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於流傳,擁有廣大聽眾的音樂;它有別於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的民間音樂,亦稱「流行音樂」。②(2) POP流行音樂(或通俗音樂),初期指能吸引廣大觀眾的音樂會。20世紀50年代後期,「POP」一詞特指非古典音樂,通常稱如甲殼蟲、滾石、阿巴等音樂表演者們所演唱的歌曲。③(3)流行音樂是商業性的音樂消遣娛樂以及與此相關的一切「工業」現象。④(4)流行音樂就是在群眾中流行的音樂,像《國際歌》、《洪湖水浪打浪》。⑤(5)流行音樂等於通俗音樂,一切形式簡潔、曲調流暢,易於被大眾接受的古今中外的音樂作品都可以包括在內,它可以是民間小調,可以是藝術歌曲,也可以是古典音樂。⑥(6)流行音樂是在夜總會、舞廳、酒吧間等游樂場所演奏的音樂。⑦(7)流行音樂是那些嬌膩纏綿、輕狂迷惘、內容格調不健康以至低級卑俗的音樂統稱。總而言之,流行音樂就是黃色音樂。⑧並提出流行音樂的9種文化特徵:1.非主流社會意識形態傾向。2.娛樂性。3.商品性。4.流行性和時尚性。5.很強的參與性。6.傳播手段的科技性。7.亞文化的特徵。8.商業化運作機制。9.「多細胞體」的文化特徵。這篇文章詳細的論述了各大音樂詞典對流行音樂的定義。但是直到現在在《辭源》、《辭海》兩本書中還未有關於流行音樂一詞的來源及概念的辭條。
金兆鈞在《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們?—中國流行音樂的世紀末批判》文章中對20世紀80、90年代的流行音樂以及中國局勢對其產生的影響進行了評論。在他《蛻變、彷徨、尋根與圍城—中國流行音樂當下狀態解析》文章中,又對此做出了進一步的評論。
項筱剛《論「超級女聲現象」》一文探討了「超級女聲「對中國流行音樂所具有的現實意義」。作者認為湖南衛視主辦的「超級女聲」打造了以人為本的大眾娛樂平台,贏得了媒體與企業的共贏。而羅雲斌; 張燚《流行音樂的祛魅和賦魅—兼評「超女」現象》一文則認為無論是從音樂的本源還是從音樂的發展來看,其娛樂功能始終不存在單純或顯著的「高雅傾向」。引用「祛魅」概念,從美學轉變的角度對流行音樂加以考察,發現流行音樂之所以流行,有其基本的社會性因素。因此,「超女現象」是當代大眾化娛樂多元形式的一種催生物,它的娛樂文化意義大於它的音樂意義,視其為低俗加以封殺或者為其所謂民主、自主精神歡呼都是片面的。
陳鵬的《周傑倫——偶像「80後「》和劉藝的《周傑倫——我的下一個目標是電影》兩篇文章中分別對周傑倫在獨特的音樂風格及創作上面的才華進行了闡述,並給予肯定和贊賞。而友朋的《周傑倫——在音樂上犯驕傲的罪》一文則是更直接說明了周傑倫已經成為華人流行音樂的指向標。只要有華人在的地方,就無法拒絕他的音樂。他在年輕人心中的影響力是無法取代的,只要你擁有一顆年輕的心,就無法抗拒他的個人魅力。
項筱剛的《李凌與五六十年代的流行音樂爭鳴》一文主要對20世紀中國音樂界有關李凌輕音樂的爭鳴進行了研究。文章主要從爭鳴的緣起,李凌的「輕音樂」思想,反方的思想,爭鳴的分析及影響五個方面來論述李凌對流行音樂所做出的貢獻和付出。
2、對國外流行音樂的研究
劉筱在《另類的流行》文章中論述美國流行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Rap。論及Rap所屬Pop的內涵與外延、以及Rap之前的Pop的表現形態;還論述了在Pop發展變異中Rap的產生、進化與分化、生存環境以及獨特的表現形態等,進而又論述了Rap的精神內核和其所以流行的社會心理、衰敗的歷史必然性;再而論述到Rap向Hip-Hop的發展進程。文章通過對Pop音樂中的獨特形式Rap的研究,試圖對流行音樂在音樂歷史中的社會地位、表現內涵、流行原因等,進行初步探討。
洛秦在《搖滾樂的緣起及其社會文化價值》一文中論述了搖滾樂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不是一種被欣賞的音樂品種,而是一個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的活動。
F.S.Ponick; 王小寧的《美國音樂教室里的巴赫和搖滾樂》一文對是否應當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進行討論,來論述調整和改變教學內容和方式,以滿足學生在校外適應社會和生活對他們的要求。流行音樂教學在這點上,可以達到其他類型音樂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我國對流行音樂的研究經歷了對流行音樂身份的認同、對流行音樂深入探討、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步入成熟這三個階段。使我們對流行音樂的定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了解了它與文化生活,社會功能,歷史潮流的聯系及影響。在這研究期間我們發現了流行音樂新的特徵和價值,也發現了它所存在的不足。還涌現了一大批致力於研究流行音樂的音樂學家,如:鍾子林、王思琦、金兆鈞、項筱剛等。他們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成果是巨大的,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這些成果對於我們以後的繼續研究也有著很大的幫助,使流行音樂的研究登上新的高峰。
Ⅳ 現在哪個音樂播放軟體下載歌曲不收費的
音樂可以抒發情感,讓人放鬆,因此很多人都喜歡聽音樂。但是,現在很多音樂下載或在線聽都要收費,對於一些人來說,就感覺不那麼爽了。
那麼,有哪些免費聽音樂的辦法呢?
