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建築發展成果

建築發展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28 18:37:13

1. 我國近幾年在建築方面取得哪些偉大的成就

我覺得我國近年來在進入皇馬取得最偉大的成就,那就是08年北京奧運會的水立方和鳥巢的設計。真的是別出心裁,獨樹一幟。

2. 中國清代建築的發展與成就

中國建築以中國為中心,以漢族為主體,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完整保持了體系的基本性格。
從其全部歷史可以分出四個大的發展段落:
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初期,是中國建築的初步形成階段,那個時候開始出現房屋以及固定的住所,出現了村落;
商周(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到秦漢(公元前221年-公元8年)是萌芽與成長階段,秦和西漢是發展的第一個高潮;
歷魏晉經隋唐而宋,是成熟與高峰階段,盛唐(618-907年)至北宋(960-1127年)的成就更為輝煌,是第二次高潮;
元至明清是充實與總結階段,明至盛清(1368-1644年)以前是發展的第三次高潮。可以看出,每一次高潮的出現,都相應地伴有國家的統一、長期安定和文化交流等社會背景。
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 統一後享國短促,但建築工程規模為前所未有。曾用數十萬人,修築馳道、長城、阿房宮、秦始皇陵。秦始皇擴建咸陽宮殿,集中仿建六國宮室,使戰國時各國建築藝術和技術得以交流,為形成統一的中國建築風格開創先聲。
從盛唐(8世紀)開始,融化和吸收外來文化因素,逐漸形成完整的建築體系,創造出空前未有的絢麗多姿的建築風貌。中國古代的宮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傢具形式也已穩定下來。到了五代十國時期,中原殘破,十國中如南唐、吳越、前蜀、後蜀卻保持相對安定局面,建築仍有發展,並影響到北宋前期的建築。
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兩個封建王朝。今天所見到的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這兩個朝代的。明清兩代的建築較之於唐宋時代的建築缺少創造力,趨向程式化和裝飾化。但中國古代建築的優秀經驗,仍體現在城市規劃、宮室建築和園林建築之中。建築的地方特色和多種民族風格在這個時期得到充分的發展。
中國建築特別重視群體組合的美。群體組合常取中軸對稱的嚴謹構圖方式,也有自由式組合。不管哪種,都十分重視對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學性格的追求。但根據所在的朝代不同,每個朝代的審美時尚也有區別,使得中國古代建築呈現明顯的特徵。

以上資料來源與網路,僅供參考。請點擊採納!

3. 建築的出現和發展,是哪個時代的文明成果

住宅的出現,一般認為是農業經濟形成以後的事情,西亞的哈松納文化層就有了用日曬磚回築答成的方形住室,中間有爐子和谷倉。到公元前4000年的烏貝德文化時期,就有了堡壘式的套間住宅,遺址沒有屋頂,它可能是由木架上鋪蓋樹枝草禾皆之類做成。新石器時代中期,克里特島上已經有石材建造的房屋,丹麥和瑞士也發現了屬於此時的木構造湖上村落遺址,義大利波河流域也有類似的發現。義大利半島南端的塞普勒斯島上,原始村落遺址歷歷在目,它們是由有道路相通的圓形堡壘組成的,屋頂多半也是木結構的,其內部情況可以參見中國半坡遺址中的住宅復原圖。

4. 中國建設新成就有哪些

在世界能源日益緊缺、江河開發與保護備受重視的今天,三峽大壩橫空出世,再次顯現出決策者的高瞻遠矚。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澆築到185米設計高程,主體工程提前9個月完工,這一跨越世紀、創造多項世界第一的偉大工程,開始顯現其在防洪、發電、航運等方面的綜合效益。
青藏鐵路從西寧至拉薩全長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氣候條件最惡劣的高原鐵路。
在這世界高原最具挑戰性的工程項目上,中國鐵路建設者破解並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
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自二00一年六月二十九日開工以來,鐵道部根據由北向南,逐步推進,分段建設,分段鋪軌的總體部署,二00一年在格爾木至望昆段展開施工,在南山口建成世界最大的高原鐵路鋪架基地,凍土工程試驗段開始建設,首戰告捷;
二00二年展開唐古拉山以北凍土工程和西藏段部分重點工程施工,鋪軌到達望昆站,取得了重點突破;
二00三年展開唐古拉山越嶺地段「無人區」和唐古拉山以南工程施工,唐古拉山以北橋隧路基工程完成,全面攻堅年喜獲全勝;
二00四年全線路基橋涵隧道基本完成,並在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安多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鋪架基地,結束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整體推進年再傳捷報;
二00五年站前工程全部完成,鋪軌架梁全線貫通,全線決戰年勝券在握,為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00六年三月一日,青藏鐵路貨物列車工程運營試驗時速目標達到每小時一百公里。五月一日旅客列車(不載客)工程運營試驗時速目標達到每小時一百公里,部分地段達到每小時一百二十公里。七月一日全線開通試運營時速線路要求凍土地段每小時一百公里,非凍土地段全部達到一百二十公里。
青藏鐵路總投資逾三百三十億元人民幣;全線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萬立方米,橋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萬延長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萬七千六百六十二橫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長米。
與此同時,青藏鐵路在凍土攻關、衛生保障、環境保護、質量保證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屢創佳績。
青藏鐵路七月一日投入試運行,屆時可望成為沿線基本實現「無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鐵路。
1957-1966年間的主要成就:建設大中型項目500多個。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建成,大慶油田、大港油田被發現並開采。新安江水庫、上海港、蘭新鐵路建成。

