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集體土地房屋如何轉讓合法

集體土地房屋如何轉讓合法

發布時間:2020-12-28 23:38:10

㈠ 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

集體土地只能轉來讓給集體成員自並且需要用於農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第六十三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㈡ 集體土地上房屋轉讓的法規有哪些

目前還沒有專門的關於集體土地房屋不允許轉讓的法律、法規。因房屋買賣確定的回「地隨房走」原則,集答體土地上的房屋允許集體組織內部轉讓,但該房屋所佔的集體土地(也叫宅基地)使用權也一並轉讓,而目前我們國家對於集體土地上房屋轉讓沒有規定登記制度,該原因來源於集體土地禁止轉讓的規定,如《土地管理法》第63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

㈢ 集體土地房產轉讓需要什麼手續

我國法律規定,地隨房走、房隨地走,因此,轉讓集體土地上的房產,土地必內須隨之轉讓。集體容土地房產轉讓,房產屬於私產,比較好處理。但是土地我們只有使用權,因此比較復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受讓人必須符合兩個條件;1、轉讓人和受讓人必須是同一個集體經濟組織內;2、受讓後只能擁有一處不超過標準的宅基地,房子也包括在內。至於手續,倒不復雜,提供轉讓協議、申請人戶口本復印件、原來土地證、戶主身份證復印件去當地國土所就可以申請辦理。

㈣ 法律問題咨詢:租用的農村集體土地上修建的房屋建築物能否轉讓,怎麼轉讓,有何法律依據

一.鄉政府與到農來戶簽訂的源是《租賃承包協議》,縣政府國土部門頒發《集體土地使用證》上已經明確使用類型為"租賃",故土地產權性質沒實際發生變化,縣房管部門頒發房產證涉嫌濫用職權,該部分房屋建築物涉嫌違章建築。 若其未列入總體規劃,不屬於農用地轉用范圍,縣級政府不能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事實上企業未取得產權,故其上級企業擬處分存在法律風險,無法避免. 二.若"長期不履行協議"屬實,縣政府有權根據協議約定或根據《土地管理法》37條的規定,無條件收回.

㈤ 以及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可以轉讓嗎

我實行土公制城市市區土屬於家所;農村城市郊區土除由律規定外屬於農民集版體所
《管理》權第六十三條規定農民集體所土使用權讓、轉讓或者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符合土利用總體規劃並依取建設用企業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使用權依發轉移除外1999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土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通知》規定:農民住宅向城市居民售關部門違購買住宅發放土使用證房產證集體土房屋能隨意買賣能符合述規定范圍內轉讓
20032月20《民院報》城鄉買房合判效標題報道江蘇海安院審結起私房買賣糾紛案院判決房屋買賣效並責令事各自返財產

㈥ 集體土地性質的房產到底要怎麼才能過戶

《中華人民共和國來城市房地自產管理法》
第三十二條房地產轉讓、抵押時,房屋的所有權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轉讓、抵押。
第四十條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應當按照規定,報有批准權的部門審批。有批准權的部門准予轉讓的,應當由受讓方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並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報批時,有批准權的部門按照國家規定決定可以不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的,轉讓方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將轉讓房地產所獲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繳國家或者作其他處理。
第四十一條房地產轉讓,應當簽訂書面轉讓合同,合同中應當載明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方式。

㈦ 集體土地房屋轉讓買賣合法嗎

不合法違反國家土地管理法

㈧ 集體土地上房屋買賣合法嗎

您好!
《土地管理法》第63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8條規定,城市規劃區內的集體土地,經依法徵用轉為國有土地後,該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方可有償出讓。《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國辦發[1999]39號)規定,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佔用農民集體土地建宅,有關部門不得為違法建造和購買的住長放土地證和房地產證。
由此可見,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地產不得進入交易市場。農村房屋的買賣,只能在本農村集體內部進行,否則買賣行為違法,合約無效。
雖然法律規定小產權的買賣不合法,不受法律保護,但是不少基層的鄉政府、村政府基於利益需要默許推動之下,很多小產權項目打著新農村建設的名義進行發展。村幹部手裡掌握著村集體用地的公章,私自賣地很容易,在不用交納土地出讓金和各種稅費情況下,小產權房的主導者——村一級或鎮一級政府可獲超額利益。
再加上低售價、低租金,成為低收入人群搶購小產權房的主要推動力。相較於價格高昂的商品房,購房者購買到了便宜的房子,實現了住房夢。
但是小產權房不受法律保護,存在很多的風險:
(一)法律效力
「小產權房」買賣合同的效力一般認定無效為原則。但也區分不同情況:
對於發生在本鄉范圍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的農村房屋買賣,該房屋買賣合同認定有效。
對於將房屋出售給本鄉以外的人員的,如果取得有關組織和部門批準的,可以認定合同有效。
對於將房屋出售給本鄉以外的人員,未經有關組織和部門批准,如果合同尚未實際履行或者購房人尚未實際居住使用該房屋的,該合同應作無效處理。
(二)房產轉讓
「小產權房」拿不到正式的房產證,因此並不構成真正法律意義上的產權。即小產權房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小產權房不能向非本集體成員的第三人轉讓或出售,即購買後不能合法轉讓過戶。其同時對房屋的保值和升值也有一定影響。
(三)政策風險
購買在建小產權房時,購房人與開發商簽訂合同並交付房款後,如果相關部門整頓鄉產權房的建設項目,可導致部分項目停建甚至被強迫拆除。購房人會面臨既無法取得房屋,又不能及時索回房款的尷尬境地。

購房後如果遇到國家征地拆遷,由於鄉產權房沒有國家認可的合法產權,購房人並非合法的產權人,所以無法得到對產權進行的拆遷補償,而作為實際使用人所得到的拆遷補償與產權補償相比微乎其微。
(四)監管缺位
鄉產權房屋的開發建設沒有明確的規定加以約束,開發建設的監管存在缺位,對購房者的利益有一定的影響。同時,開發單位的資質沒有,房屋質量和房屋售後保修難以保證。

㈨ 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可以轉讓給其他農村戶口的人嗎受法律保護嗎

房屋小產權是合法的,轉讓當然也合法,但是要符合當地政策

閱讀全文

與集體土地房屋如何轉讓合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