01.多軟體搜索
常用的音樂軟體還是挺多的,比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等等,這些音樂軟體和視頻軟體一樣,不可能容納市面上所有的歌曲,想聽的歌曲總有一些是搜不到的,因此,需要多下載幾個軟體,交換著用,總有一個有版權的,總有一個會免費的。
最後,無論付不付費,都祝你聽歌快樂。
Ⅵ 三首歌頌祖國改革開放進程及成果的歌曲
春天的故事
改革頌
走進新時代
Ⅶ 遼寧省音樂協會的主要成果
遼寧省音樂家協會在40多年的工作中,組織創作、理論研討,學術交流、演出、評獎等一系列專業音樂和社會音樂活動,其中一些作品的問世及很多音樂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贊譽。
1、 音樂創作方面
遼寧省音樂家創作了大批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作品,許多作品在國內以及國際比賽中都曾獲過獎,其中主要作品有:大型管弦樂《漁家組曲》、《蹦蹦組曲》;器樂曲《春天來了》;交響詩《二小放牛郎》、《海之歌》;室內樂《遠古風情》、《第一二胡協奏曲》;交響組曲《篝火》;小提琴協奏曲《海濱音詩》;鋼琴曲《三首前奏曲》;聲樂協奏曲《海燕》;歌劇《草原風火》、《阿詩瑪》、《情人》、《歸去來》、《海蓬花》、《蒼原》、《滄海》、《羽娘》;舞劇《王貴與李香香》、《珍珠湖》、《極地回聲》、《二泉映月》、《白鹿額娘》;舞蹈系列劇《月芽五更》、《雷鋒組歌》;歌曲《東風壓倒西風》、《拉駱駝的黑小伙》、《哈瓦那的孩子》、《我們走在大路上》、《紅星歌》、《打靶歸來》、《愛社歌》、《黑孩子賽琳娜》、《我為祖國獻石油》、《我和我的祖國》、《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迎賓曲》、《我們美麗的祖國》、《我愛家鄉山和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歌》、《共產黨好,共產黨親》、《長江之歌》、《十五的月亮》、《木魚石傳說》、《有一支歌》、《星星月亮太陽》、《向著太陽走》、《相思月亮》、《情是一首歌》、《雲月依依》、《過河》、《你別走》、《哪吒鬧海》、《在清脆的山谷里》、《小雨點的歌》、《我要做合格的小公民》、《紅領巾向著太陽走》、《請不要說》、《南方的父母北方的爹娘》、《不得了》、《愛從這里起航》、《青春賽場》、《光榮啊,當的忠誠衛士——紀檢監察之歌》、《邊境上我感覺祖國》、《和諧花園》等。
2、 音樂理論、評論及書籍方面
遼寧省音樂家協會自成立以來,組織了各種音樂理論研討會、采風活動、歌曲、歌詞作品的研討和座談等,有些研討會規模很大,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音樂理論建設和繁榮歌曲創作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如舉辦了四屆「沈陽音樂周」(前三屆東北三省聯合舉辦)、「全省輕音樂觀摩演出會和學術討論會」、「全國輕音樂座談會」、「全國中青年音樂理論家座談會」、「全國中青年音樂理論家座談會」、「全國歌曲創作研討會」、「東北三省器樂音樂創作理論研討會」、「沈陽國際音樂節」、「第七屆國民音樂教育改革研討會」、「遼寧省校園新歌徵集評選活動」、 「踏准時代節拍,繁榮人民音樂——遼寧音樂工作座談會」、「『遼劇』(遼南戲)新劇目展演和學術研討會」、「2002遼寧音樂創作理論研討會」、「遼寧省民族器樂創作理論研討會」、「劫夫歌曲創作之路座談會」、「丁鳴80誕辰從藝65周年座談會」、「王靄林音樂文集並從藝58年研討會」、「李延忠作品創作研討會」、「韓振作品音樂會暨作品研討會」、「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歌曲創作采風筆會」等。