1966-1976年主要成就:成昆鐵路、湘黔鐵路、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南京長江大橋、勝利油田建成。

改革開放以來的主要成就:大秦鐵路、安太堡露天煤礦、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上海寶山鋼鐵公司、大亞灣核電站等大型工程建成。
參考資料:無

5. 唐代建築的主要成就和特點是什麼

唐代建築的主要特點:
第一、規模宏大,規劃嚴整。
唐都城長安原是隋代規劃興建的,面積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區(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為當時世界最宏大繁榮的城市。長安城的規劃是我國古代都城中最為嚴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築的宏敞寬廣,也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築群處理愈趨成熟:
隋唐時,不僅加強了城市總體規劃。宮殿、陵墓等建築也加強了突出主體建築的空間組合,強調了縱軸方向的陪襯手法。這種手法正是明清宮殿、陵墓布局的淵源所在。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為墳,因此比秦漢時的人造巨冢更有氣勢;陵墓的神道極長,石雕剛健雄偉,數量也較前加多,墓內壁畫尤為生動。
第三、木建築解決了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並已定型化:
到了隋唐,大體量的建築已不再象漢代那樣依賴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間木建築的辦法來解決。各構件,特別是斗拱的構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規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進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對建築設計也有促進作用。
第四、設計與施工水平的提高 :
掌握設計與施工的技術人員"都料",專業技術熟練,專門從事公私房設計與現場指揮,並以此為生。一般房屋都在牆上畫圖後按圖施工。房屋建成後還要在樑上記下他的名字(見柳宗元《梓人傳》)。"都料"的名稱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第五、磚石建築有進一步發展:
主要是佛塔採用磚石者增多。目前我國保留下來的唐塔均為磚石塔。唐時磚石塔有樓閣式、密檐式與單層塔三種。
第六、建築藝術加工的真實和成熟:
唐代建築風格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又開朗。現存木建築物質反映了唐代建築藝術加工和結構的統一,斗拱的結構、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構件本身受力狀態與形象之間內在的聯系,達到了力與美的統一。而色調簡潔明快,屋頂舒展平遠,門窗朴實無華,給人莊重,大方的印象,這是在宋、元、明、清建築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宮殿是成就最高的唐代建築,行宮亦是唐代宮殿建築,其規模宏大,成就非凡,充分反映了唐代的建築文化藝術。以考古發現的唐代行宮遺存為中心進行考察,使我們得以窺見唐代建築風貌的一端。因山借水、因地制宜是唐代行宮建築在布局規劃上的突出特點;保存完好的九成宮37號宮殿建築基址帶擎檐柱宮殿建築布局在唐代建築中尚屬首次發現,填補了中國建築史上隋唐宮苑建築的空白;行宮建築的基本形制充分體現了唐代建築雄渾質朴的時代風格

6. 簡述我國在建築上所取得的成就

中國的建築是在世界排名的,長城、都江堰、故宮、還有頤和園。這專些建築是代表在中國一個屬時代的演變的證明。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千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寧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7. 論述中世紀建築的偉大成就

中世紀盛期的文化藝術,經歷了羅馬式時期和哥特式時期。教堂建築成為當時主要藝術載體,許多版優秀雕刻權家從事教堂建築的裝飾雕塑和內部陳列的圓雕工作。羅馬式教堂以其堅厚、敦實的形體顯示教會的威力,哥特式教堂以其靈巧、尖挺的上升力量控制觀者的精神感情。哥特式教堂代表了中世紀建築藝術的最高成就,如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等.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繼承並發展了希臘、羅馬雕刻藝術的傳統,使雕刻藝術達到了高度繁榮,最先出現的雕刻大師是季培爾蒂,佛羅倫薩洗禮堂的兩扇青銅大門上的裝飾浮雕是他的代表作.而偉大的雕刻家米開朗基羅的出現,則標志著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藝術發展到了最高峰。他們以寫實的手法,用准確的人體解剖學,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態有很強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藝術語言塑造傳神的形象和高度的技巧手法。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藝術對後期的雕刻家有極大的影響。

8. 中外建築在發展過程的各個時期有哪些重大成就

中國是以園林,宮殿,木結構,雄偉,如太和殿。而外國是哥特式結構,高大,頂頭很尖如聖丹尼斯教堂。

閱讀全文

與建築發展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