由協會會員編著並出版的各種音樂書籍近百部,如:專集《劫夫歌曲選》、《遼寧民歌選》、《音樂的獨白與對話》、《新時期音樂論文選》、《建國30年遼寧歌曲選》、《近現代音樂研究》、《慶祝建國五十周年優秀歌曲集和優秀論文集》、《遼寧優秀文藝叢書音樂卷》兩卷,其中一卷為歌曲分卷,一卷為理論評論分卷、《遼寧省志——遼寧社會科學志——音樂理論志》;刊物《音樂生活》、不定期的《會刊》、《樂語》、《歌詩潮》;文集《紀念安波文集》、《劫夫紀念文集》;教材《和聲實用教程》、《視唱與聽寫》、《歌曲分析與旋律寫作》、《20世紀和聲中的個性寫作風格與共性思維基礎》、《二人轉音樂概論》、《滿族薩滿樂器研究》;還有不少作品在國內重要文學獎項中獲獎,如長篇傳記《紅色音樂家——劫夫》在「第四屆遼寧報告文學獎「中獲一等獎,《大氣磅礴的英雄史詩——評歌劇<蒼原>的音樂》在「全國首屆曹禺戲曲文學獎、評論獎」中獲評論獎、論文《滿族薩滿樂器的形制及文化意義》獲全國首屆中青年音樂論文評獎一等獎、《古箏教程》獲國家較為頒發的優秀教科書二等獎、《鋼琴的即興伴奏教程》獲國家較為頒發的優秀教科書「中青年獎」等。
3、 音樂表演方面
在音樂表演方面,遼寧省不少音樂表演人才在國內國際獲獎,如遼寧歌劇院張岩生獲國際聲樂歌劇比賽一等獎及歌劇《黑桃皇後》湯姆斯伯爵角色的第一名;沈陽音樂學院吳艷彧獲得第26屆「貝利尼」國際聲樂比賽第二名和「托巴斯·阿爾凱特」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宋波獲國際聲樂比賽國內選拔賽第一名;佟敏在第四屆中國音樂「金鍾獎」中獲聲樂表演金獎第一名;遼寧省音協主辦的遼寧音樂「金鍾獎」設立了聲樂、器樂表演獎,為遼寧音樂界表演人才的培養起到了推動作用,曾獲此獎的有車英、劉輝、畢成、吳彥彧、張岩生、趙勁松、何月、陳麗君、張靜、姜淑珍、朱曉紅、化春玉、王輝、張書彬、黃華橋、沈德鵬、文佳良、劉剛、趙奪良、張紅、於彤等人。
遼寧歌劇院組織創作和演出的歌劇《蒼原》獲國家「文華」大獎及全部10個單項獎,在全國文藝界一起強烈反響,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並入選第二屆中國「十大演出盛事」;前進歌舞團創作演出的大型歌劇《羽娘》獲第三屆中國歌劇(音樂劇)觀摩演出唯一劇目大獎、7個單項最佳獎、4個優秀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文華劇目獎;遼寧芭蕾舞團、遼寧歌舞團創作並演出的舞劇《二泉映月》、《白鹿額娘》在舞蹈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其中《白鹿額娘》在獲第六屆中國戲劇節獲優秀作品獎;歌劇《滄海》獲第九屆遼寧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近期由本會會員指導的學生在全國各種專業賽事中獲一等獎的近40人次,如王文俊獲「鼓浪嶼鋼琴藝術節全國少年鋼琴比賽」專業一組二等獎;周韻清在第三屆「鼓浪嶼鋼琴節暨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中獲青年專業組第二名,這是多年來遼寧省在全國同級別的鋼琴比賽中獲得的最好成績;閆玉璋在第五屆「天華杯」全國琵琶比賽中獲演奏二等獎,是我省在全國琵琶比賽中成績最好的一次。
4、 社會活動方面
協會定期舉辦各種類型的音樂會和演出活動,如舉辦了「劫夫作品音樂會」、「首屆沈陽國際音樂文化交流展」、「加拿大溫哥華鋼琴演奏組」、「德國吉他二重奏組」、「李民鐸鋼琴大師班」等講學演出活動等。
協會還參與組織了國際、國內大型的音樂比賽。其中有:「省直機關首屆青年歌手大賽」、「遼寧省首屆少年兒童才藝大賽」、「首屆全國青少年演藝人才大賽遼寧賽區選拔賽」、「首屆全國青少年中提琴比賽」、「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遼寧省暨沈陽市大學生歌詠大會」、「全國聲樂、器樂、舞蹈大賽遼寧地區選拔賽」、「亞洲青少年藝術盛典活動遼寧地區選拔賽」、多次手風琴、吉他電子琴大賽等。
四、 近期主要活動
1、2006年7月,遼寧省音協召開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出第七屆主席團和理事會;10月在大連召開第七屆主席團第二次會議,會議主要內容是商榷各專業委員會分工情況、審批馬頭琴學會成立事宜、研究07年音協建立50周年有關事宜、審批中國音協和遼寧音協會員、大連市部分音樂作品展播等。
2、2005年以來,協會組織或參與組織了多次比賽,協助中國音協等部門進行各種評獎活動,如完成第二屆遼寧音樂「金鍾獎」創作類、器樂類、聲樂類的評獎工作;完成第二屆「校園新歌」歌曲徵集頒獎晚會及協助省文聯完成「遼寧文藝之星·小藝術家」評選頒獎活動;推薦的省直機關工委公務員合唱團、鐵西區女教師合唱團進入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全國合唱比賽半決賽,其中省直機關工委公務員合唱團獲銀獎;組織「亞洲青少年藝術盛典」活動遼寧地區選拔賽;完成反腐倡廉歌曲評選和演唱活動,報送參賽歌曲3首及推薦5位評委,其中一首獲三等獎;完成第五屆中國音樂「金鍾獎」遼寧地區聲樂選拔任務;與省婦聯共同承辦省少兒聲樂比賽;組織選手赴京參加「2006北京手風琴藝術節」全國手風琴大賽,並獲金獎;完成「雅馬哈杯」全國電子琴考級優秀獎考生展演遼寧考區的選拔任務,並組織優秀考生進京參加比賽,其中一人獲金獎;完成中國音協組織的少兒歌曲作品徵集及評選報送工作;報送「五個一工程」優秀音樂作品等。
3、協會重視音樂理論方面的建設,組織了多次研討會、專題講座和采風活動,並出版刊物及書籍,如出版3期會刊《樂語》;與沈陽音樂學院聯合出版《劫夫紀念文集》,並在「劫夫研究會」成立大會上首發;與沈陽音樂學院共同主辦「丁鳴80誕辰從藝65周年座談會」;舉辦「李延忠作品創作研討會」;舉辦「俄羅斯巴揚演奏家裡普斯、謝苗諾夫、斯卡里亞廖夫的演奏風格分析」專題講座;結合中國音協在全國開展的少兒歌曲徵集評選活動,協會組織了「2006年少兒歌曲采風創作筆會」活動,組織部分詞曲作者深入新賓農村采風等。
4、協會還舉辦了多場音樂會,如吳麗君獨唱音樂會;與電視台等單位聯合舉辦趙奪良胡琴獨奏音樂會;舉辦李宏偉獨唱音樂會;與沈陽音樂學院、遼寧歌劇院聯合舉辦「劫夫作品音樂會」;在大連舉辦李建軍少兒歌曲作品音樂會;舉辦紀念莫扎特室內音樂會等。
5、協會完成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資料庫的錄入工作,同時進行遼寧省音樂家協會會員重新登記、換證及資料庫錄入工作,預計06年年末完成。
6、音樂考級工作穩步開展,順利完成了暑期及冬季的考級任務,並組織開展與考級相關的各專業的短期集中培訓工作,如第一屆古箏教師培訓班;首屆二胡考級教材輔導教師培訓班;電子琴新教材(第四套)師資培訓班等。
Ⅷ 求適合男生合唱歌曲
適合男生合唱的歌曲有:
1、《私奔到月球》原唱:五月天
《私奔到月球》是五內月天的一首歌曲,非常俏容皮的曲風,歌詞也很溫馨,旋律朗朗上口。非常適合男生的合唱。
2、《風暴》原唱:任賢齊 李心潔
《風暴》是南征北戰NZBZ演唱歌曲,收錄於專輯《生來倔強》中。用搖滾節奏掀起最強音樂風暴,特別提現男生的陽剛之氣,適合男生用來合唱。
3、《光輝歲月》
《光輝歲月》是中國香港搖滾樂隊Beyond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黃家駒作曲並為歌曲的粵語版填詞,普通話版則由何啟弘、周治平填詞。該曲的粵語、普通話版分別收錄在Beyond於1990年9月發行的粵語專輯《命運派對》以及1991年4月發行的普通話專輯《光輝歲月》中。
4、《溫柔》原唱:五月天
《溫柔》是中國台灣搖滾樂團五月天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阿信作詞、作曲,五月天編曲,收錄於五月天2000年7月7日由滾石唱片發行的專輯《愛情萬歲》中。
5、《倔強》原唱:五月天
《倔強》是由阿信作詞、作曲,收錄在五月天2005年發布的專輯《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中,是專輯中的熱門歌曲之一。歌詞特別扎心,流露真情實感,適合男生之間的合唱,體現男生之間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